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體楷書的豎鉤究竟該怎麼寫?

叫我阿念

我從小學書法,起步就是歐體《九成宮》,在多年書法培訓過程中也教授學生練歐體。我的教學理念是: 還原碑帖書丹情景,再現歐公書寫狀態。巧把刀痕變筆跡,須將刻字變書法。

也就是說,即然學歐體,就要進入角色,一絲不苟,忠實原作。時刻想著歐陽詢當年寫字的時候,每一筆一劃、一招一式,是怎麼弄的? 我認為,古人寫毛筆字,是必須掌握的一種書寫技藝,並且多用於日常辦公,肯定是越簡單越好,不可能像今人那樣,慢悠悠的把字形描畫出來!



所以,我覺得,歐楷原帖中的橫畫、豎畫的收筆,以及豎鉤的收筆法,都是一次完成的,絕對不是像田英章及其他的弟子,以及崇拜者們那樣錯誤的理解和寫法。

筆法是體現書法基本功的重要標誌,相當於聲樂演唱技巧上的發聲方法,假如,歐體楷書是一首美聲歌曲,結果,用通俗唱法或原生態唱法去演繹了,那還是原唱嗎? 肯定不算。之所以某些人寫的楷書惹來非議,關鍵就是他把歐體的重要的筆法特點給曲解了,失去了原形原貌,違背了原作精髓。



我是怎樣寫的呢?請參考下面的示意圖:

實際上,豎鉤的作法,是在垂露點或垂露豎基礎上,加上向左推筆,同時漸提筆鋒完成的。

要點: 無論是之前豎的部分是中鋒或側鋒,當筆鋒行至接近尾端時,必須作一個小的駛轉,將筆鋒調整成側鋒狀態,稍駐筆,然後,隨即向左平推、漸提,作收勢。如圖:

為什麼很多人認為豎鉤特難寫? 主要原因有兩個問題:

二,運筆法不正確。基於執筆法有嚴重問題,前提條件不好,加之過於迷信“筆桿直立”、“逆入、頓筆”,“筆筆中鋒”、“跪筆彈鋒”等歪理邪說,歐楷明明是用側鋒法書寫的,偏要用中鋒去寫,結果,一次寫不出來,便附加一些多餘的筆法去描畫。

其實,上述兩個問題純屬現代人不良習慣,根本不是正宗的傳統書法技法,不宜作為通行的規範模式予以推廣,尤其是初學者不能採用,因為,這類作法副作用非常大,後遺症特別嚴重,一旦按照這個做,就等於誤入歧途。



真切的希望喜愛歐體的朋友,選範本、拜名師的時候,千萬要謹慎小心,不要盲目崇拜和迷信什麼名家、大師,以免事與願違,到頭來悔之晚矣。

以上是我的管窺之見,屬於學述討論,言辭如有不當之處,請大家見諒。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歐陽詢獨樹一幟的書法風格被稱為歐體,他的書法真正是險絕中見平正,平正中又見險絕,所以說,他的楷書技藝爐火純青。所以,後人學他,即使再像,也有險絕不足的弊端。

而歐體裡的筆畫,豎鉤被稱為是最難寫的,我們可以看到歐陽詢的豎鉤是寫得非常的小巧,靈活的。

那麼歐陽詢當時到底是怎樣寫這一筆的呢?估計無人可知,又因為碑刻的字拓下來,已經有些失真,所以,很多筆法是後人研究出來的,我們就來看看當代寫歐名家的豎鉤是怎樣寫的。

第一,所謂“正宗歐楷”寫法。

可以體會一下。

第二,田英章,“跪筆彈鋒”。

顧名思義就是寫到豎鉤的末端,把筆尖藏在筆畫裡,再讓筆尖彈起來。看一下動圖。




第三,盧中南。

盧中南的筆法簡單利索,沒有過多的步驟,但卻是初學者辦不到的。

第四,孟繁禧。

總的來說,盧和孟的筆法更為乾淨利索,田的稍顯複雜,但是按照法則來比較容易掌握,而前面兩種卻不容易掌握,你覺得哪種才是歐陽詢原來的筆意呢?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我是鐵匠的頭髮,謝謝關注和支持!


鐵匠的頭髮

《歐楷中豎鉤戈鉤堪稱最有難度,一筆難寫,兩筆自然順手》

一、男楷豎鉤的書寫方法體現了田英章工筆楷書筆法的核心思想:筆畫徹底多筆分解完成;

田英章楷書以其方法的明確化吸引了大批學習者。在筆者看來就是豎鉤這種“一筆分多筆書寫”筆法書寫方法給社會大眾喜歡男楷的理由。曾經的書法家都思考著如何一筆寫成所有的筆畫,而田楷卻放思想,破天荒地引入筆畫分徹底分段書寫方法。

據說2017年底已經超過8000萬人學習田楷。這8000萬人都會在遲早掌握這豎鉤的"另類"書寫方法。

筆者看來,田楷的最大成功在於楷書筆法的工筆化與技術化。而這種技術又在於田先生將技術進行分解,任何人都可以藉助分解動作完成成每一個精巧筆畫的書寫。

二、田楷豎鉤分段書寫的個具體思想與操作圖示;

有很同行看不起筆畫這分解分段的書寫思路,其實並非田先生開始使用。對於學習者而言,你不必在意這種辦法的"名聲"如何,你先掌握了再說。別的朋友已經用動態圖來分解了豎鉤的一筆寫方法與兩筆寫方法,這裡我用靜態圖來分析兩種書寫方法。

圖:跪筆彈鋒“兩步寫”在豎鉤中的應用

但是筆者想認真強調一下,田英章的兩筆寫概念,其實只是將傳統"一筆寫"的分解為慢寫動作而矣。在熟悉書寫技巧後,兩筆寫同樣可以輕鬆轉化為一筆完工。

三、“跪筆彈鋒”的實質與在別的筆畫中的應用:“狐彎鉤”與“戈鉤”中的應用;

跪筆彈鋒實質就是一次停筆調鋒(也有人稱為翻鋒)後,再次補出未寫出的末筆畫而矣。

記得曾經學習廣播操時,一開始總不能將一個連貫的動作行雲流水般地完成。於是體育老師將一套複雜動作進行分解,再然後再將各個分解動作聯接起來,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練,我們就可以輕鬆地將分解動作的"兩筆寫"轉化為一筆而成的傳統"一筆寫"。

總結:跪筆彈鋒的實質就是分筆書寫。使用分筆書寫的思想,田楷中的所有筆畫都可以寫得格外精準。應用於歐楷的筆法中,自然歐楷筆畫也精工起來!


創新炎黃

在唐楷裡面,豎鉤的寫法大同小異,歐體的鉤也沒有什麼太特別的地方。

基本的寫法是:先中鋒寫豎,到了豎畫的結尾,把毛筆向下按,是筆鋒立起來,然後挑出去就可以了。唐楷裡的鉤畫幾本都是這樣寫的,只不過最後出鉤的方向和力度不同罷了。

田英章總結出來的筆法是“跪筆彈鋒”,跪筆就是把毛筆按下去,彈鋒就是把筆鋒挑出來,這個用詞很好,道理和我上面說的是一樣的。

歐體的鉤,相對於其他唐代的楷書飽滿,不是直接出尖就完了,他的鉤寫的比較含蓄,出鋒的速度也比較慢,太快就寫的不飽滿的感覺了。

像顏體和柳體的鉤則書寫速度要快一點,顏體和柳體的鉤寫之前需要蓄勢,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豎的書寫上,出鉤非常的快速,他的鉤很細而且鋒芒畢露。

唐楷裡的鉤的寫法,只要你掌握了一種,其他的就好寫了,包括行草書的鉤其實也是這個道理。

你覺得呢?

碼字辛苦,同意的朋友麻煩賞個贊,隨手關注一下啦。


不二齋

齊白石說過:學我者生,似我者死。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學習他的風格的人會比較有前途,但是完全模仿他的風格的人只有死路一條.意思就是說要學習他但是不能生搬硬套地學。

我相信歐陽詢如果活著,也同樣會有如許之表述。後輩學子一千多年來,誰也無法”透過刀鋒看筆鋒”!只能自己摸索經驗,去書寫歐楷。

花分兩朵,各表一枝。其它的不說,只談談題主的豎勾問題。


歐體豎勾是歐陽詢留給後人的哥德巴赫猜想,當代書家都是怎麼寫的?

盧中南大多數用的是挑鉤,豎筆行到末端時候,筆尖稍稍想左彎動畫一個弧度,然後迅速下沉一頓,然後向上挑起。

田蘊章老師大多數用的是釁扭的方法(釁扭也成逡折),反覆調整筆鋒然後輕輕向右推動一點就出了一個小勾。

田英章多數用的是“跪筆彈鋒”,關於跪筆彈鋒說起來特別難。經過跪筆彈鋒寫出的豎鉤,外方內圓,也很好看。


作為書法愛好者,你喜歡哪種方式都可以。歐體的豎勾都不大,區別於顏柳趙。感謝您的觀看,我是詩書行者,如果您有不同觀點,只管說話,我洗耳恭聽!


九成7宮體的勾,如何寫成,我們可以通過刻痕,推測筆法,古人工匠,非常尊重原文。因此說,變動不會太大。







我們看這些有的勾,只有一個是下見角,上見圓,而大多數上面也是方的。因此,現在強調上圓,這條規矩,不是古法。另外,上圓也可能是石頭磨損所致。

我們首先來說,用筆尖畫後半部分,你就是再像,也是不對的。

這些字中,其中有兩個,下面有一個踆鋒角,特別明顯,因此我們說,最起碼這個勾,是踆鋒趯出的。




很多朋友問,踆鋒如何用筆。其實很簡單,就是在那裡畜蓄勁。古人踆和寫的那個cun是通假,由於沒有那個字,我用了通假。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thumb_url": "7a3d001266ee668ebcc4\

秩和律師147753

歐楷中的豎鉤,他的書寫要領在於出鉤時“下蹲跳起”。
這是豎,在完成鉤以前,最下端是一個斜勢的面。出鉤時,筆鋒下蹲,順勢跳起。這個動作叫做“趯”。永字八法中豎鉤的鉤角就叫做“趯”


他是一次性完全。在形態上,沒有二次調整筆鋒寫出來的“漂亮”。但是很自然,剛健。

畫字的方法咱也不會,但我們是學習的寫字,而不是畫字。
這樣的寫法,對將來寫行草書時,才能寫出圓潤飽滿的鉤。書法的筆法,往往是我們自己把它複雜化。本來簡單的東西,硬往難處想,卻對簡單的寫法視而不見。


不單只是豎鉤,很多的筆畫都是自己在找麻煩。比如所謂的“回鋒起筆”,純粹的一個誤導。它原本為逆鋒。逆鋒下筆,隨後的折筆才運行。而不是逆鋒運筆後的折轉。這是很大的區別。大家不妨試一下,用簡單的起止來替代那些多餘的“回鋒藏鋒”,會對你們將來練習的行草書有好處。


子衿tjk

我們在學習書法的時候,容易被不同的筆畫迷惑。其實,我們簡化一下,都沒有那麼神秘複雜。

比如,起筆就簡單嗎?一個橫畫的中間就簡單嗎?

千千千里馬把所有筆畫只看成四個環節,即“起筆、行筆、收筆、接筆”,接筆我們先不說。

勾畫屬於行筆收筆之間的用筆,總之是一個“收筆”。

“收筆”有出鋒和藏鋒兩種收筆方法。

勾法一般是一個出鋒方法,但是,歐陽詢勾法的神妙在於,他既不是明顯的的出鋒也不是明顯的藏鋒,有一種引而不發,含而不露的味道,把握這個特點,寫出歐陽詢的味道就有思想基礎了。

我一直主張學習書法一定要看明白,看不明白,這是嚴重的問題。書法本來就是實踐性很強的事情,通俗說,就是“要做出來”而不是想出來。但是,不管臨摹什麼古代經典,看懂非常重要。

朋友們列舉了不少視頻有田英章的,有盧中南的,他們的方法都不錯,但是,唯獨沒有提到歐陽詢勾法的含蓄味道,這是我們要注意的,有的視頻顯示勾法明顯的出鋒,這就沒有歐陽詢的筆法味道了。

我們不是為學得像而學得像,但是,真正能夠明白歐陽詢的筆意,這就不僅僅是一個技法,而是一種美學了。

千千千里馬個人的體會是。歐陽詢的豎勾,豎筆下來之後,稍稍上提一下,徐徐橫出,出來的勾,基本是一個小小三角形,使其若有若無是最好的效果。

大家也可以參照橫折鉤的寫法,豎勾,不過是豎式的一個勾而已。

總之,體會歐陽詢勾法的含蓄味道,這是最重要的。








千千千里馬

歐體楷書的豎鉤究竟怎麼寫?

我學書法就是從歐楷入門的,我從最基本筆畫開始。“豎鉤”是個不可避開的筆畫,因為我是自學,所以練習時舉步維艱。我開始在網上搜一些現代歐楷名家的教學視頻。

盧中南老師豎鉤


田英章老師豎鉤


孟繁禧老師豎鉤我沒有找到孟老師的基本筆畫,在這裡給大家說聲抱歉

這三位老師應該是現如今較為權威的歐楷名家,我們不討論其優與劣。我們客觀的說各有千秋,每個老師寫的鉤都值得我們初學者去學習。如果初學者不明白歐楷那精妙的豎鉤,可以先參考這三位老師。

希望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互動,批判指正


梁家明書法藝術

其實楷書的豎鉤寫法都差不多,大同小異。前面我也發過類似的圖文,現在和大家再次交流一下豎鉤的寫法,可以分成兩部分來看,前部分為豎,後半部分為鉤,豎鉤最難寫的地方在鉤的位置(如圖所示)最難處在5、6、7這三個地方,5以前的部分為豎的寫法就不再贅述,當行筆至位置5的上方時,輕頓稍向左側作圍,也就是5的位置有一定弧度,然後再轉筆向上稍微駐一下筆蓄勢最後向左出鉤。這種寫法有點類似於田英章的跪筆彈鋒的寫法,可以去搜索一下田英章的相關教學視頻,直觀感受一下該如何寫。用語言表達看似簡單,如要真的寫好卻挺難,唯一能做的就是掌握技法,勤奮練習,方能寫好。下面是豎鉤的寫法分解圖,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