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经典史话(47):董永故里-武陟县地名由来

焦作经典史话(47):董永故里-武陟县地名由来

画外音:武陟县城位于焦作市东南部,现有面积805平方千米人口74万武即英武、威武、武备;陟有乔、登、进取之意。武陟,指威武雄壮,勇往直前的意思。武陟作为一个县治地名,源于唐太宗率军抗击突厥。

隋朝末年,皇帝无道,官逼民反,天下大乱,各地纷纷宣布独立。

当时,身为太原留守的李渊、李世民父子,见隋炀帝东游未归,迅速起兵,以雷霆万钧之势,很快攻下了京都大兴城(今西安)。先是立代王杨侑为帝,后见隋炀帝在江都(今扬州)死于非命,李渊干脆废了杨侑,自己登基称帝,改隋称唐,做起皇帝来,史称唐高祖。

唐初,北方突厥部落获悉中原大乱,趁机组织军队,浩浩荡荡,一路向南杀来。

李渊临危不惧,令秦王李世民火速率军进入修武一带迎敌。李世民率军到达修武,见怀川一带土地肥沃,百姓生活富庶,北依太行,南临黄河,易攻易退,指领大军安营扎寨,练兵布阵,等待突厥大军。

大约过了数日,突厥南下大军到达怀川,与唐朝大军遭遇,两军一攻一守,经过数日激烈交锋,突厥大军损兵折将,大败回逃。

李世民率军一路向北追杀,不仅收回了北方失地,还将突厥赶回了漠北,然后凯旋而归。

大唐武德末年,李世民通过政变登上帝位,史称唐太宗。朝廷在重新设置各地府县过程中,谈到怀川一带,李世民考虑当年在修武大胜突厥军队及怀川特殊地理位置,下旨设立怀川、河内、河阳三城,下辖十二县治。

同时,在南北朝以前的怀县之地,新设武陟县,隶属怀川。当时新设县治还有:忠义、紫陵、太行、谷旦。

武陟一名,寓意大唐将士在此安营扎寨,排兵布阵,威武雄壮,勇往直前,大败突厥大军。

武陟历史名人:董永、山涛、向秀、荷塘等。风光名胜:嘉应观、妙乐寺。

焦作经典史话(47):董永故里-武陟县地名由来

焦作经典史话(47):董永故里-武陟县地名由来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焦作——城市文化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