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厨房里的玄学

顶级松茸,

一定要在几点几点采摘,再在几个小时内送到餐桌方不破坏鲜美;

搅拌肉末,

一定要沿着顺时针搅拌,口感更好,逆时针就会破坏蛋白质结构;

四川人厨房里的玄学

何为顺,何为逆,不都是人约定俗称的么。

都是搅拌,想不通啊想不通,奥义太深,我参悟不透。

有人说是“装神弄鬼”,倒不如换一个词——

四川人厨房里的玄学

道家的精髓,玄乎其玄,围绕“本末有无”争论,“幽摊万类,不见形者也。”每个好像都很有道理,飘飘渺渺,云里雾里,琢磨不清。

我们四川人的饮食,博大精深,其中自然而然也藏着一堆玄学。

四川人厨房里的玄学

四川人厨房里的玄学

占着一个自贡井盐,四川人的盐就够吃好多辈子,出了名的重口味。但所有教你做回锅肉的师傅,在菜起锅的时候,都要加一句“盐少许”。

说完勺子就伸到调料的盆儿里,几抖几抖,看是那么多量,约摸是够了,再抖到菜里搅拌。

四川人厨房里的玄学

“少许”,万金油的两个字,对任何调料都适用。这就足够让人琢磨了,

少许到底是多少,我的少和你的少又有什么区别?你说的少许,我吃了怎么还是咸了。

抽象到头疼,大概约等于适量,可什么又是适量,6g还是7g?5克盐加在鸡豆花和一碗相同分量的火锅里,肯定也不一样。

四川人厨房里的玄学

放多放少,一切随缘吧。每个人心头,其实都有杆秤。

四川人厨房里的玄学

我一个朋友,之前在家里开的店里学着给素椒杂酱面打调料。

他说,就那么几样调料,每样放多少也都告诉你,刚学的人打出来的调料,就是没有打了十多二年的老师傅好吃。

四川人厨房里的玄学

至于其中的道理,朋友也讲不清楚。这,大概就是“按照一定比例调制”最大的魅惑所在。

最近也正是做蒿蒿馍馍的时节,打粉子,是放7成的糯米3成的粳米,还是怎么着?比例不同,揉搓之后的形状、口感更是不同。

吃火锅,好奇牛油、清油到底各放多少,还有其中的香料,每个是放多少,多放一块八角,是不是就破坏了比例?

四川人厨房里的玄学

没有精确的数字,经验在其中占了极其重要的程度。这倒也符合传统文化中,长者为师的道理,毕竟“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都还多”。

只要好吃,其实怎么着都是好的,各个比例都有自己的妙处和爱好者。歪果仁是学不来这种无形有形的随意了。

四川人厨房里的玄学

四川人厨房里的玄学

如果说“按照一定比例调制”还算委婉地藏着掖着,那祖传秘制酱料才是玄得让人哭笑不得。

自卖自夸的店家往往还是说,之所以这么美味,就是因为加了自制的秘制调料。

似乎哪家招牌上不写这两个字,就根本卖不脱。似乎,秘制就等于好。

四川人厨房里的玄学

未必哦,就拿《舌尖3》中的煎饼果子来说,自家老人流传下来的秘方酱料,众多吃过者坦言,其实真的并没有说的那么好吃。

四川人厨房里的玄学

卖卤肉的要写是秘制卤料;自贡蘸水菜的蘸碟美味,也是秘制;就连电子科大后门卖烤鸡腿的,依旧用红底黄字大言不惭地写上秘制二字。

一个又一个老套的故事,从我爷爷的爷爷流传下来方子……

四川人厨房里的玄学

什么称得上秘制?我在配方里面多放两颗冰糖,是不是也可以叫秘制了?莫名其妙。但是包括我在内的吃货就是信这个邪。

四川人厨房里的玄学

四川人厨房里的玄学

图 / sabrala露

很多人和我一样,买这个节目的账。

商家以被这个节目推荐为荣,播出后马上在店门口拉横幅以示庆祝。于是,渐渐地,各种馆子的店招都喜欢打“四川电视台吃八方栏目推荐美食”的口号。

就我的观察而言,崇州羊马查渣面是重灾区,甚至就在刚出高速路的口口上,几家挨着的查渣面都说自己是吃八方栏目推荐的,兰妹儿再好吃,也不可能在同一个地方,家家都吃三,对不对。

四川人厨房里的玄学

图 / Mike576

通常而言,这些馆子都比较简陋,彩钢瓦搭的蓬蓬,新开的苍蝇馆子,又以藏在郊县某个卡卡角角头最为普遍。通常味道都无功无过。

所以,什么才是吃八方真的推荐过的,什么又是真心实意没收钱推荐的,分不清楚咯。

四川人厨房里的玄学

四川人厨房里的玄学

卤菜要老卤的才香,火锅,有人不喜欢老油,可有人还是要找来偷偷吃。

店有好久,卤水就有好久,每天填料,每天加水,每天沸腾,各种食材的精华沉淀,蛋白质、芳香烃充分交汇,越卤越香。这是老生存的法宝,也是某些地方嫁娶儿女的传家宝。

其中有几层科学的成份,新鲜的到底哪里不如,不知道,反正只经验性地认口感。老油好吃,但对健康的危害大,选哪个?这个经是一辈子都扯不撑投。

四川人厨房里的玄学

喜欢老,甚至于泡菜,也是觉得必须要舀一瓢邻居家的陈年老坛水,才能泡出清花亮色的萝卜儿菜,和老面发酵的道理一样一样。

四川人厨房里的玄学

泡菜加老坛水才好吃的玄学,已经被论文实验证明是对的。

四川人厨房里的玄学

四川人厨房里的玄学

泡菜最重要的就是发酵,需要大量的乳酸菌,不止一篇论文的对比实验发现,发酵的前期和后期,用了老坛水的泡菜,乳酸菌明显比只有新泡菜水的泡菜多,乳酸菌的种类也更加丰富和稳定。

四川人厨房里的玄学

而加了老坛水中的泡菜,肠杆菌之类杂菌的数量明显偏少,更有助于发酵出高品质的泡菜。

大概只有像泡菜这样,经过实验室的科学证明,才能破除玄学的迷雾,符合现代性。

可要是都变成了这样,一针一眼地来,倒还真少了很多变换的乐趣,当所有的饮食变成药丸、标准化的汉堡三明治,天天吃,也是要疯的。

科学和玄学所属的哲学,本就是两种不同的风味。体会其中文化的精妙,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或好或坏,只能说用四个字形容——博大精深。

四川人厨房里的玄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