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如果做到丹田轉動?

黃臘

太極拳如果做到丹田轉動?

這個提問可能是提問者打錯字了,他問的應該是太極拳如何做到丹田轉動?

丹田本身不會動,是腰胯的協調運動帶動了丹田動。所謂的丹田內轉,實質上就是腰胯的協調運動,丹田動只是表象。

在太極拳的訓練中有專項的訓練腰胯協調運動的。也就是所謂的身法訓練。按照陳照奎師爺當年的表述就是:脊柱運動左右類似蛇動,前後運動類似毛毛蟲的蛹動所組成的。

太極拳的最初級的丹田內轉的訓練就是從這兩種開始。首先要訓練自己的記住左右的類似蛇動的微動,其實就跟我們走路時的動是一樣的,只要你細心的體會,雙手自然扶著兩腰部自然的走路,就能體會到這種動,也就是拳論說的兩腎抽換。太極拳的發勁訓練也是大都基於此為主。

隨意拿出來拳式中的一個單動作,都可以細心體會練習,反覆練到純熟即可。初期的動作可能會過大而不準確,在老師的指導下多加練習,勤加苦練都能做到。

左右的類似蛇動的訓練練出來之後,就開始訓練前後的類似毛毛蟲的蛹動訓練。這個訓練類似拳式中的初收動作的開合訓練,反覆練習,在練習中體會骨盆和脊柱的微動以及胸開背合、胸合背開的動作要領。每日勤加練習,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練的很好了。

這兩個都做到了,就開始組合訓練,方向的變換練習,出來的結果就是大家說的丹田內轉。所有這些訓練,必須得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自學不來。自己模仿的結果就很容易造成水蛇腰和類似駝背的樣子,愛好者不可不知。這也是傳統太極拳為啥要口傳身授,是因為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太極王敏夫

太極拳要想做到丹田轉動,必須首先練出“內氣”,說起來有點玄奧,咱們匆匆略過算了。只從一個初學者的角度,交流一下如何能較快地感受到“丹田轉動”吧。

練出“內氣”,這需要一個較長的訓練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多多關注丹田部位,對促進內氣產生,有較好的效果。

為什麼練武之人,都要高度重視“丹田”?這是人的生理結構決定的。

丹田部位在哪裡?在小腹,在骨盆,這裡有大腸小腸,有髖關節、尾椎骨。髖關節、尾椎骨和骨盆,煉成一體,就成為了“胯”。

所以,這個部位非常重要,重心的移動,腰腹的開合,上下的相隨,都要依靠它。

因此,陳小旺說過,太極拳就是一個以丹田為核心而構建的運動體系。

沒有內氣的時候,旋轉丹田部位,可以促進腸道吸收,正所謂“煉精化氣”。

而當丹田裡充滿內氣的時候,旋轉丹田,就會產生巨大的超乎人力的力量。

明白了這個位置的作用和重要性,我們就能梳理出訓練的科學方法了。

這個方法的關鍵,就是骨盆。


骨盆和肌肉皮囊組成了一個大水囊,把小腹內的臟器輕柔地托起。

我們在練拳的過程中,可以高度關注這個水囊,在重心轉換、腰腹開合、上下相隨、虛實分明的過程中,悉心體會水囊角度前後左右的三維立體變化,以及內中柔軟的臟器,如同半囊水一樣,隨之進行前後左右蠕動的感受。

當然,首先要做到腹內松靜。王宗嶽說:“腹內松靜氣騰然”,松靜了才能讓骨盆裡的臟器柔軟下來,蠕動的時候,不容易受到傷害。

這個體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首先,小腹內臟器具有一定的重量和流動性,蠕動起來會產生一定的離心力、向心力、慣性力和翻滾力,這些力,和你行拳走架的動作,磨合在一起的時候,你就會產生一種“以氣運身”“不動而動”的感覺。

其次,腹內臟器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在骨盆內旋轉蠕動,可以直接帶動橫膈膜的升降、命門的推拉、腰腹的收放、兩側髖關節的起落、尾閭和會陰的提落運動等,悉心體會這幾者之間的關係,就可以慢慢地將身體的中樞合於丹田,把身體以丹田為核心練成“整”體,練出“整”勁。

其三,丹田部位的蠕動,是隨著骨盆偏沉而進行的。骨盆向哪邊偏沉,丹田就向那邊流動。骨盆哪邊上託,丹田那邊就向上翻卷。這邊偏沉一點點,它就往這邊流,那邊偏沉一點點,它就往那邊流。

久而久之,我們就能體悟到,骨盆的偏沉,是隨著自身重量和動作的合理運行,順著地心引力向下松沉的,這些都是自然松出來的,而不是相互推拉,不是用力做出來的。

體悟到了這一點,就容易體會“用意不用力”了。

太極拳的起勢,特別是左右纏絲的時候,把意識放到骨盆,放到丹田,這是最容易體會這一層感受的。

大家可以馬上試試看哦!


不二太極

太極更多的是體驗。

內氣,又稱中氣。

當中氣不調和時,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比如,春天,肝氣發陳,有些人會情緒不好,容易一點小事發作,實際上是肝經當令,肝氣過旺的現象。

中氣實質是五臟六腑的調和,練的是心平氣和。

太極拳,講究的是“中和”。

這一些屬於中醫經絡系統。

這種提問。發問“丹田”,最終只能是每個人練拳的主觀體驗。太極拳練的是心,而非“丹田”。

有句話說,人身無處不丹田。當一個人周身經絡暢通,與萬物和諧,感受時時刻刻的生命美好,當下的鮮活變化。最起碼,太極真正能夠用於融於生活變化中。

理論知道的太多,也不如平心靜氣的老實打拳。

練拳的是人。活學是為了活用。

之前看到的一句話。

渡河當用筏,到岸不需舟。

簡單,樸實的才是太極之道。

下圖是我拍的照片,

含苞的枝幹,春天抽條的力量,一切生命的生命活力來自哪裡呢?



最後講個故事。

王陽明的《傳習錄》中有這麼一個故事。

友人指著巖中花樹問道:“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於我心亦何相關?”

王陽明回答說: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

你既來看此花,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萌小拳

所謂丹田轉動是指意的作用,練太極拳時要虛靈頂勁,為什麼要虛靈頂勁,那就是因為丹田它作為一個力的發源點,而這個力結束的地方就是頭頂,並且這兩個點始終要保持在一條直線上。所以太極拳你只要動作做對了,這個丹田就一直再轉。為什麼這樣說,這樣說的意思就是你再練的過程中你的眼睛是一直再注意著兩條直線的,這個時候你就能感到它轉了,它為什麼轉呢,因為它逆時針轉時要從頭頂吸收天地靈氣,順時針轉時要從丹田發力


六十把尺子

我覺得這個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太極拳只是個活動筋骨的健身操。沒有意識搞得那麼神秘。那麼玄幻。

緩慢的運動適合老年人健身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