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之國的縣過縣:成都縣到華陽縣

天府之國的縣過縣:成都縣到華陽縣

華陽縣10兩川型錠

天府之國的縣過縣:成都縣到華陽縣

成都縣10兩川型錠

唐乾元元年(758),因“安史之亂”,唐玄宗幸蜀,駐畔成都,更蜀縣為華陽縣,成都市區便分裂成成都、華陽兩縣。

天府之國的縣過縣:成都縣到華陽縣

成都縣與華陽縣界圖

據《輿地廣記》記載:“昔人論蜀之繁富曰地稱天府,原號華陽 。縣之得名實本諸此。”華陽縣建縣於唐貞觀十七年(643年),始名蜀縣,由成都縣析置,為蜀郡郡治成都府的附郭縣。1965年,華陽縣被正式撤銷,併入雙流縣。

天府之國的縣過縣:成都縣到華陽縣

成都縣鼓樓瞭望塔

成都府即四川省的“首府”,成都、華陽兩縣都叫“首縣”。兩縣共治省城,其界線由南較場,經包家巷、君平街、三橋南街、西丁字街、青石橋,再北上經南、中、北暑襪街、迄北門喇嘛寺為止,以街心分界,東南屬華陽縣,西北屬成都縣。老成都常以“跨一步,縣過縣”來形容暑襪街,因此又有歇後語:“成都到華陽,現(縣)過現(縣)。

天府之國的縣過縣:成都縣到華陽縣

成都東碼頭(錦江)

天府之國的縣過縣:成都縣到華陽縣

百年前的成都春熙路

成都、華陽兩縣共治省會成都府的史實,在民間逐步演變為一個發音、三種含義:“成都到華陽,縣過縣”、“成都到華陽,線過線”、“成都到華陽,現過現”,這在成都平原甚至是川南、川東、重慶、武漢等長江流域都成為廣為傳誦的經典巴蜀民俗諺語。

天府之國的縣過縣:成都縣到華陽縣

東大街

天府之國的縣過縣:成都縣到華陽縣

成都青羊宮市集

“成都到華陽,縣過縣”,在只有不足500米的空間距離,常以此來形容這個從一個縣到另一個縣的“時空跨越”。互送公文、交送囚犯,或是民眾到成都府告狀申冤、求辦公差,或者是舉辦重大經濟活動、社團活動的官員迎請等,兵丁小卒跑腿辦事都不用車馬勞頓。

天府之國的縣過縣:成都縣到華陽縣

成都滿城街道(約在今天的寬窄巷子)

天府之國的縣過縣:成都縣到華陽縣

架架車

“成都到華陽,線過線”,這一說法流傳得較早。“線”在四川方言中有“規矩、規則”的意思,取向於“楚河漢界、涇渭分明”、“有言在先、按部就班”的正義、公平價值。成渝兩地民間在約定某事、或公開處理某項問題時,總會說一句“成都到華陽,線過線”。

天府之國的縣過縣:成都縣到華陽縣

成都老豆花擔子

“成都到華陽,現過現”,這是在成都平原以及川南和重慶長江流域一帶沿用至今的說法。成都建成2000多年來,一直是一個民營經濟和自由貿易相當發達的城市,甚至包括川南和重慶的碼頭貨運集散,商賈們或船幫都把“貨款兩清,概不賒欠。”

天府之國的縣過縣:成都縣到華陽縣

成都老皇城街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