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如果做到丹田转动?

黄腊

太极拳如果做到丹田转动?

这个提问可能是提问者打错字了,他问的应该是太极拳如何做到丹田转动?

丹田本身不会动,是腰胯的协调运动带动了丹田动。所谓的丹田内转,实质上就是腰胯的协调运动,丹田动只是表象。

在太极拳的训练中有专项的训练腰胯协调运动的。也就是所谓的身法训练。按照陈照奎师爷当年的表述就是:脊柱运动左右类似蛇动,前后运动类似毛毛虫的蛹动所组成的。

太极拳的最初级的丹田内转的训练就是从这两种开始。首先要训练自己的记住左右的类似蛇动的微动,其实就跟我们走路时的动是一样的,只要你细心的体会,双手自然扶着两腰部自然的走路,就能体会到这种动,也就是拳论说的两肾抽换。太极拳的发劲训练也是大都基于此为主。

随意拿出来拳式中的一个单动作,都可以细心体会练习,反复练到纯熟即可。初期的动作可能会过大而不准确,在老师的指导下多加练习,勤加苦练都能做到。

左右的类似蛇动的训练练出来之后,就开始训练前后的类似毛毛虫的蛹动训练。这个训练类似拳式中的初收动作的开合训练,反复练习,在练习中体会骨盆和脊柱的微动以及胸开背合、胸合背开的动作要领。每日勤加练习,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练的很好了。

这两个都做到了,就开始组合训练,方向的变换练习,出来的结果就是大家说的丹田内转。所有这些训练,必须得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不来。自己模仿的结果就很容易造成水蛇腰和类似驼背的样子,爱好者不可不知。这也是传统太极拳为啥要口传身授,是因为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太极王敏夫

太极拳要想做到丹田转动,必须首先练出“内气”,说起来有点玄奥,咱们匆匆略过算了。只从一个初学者的角度,交流一下如何能较快地感受到“丹田转动”吧。

练出“内气”,这需要一个较长的训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多多关注丹田部位,对促进内气产生,有较好的效果。

为什么练武之人,都要高度重视“丹田”?这是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丹田部位在哪里?在小腹,在骨盆,这里有大肠小肠,有髋关节、尾椎骨。髋关节、尾椎骨和骨盆,炼成一体,就成为了“胯”。

所以,这个部位非常重要,重心的移动,腰腹的开合,上下的相随,都要依靠它。

因此,陈小旺说过,太极拳就是一个以丹田为核心而构建的运动体系。

没有内气的时候,旋转丹田部位,可以促进肠道吸收,正所谓“炼精化气”。

而当丹田里充满内气的时候,旋转丹田,就会产生巨大的超乎人力的力量。

明白了这个位置的作用和重要性,我们就能梳理出训练的科学方法了。

这个方法的关键,就是骨盆。


骨盆和肌肉皮囊组成了一个大水囊,把小腹内的脏器轻柔地托起。

我们在练拳的过程中,可以高度关注这个水囊,在重心转换、腰腹开合、上下相随、虚实分明的过程中,悉心体会水囊角度前后左右的三维立体变化,以及内中柔软的脏器,如同半囊水一样,随之进行前后左右蠕动的感受。

当然,首先要做到腹内松静。王宗岳说:“腹内松静气腾然”,松静了才能让骨盆里的脏器柔软下来,蠕动的时候,不容易受到伤害。

这个体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首先,小腹内脏器具有一定的重量和流动性,蠕动起来会产生一定的离心力、向心力、惯性力和翻滚力,这些力,和你行拳走架的动作,磨合在一起的时候,你就会产生一种“以气运身”“不动而动”的感觉。

其次,腹内脏器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在骨盆内旋转蠕动,可以直接带动横膈膜的升降、命门的推拉、腰腹的收放、两侧髋关节的起落、尾闾和会阴的提落运动等,悉心体会这几者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慢慢地将身体的中枢合于丹田,把身体以丹田为核心练成“整”体,练出“整”劲。

其三,丹田部位的蠕动,是随着骨盆偏沉而进行的。骨盆向哪边偏沉,丹田就向那边流动。骨盆哪边上托,丹田那边就向上翻卷。这边偏沉一点点,它就往这边流,那边偏沉一点点,它就往那边流。

久而久之,我们就能体悟到,骨盆的偏沉,是随着自身重量和动作的合理运行,顺着地心引力向下松沉的,这些都是自然松出来的,而不是相互推拉,不是用力做出来的。

体悟到了这一点,就容易体会“用意不用力”了。

太极拳的起势,特别是左右缠丝的时候,把意识放到骨盆,放到丹田,这是最容易体会这一层感受的。

大家可以马上试试看哦!


不二太极

太极更多的是体验。

内气,又称中气。

当中气不调和时,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比如,春天,肝气发陈,有些人会情绪不好,容易一点小事发作,实际上是肝经当令,肝气过旺的现象。

中气实质是五脏六腑的调和,练的是心平气和。

太极拳,讲究的是“中和”。

这一些属于中医经络系统。

这种提问。发问“丹田”,最终只能是每个人练拳的主观体验。太极拳练的是心,而非“丹田”。

有句话说,人身无处不丹田。当一个人周身经络畅通,与万物和谐,感受时时刻刻的生命美好,当下的鲜活变化。最起码,太极真正能够用于融于生活变化中。

理论知道的太多,也不如平心静气的老实打拳。

练拳的是人。活学是为了活用。

之前看到的一句话。

渡河当用筏,到岸不需舟。

简单,朴实的才是太极之道。

下图是我拍的照片,

含苞的枝干,春天抽条的力量,一切生命的生命活力来自哪里呢?



最后讲个故事。

王阳明的《传习录》中有这么一个故事。

友人指着岩中花树问道:“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王阳明回答说: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

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萌小拳

所谓丹田转动是指意的作用,练太极拳时要虚灵顶劲,为什么要虚灵顶劲,那就是因为丹田它作为一个力的发源点,而这个力结束的地方就是头顶,并且这两个点始终要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所以太极拳你只要动作做对了,这个丹田就一直再转。为什么这样说,这样说的意思就是你再练的过程中你的眼睛是一直再注意着两条直线的,这个时候你就能感到它转了,它为什么转呢,因为它逆时针转时要从头顶吸收天地灵气,顺时针转时要从丹田发力


六十把尺子

我觉得这个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太极拳只是个活动筋骨的健身操。没有意识搞得那么神秘。那么玄幻。

缓慢的运动适合老年人健身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