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板式有什么特点?

芳芳180145624



秦腔唱腔是板式变化体曲式结构,其唱腔均在板式中进行。

秦腔的板式有六种,分别是:二六板、慢板、带板、箭板、二倒板、滚板。

至于这六种板式都有什么特点呢?



二六板在唱腔中变化比较多,表现力比较强而又较为完整的一种基本板式,可以单独在一出戏中使用。

慢板里有好几种唱法,比如紧开口唱法、拦头、撂板、阴司板、伤寒调。

带板多用于表现紧张的戏剧冲突中人物心情激动的状态,有慢带板、紧带板、慢双棰带板、紧七棰带板等各种形式。

箭板是由带板发展而来的,系无板无眼,属于一种散唱形式。有慢箭板、紧箭板、箭板扎、箭板腔以及大起板等形式。



二倒板是一个单独上句,用作引子或板式间的过渡句,属秦腔中的附助板式,由二六板演变而来。

滚板是一种无板无眼的特殊散板板式,它能够充分表现出人物极度悲恸、痛苦、哭泣、哭诉等情绪。


关于秦腔板式的知识还有很多,这里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下,大家如果想要了解秦腔,可以自己查阅一下资料。

另外,陕西有八大怪,秦腔是最出名的一怪,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戏曲说

秦腔(Qinqiang Opera),中国西北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秦腔板式,一般指节拍形式。板式是用节拍、节奏、速度、旋律、伴奏形式等因素组成的各种板腔形式的总称。



现代的秦腔有如下六个基本板式:

(1)慢板

曲调委婉、节奏稳和,腔速徐缓。慢板是一板三眼的节拍形式——即每小节有四拍(一强三弱,记作4/4拍子)。第一拍为板,依次为头眼、中眼、末眼。唱腔起落特点是:起于中眼(弱拍),落于板上(强拍)。

(2)二六板

旋律朴素、行腔流畅。二六板上句六板,下句六板,上下句共为两个六板二六板。二六板是一板一眼的节拍形式,即每小节有两拍(一强一弱,记作2/4拍子),第一拍为板,第二拍为眼。起落特点是:起于眼(弱拍),落于板(强拍)。


(3)带板

带板为无板无眼(散板)节拍,双锤为有板无眼(1/4)节拍,分为慢带板、紧带板、慢双锤、紧双锤几类,欢音、苦音都可演唱。

(4)二导板

二导板在唱腔连接中间起着桥梁作用,二导板唱词多为十字或七字句式。前半句有板无眼(1/4节拍),后三字或四字通常是散板唱出。依腔速变化与旋律简繁,可分慢二导板和紧二导板。

(5)垫板

垫板是秦腔唱腔的辅助板式,它属于无板无眼的节拍形式,行腔较为自由,不受梆子击节制约的“散打散唱”板式。垫板由带板发展变化而生,可唱一句转入其他板式,也可唱两句或数句均可。

(6)滚板、滚白

滚板属无板无眼的散板形式,由苦音垫板变化而来,欢音腔调中无滚板、滚白之论。滚板、滚白唱腔的唱词结构有五言体和散文体之分。五言体讲究韵角对仗,上、下句分明。


秦腔唱腔各种板式都有它独到的表现功能。由单一板式构成的唱腔在发挥其功用专长的同时,通过各种板式有机组合在一起的唱段,合理而有层次的音乐布局,更适合于表达戏剧人物的复杂情绪发展过程以至更深刻、细腻地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并突出主题,完成音乐形象的塑造。


浮眼望历史

秦腔音乐结构属于板腔体,总共分为以二六板为基础的六大板式,分别是二六板、慢板、带板、二导板、尖板和滚板。其中除了滚板只有苦音外,其他的板式都分苦音和花音。秦腔六大板式变化多端,其特点具体表现在:

(一)以中速为基本旋律节奏的自由漫衍和任性发挥。在此基础上,节奏加快,就成为快板;节奏放缓,则成为慢板。

(二)使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紧密结合,而且更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做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长可出现几十句甚至上百句的唱段,短则到只有一组七字或十字的上、下句。

(三)板式灵活多变,演唱者和观众都容易掌握和了解

(四)尤其善于如泣如诉地表达哀痛之情。

这就是说,秦腔六大板式的起板,一般都相当嘹亮、激越,如旷野牧歌。其声甚散而哀。

如[慢板]的“紧栏头”(又叫紧开口)更为清脆嘹亮,有如黄河决堤,气势雄浑,情感哀厉。接着的唱板,不管是欢音还是苦音慢板,都相当宛转曲折,娓娓动听,特别是戚诉式的叙事过程,一波三折,一唱三叹,诉、叙结合,委曲宛转,韵味无穷,有如人们在说家常、道心曲。这种说唱式的特色,给人一种热耳酸心的感受。“诉”成为秦声唱腔音乐和表情达意的显著特色,而“宛转”则主要表现在起板后各种板路的自由运用、毫无做作,转换随情而发,各板路巧妙衔接,不留痕迹。如[慢板]接[二六板],再接[欢音带板][苦音垫板],再接[慢三眼][二六板]等等。其中,无论是单一板式的稍加变换,或它们之间的多次转换和衔接,还是各种板式的综合运用与转换、衔接,总那么自然,顺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