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去北京西的車要走西長聯絡線?

amiee1001

您好,這個具體要從很早時期北京的鐵路走向說起,北京西站沒修之前,幾乎全國的鐵路線上進北京的火車都是到北京站,再說京廣鐵路和京滬鐵路,因為京滬鐵路比京廣鐵路要早,京廣鐵路是在1957就全線通車的,所以當時是把京廣鐵路在豐臺站接入京滬鐵路,進而向前經北京南站到達北京站。這也就是京廣鐵路的零公里起點設在豐臺站的原因。

【▲當時的佈局(線條個數表示單線還是複線)】

那個時候,京廣沿線的進京火車都是從保定到涿州到良鄉以後,從良鄉經長辛店到豐臺、北京南到北京站。那個年代,車比較少,共線無所謂,並且只有一個北京站也沒問題。

後來火車又是提速又是啥,實在是太多了,北京站放不下了,就規劃修北京西站,當時修建北京西站最初的目的就是緩解北京站的客流,把京廣鐵路接入北京西站。


光修北京西站不成啊,還要考慮怎麼把京廣鐵路接入北京?當時跟著北京西站一起開工的還有京九鐵路,北京到九龍,走老區,還是迎接香港迴歸的。

根據當時規劃,京九鐵路的路線是黃村-豐臺-廣安門,從北京西站東側接入,並且利用原有的北京西-廣安門區間的京漢-京張鐵路聯絡線,並且豐臺-廣安門這一段還單線。既然是單線,要是京九+京廣的組合搭配,根本就滿足不了,這條路堵死了。


為了讓京廣接入北京西,能選取的接入點只有兩個:豐臺或者良鄉。從豐臺走,因為京廣線從西側進入豐臺,只能往東走,往東就是京九鐵路,當時利用原有線路修京九的原因之一就是施工比較緊張,再在這裡修一條複線,難度相對比較大,京九京廣都從北京西站東側進入,站臺會有衝突,北京西站會成為斷頭路,跟現在的北京站就一樣了【地下直徑線沒通之前】。豐臺站內的鐵路線也根本無法承擔京九+京滬+京廣的車流。

那最後的選擇只能是良鄉了,從良鄉走還可以從北京西站西側進入,北京西站不會成為斷頭路,兩邊的車還可以互通,兩側接入的好處還有一個是讓車次停靠的選擇更多,京廣場的站臺面緊張的時候,可以直接用京九場的站臺,單側接入則要麻煩一些。

不讓走豐臺的根本原因是因為豐臺站太小了,共線太多,會成為新的瓶頸。

後來又把京九鐵路改造,京九鐵路黃村-豐臺之間的鐵路線與京滬不再共線,不走豐臺站,才緩解了豐臺的瓶頸。

注:豐臺-廣安門區間單線還存在(衛星圖可見,南站也有往廣安門的單線一條)。良鄉-豐臺的複線仍然存在,如果有京廣方向的車需要進北京站,也可以走這條線。


那有人說了,從良鄉到北京西之間為什麼不取直?看下圖:

紅線是老京廣的線路,已經不能這麼走了,藍色為實際京廣的線路,綠色是取直的線路。

為什麼不走綠色取值的的線路?

因為中間有一個豐臺西站,豐臺西是一個很大,乃至是巨大的編組站,這麼大的編組站是沒辦法修立交橋跨越的,所以必須避開豐臺西,只能先往北,再往東,也就是現在的走法。

其實這一段可以往東修一點的(紫色的線路),之所以沒那麼做,看了一下衛星圖,西長聯絡線走的地方都是山路,基本上沒有什麼拆遷成本,估計是為了省錢。而實際紫色的線路,則是現在的京廣高鐵,因為高鐵可以穿山架橋,拆遷成本其實比普鐵要小的多。現有的高鐵、普鐵走法拆遷成本都相對更低(走豐臺的話,拆遷成本也很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