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的哪些地方体现出其悠久的历史?

邓衍强

中卫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3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其东连陕晋,西通甘新,北抵内蒙,南达川滇,是“丝绸之路”边陲要塞;前有黄河之险,后接贺兰之固,扼守宁夏西大门,自古为西北地区兵家必争之重镇。

那么从哪里可以体现其悠久的历史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历史留下的一个个印记就行了:

1、中卫大麦地岩画

地处卫宁北山,大多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集中了三千多幅岩画,一万多个单体图像,是中国现今唯一的世界级“岩画主要地区”,反映了古人类生活生产情况。宁夏有五个岩画区,其中大麦地、香山和西山三个岩画区分布在中卫黄河两岸,遗存岩画数万幅。

2、一碗泉旧石器遗址

位于中卫市区西55公里处的沙丘地带,是人类石器时代留下足迹的重要遗址,说明远古时期中卫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创造自己独特的文化,是人类原始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菜园新石器遗址

距今已5000年,是古人类生息、繁衍、生产劳动的场所和墓葬地,处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时期,为具有浓厚地域特征的原始文化遗址。

4、沙坡头

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位地中卫市城西18公里处。因唐代大诗人题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闻名于世。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被称为“黄河第一入川口”和道家文化的“太极园”,象征包容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相互融合的深厚内涵。

5、古城堡

中卫有数座古城堡,见证了中卫的历史和曾经的金戈铁马,分别是:长流水唐代古城遗址、站马营明代城址、买卖城遗址、四方墩城堡、胜金关城堡;古烽燧有:南长滩烽燧、黑山嘴烽燧、胜金烽燧等。

6、历代长城

中卫境内遗存有:战国、秦、汉、隋、宋、明、清各朝代始筑或重修的长城,且烽燧门类俱全,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长城博物馆”。

7、寺口子

寺口子古称北海,为西汉名臣苏武持节牧羊十九载的地方。

寺口子米钵寺,因宋代杨家将大战西夏兵困柳州,“米钵生金”使三军解厄的史实而名垂青史。

8、中宁石空寺石窟(双龙山石窟)

开凿于唐代,是唐代丝绸之路上一处重要的文化宗教场所,是国家二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有上中下三寺,13个洞窟,1961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天都山石窟

位于海原县城西北,与南华山东西对峙,又称“西华山”,是天然的避署胜地,为西夏李元昊的行宫。

10、中卫高庙

高庙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宗教建筑群,始建于明代。后历经修葺扩建,至清代称玉皇阁,民国年间改称高庙。

11、中卫鼓楼

位于市区中心,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1984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卫鼓楼东南西北拱门上各有一匾额,东书:“锁扼青铜”;南书:“对峙香岩”;西书:“爽挹沙山”;北收:“控制边陲”。


中卫土地肥沃,特产丰饶,是黄河中上游第一个自流灌溉市,素有”天下黄河富宁夏,首富中卫”的美誉,也是一个旅游的理想去处。


八零印記

中卫高庙保安寺有着悠久的历史,他比沙坡头认可的时间要早,沙坡头是在改革开放才比人们认识的,而高庙是香火地,在他落地就得到香客的认知。如今成了国家级文物,是中卫的城市名片。

七星渠


七星渠我们河南人最早叫他宣和渠,他从中卫市的申家滩黄河段入口,流经中卫沙坡头,中宁的黄河以南的地方,滋润着几百万回汉儿女,在中卫他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卫境内的黄河以南,七星渠是最大的渠,小时候我们叫他宣和渠,经常在渠里洗澡。渠面有几十米宽,水流量很大,每洗一次澡让妈妈知道了,必须挨一顿打,因为宣和渠有几米深,那是很危险的。

现在七星渠渠道都是硬化了的,几乎在每个村的路上都有大桥,有的村有几个。徐庄有两个,第一个从六队通到宣和的福堂,还可以通到黄河边。第二个从孙家庄子直通黄河边。这个桥在我的记忆里,原来是一个很小的水泥桥,老宣和渠(七星渠)那是渠道没有硬化,好几个村就走这一个桥,有的人绕道很远才能过桥,很不方便。

别看这个小桥他还有一个名字——独木桥。我们这一代人是不知道的,听父辈们说他就把一根大木头担在渠的两岸就算是桥了,胆小的人,妇女都不能过桥,并且事故很多。

时代不同了,社会发展了,宣和渠有了响当当的大名——七星渠,七星渠坝平坦,绿树成荫,桥梁遍布,方便了百姓的生活和工作。

七星渠上的桥可以跑火车了(这可不是我满嘴跑火车,宝中铁路穿过七星渠)。

宣和渠上的独木桥只有在大漠甘露的头条首页才能见证,否则就成了失传的历史。

往事只能回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