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青云,陕西富平县盖村里清河堡人(今薛镇宏化马张寺)

富平抗英名将张青云

文/彭辉

十九世纪中叶,英商为缩小贸易逆差,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并挑起鸦片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涌现出许多彪炳千秋的英勇将士,清道光间广东陆路提督张青云,就是其中的一位。

张青云,陕西富平县盖村里清河堡人(今薛镇宏化马张寺)

张青云,字衢九,号楠亭,陕西富平县盖村里清河堡人(今薛镇宏化马张寺),好读兵书善骑射,体貌雄伟有胆力,嘉庆五年(1800)庚申科武举,嘉庆十四年(1809)己已科殿试名列金榜一甲第三名,赐武进士及第,世称“张探花”。先是入选皇宫值宿侍卫,闲暇每读《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抄杜牧诸家选本授行于人”(详见《清宫卫琐》)。嘉庆十八年(1813)豫鲁各地教民骚乱,张青云“以遊击拣发(选派)山东,获滑县匪党,补兖州游击,升台庄营参将。道光六年(1826)以卓异授胶州协副将,以捕响马大盗历署(代理)兖、曹各镇总兵官”(清光绪《富平县志》)张青云代理兖州、曹州总兵,事在道光十四年,以剿贼与催督河北漕运有功,于道光十五年(1835)十二月谕旨

以山东胶州协副将张青云为广东高州镇总兵官(《道光实录》第275卷)。道光十七年(1837),时任两广总督邓廷桢上奏朝廷,举荐张青云代理陆路提督,“两年盗息民安”。道光十九年(1839)正月,朝廷“命原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入广州查禁鸦片”(清同治《广州府志》第81卷32页)。二月,谕旨调广东高州镇总兵官张青云为四川川北镇总兵官(《道光实录》第319卷)。

张青云,陕西富平县盖村里清河堡人(今薛镇宏化马张寺)

道光二十年(1840)六月,英国派懿律率舰船40艘约4000人直扑珠江,封锁出海口,炮轰我炮台,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林则徐会同两广总督郑廷桢率部英勇抵抗,并筑建炮台严密防守。是年九月,清廷迫于英军武力威胁意欲求和,将林则徐和郑廷桢革职,委任世袭一等侯爵大学士琦善为“钦差大臣”兼两广总督。十月,琦善抵达广州,在白河口见英军坚船利炮而心生畏惧,遂下令撤退炮台守军,尽去兵防,并私下派鲍鹏去虎门口向英人求和。但英军仍肆无忌惮蓄谋滋事,于腊月十五日突然攻占大角、沙角炮台,轰沉清军水师兵船11艘,守军死伤700余人,“三江协”副将陈连升及次子陈起鹏与英军力战阵亡。敌情突变,广州城危。道光皇帝谕旨六百里加急,特命湖南兵一千名(派遣)祥福带领四川兵二千名张青云带领

贵州兵一千名段永福带领迅速分起前赴广东(大清宣宗皇帝实录342卷)。

张青云,陕西富平县盖村里清河堡人(今薛镇宏化马张寺)

道光二十一年(1841)正月,湖南镇阜镇总兵官祥福(满州正黄旗)率援军千余人先期抵达虎门,防守鸟涌炮台。二月,英军再度进犯虎门,水师提督关天培阵亡,总兵官祥福等殉节,虎门各炮台俱失陷。英军直指广州省城,战况十分危急。三月,川北镇总兵官张青云率四川援兵二千余人抵达广州,当即被委任为总督行营营务翼长。他审时度势,依省城周边地形,建言

“以东、西二炮台为左右门户,而东炮台最为扼要,论陆路则北炮台尤为敌冲”。时大将军杨芳镇守广州城,随即遣将四守。当是时,某守东炮台,某守北炮台,张青云率部守西炮台。四月一日英军来犯,东、北两炮台守军溃败,英军并力围攻西炮台,四面炮弹密如繁星,将弁皆劝总兵官张青云撤离炮台隐蔽,张青云怒斥道:“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况我辈受国恩深重,宜同心戮力,敢言退者斩!”言罢即手执火炬点燃八千斤大炮,击沉敌舰数艘,英军水兵落水死者不计其数。张青云从这次抗英海战中,看到了中英两国武器实力的差别,他总结道:夷船大且坚,师船薄又小夷人制炮,未铸,先炼十年之铁将铸又参三分之银……永无裂炸之虞;夷炮千斤二里,师炮千斤一里。而我
军营制炮,谁为炼十年之铁,谁为添三分之银? 只知炮台之多,而不知炮台之固……只知炮台之前面,而不顾炮台之后面……水陆所以不敌。且英夷用人每施重赏,故内地盗贼多为之用。军营兵丁勇壮工食皆有定额一则重赏而多勇夫一则循例而难奋勉此人力所以不敌也。

张青云,陕西富平县盖村里清河堡人(今薛镇宏化马张寺)

是役,张青云等率领将士临危不惧,英勇抵抗,以弱胜强,取得了广州保卫战以来首次胜仗。据《道光皇帝实录》第348卷载:总兵张青云等督率将士并力抵御复于西炮台督兵开炮火轮船一只其逆夷上岸均被杀毙。次日该逆驾船救援又被官兵开炮击桅兵船一只

逆夷始退。逆夷自去冬猖獗以来毒焰渐张经此惩创足以快人心而励众志。道光二十一年五月,谕旨以焚毁广东省河夷船歼毙逆夷(赐给)四川总兵官张青云提督衔并赏花翎。旋即实授四川川北镇总兵官张青云为广东陆路提督(《道光皇帝实录》第348卷)。“陆路提督”为各省统率绿营(汉军)马步兵的最高武职长官,官阶从一品,诰授“振威将军”。其妻王氏,继配吴氏、杨氏均封“一品诰命夫人”。其父张裕堂因子名显诰赠“振威将军”(荣誉衔),其母田氏诰赠“一品太夫人”。

张青云,陕西富平县盖村里清河堡人(今薛镇宏化马张寺)

张青云任广东陆路提督的宦迹,史书叙述不详。查阅《道光皇帝实录》第365卷中载有“二十二年五月,兹据奕山(钦命广东靖逆将军)奏称广东虎门炮台不能不修香港全岛不能不取

……现在合计新筑及修复炮台共七处土台土墙约三十余处虎门炮台十处。兹特再行申谕奕山从长筹画如省河一带渐次将炮台石桩等件修理巩固自应用石坚筑以期久远以防御外侮”。清同治《广州府志·前事略》载:“道光二十三年石门会匪甘秀、高明等啸聚劫掠。二十四年腊月会匪流劫香山西南既榄都西海十八沙等处。二十七年香山小榄贼张斗复聚众万余人,设官屯营于下基、安塘等处。”
又张提督《墓志铭》载: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以腿疾告假回籍调理。又《道光皇帝实录》第455卷载:“道光二十八年五月丙戌日,以前任山西太原镇总兵官祥麟为广东陆路提督。”由上述文献记载推断,张提督在任八年,此间似应致力于加固炮台整治防务及指挥剿匪。道光二十八年五月,张老将军因腿疾辞官回故里养伤。而清光绪《富平县志》载“在任二年,以疾归”有误。张老将军居家七年后,即于咸丰五年(1855)八月初二病逝于故里,享年七十七岁。

张青云,陕西富平县盖村里清河堡人(今薛镇宏化马张寺)

今马张寺村尚存石碑三通,一通为“皇清诰赠振威将军、广东全省陆路提督裕堂张公神道碑”,立石于道光三十三年(1843)二月,是为张提督之父张裕堂公“神道碑”,通常竖于通往墓地的道旁。一通为“诰授振威将军、广东全省陆路提督、己已探花及第楠亭张老夫子(老师尊称)□□□”,立石于咸丰四年(1854)七月,是为张提督门生所立,绿草遮挡处或为“德教碑”三字。另一通为“诰封一品夫人张府吴、王、杨太夫人贤孝碑”,立石于咸丰四年九月。后两通石碑并非墓碑,而是旌表张老将军功绩及诰命夫人贤孝之“功德碑”,通常竖于村口或道旁醒目处。纵观明清数百年历史,张将军可谓富平境内唯一武官衔最高且战功卓著的抗英名将,在陕西全境也不多见。这不仅是老将军故里的光荣,也是富平人的骄傲!今若整治村容村貌,宜辟之为小广场,阔其域壁以墙绘以图。暨可褒扬张将军之凛然大义,又能彰显本村之荣耀,激励后辈爱国之热忱。

张提督墓冢在“文革”中遭到严重毁坏,曾挖掘出土一方石刻浮雕墓门楣,长1.3米,宽0.36米,现存于富平县文庙博物馆。浮雕画面为“驱虏狩猎图”:残垣断桥间,老将军头戴战盔身穿铠甲凛然高坐,右手捋髯,左手扶椅,神态自若。一贼酋身披兽皮跪地俯首,武士怒目握拳脚踩贼肩,侍卫肩扛火枪威风凛凛。椰树下一武将手持长枪伏于断桥射击,其旁岩石上三只白鹅引项远眺,椰树深处城门巍然隐约。图左断桥处一武将弯弓射雕,耶林远处双鹿回首,人影绰绰。石刻浮雕生动再现了张老将军保卫粤西的戎马生涯,文物价值弥足珍贵。

张青云,陕西富平县盖村里清河堡人(今薛镇宏化马张寺)

另外还从墓中出土皇清诰授振威将军楠亭张公暨继配夫人合葬墓志铭一合,志云:公讳青云,字衢九,号楠亭世居富平之盖村里清河堡祖德舆公父裕堂公并封振威将军母氏田封一品太夫人。公幼读诗书,长习骑射,中嘉庆庚申武举,己已赐进士探花及第。多年宿卫,授山东兖州游击,荐升台庄参将,又胶州副将、广东高州总兵。后以剿贼勋高,得授广东陆路提督。于道光二十八年以腿疾告假回籍调理。……公生于乾隆四十三年

(1778)二月初一日酉时,卒于咸丰五年)八月初二日子时,寿终西官署。铭:实维我公,浩气仁风。中帖外服,不自为功。名在三朝,德孚四周。是谓伟人,虽没不没。/张大楠撰并书,薛铭篆,承重孙张世恩泣血上石。志文寿终西官署,是指张将军生前最高官职为“广东陆路提督”。据清光绪《富平县志》载,张将军共有五个儿子:“长联鼎国学生,次联超两淮盐大使,三联峻候选府经历,四联钰候选布库大使,五联炳聪颖善读书”。而墓志铭为何只写
承重孙张世恩泣血上石?令人费解,仍需进一步考证。(2018.05.13写于北京)

张青云,陕西富平县盖村里清河堡人(今薛镇宏化马张寺)

彭辉,陕西富平人,曾任海军某部政委,现为《富平人》特邀撰稿和文化顾问。近年来致力于故乡地域文化研究,有百余篇乡土散文发表于《渭南青年网》、《富平人》等网站或报刊,受到读者关注,详见博客“频阳吟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