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百年老街“估衣街”曾經有多繁華?

Lime2018

老話說“先有估衣街,後有天津衛”,估衣街為天津商業之根,也就是大衚衕商業中心的發祥地,古稱馬頭東街。早在天津建衛前的元代,因緊鄰北大關的運河碼頭得名為“馬頭東街”,比北京的大柵欄(明代稱廊房四條)還早了幾百年。

最早,估衣街只有估衣鋪,因而得名。相聲《賣估衣》中的吆喝聲,“這布真不賴,禁鋪又禁蓋,禁拉又禁拽,禁蹬又禁踹……”是更多現代人對估衣街的最初印象。

清光緒年間,除了估衣鋪外,綢緞、棉布、皮貨、瓷器各業商店也發展起來。特別是20世紀30年代初期,達到鼎盛時期,這裡成為華北地區綢緞、布匹、毛皮、服裝、筆墨文具、中藥材及日用小商品的集散地。

一些老字號如謙祥益、瑞蚨祥、瑞生祥、元隆、老胡開文、老茂生等都集中在這條街上,這裡的攤販遍地皆是,異常繁華。直至現代估衣街、大衚衕已發展成為集購物、旅遊、休閒、商務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商貿區。

估衣街,一里長,裘皮店來綢緞莊。舊衣花上幾個子兒,皮衣只有八塊洋。謙祥益,瑞蚨祥,都在北方響噹噹。喜事來買好綢緞,白事買走壽衣裳。”正如民謠裡唱的,天津幾代人結婚時的被面都是估衣街買的。


百澤旅行

估衣街,是天津市一條有600餘年歷史的古老商業街,曾幾經動盪,重建修復,最終被拆除,這裡曾是天津商業的搖籃,最早,估衣街只有估衣鋪,因而得名,被大家譽為“津沽第一老街”。

天津人常說“先有估衣街,後有天津衛”,估衣街承載了天津商業的根基,早在天津建衛前的元代,便因地理位置毗鄰運河馬頭,得名“馬頭東街”,說起來比北京大柵欄還要早幾百年。

是什麼造就其繁華?

總聽老人們說起,“繁華要數估衣街,宮南宮北市亦佳”,講的就是漕運通商口岸的優勢,造就了估衣街的繁華,“天津衛,有商家,估衣街上好繁華。”這句流行八十多年的歌諺更很好的印證了這點。

天津相聲中常這麼形容它:“這布真不賴,禁鋪又禁蓋,禁拉又禁拽,禁蹬又禁踹……”更多的可能是大家對估衣街的最初印象。

直到清光緒年間,除了估衣鋪外,綢緞、棉布、皮貨、瓷器各業商店也發展起來。20世紀30年代初期,達到鼎盛時期,這裡成為華北地區綢緞、布匹、毛皮、服裝、筆墨文具、中藥材及日用小商品的集散地。一些老字號如謙祥益、瑞蚨祥、瑞生祥、元隆、老胡開文、老茂生等都集中在這條街上,異常繁華。


如今,這條百年老街已在津門的地圖上消失不見,我們能做的大概除了懷念只有惋惜了。希望透過一些簡短的描述讓大家回憶其“津沽第一老街”曾經的繁華。歡迎大家留言,說說你們對“估衣街”瞭解多少?是否非常懷念它?


今晚報

天津衛的估衣街如今空有其名,早無其實了。早些年,去估衣街還能有點意思,現在據說馬上要拆了,以後天津衛興許就再也沒有估衣街這一說了。

喜歡聽傳統相聲的朋友,想必聽過《賣布頭》《賣估衣》。裡面的掌櫃子和夥計一唱一和,兩人唾沫星子亂飛,唱的那叫一個邪乎,以此來吸引顧客來買。這段相聲表現的就是早年間估衣街的場面。

聽老一輩人講,當年不管是婚喪嫁娶,都往估衣街買布或者買衣服。雖然大都是舊貨,但質地很好。民國那會子,都是大戶人家的好衣服才往估衣街送,當然也有布頭下腳料什麼的。甚至連清朝官服都有的賣,當年張勳的辮子軍打到北京城,那些住在天津的晚清遺老遺少們都往估衣街搶購官服。

估衣街的東西,就一個字“賤”,這個字不是貶義字,是便宜的意思。誰家小夥兒要娶媳婦了,到估衣街買套舊西服或者皮衣,穿回去便宜又體面。想辦中式婚禮給新娘子買套傳統的裙褂;想辦西洋婚禮,各種婚紗都有的賣。在晚清民國時期,估衣街就是天津衛平頭老百姓的寶地。

如今這種熱鬧勁兒早已不在了,很快這裡就蓋起商品房,估衣街只能存在天津人的記憶之中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