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年代最古老的木構建築在山西哪裡?你瞭解多少?

太原晚報

山西是李淵父子的起兵之地,又被稱為中原門戶。在這塊寫滿文化符號的土地上,一草一木,又有著傳奇故事。

就在山西矗立著中國最古老的木構建築,它從晚唐而來,看盡千年的風霜變換。如今,它仍舊守著千年的秘密,等待著探訪者的到來……

佛光寺

佛光寺位於五臺縣豆村鎮佛光村,距離五臺山中心區六十華里左右,屬於當地人口中的“臺外寺”。並不高大,外貌平凡,難掩歷史滄桑感的國光寺並沒有想象中那麼華麗,卻擁有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第一瑰寶。

第一國寶的故事

在上個世紀初,日本甚至是國際學界聲稱:“中國境內沒有唐代木結構建築,要看唐代木結構建築必須到日本奈良市”學術界一片譁然。而佛光寺的發現,徹底打破了這一流言。

1937年6月26日的黃昏時分,在閻錫山的支持下,梁思成,林徽因夫婦憑藉敦煌壁畫《五臺山圖》的指引,騎著小毛驢,一路來到山西五臺山佛光寺的東大殿。沉睡千年的古寺終於重見天日。

通過大梁上殘存的題記,梁思成夫婦確認,該殿建造於唐大中十一年(857年)。梁思成大喜過望,稱其為“中國第一國寶”。

   古剎的今天

一千年可以有多長?

長到足以讓一個地方,一群人被世人所忘記,甚至忘記他們自己。就像杏花村的姑娘忘記了羊羔美酒,年輕的山西人,再認不出粗獷豔麗的晉繡。

一千多年的韶光散去,曾經至關重要的五臺山佛光寺,早已聽不到梵唱。五臺山擱置了身為文殊菩薩道場的殊榮,搖身變成旅遊勝地。唯有這安靜的古寺,就像一位早在晚唐出生的老人,孤寂而安然地等待著被誰想起。


太原晚報

老規矩,先回答問題,中國最古老的木構建築:山西省忻州市南禪寺大殿


若論及知名度,中國最著名的木構建築當屬佛光寺東大殿,其結構複雜、柱位工整、規模宏大、形制尊貴,被梁思成譽為中國建築第一瑰寶


然而,若論建造年代,佛光寺東大殿卻比不上南禪寺大殿,請見下圖。


佛光寺東大殿:建於唐大中十一年,即公元857年。

南禪寺大殿:建於唐建中三年,即公元782年,比佛光寺東大殿早75年。


南禪寺大殿,是目前所知唯一一座唐武宗滅佛前保存至今的建築。

究其保存原因,當是南禪寺地處五臺山偏僻的懸崖臺地上,人跡罕至、香火不盛,故逃過會昌法難和歷代兵亂之侵擾,加之當地氣候乾燥,因此又躲過天災之毀損。歷經漫長歲月,南禪寺大殿隨得以倖存,卻幾乎遭人遺忘,直至上世紀五十年代才被發現,實屬萬幸。


南禪寺大殿發現時間雖晚於佛光寺,其規模和複雜程度皆不如後者,名聲亦不響亮,但作為中國現存最早的木構建築,其重要地位不容忽視。

南禪寺大殿面闊三間,進深亦三間,近正方形,立於高臺基座上,單簷歇山九脊頂。內部唐代木結構保存極為良好,分佈嚴謹、結構簡練、古樸典雅。屋頂飛簷舒展,正脊略帶曲線,屋面坡度極為緩和,充分展現了舉折法的特色。


而且,由於大殿屋架毫無遮攔,木結構一覽無遺,所有木構件清晰可見。其中脊樑下方以兩根斜柱固定,形成人字形的大叉手

,為唐代木結構的通行作法,也是目前所見的最早實例。


此外,南禪寺大殿保存了原汁原味的唐代塑像,共有十七尊之多,藝術價值極高,形態各異、大小得宜、分佈均勻,實為密宗佛像的精品佳作。


南禪寺,籠罩在一片麥田和樹林之中,簡樸優雅、寧靜安逸,既不像故宮太和殿那樣莊嚴肅穆,亦不像十三陵長陵祾恩殿那樣冰冷怖人,彷彿和藹近人的土地公,庇佑著勞苦百姓,令人倍感親切。



答畢,供參考。謝謝!



板驢的雜貨鋪

山西又稱三晉大地,號表裡河山,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徵而保存下了大量的古蹟,被稱作地上博物館。中國營造學社的大量考察也是在山西境內進行的,留下了許多第一手的資料測繪和記錄,而根據他們的調查,位於五臺山的佛光寺是我國“最古”的木構建築。



佛光寺,位於五臺山豆村東北,其中的大殿為晚唐時期,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建築。單簷廡殿頂。面闊七間,34米;進深四間,17.66米。其柱網由內外兩週柱組成,形成面闊五間,進深兩間的內槽和一週外槽;內槽後半部建有一巨大佛壇,對著開間正中置三座主佛及脅侍菩薩,壇上還散置菩薩、力神等二十餘尊,都是唐代塑像,山牆和後壁列置的羅漢像是後代增添。殿前面中央五間設有板門,二盡端開窗,其餘三面圍以厚牆,僅山牆後部開有“扇面牆”,是中國現存的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唐構。它打破了日本學者的斷言:在五臺山及中國沒有早期的木構建築,因此被建築學家梁思成譽為“中國建築第一瑰寶”。

佛光寺東大殿轉角鋪作

殿內唐代彩塑

寺裡的祖師塔(南北朝)



林徽因先生與大殿施主寧公遇的彩塑

但是在建國後,我們的第一次文物普查時卻又在五臺山佛光寺附近發現了一座小殿,經判斷為唐構(正殿重建於782年(唐德宗建中三年),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唐代木構建築,堪稱國寶。)雖然不是營造學社所發現,但依舊是古建愛好者心中的聖地所在。

大殿正面明間


大殿三間見方,單簷灰瓦歇山頂,全殿由由臺基、屋架、屋頂三部分組成,共用簷柱12根,殿內沒有天花板,也沒有柱子,樑架製作極為簡練,牆身不負載重量,只起隔擋的作用。屋頂重量主要是通過樑架由簷牆上的柱子支撐。簷牆起間隔內外和防禦風雨侵襲的作用。四周各柱,柱頭微向內傾,與橫樑構成斜角;四根角柱稍高,與層層迭架、層層伸出的斗拱構成“翹起”。即使梁、柱、枋的結合更加緊湊,增加了建築物的穩固力,又使出簷深而不低暗,使整個大殿形成有收有放、有抑有揚、輪廓秀麗、氣勢雄渾的風格,給人以莊重而健美的感覺。屋脊兩端裝飾著鴟吻。全殿結構簡練,形體穩健,莊重大方,體現了我國中唐大型木構建築的顯著特色。


大殿剖面圖

南禪寺中最著名的文物,是大殿裡那幾尊唐代塑像。除了甘肅莫高窟外,這些都是內地現存最早的佛教塑像,非常珍貴。可惜近年發生了大規模的文物搶劫,據《中國文物報》報道,1999年11月24日晚7點左右,三名歹徒闖進南禪寺,將保管人員打傷捆綁起來,割斷電話線,砸開佛壇的鋼網門鎖。大殿裡的唐代佛像被當胸挖開,腹內寶物被偷走,文殊菩薩的後背也被掏開,其餘幾尊塑像同樣受到破壞。唐代特有的兩尊最美麗的“似宮娃”供養菩薩被鋸斷劫走,獅童塑像也從腳跟處被掰斷劫走。

專家估計這可能是文物販子指定不法分子,有組織有預謀地搶劫,然後迅速走私出境。一般人不會知道這個山間小寺的價值,更不會知道佛像的胸腹中藏有佛經寶物。如今大殿的門口裝上了鐵欄杆,遊人只能隔著欄杆遠望。見神壇上一尊唐代大金剛,虎背熊腰,怒目圓睜,大臉憋成了紅棗一樣的深褐。大概因為雙臂折斷兵器丟失,才不得不眼睜睜地看著那天的犯罪。被盜的文物如今杳無音信,令人不由扼腕嘆息。


大木春秋

文/王猙

南禪寺大殿西縫平梁下保存有重建時的墨書題記:“因舊名旹()大唐建中三年歲次壬戌月居戊申丙寅朔庚午日癸未時重修殿法顯等瑾志”。這一題記與現存大殿的結構和形式,證明該殿是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重建以後的遺物,距今一千二百三十六年,是國內最早的木構建築。

南禪寺除木構建築外,尚保存有唐代彩塑14尊(原為17尊,1999年有三尊被盜),唐代磚雕等珍貴唐代文物,是我國唯一一座唐武宗會昌五年(845)滅佛前的唐代建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