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建農:復星旅文IPO計劃取決於資本市場和重組情況

截至5月2日,復星國際總市值達到1147億元人民幣,在海峽兩岸500強市值公司裡位列第112名,過去12個月股票上漲43%。

復星國際2017年末的總資產達到5337.88億元人民幣,淨債務比率為49.7%。得益於金融服務業務收益和投資回報增加(利潤漲至60%)。2017年全年營收880.3億元人民幣,歸母公司淨利潤突破百億大關達到131.6億元人民幣,增長27.8%(2016年為103億元人民幣)至紀錄新高,該數據超過了彭博彙編的分析師的最高預估。其中,快樂生態板塊剛開始發展,2017年的利潤貢獻率僅有3.8%。但因為其未來潛力,復星去年首次將業務分為三個板塊,其中之一就是快樂生態板塊,另兩個則為健康、富足生態板塊。

作為承載復星“快樂”核心主題的復星旅遊文化集團(簡稱復星旅文)成立於2016年,起步於復星集團原有的投資平臺,目前正圍繞全球家庭客戶的休閒度假需求,進行全產業鏈佈局和全球化資源整合。旗下聚集了全球最大的休閒度假連鎖集團地中海俱樂部(Club Med)、Thomas cook、三亞亞特蘭蒂斯,旅遊管理品牌愛必儂(Albion),旅遊文化演藝公司泛秀以及國際親子玩學俱樂部Miniversity等。其中,復星旅文與Thomas cook成立了合資旅行社託邁酷克。歷時五年時間、佔地54萬平方米、整體耗資過百億的三亞亞特蘭蒂斯已在4月28日正式啟幕,作為復星旅文的標竿項目和新的利潤增長點,服務群體面向全球消費者。

“復星旅文的定位非常明確,我們希望把復星旅文打造成一種休閒、度假、工作為一體的新生活方式。中國休閒旅遊度假的爆發轉折點正在到來,”復星國際高級副總裁、復星旅文總裁兼董事長錢建農說。根據世界旅行與理事會與英國牛津大學發佈的2017年度全球旅遊經濟影響研究顯示,2017年全球旅遊業增速為4.6%,增速超過製造業、零售業和批發業、農業、林業和漁業以及金融服務業,旅遊業已連續第7年超過全球經濟增速,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行業經濟體。其中,中國以9.8%的增速領先世界各國。

秉承復星的智造C2M(customer to maker∕manufacture)戰略,復星旅文的產品策略也希望能夠直達消費者。C2M是指以消費者為本的新商業模式,將顧客與商品製造商的連接拓展到了顧客與所有產品或服務提供者的連接,其中在復星旅文,C2M戰略M端的涵義包含三個方面,圍繞家庭休閒度假來開發M端(即產品),站在全球好產品的角度再往上開發產品,以及在M端讓產品體現出協同性。“我們在全球範圍內通過生態系統,建立全產業鏈的服務場景模式,為消費者提供在一個旅遊目的地想要的所有產品,”錢建農稱。

錢建農曾在德國留學工作10年,擔任過兩家全球500強高層。2006年就任中國海王星辰總裁,帶領該公司2007年在紐交所成功上市。2010年開始負責復星商業投資,領導完成的國內外投資企業包括全球最大的休閒度假連鎖集團地中海俱樂部(Club Med)、Folli Follie、維格、三亞亞特蘭蒂斯(Atlantis)、Secret Recipe、Osborne、中國國旅以及英國休閒旅遊集團Thomas Cook等。其中,入股地中海俱樂部是復星的第一筆海外直接投資,也正是這筆投資,讓錢建農產生了打造旅遊產品生態系統的想法。

“在智能商業時代,產業的邊界將越來越模糊,更需要跨界。我用過去做商業的經驗做旅遊業的創新模式,”錢建農稱,旅遊行業強調差異化而非同質化,只有依靠足夠吸引人的創新產品,企業才能成功。

中國正在促使海南轉型。一系列利好政策包括設立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投資基金、重點發展旅遊業以及鼓勵發展賽馬和體育彩票。近日,海南省推出了2018年5月1日起實施59國入境旅遊免籤政策,中國商務部今年也將啟動消費升級行動計劃,發展中高端消費,推動消費渠道升級。

國金證券預測,培養C端客流同時,往上游延伸將是提升行業利潤率和產品議價的主流方式。對於如何打造出休閒度假時代的創新內容,復星旅文采取的是產業營運疊加戰略投資(內生增長和收購兼併)的“雙輪驅動”的策略。錢建農稱,“我們的目標是聚焦於全球家庭的所有休閒度假產品,所有與目標有關的都是感興趣的收購兼併標的。”“未來,復星旅文會整合復星集團內的數據平臺,做服務整個家庭的數據整理,”錢建農說,一個家庭除了休閒度假,還有醫療健康、保險、理財、證券服務等需求,這在復星體系內都會得到解決。

IFR Asia引述未具名知情人士報道稱,復星國際已為旅遊業務今年在香港上市一事委聘了中信里昂、花旗集團和摩根大通,籌資至少5億美元。作為復星存量項目中的獨角獸,錢建農稱,復星旅文的IPO計劃取決於資本市場狀況和重組情況,他並未透露覆星旅文何時上市。

彭博商業週刊:前幾年旅遊業在復星集團發展中的戰略地位一直沒有非常明確,直到2016年組建復星旅遊文化集團旅遊平臺,以旅遊為重要驅動力的轉型戰略得以逐漸清晰。請問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轉型?

錢建農:首先,我們覺得中國未來經濟成長會發生很大變化,尤其中產階級崛起。中國經濟正在從過去的高速成長變成現在的高質量發展。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隨著消費者消費水平的提升,一定會追求更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從2010年起,在消費領域投了很多消費升級方面的公司,例如Folli Follie、Osborne等。我們覺得旅遊業一定是消費升級的重要板塊,開始關注全球,收購對中國來說比較缺乏的旅遊業品牌和產品,2010年投資全球休閒度假領域領導企業地中海俱樂部(club med),並在2015年實現了對它的完全控股。從目前效果來看,我們的策略是對的,符合了中國這幾年經濟發展的客觀需求。之所以要重組旅遊板塊,因為除了控股地中海俱樂部,2015年3月份接著入股全球最古老也是英國最大的旅行企業Thomas Cook,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決定可以組建一個旅遊文化集團。2016年的9月,復星旅遊文化集團正式註冊成立,英文名叫Foliday(Fosun+holiday),定位非常明確,就是做全球家庭的休閒度假服務。

彭博商業週刊:復星旅文有什麼不同?

錢建農:一方面,Foliday可以在全球範圍內提供產品。另一方面,隨著智能商業時代的到來,技術的革新也給人類帶來了兩個方面的變化,一是勞動生產率提升之後,消費者的休閒時間越來越多,二是自動化技術讓人類工作方式發生大變化,機械人未來會替代很多現有工作,人類也不再需要一定是在辦公室或家裡工作。而Foliday提供了一種休閒、度假、工作為一體的新生活方式,我們提出的Slogan是Everyday is Foliday,就是告訴人們不用去考慮星期一和星期日的問題,因為每一天都是Foliday。一個家庭可以在Foliday的場景下度假,同時又可以解決掉很多工作,Foliday也會給人們一個很好的交往場合,這是宅男宅女們在家裡做不到的事情。

Foliday跟其他企業最大的不同在於我們是從產品入手,在全球通過收購的方式,把細分市場領域裡面的領先品牌納入到Foliday旗下,隨著中國消費市場的轉變,對這些產品的需求會擴大。

這些品牌企業原來是獨自運作,納入到Foliday之後則是成為了我們全球生態系統的中間一環,在業務拓展上會享受到生態系統帶來的所有好處,在客戶層面會有很多融合,在市場營銷方面也有很多跨市場的動作。在這個生態系統裡面成長比原來自己單獨成長好得多,比如地中海俱樂部和Thomas Cook的業績已從最初的虧損變成盈利。

彭博商業週刊:旅遊業新舊時代的模式一樣嗎?

錢建農:休閒度假時代和以往的觀光旅遊時代體現的是兩種不同的旅遊模式。在過去,消費者為了追求便宜的價格可以忍受較低級的服務,但在休閒度假時代,他會更注重價值,更注重服務,更關注出行便利性和出行服務是否統一,也會更在意他在這個過程中是否開心。因此,旅遊板塊跟復星集團整體的C2M戰略一致,我們希望產品能夠直達消費者,提供的是全球化的旅遊目的地和產品。復星在全球通過生態系統建立了全產業鏈的服務場景模式,而不只是聚集在酒店和機票等預定環節,或只給消費者提供住宿、當地的一日遊等,這種服務是割裂的。

彭博商業週刊:服務是否為旅遊業盈利的決定性因素?除了服務,還有哪些重要的競爭性因素?

錢建農:服務肯定是旅遊業中的重要一環,但不是服務代表了一切。第一,在旅遊行業首先要有好產品,而且是創新產品。同時,旅遊行業跟其他行業不同在於要有更多的差異化,而不是同質化。因為消費者旅遊並不是要享受一樣的東西,而是希望有不一樣的東西。所以我們要吸收全球不同的產品,也會在不同的目的地提供不同的產品。如果產品吸引人,企業就會成功。

第二,服務涉及各方面,不僅產品銷售層面服務,也包括整體行程服務,如果整體行程不統一,企業無法掌控每一環節的產品質量,服務也是割裂的。只有把整個行程統一起來的服務體驗才是最好。

第三,中國的休閒度假旅遊市場剛爆發,這個時候更需要企業能夠在在這個領域引導消費者,發掘消費者的需求。不僅要讓他們訂購一個產品,還要讓他們能夠確實感覺到有越來越多新奇的東西,使用之後有獲得感。比如在地中海俱樂部有球類、射箭、帆船等65種不同活動,他可以在度假期間學到很多東西。

彭博商業週刊:三亞亞特蘭蒂斯作為酒店、水上樂園、水族館、購物中心和娛樂表演的綜合體,你強調它會不同於杜拜和巴哈馬,有做了哪些調整和更新?

錢建農:一是建築本身不一樣,通達酒店房間的便利性比原有版本要好得多。我們在水上運動方面的產品做了適合中國人的調整,酒店內部也增加了很多適合中國人的其他產品,比如室內棋牌室和卡拉OK廳。中國人對度假期間的飲食要求非常高,我們提供不同價位和不同口味的中西結合的21種不同餐飲服務。

彭博商業週刊:怎麼看旅遊產業整體潛在的市場空間?

錢建農:旅遊業在全球很多國家基本都是超過GDP(國民生產總值)10%的佔比,產業規模足夠大。參考日本和韓國在人均GDP超過8000美元和1萬美元的時候,他們休閒度假的成長性非常快。中國現在的人均收入已經突破8000美元,對中國市場來說,休閒度假模式的成長會更快。事實上,而在很多區域產業已經到了一個爆發的拐點。

彭博商業週刊:Foliday的模式是你提出來的嗎?

錢建農:很多投資者也會問我這個問題。把Foliday打造成未來生活方式的想法,是有一個演變過程,整個方案是我在收購地中海俱樂部的過程中想出來的,一開始確實是出於比較樸素的想法,怎樣能夠幫地中海俱樂部成長,同時讓它與我們投資的其他企業能夠產生協同性,慢慢地我就發現了生態系統的概念。當然,這也跟我原來做商業的想法有關,一個大的賣場裡面光有生鮮肯定不行,還要有家用品和洗滌用品等許多東西,才能滿足想進入大賣場客戶的需求。做旅遊跟做商業的邏輯一樣,消費者去一個度假目的地,肯定不只一個需求,要滿足包括住宿在內的各種各樣的需求。這是我用過去做商業的經驗想旅遊的模式,這個旅遊模式是跟別人不一樣的。

彭博商業週刊:你曾任職麥德龍等多家大型零售企業,海王星辰醫藥集團總裁,目前擔任法國地中海控股集團董事長、希臘Folli Follie全球董事等職務,現在又跨行業拓展旅遊業。如何看待這個轉身?

錢建農:這種變化對我來說是轉型,但也不是純粹的轉型,還是一個延續的過程。以前我主要負責投資業務,投資要對商業運作非常熟悉,才能判斷這個企業未來,投資投的不是過去而是未來,而要判斷未來,不能只純粹地從幾個數字去判斷,比如PB(市淨率),PE(市盈率),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等,這些比率雖然重要,但它們都代表了過去。

投資最關鍵的因素是從商業模式去判斷一家企業未來的成長性。而要能夠做到這一點,一定需要有商業運作和管理經驗。如果一個人做過產業之後再做投資,跟潛在標的公司的CEO交流時,可以談到一起。如果只是純粹的關注數據,問去年公司盈利有多少,那麼這個雙方是談不到一起的。我過往CEO的經歷也好,商業零售經驗也好,在收購兼併過程中我跟對方的高層談話,不論是談業務,商業模式轉型以及管理等方面話題時,可以有很多共同語言,這也很快地拉近距離。

彭博商業週刊:此前復星公告稱計劃3年內至少斥資200億元人民幣投入科技創新、研發,那麼Foliday投資智能科技創新主要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

錢建農:我們希望對整個休閒度假領域的一些科技做一些跟蹤,會和我們現有企業聯合開發一些新的產品,比如和地中海俱樂部開發的一個手環產品,客人戴上手環後,從進房間到用餐和娛樂等都可以靠它。現在這個產品已經在測試中。

彭博商業週刊:海南省正在吸引更多的商場和酒店落戶,中國恆大也在建設人工群島海花島,你如何看待與恆大這一項目之間的關係?

錢建農:整體的旅遊市場很多企業都在開發不同的產品,包括原有的旅遊企業以及新進入的一些地產開放商等。我們有我們自己的戰略、自己的產品,我們跟很多企業更多是合作關係,包括OTA(在線旅行社)型企業,而不是競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