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品牌退出2018巴黎车展 为何国际车展频频遇冷?

大众品牌退出2018巴黎车展 为何国际车展频频遇冷?

大众汽车品牌日前宣布,公司将不会参加今年10月2日-3日在法国首都举办的2018巴黎车展;不过,在车展期间,大众品牌将在巴黎单独举办“各种传播活动”。

自2015年“排放丑闻”爆发以来,大众汽车集团缩减了在底特律车展、法兰克福车展等传统汽车展会上的品牌展示。大众汽车品牌方面表示,“公司正在不断审查其参加国际汽车展的情况”。就在上一周,大众汽车集团的高档车部门——奥迪,正式宣布将缺席在底特律进行的2019年北美国际汽车展。

有分析指出,这既是消减成本的需求,也反映了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自本世纪之交以来,巴黎车展等展会的访客人数就有所下降。而在大众品牌之前,福特、日产和英菲尼迪便已经宣布不会参加今年的巴黎车展。

大众品牌退出2018巴黎车展 为何国际车展频频遇冷?

无独有偶,底特律车展对汽车厂商的吸引力也在下降。今年2月和3月,奔驰和宝马相继宣布退出2019年底特律车展。事实上,在2018年底特律车展上,我们已经找不到捷豹、路虎、保时捷、沃尔沃、MINI、马自达以及三菱等汽车品牌的身影。

对此,分析指出,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选择参加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CES)和巴塞罗那移动世界大会等活动。

不过,大众总部表示,大众品牌跳过2018年巴黎车展,并不意味着远离2020年巴黎车展。而大众在法国发言人也表示,奥迪、保时捷、斯柯达和西雅特还将会参加今年巴黎车展。

作为车企展示新车和技术的最好舞台,参加各大国际车展基本上是最好的方式,要知道,中国车企挤破头也要上与自己毫无相关的五大车展。比如去年法兰克福车展上,奇瑞、长城、宝沃等中国品牌都大做了文章。但为何出现了各大主流品牌纷纷弃展的现象呢?

之所以不参加国际车展,成本肯定是第一考虑的因素,就像美系车集体缺席东京车展一样,本身市场不在那里,去打酱油也没意思。而在国际车展布设展台的费用一向不低,比如去年的雷诺,虽然也参加了法兰克福车展,但也参加了英国的GoodWood速度节,后者花了不到130万美元,仅为法兰克福车展费用的三分之一,收到的效果实际是差不多的。

大众品牌退出2018巴黎车展 为何国际车展频频遇冷?

国际车展虽然影响力大,但也是名副其实的“钞票粉碎机”,早在2005年,吉利第一次参加法兰克福车展时,就花费了2000万元,然而呢,吉利的腾飞是这两年的事情,之前也基本一直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当然,对于本身车型不多的品牌,花点钱推广一下也未尝不可。但是那些大品牌可就不一定了,比如宝马集团旗下的BMW、MINI和Rolls-Royce品牌在法兰克福车展的展厅面积达到10000多平米,且为了让参观者能够现场体验BMW的无尽驾驶乐趣,宝马还在车展现场设置一个3层楼高、300米长的轨道用动态方式展示新车。这么一来,少说也得是数千万甚至上亿的投入。

不参展的车企并不算是是对国际车展的叛离,但对车展兴趣的下降还是可以明显感觉得到。很多企业越来越多地利用新型的方式进行宣传。比如自身举办的活动或者数字化营销都更具个性化和成本更低。事实上,最近两年国际车展频频遇冷也显示出汽车行业的多种变化,比如在互联网如此便捷的情况下,消费者要想知道一款车的各种数据,并不需要亲自前往车展参观体验。

另外,车展期间的发布会和新车亮相繁多,导致媒体和消费者难以聚焦,即使是一款火爆的车型,以会被其他车型夺走一些关注度。对于注重传播的汽车企业来说,显然是难以接受的。比如今年的北京车展上,宝沃算是本土车企,但却选择了缺席,原因之一就是宝沃要发布新战略和新车型,如果在北京车展上展示的话,很快就会被遗忘,所以宝沃选择了在北京车展之后的5月9日举行发布会。

事实上,传统国际车展的遇冷和汽车智能化、新能源化的趋势不无关系,各大车企正在努力摆脱“主机厂”的帽子,转而向“出行解决商”的定位进发。因此随着互联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等技术的出现,部分展商已经开始参加消费电子展(CES)和全球移动大会等盛会。实际上,在底特律举办的北美国际车展不断受到国际消费电子展(CES)的冲击也是因为二者都是在1月份开幕,CES展位于拉斯维加斯,拥有更大展览场地和更多参展人群,其显著的平台令汽车制造商在发布新车时受益不少。除此之外,CES等展会也更贴近于汽车互联网化和智能化的趋势,也有利于传统车企向“科技企业”的角色转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