当中国人把字写在竹子上时,外国人把字写在哪里?

阳光者2

中国人开始把竹子制成竹简用作书写材料始于商朝,古史有记载为证《尚书·多士》就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不过至今考古发现最早的竹简只到春秋战国时代,此后竹简使用广泛,一直到公元4世纪,竹简都是主要的书写材料。

一、古埃及人以纸莎草为主

古埃及纸莎草纸

古埃及人常用的书写材料有木头、石头、骨头、麻布、皮革、陶片、纸草纸等。不过石头、木头、陶片等书写材料太过于笨重,皮革、麻布等造价过于昂贵,都不是最佳的书写材料。到了公元前2686年-公元2181年的古国王时期,行政办公和交通通信对轻巧易携带书写材料的需求使得轻便易携带、造价便宜、原料廉价易得的纸草纸击败了其他的书写材料,成为了古埃及人书写的主要材料,此后一直延续使用了很多个世纪。

二、古巴比伦人把字写在泥板、石头上

古巴比伦泥板地图

公元前3000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就把文字刻写在泥板上了,这种泥板书写文化一一直持续到后来的公元前600多年的新巴比伦时期,今天考古发现,这是其甚至出现了描绘城市街道布局且数量众多的泥板地图,堪称“泥板地图集”,同时石头也是终于的书写材料,如《汉谟拉比法典》就是刻在黑色玄武岩石上的。

三、古波斯人以羊皮纸为主

古波斯羊皮纸

古波斯人在公元前550推翻米底人的统治建立了波斯帝国。同时积极向学的古波斯人也吸取了纳米底人的文化成果,用羊皮纸取得了传统的泥板作为主要的书写材料,这种轻巧便于携带的书写材料,适应了波斯帝国的扩张步伐,帝国中央的政令能够快速传到边境,促进了帝国经济文化的繁荣以及对外扩张中对快速通信的需要。

四、古希腊人使用过泥板、石头、铅条、纸莎草、羊皮纸等

1900年英国考古学家亚瑟·约翰·伊文思在克里特岛上出土了刻有文字的泥板,经验证,这些泥板约刻于公元前1750-公元前1450年间,后来又出土了一些刻有文字的石头和铅条,说明泥板、石头、铅条都曾经扮演过古希腊人的书写材料。除此之外,古希腊人由于临近埃及和波斯,纸草纸和羊皮纸也相继传入古希腊,由于方便携带,后期演变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并且被后来的罗马帝国等继承和学习。

五、古印度人使用过树皮、树叶

古印度树叶写本

公元3世纪,古印度人就地取材,利用其亚热带、热带气候盛产阔叶林和树木粗大易于剥取树皮的特点,将树皮、树叶作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在古印度南部,社会最高等级的婆罗门之间表达祝福的方式就是赠送用树叶、树皮作为书写材料写成的《罗摩衍那》写本,以至于在今天印度的许多婆罗门家里都存放有《罗摩衍那》写本。

总的来讲,中国使用竹简作为主要书写材料的历史时期起于商朝直到公元4世纪的魏晋时代,这一时期大致可对应西方的古埃及、古巴比伦、波斯帝国直到后来的罗马帝国分裂。这一时期,石头、泥板、木头、树叶、树皮、陶片、铅条、纸草纸、羊皮纸等都成先后作为书写材料被外国人使用过。


国家人文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五花八门。

第一,泥板。

周杰伦都唱了,将象形文字写在泥板上。

古代巴比伦人有大量泥简,这些泥简都分门别类,并附有标签和王印。

这种泥板很重,所以基本不能随身携带。

第二,羊皮

圣经都是写在羊皮上的。

古犹太人都是将羊皮搞得很薄,然后在上面写字。

使用比较好的墨水,在羊皮上写字是很清晰的。

而且羊皮本身也不重,似乎不错。

实际上,可以用于写字的羊皮价格极高,普通人根本用不起。

好在古代无论是犹太人还是后来普遍用羊皮的欧洲白人,基本都是文盲,只有教士才识字,这个问题到不严重。

第三,铜板

中国人最早是在青铜器上刻字,罗马人也是一样。

罗马人将重要的文件雕刻在铜板上或者铜柱上。

后来罗马人征服埃及以后,才学会用莎草纸写字。但这种莎草纸用不了几年就会风化,只能临时用一用。


第四,树叶

古代印度人,将大片的树叶当做纸使用。

这不是普通的树叶,而是贝叶棕的叶子,非常的大。

这种材料一般先采取鲜花叶,按一定的规格裁条,压平打捆,加酸角、柠檬入锅共煮,再洗净、晒干压平,用墨线弹成行,再用铁笔按行刻写。

不过,这种树叶不能保存太长的时间。


萨沙

在我国古代传说中,已经反映出竹子的使用。确切记载源于仰韶文化。1954年在西安半坡村挖掘了距今约6000多年的仰韶文化遗址,其中出土的陶器身上可见“竹”字符号,说明再此之前,竹子已为人们所研究和利用,是我国人民研究和历史可追溯到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研究表明,我国商代已经了解了竹子的各种用途,其中之一,就是拿来做竹简,把字写在竹片上,再用绳子把它们穿在一起,变成了“书”,汉字“册”,由此而来。

埃及人使用的是一种纸莎草来制作的纸张。纸莎草,一种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尼罗河下游三角洲的沼泽,浅水湾和溪流岸畔都可以看到它们。纸莎草有着长而直的茎杆,古埃及人就用这种茎杆内的纤维来制作纸。古埃及人还用植物细而硬的茎杆作为写字的笔,同时还发明了用水混合黑烟灰及胶质浆制成墨水。



古巴比伦的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与泥板书楔形文字是古代两河流域一种独特的文字。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发明了象形文字,最初,文字是刻录在石头上,但因美索不达米亚的石头很少,同时不生长纸草,于是他们才把文字写在软泥板上,然后烘干,泥板晒干烘干可以长期保存。

在中世纪欧洲,书籍大多数是有羊皮纸制成的,中世纪的羊皮纸,实际和纸没有什么关系,它是使用真正的羊毛。人们挑选皮肤光洁的绵羊或者山羊,将它们的皮用化学溶液浸泡,去除脂肪和羊毛,耐心鞣制,然后用木框绷起来,借着阳光,风的的加工完成这个工序,所有结束后,就会获得一张挺阔,半透明的,可以双面书写的羊皮纸了。


周小小小小小小仙女啦

1、中国人开始用竹简的时期,在中国大概应该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竹简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也有木片),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统称为简,现在一般说竹简。均用毛笔墨书。汉代简册的长度,如写诏书律令的长三尺(约67.5cm),抄写经书的长二尺四寸(约56cm),民间写书信的长一尺(约23cm)。

2、在西方,春秋战国时期大约是波斯帝国、希腊城邦(希腊文明)、和马其顿帝国时期,文字、文明所及多集中在地中海沿岸,写字多是采用羊皮纸。至于象北欧、中欧那些地方,还是蛮荒之地,用什么书写文字,似乎没有记载。

3、在中国人用竹简之前的古埃及,据说当时埃及人用尼罗河中一种类似于芦苇的草制成的纸写字,称纸草或纸莎草,经修整、去韧皮、挤压、粘接、打磨等工序,形成纸草纸,这种直接取之于自然的材料,可以用来书写,在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国的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据说公元前2世纪的贝加盟图书馆藏书就有20万册,埃及亚历山卓城图书馆藏书有70万册(后来毁于战火),都是用纸草纸书写的。后来埃及人怕贝加盟会后来居上,索性限制芦苇纸出口,贝加盟国王Eumenes二世就叫手下的科学家研发出用兽皮也就是著名的羊皮纸,英文叫Parchment,源自贝城古名Pergamum。羊皮纸的发明对欧洲文明及基督教文化传播贡献很大,在中国的造纸术藉由十字军东征传到欧洲之前所有的圣经都是用羊皮纸写的。

《米罗斯拉夫的福音》是西方著名的一部关于礼拜仪式的著作,采用的就是羊皮纸和西里尔安色尔字体。


西江书画艺术

竹简又称简牍,最早起源于西周,春秋战国时使用更广,其多用竹片制成,每片写字一行,将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编联起来,称为“简牍”。

这是中国古代最早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书籍形式,是造纸术发明之前以及纸普及之前主要的书写工具,是我们的祖先经过反复的比较和艰难的选择之后,确定的文化保存和传播媒体,这在传播媒介史上是一次重要的革命。

与甲骨文、敦煌遗书、明清档案一同被列为二十世纪东方文明的四大发现。

竹简主线在西周时期,那时大概是公元前十一世纪,那个时候的外国人是把字写在哪里呢?我们来看看:

亚述人

公元前十一世纪的亚述人,已经占领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建立起古亚述帝国,亚述对人类文化重要贡献是它的图书馆,单是阿述巴尼帕的图书馆就有3万块泥简,这些泥简都分门别类,并附有标签和王印。泥简大部分为年代不祥的代抄本,其原本大都来自巴比仑。

古犹太人

古犹太人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这个民族在公元前十一世纪时,已经开始进入王国时期,扫罗成为第一个国王。这个时候的犹太人一般都是用羊皮削成很薄的片状的羊皮纸或者用埃及的莎草纸用来记录文字。

古印度人

公元前十一世纪,印度人正处于婆罗门统治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古印度人一般使用一种叫做贝叶棕的棕榈科植物的叶子,作为书写的材料。

这种材料一般先采取鲜花叶,按一定的规格裁条,压平打捆,加酸角、柠檬入锅共煮,再洗净、晒干压平,用墨线弹成行,再用铁笔按行刻写。

尔后在满字的贝叶上涂一次墨,用布抹擦,让墨水汁残留在刻痕内,形成清晰离迹,再装订成册保存。这种材质的书籍,具有防潮、防蛀、防腐等特点,可保存百年而不烂。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是公元前十一世纪,但那时的人类基本上就已经具有了相当高的智慧。各个地方的早期文明都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就地取材,发挥聪明才智,将相应的材料制成可以进行书写和记录文字的材料。

也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聪慧先人的努力,人类的文明火种才会不断地燃烧,使得人类最终成为这个世界的主人。


有书博物馆

看了回答,发现你们都错了。当中国人在竹子上写字的时候,外国人已经用电脑了。看看相当于中国春秋时期的古希腊大师亚里士多德,仅仅部分流传下来的作品就有300多万字(单词),厉害吧,不是用电脑写的并保存到光盘里,现在我们怎么能看到呢!

中美以前联合地址考察过,埃及尼罗河冲积平原在7000年前还在海底,四周都是沙漠,然后古埃及的文明就至少有5000年以上了。看来之前他们都是在沙漠里繁衍并创造文明的。


春花秋叶25

中国人最开始书写文字是在甲骨和青铜器物上,周朝时期开始把竹木削成长条,再用绳索串起来,这就是“简牍”。直到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简牍”才慢慢消失。


在西方,古埃及人最开始在石头上刻字,比如金字塔。后来发明了“莎草纸”,这是用埃及特有的一种植物纸草做成的。先把纸草的茎剖成薄片浸水去糖,然后横向、纵向交叉编织成片状,最后挤压晒干后磨光。“莎草纸”只能在干燥的地方用,一遇潮就变形,还只能用一面,使用很不方便。

古巴比伦人用泥块记载文字,先在软泥块上写字,然后晒干。小亚细亚半岛的珀珈玛人发明了“羊皮纸”,就是用牛或羊等动物皮毛经过浸水、脱毛、拉伸、干燥后制成,这个比泥书和莎草纸要强。但缺点也明显,原材料太贵。因为羊皮要幼羊皮最好,就决定它书写面积有限,一本羊皮纸《圣经》要300张羊皮。中世纪的教士们为了节省羊皮纸,曾经把图书馆内旧羊皮纸上的文字削去,再记载新文字,造成希腊文化大量失传。



此外还有古罗马人使用的“蜡书”,是在木板上覆一层黑蜡,用尖笔在上面书写。这个虽然制造方便但文字容易遗失,后来被羊皮纸代替。


顾前史而言今

外国很多东西都是通过雕刻在木板或者石板等地方留存的。例如我们学过的比较出名的《汉谟拉比法典》就是通过石柱留存下来的。

到了公元三世纪到十三世纪,欧洲开始普遍的使用羊皮卷书写文件,但是羊皮卷厚重,而且味道也重,特别是存放久了以后,腐朽的味道令人窒息。

其实后来,例如埃及也发明了莎草纸等类似于纸的发明,但是不够成熟,所以不能普及,在中国的造纸术流传过去后,就被淘汰了。


货运之家

当中国人把字写在竹子上时,外国人把字写在那里?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当赞。中华文明史在萌芽的时光,世界人类社会在五千年前的时光,都是一片朦胧,那些在除东亚之外的地方,文明程度远不及中华中原,由于受到孔老夫子们的精神修养教诲,精神境界一直处于中庸之道。所以回答此题问是要知道世界史。当中国人把字写在竹子上时,外国人把字写在绳结像形文字,落后四千年。但是后来者居上,让他们疯了百来年。民族的振新,中华的挺立,靠全民族的团结。全民团结起来,中华民族总是领先。


远海深空

古日耳曼人把鲁尼文刻在榉木片上,英语书book,德语书Buch都源自榉木﹙英语beech,德语Buche﹚一词。古希腊人和古罗马拉丁族是用石头雕刻文字,所以在拉丁文中最初没有字母U而只有V,因为作石刻时曲线麻烦;后来二者混用,再后来才分清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