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古時候有個吉零國,中國橘子運過去賣一兩一個……

據說古時候有個吉零國,中國橘子運過去賣一兩一個……

在三言二拍裡有很多好玩的故事,有些也涉及到了古時中國的周邊國家,比如之前看到過把中國人掠走當假倭寇的日本,還有最近剛發現橘子可以賣很貴的“吉零國”。

因為我不是主要聊旅遊和地理的號,所以在這裡不做過多闡述。經過地理學家和歷史學家的考證,“吉零國”可能也叫“得吉零國”,地理位置處於現在的孟加拉灣附近。

據說古時候有個吉零國,中國橘子運過去賣一兩一個……

如果有朋友地理不太好,一下子想不起孟加拉灣在哪裡,那麼說斯里蘭卡和緬甸之間,應該至少就能明白是在東南亞地區。

現在我們對東南亞的印象都是水果特別多,像榴蓮啊、菠蘿啊、芒果啊、椰子啊,不僅好吃而且很便宜。但三言二拍裡這則故事,卻是講橘子很貴的。

據說古時候有個吉零國,中國橘子運過去賣一兩一個……

故事裡中國商人文若虛販賣的橘子叫“洞庭紅”,在國內非常便宜。書中寫一兩銀子可以買百斤有餘,大概就是買了幾百個橘子吧。

古時候航海風險那麼大,文若虛為啥非要跑去賣橘子?那書中也交代了,他其實是沒本錢,本來買橘子是為了答謝帶他玩的朋友們,並不知道橘子在吉零國那麼珍貴。

據說古時候有個吉零國,中國橘子運過去賣一兩一個……

等船靠了岸,大家都說笑著賣貨物去了,文若虛才翻出之前不好意思拿出來的橘子,本意是自己跟船家隨便吃一吃。

沒想到這個品種的橘子表皮發紅,一下子就吸引了吉零國人,“洞庭紅”剛買的時候發酸,放一陣子甜得剛好。船家幫著文若虛要價,竟然最後換了一千多個銀錢。

據說古時候有個吉零國,中國橘子運過去賣一兩一個……

文若虛賣橘子的方式也很直接,吉零國銀錢一個買橘子一個,後來快要賣空了漲價到兩錢買一個,再到最後被大臣買去送國王直接算到三錢一個。

書裡對吉零國的銀錢也交代很清楚,一個約重“八錢七分”,一千多個也就是好幾百兩銀子。文若虛才花了一兩銀子買橘子,這下賺得那真是叫“盆滿缽滿”。

據說古時候有個吉零國,中國橘子運過去賣一兩一個……

至於後來文若虛又偶然撿到價值連城的龜殼,我這裡就不贅述啦,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看。我當時看書的時候只是很納悶:東南亞水果那麼多,橘子怎麼這麼稀罕?

後來查了查,發現橘子不僅原產地是中國,而且直到公元1471年(明朝),桔、柑、橙等柑桔類果樹才從我國傳入葡萄牙的里斯本,公元1665年(清朝)才傳入美國的佛羅里達。

據說古時候有個吉零國,中國橘子運過去賣一兩一個……

所以那時候的孟加拉灣附近,別說“洞庭紅”這種橘子了,就是普通黃皮的橘子可能都沒有。文若虛千里迢迢偶然帶過來,恰好沒有壞又很甜,自然就被瘋搶了。

不過那會兒外出貿易很少帶水果去交換,主要是因為航海顛簸太容易壞了。現在窩在家裡就能吃到全世界的水果,我還是好早那句話:吃貨都該認真感謝互聯網和快遞吶。

據說古時候有個吉零國,中國橘子運過去賣一兩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