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是手握几十万军队的大将军,怎么会轻易的被雍正罢免?

小灿哥说历史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明清两代实现了高度发展,而雍正时期更是达到了顶峰。所以,年羹尧虽然曾在西北用兵,统领数十万大军,但也无法逃脱皇帝的掌控。而雍正想要罢免甚至处死年羹尧,并非难事。

(年羹尧画像)

自实行帝制一来,便开始出现了长达两千余年的君臣关系,二者相生相伴,又相生相杀,在相互依存中此消彼长。纵观中国古代史,虽然在有些时段会有波动,但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却始终再不断强化。

(秦代虎符)

加强皇权,涉及到方方面面,但尤以掌握军队最为重要。在相当长的阶段,虎符曾是控制和调动军队的重要信物。皇帝为了防止将领拥兵自重和擅自动兵,将虎符一分为二,作为调兵遣将的关键凭证。而到了清代,除了选择性保留了以往朝代的有效措施外,更是将君权落实到了国家的每一个角落。

(军机处的设立与影响)

虽然皇帝身处紫禁城,但八旗系统下的各支军队,却都只效忠皇帝一人。当然,这一状况的实现,也历经了较长时间的斗争。当初清太祖努尔哈赤凭十三副铠甲起兵,进而凭借着满洲八旗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为后世清军入关和定鼎中原奠定了坚实基础。

(满洲八旗及铠甲)

而随着满洲政权的不断壮大,又先后设置了蒙古八旗和汉军。由此,清代的军队系统形成了以满洲八旗为核心的,包括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在内的二十四旗。而八旗原是军政合一的组织,具有等级森严的秩序。而掌握了各旗的统领,也便相当于掌握了整个军队。在顺康时期,清代统治者彻底实现了这一目标。

(满洲八旗旗帜)

可以说,在雍正朝时,在整个八旗军队中,士兵们都必须效忠皇帝一人,尽管有个别强权人物可以左右极少数的部队,也绝对无法同皇帝抗衡。而年羹尧出身于汉军八旗,地位原本就无法与满洲八旗将领相比,只是皇帝委任的军事长官。尽管其曾是万众瞩目的大将军,但也需对雍正俯首称臣。

(雍正帝画像)

雍正对年羹尧失去信任后,决心对其严惩。而出于谨慎,雍正在实现这一目的时,进行的比较稳妥。雍正三年(1725年),先是下旨将年羹尧的亲信甘肃巡抚胡期恒革职,同时将署理四川提督纳泰调回京,使其不能在任所作乱。次月,又解除年羹尧川陕总督职,命他交出抚远大将军印,调任杭州将军。

(影视作品中的年羹尧)

面对雍正的旨意,年羹尧一干人等只能毫无保留的服从。在年羹尧及其亲信相继被调离要职后,雍正很快又除去了年羹尧的所有官职,并于当年九月将其逮捕回京进行会审。这一些列“闪电”式的动作,把大将军、一等公年羹尧变成了阶下囚,同时被冠之以92宗大罪,于雍正四年(1726年)被赐自尽。

(年羹尧墓碑)

所以说,在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鼎峰时,所谓军功煊赫、名震朝野的大将军,也不过是皇帝手中的一颗棋子罢了。而高高在上的雍正,仅用几道旨意,便把年羹尧一干人等一扫而尽。


夕阳下的晚枫

年羹尧是康熙三十九年中的进士,康熙四十八年,任四川巡抚,此时年羹尧不到三十岁,可以看出康熙帝对他的器重。

康熙五十七年,年羹尧被授四川总督,掌管四川军政大权。

康熙六十年,年羹尧入京城见康熙帝,康熙赐他御用弓矢,升其川陕总督。九月,年羹尧利用土司之间的矛盾,以番攻番的方法,平定了郭罗克的叛乱。

康熙六十一年,抚军大将军十四阿哥允禵被召回京,年羹尧与管理抚军大将军印信的延信共掌军务。

康熙病逝,四阿哥雍正帝继位,年羹尧和步兵统领隆科多成为了雍正帝的左膀右臂,隆科多是雍正帝的亲舅舅。

雍正元年,雍正下诏,云贵川所有的军政之事都由年羹尧处理。十月,雍正命年羹尧接任抚远大将军之职,也就是原十四阿哥的,年羹尧被叫做年大将军。年羹尧升一等公,其子子年斌为子爵,其父年遐龄也为一等公,到此时羹尧坐镇西北与云南,无比显赫。

雍正让年羹尧所管辖的区域的事务,都按照年羹尧的意见来办,年羹尧进京的时候也马齐,隆科多一同处理军国大政。可以看出,雍正帝对年羹尧的宠信,已到了极致,此时的年羹尧可谓是志得意满。

雍正二年,年羹尧二次入京,很多王公大臣下向他问候的,他看都不看一眼,在雍正面前,态度也十分的骄傲,没有礼貌。有传言说,雍正的很多事情都是听了年羹尧的话才做的,让雍正帝极为的不满。

十一月,雍正下诏给年羹尧,告诫他说不要居功自傲,要低调自处。

雍正三年,雍正对年羹尧的不满更加明显,说年羹尧任人唯亲,结朋营私。

三月,出现了“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祥瑞,年羹尧上表中将“朝乾夕惕”写成了“夕惕朝乾”,雍正说年羹尧办事一向仔细,这样弄错是故意的。四月,撤掉年羹尧的川陕总督和抚远大将军,改任杭州将军。

很多人都纷纷弹劾年羹尧,最后雍正命年羹尧自决。


历史简单说

年羹尧“手握”十万大军,但这十万大军不是木头人,不是不会思想的机器人,而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是十万会思考、有自己想法、要吃饭、要富贵和前程的人。他们愿意跟着年羹尧打仗,首先是因为年羹尧是朝廷任命的大将军,是代表朝廷来指挥他们的,其次才是因为年羹尧要打仗才能有打仗才能、要治军手段有治军手段。跟着年羹尧能够升官发财、光宗耀祖,如果这个前提不存在了,凭什么这十万人要跟着年羹尧去冒险?!

年羹尧

此外,这十万士兵来源非常复杂,有绿营兵、有八旗兵、有蒙古兵,这些士兵都是上有父母、下有妻儿老小的,他们出来从军打仗,父母妻儿都在后方,现在让他们跟着年大将军去冒险,致自己妻儿老小于危险之中,如果不是因为实在没办法、或者因为前面有极其巨大的诱惑,谁愿意赌这一把?!

统帅无不希望自己的军队是杀戮机器,也非常想把军队训练为虎豹,但是如果忘记了军人也是人,军队也是由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组成的话,是很危险的。


第三,这十万大军也是要吃饭穿衣的,作战是要有后勤保障的,

年羹尧掌握几十万大军的指挥权,但是这几十万大军的补给并没有被年羹尧掌握,而是掌握在各地行政官员手里。年羹尧要造反,那么必须给十万大军提供足够的粮草,否则粮草不济,军队哪有什么战斗力?

古代军队的粮草是军队的生命线,有大军的指挥权而不掌握后勤,是无法真正掌握军队的。



象眼观天下

年羹尧从一个底层奴才走向抚远大将军高官一职,尽心竭力为雍正卖命,却在雍正即位后的第三年被雍正赐死。经历大起大落的巅峰与低谷,尝遍人生百味。

小兵的模范:年羹尧升居高位

年羹尧在雍正“九子夺嫡”的戏码中贡献很大,如果没有他,雍正都可能斗不过八王党一派。

年羹尧深受康熙恩宠,以不到30岁的年纪就升职为四川巡抚,成为封疆大吏。后来又连续加官进爵,被提升为四川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封为太保、一等公,已经做到了武官的极致。

嚣张跋扈的年羹尧

雍正的放纵使年羹尧变得目中无人、嚣张跋扈。

血洗江夏镇时,年羹尧为了几百万两银子杀了好几百口人,雍正对此也并没有制止。

担任西北大将军时,供应年羹尧一个人的蔬菜就要一千人运送,同时又有几百万两军费进入了他个人的腰包。雍正被胜利冲昏头脑,对年羹尧贪污一事也是不管不顾。

最嚣张的一回是,年羹尧大获全胜归来,雍正率文武百官迎接,而年羹尧自持过高,也不下马,大摇大摆的在百官的跪迎中走过,引起了雍正心中的不满。

加之各地官员纷纷弹劾年羹尧贪赃枉法,雍正决定要处理一下这个大将军了,将‘年羹尧赐死。

年羹尧为什么不造反?

拿到圣旨的年羹尧肯定想过造反一事,无论如何他手上都有几十万大军,也能逃离雍正的控制,远走高飞。

但是,正是因为他手上有几十万大军拖累了他不能造反。原因有二:

一是:因为清军的粮饷是按月发放的,年羹尧如果造反的话,他手上没有足够的粮饷用力抵抗雍正。一旦造反,军队失去粮草,便没有战斗力。

二是:雍正在赐死年羹尧之前已经慢慢的架空了年羹尧的地位,他信任的手下或者亲信已经被雍正调往全国各地,无法联合反抗。

所以,被雍正帝削官夺爵的年羹尧只能领旨受死。


我是扒哥历史,我喂自己袋盐!


扒哥历史

因为年羹尧根本不具备造反的条件

年羹尧想造反至少需要4个条件:

1、军队得听他的。

2、粮草、军械没问题

3、朝中有官员做内应

4、政局不稳。

首先看第一点,年羹尧是手握几十万大军,但是他这个任命是朝廷下圣旨委派的,他若是造反,得要有个口号吧,不然师出无名;什么口号?而且这几十万大军并不是年羹尧一手带起来的,本身又是一个汉人,手下士兵家眷又都在内地,年羹尧实际控制的地区,论稳固程度、经营深度有三藩高吗?

其次第二点:粮草、军械的问题。当年雍正和其他几个皇子争夺储君之位的时候,十四阿哥在西北做了大将军王,手握十几万兵马,但是当时雍正让年羹尧在甘肃当了个川陕总督,就是扼其粮道,他几十万大军都造不了反!年羹尧在西北平叛,粮食、军械都是内地运过去的,没有粮草的军队还有什么战斗力。

再次朝中得有官员做内应。年羹尧西北平叛后,骄横跋扈把朝内大臣得罪了个遍,在边疆时,蒙古王公和额驸阿宝见到年羹尧必须跪拜。在赴京途中,他令直隶总督李维钧、陕西巡抚范时捷等跪道迎送。到京时,黄缰紫骝,郊迎的王公以下官员跪接,年羹尧安然坐在马上行过,看都不看一眼。王公大臣下马向他问候,他也只是点点头而已。年羹尧要是造反,这些官员不说去平叛了,必定冷眼旁观。

再次,还需要政局不稳。西北平叛后,雍正朝基本上没啥大的动荡,那些争储的皇子们都在牢里关着呢。清朝晚期,太平天国闹那么厉害,曾国藩都不敢反叛,更何况年羹尧。

所以,综上几点,一方面是年羹尧没有反叛之心,另一方面时机也不成熟,没有反叛的土壤。


zyt9573

年羹尧作为雍正潜邸的奴才,是康熙和雍正时期不可多得的人才。

年羹尧最开始是被康熙赏识的,在雍正王朝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年羹尧的能力,当时年羹尧在云南任职。脚面将下阵后,年羹尧回京述职,康熙留他在京城任职,对他的能力十分认可。后来在雍正争夺皇帝的斗争中,年羹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雍正继位后,封年羹尧为西北大将军,负责与西北叛军进行决战,决战后雍正对年羹尧更加的器重,所有的事情都要与年羹尧共享。年羹尧在西北所有的任职都归自己管,时间一长成为了骄横跋扈的性格。在收复西北后,年羹尧回京城向雍正陶赏,雍正答应了年羹尧当时所有的官员任免。在与官员的朝堂上。雍正让年羹尧身边的侍卫卸下铠甲,好生休息,但是雍正说话后,将军一概不听,年羹尧说了一句,大家把铠甲卸下吧,然后将军们将所有的铠甲都卸下了。雍正看后十分恼火,虽然没有表现出来,但是想想自己,当皇帝如此窝囊,不生气才怪。

再后来,年羹尧回西北后,更是骄横跋扈,对皇帝的事情一概不听,所有的事情都自己说了算,俨然自己成为了一个小皇帝,雍正当然知道这些,但是派去监督的人去一个被年羹尧杀掉一个,去一个,被他杀掉一个,慢慢的,雍正也没有耐性。雍正只好将他的职位一贬再贬,但是年羹尧仗着功高盖住,仗着自己是雍正的奴才。只是因年羹尧太容易得罪人,杀人不眨眼,得罪了太多的官吏,当雍正有处决年羹尧的意图的时候,所有的官员纷纷上折参倒。他的时代就彻底的过去了。

那雍正是如何将年羹尧一点一点打压下去呢,我们知道雍正是九子争皇帝的胜利者,自己必然有过人的本领,自己肯定是心狠手辣。皇帝都有帝王之术,当时的吴先生对他出谋划策特别多。当皇帝之后,更重要的是制衡保持之间的平衡,相信雍正这一点把握得非常好。在一边贬低年羹尧,在一点点的提拔年羹尧的对手,让双方形成对立关系,甚至大于年羹尧那样,年羹尧也不敢造反,只能听从雍正的安排。

还有一点就是年羹尧的家眷都在京城,年羹尧的亲妹妹更是皇帝的媳妇。对年羹尧也有一些牵制作用。


东倒西歪说历史

为什么?

因为雍正太老狐狸了!

只用了四个步骤,就张这个曾经权倾朝野的大将军拉下马来,让他家破人亡。

那四个步骤呢?



第一步 暗示

雍正2年11月,雍正在年羹尧离开京城后给他发了一份"朱谕",暗示年羹尧:朕准备搞你啦,做好准备哟~

第二步 打通官员

这里分为三种:1.年羹尧不喜欢的人

2.和年羹尧关系一般的人。

3.雍正自己身边的亲信

总而言之,就是让他们好好站队伍,不要摆错了位置。有证据的就尽量揭发,没证据的就做好自己,远离年羹尧,争取自保。这也算是为了接下来公开处罚年羹尧做好了铺垫。

第三步 直面打击

1.雍正将矛头直指年羹尧,对其不满更是直接公开化,将其调离了西安老巢。并且批评年羹尧乱结私党,对他的奏折不与准奏

2.提拔年羹尧的死敌蔡蔡珽。蔡珽被年羹尧弹劾,狠狠地参了一本,然后被押往北京刑部。而雍正不仅没有给蔡珽治罪,还升了他的官,使得蔡珽成为雍正对服年羹尧的左膀右臂。

3.雍正3年3月,出现了"日月合璧,五星连珠"的祥瑞。大臣们纷纷在奏章中祝贺雍正皇帝,年羹尧也不例外。只可惜,年羹尧又一时疏忽把“朝乾夕惕”误写为“夕惕朝乾”。雍正借此机会,大作文章,请罢免了年羹尧的总督职位,还夺了他的将军印



第四步 绞杀

年羹尧被降职后,朝中的大臣们大部分都已经明白了雍正的意图,于是弹劾年羹尧,揭发年羹尧罪状的奏折如雪片一般堆到了雍正面前。

这正是雍正想看到的,借此机会,雍正罢黜了年羹尧所有的官职并且押送到北京会审。最后,年羹尧近被列出了92条大罪状,有30多条都是死罪。

为了避免非议,雍正采取了温和的方式。在狱中下令让年羹尧自裁,

留一个体面的死法。


总而言之,年羹尧虽然是二朝老臣,且功劳非常大。但是到了后期,他越发的目中无人,且喜欢贪赃,结党营私,这是任何一个皇帝都不想看到的事。

唉:-( 自己作死,又能怪谁呢?

我是不一样的历史历史爱好者"历史惊文",喜欢的请关注


历史惊文

但凡是造反能成功的人物,都必定有一大票能够听命于自己,与自己同呼吸共命运的亲信。比如朱棣,所有的兵都是自己的,自己说了算,还有朱元璋,和兄弟一起打天下,共享富贵。所以,得到支持,是一个前提。

那么年羹尧如果造反的话,他的几十万大军会支持他吗?答案很明显,很少有人会跟他出生入死,因为说到底,就算年羹尧官职再大,也是朝廷任命的,他们都是为清朝打工的,而不是年羹尧的家兵。



这和宋朝的岳飞很相似,其实即使岳飞当年造反,也是行不通的,同样是因为没有人能卖命,虽然岳飞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但是依然是宋朝的兵。年羹尧的兵是不会为了微乎其微的胜率,去和年羹尧一起铤而走险的,因为换个人当大将军,他们依然可以安居乐业,而造反一但失败,就全完了,他们没理由冒这个险。最多在年羹尧死后,替他惋惜几句罢了。


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清朝军队的庞大开支都是由朝廷提供的,如果年羹尧一但造反,就意味着断粮,仗还没打,兵就都饿跑了。跟着雍正至少能吃饱饭,工资按时发,这样的日子他们怎么舍得放弃呢。


历史密探

个人认为,年羹尧从受宠到获罪应该说是早晚的事,原因就是"侍宠而骄",理解的不当之处请见谅。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年羹尧的人生履历,对我们了解午羹尧由一名高级军政长官、功臣而成为罪犯乐极生悲的过程是有所帮助的。


年羹尧是汉军镶黄旗人,在康熙三十九年中进士,改庶吉士,在国史馆撰写功臣传,后授为检讨。在康熙四十四年至四十七年历任四川、广东乡试正考官,侍读学士。在康熙四十八年二月授内阁学士,同年任四川巡抚;康熙五十七年十月授任四川总督兼管巡抚事;康熙五十九年授定西将军;康熙六十年五月入京觐见康熙,赐弓矢,加授陕西总督。

到了雍正元年三月,议叙平定西藏时运粮及守隘功,封三等公,世袭罔替,加太保;八月,青海罗卜藏丹津胁众台吉叛,劫亲王察汗丹津掠青海诸部,年羹尧自甘州率师至西宁,疏请进剿,授抚远大将军;十月,议叙平郭罗克功,晋二等公;雍正二年三月,用兵青海功,进爵为一等公;十月入京觐见雍正,赐双眼孔雀翎,四团袭补服,黄带紫辔、金币;十一月叙平桌子山功,加一等男爵世职,以第二子富袭。到了雍正三年四月二十二日,风向大变,贬任杭州将军,九月二十八日在杭州官邸被传谕锁拿,十二月初十日被赐令自尽,时年47岁。

可以说,作为汉族高级官员,年羹尧的地位和荣耀是康熙和雍正一步步赐给他的,至于说几十万的军队那也是牢牢在满族皇帝的掌握之中。雍正继位时,当时年羹尧时为川陕总督,在西北钳制住了西征的皇十四子,防止他领兵犯乱,后来成为雍正新政权的肱骨之臣。

显然,年羹尧在雍正初年就成为宠臣,雍正皇帝对其施恩、赐爵、赏金、赐宅、承袭世职,受宠之专,无以伦比。但是这个时候的年羹尧开始恃功而骄,贪纵不法,逐渐成为"军中大老虎"。年的此举让自视为英主的雍正帝渐渐产生疑畏厌怒之心,于是寻机会以年羹尧“日月合璧、五星连珠”贺本中的草率不敬,将“朝乾夕惕”误写成“夕阳朝乾”的细故将其问罪,令其自裁,成为雍正初年的“大案”。


史说新传

清朝前中期,尽管从多尔衮摄政时期就一直宣称满汉一家来收买汉族人心,但实际上汉族大臣的地位普遍是比较低的,而且朝廷严防手握军权的汉族将领,比如康熙年间平定三藩的重要将领周培公,平叛之后就是因为遭到满蒙亲贵的猜忌,被康熙帝调至盛京(今沈阳)担任提督并死于任上,而被猜忌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以汉人身份统领大军,一旦生变,后果不堪设想!再来看,平定三藩之乱的最大功臣是抚远大将军

图海(满人),三征葛尔丹的是康熙皇帝(这个还用说吗?),西征策妄阿喇布坦的大将军王是十四阿哥胤禵(满人),只有收复台湾战役,是由汉族将领施琅担任的主将。
年羹尧属汉军镶黄旗,虽然他深得雍正帝信任,任陕甘总督,掌管四省(青海,甘肃,陕西,四川)军政大权,但他本质上还是汉人,十四阿哥胤禵被召入京之后,由年羹尧和抚远大将军延信(满人)共同执掌军务,只是由于雍正帝的恩宠,故而年羹尧的实际权力大于抚远大将军延信,军政大事均由他一人定夺,但抚远大将军一职不由年羹尧担任也正是为了堵满蒙亲贵之口。
清朝康雍乾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君主专制达到巅峰的时期,军国大事都由皇帝一人决断,年羹尧统领的几十万西线大军是由全国各省抽调而来的绿营、八旗所组成,并不是由年羹尧招募和训练,指哪打哪的“年家军”,他的统帅之职是由至高无上的皇帝授予的,说白了他就是皇帝养的一条看门狗,莫说几十万军队,纵使百万大军,只要皇帝一声令下,不甘心也好,不情愿也罢,年大将军只能乖乖的交出军权,调任千里之外的杭州去当将军。如若胆敢抗旨不遵,就是意图谋反,不但将士不会听命于年羹尧,而且很有可能惨招杀身之祸。
雍正三年(1725年)十二月,雍正帝历数年羹尧九十二项大罪,赐其狱中自尽,斩其子年富,叱诧风云的年大将军顿时以身败名裂,家破人亡而告终。


如有不同见解,欢迎各位在下方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