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站桩要保持一个姿势?

牧羊人1388686

不请自来客。

看到这个问题,有点无语,这就和问:为什么一加一要等于二呢?

站桩就是一直一个姿势,换姿势那是盘架子。


站桩是为了通过一个固定动作的静态锻炼达到身体的调控。

而且桩功的动作不是随便摆一个都行。都是经过几代人实践后固定下来的东西。这么练出功快,有针对训练。

当然了,站桩不是傻站着,内动少不了。

祝身安体泰福寿安康。


紫云观涛

很多人认为“静”就是安静的意思,“入静”就是人安静下来,好像没什么高深的内涵.殊不知,安静只是“入静”的浅层要求,“静”一字绝不仅仅是安静的意思,我们的祖先何等聪明,他们早已揭示了“静”一字的真正含义.《说文·青部》记载:“静,审也”。 《广韵·静韵》指出:“静,安也”.在安静的状态下,才能使身体安定,心绪和平,才能内视自身、明审自己。


我们修炼的方法,如果要用一个字表达,就是“静”,我们每个人对它理解并不一样,静极是求动,两者是统一,不可分的,很多人对静的理解是,是一动不动,什么也不想,作为一个生命,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动,即使表面不动,内在的气血也在动,我们人体十二经脉的气血,是在时时运行,差不多每15分钟人体运行一周。

一个人想要练静的话,一定是在动中求静,动是绝对的,而在我修炼桩法时,看似一种安静的站立,但是人体内的真气却随着意念的引导在体内川流不息。站桩时,人体四肢不是完全直立,而是保持一定弯度,正是这种姿势使肌肉得到轻微活动,组织中毛细血管就会大量开放,增强血液循环。

我们什么事情都是相对的,在练功时,身体要放松,放松的对立面是张开,所以松中必有张,张中必有松,静中必有动,动中必有静,在站桩时,所要求的松,是肌肉的放松,同时也要求张,张是全身骨缝的张,所以在修炼过程中,对立面是相互依存的,看似矛盾,实则是整体。

虽然,“动”和“静”是事物的两面,但在寻求健康的养生方面来说,“静”远比“动”重要.一切生命功能的泉源,都从“静”中生长,那是自然的功用.在自然界中,任何动物、植物、矿物的成长,都从“静”中充沛它生命的功能.尤其是植物,比如一朵花、一粒谷子、麦子等等的种子,都是在静态中成长,在动态中凋谢.人也一样,只有在静态下,才能休养生息,养精蓄锐,储备能量,从而以饱满的精力投入到动态的生活中去.你也可以想象的到,如果身体总是处于动态之下,很快就会疲惫不堪,耗损精力,精神上也浑浑噩噩,或抑郁、或烦躁.许多身心疾病都是忽视静养导致的.在你入静的时候,你更会感到入静其实是外静内动,是静中有动。



用安静改变世界,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都是绝对中的相对,修炼中的,静的对立面是气动,动的对立面是心静,人无时无刻不在动,所以要想真静,必须是动中求静。动的时候,应该心静,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这才是修炼 。

前面几篇文章也提到了一些修炼之法,也是我修炼的一点小心得,也可以发信息给我相互交流,请大家点下“关注”。在此谢谢


悟道有序

站桩,顾名思义,人要像木桩一样,保持一个姿势站着不动。如果来回变换姿势,那还像木桩吗?那就不应该叫站桩了,不过站法绝对不像平时随意的站,它有一定的要求,这是经过十几代人的总结,只有这样站收效才会更加明显。站在养生的角度根据我的理解,谈谈站桩姿势优点。

一是便于气血流通。

站桩姿势要求各关节处都是处于弧形,腋虚、臂曲、腿弯、颈直、背拔、手指分开等等,都是为了气血便于流通,不受身体关节影响而阻止气血流通,与平时一般的站法有较大的区别。

二是易于身体自我调节

站着不动,身体就可以像植物生长一样,静静让它自己慢慢吸收、消化和调节,不受人为任何杂念和动作的影响,充分调动身体自我免疫能力,使它恢复最佳状态。经常站的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只要身体一动气就散,反应效果不好。

以上是我的一些实践体悟,有不同意见,下文留言,共同学习提高。


山村野孩子

说:站桩是一个姿式是你不会站桩。少林内家功法站桩是十二式。太极神功内家功法站桩是二十四式。你说是一个姿式是你不会不懂这武当内家功法站桩从头到尾身体的各部位都练到了。是最系统最科学的练功方法。。比少林内家功法进步很多。但是佛门中的小六步是练习内家功不可少的一步道教内家功一:直用,内家功道教练习程序是,坐武禅,小六步,站桩,千把不能少出功快。坐禅必须是武禅不是文禅,文禅中的双盘对气血下肢的流通有影响。不利于病气废气从双脚湧泉穴排出。不说了。


年轻老人4


陈式神韵太极古月

为什么站桩一直是一个姿势哪?

因为站桩是练武术和气功在进入练功的过渡功法,进入拳法和功法后就有动作了。在正常人的身体状况是不符合练武功要求的。必须通过站桩来调整。

1,调整身体的关节的灵活性,

2,调整顺间肌肉的暴发力,

3,下盘腿部稳定性和脚上抓地的功夫,

为什么练站桩时要求十趾抓地落地有根。在打拳的过程中,步步要求落地有根,习武之人在攻击对方时没有一个稳固的下盘是不行的。不能出现身体上重下轻的现象。都是通过站桩调整的。不能小看一个简单一动不动姿势的站桩,在外行看来很简单,但想学好了,学问大得了。


传统养生大周天传人

站桩为什么要保持一个姿势?站桩也并非一个姿势。中国传统武术的拳法大多以武术名家的姓氏来命名。光太极拳这一类拳就分(陈,杨,孙,吳,武…)。这还不含内家拳法中的形意拳,八卦掌,南方的大,小洪拳,查拳,华拳…。

传武中站桩分很多门派,大凡修练传统武术拳术的武者,都会以站桩作为基本的功夫,功力,来提升自已的技击能力。只是传武站桩方法,被现代保健养身,防病健体采用,姿势上的应用,以能起到绝对效果,大众认可的姿势,才得于流传于当代。

传武的站桩,与传武的气功又是一对孪生兄弟,旧吋的传武修练者都把它们共同修练,双练的结果就是取得绝对的效果,旧时的武人,把传武技法,做为一种谋生的手段,游走江湖,行俠走镖,这是生存的需要。

站桩只有一个桩法,运用,流传最多的是养身站桩,就是以自然站立为主,双手环抱于胸前,讲究自然呼吸,全身放松,不用蛮力。讲究的就是一个姿势轻松自然,呼吸上的匀,松,缓让修练他的人,享受安静,轻松环境下带来的极至享受,即锻练了身体,又保护了心脏,让整个呼极系统得以提升。只有修练过的人才能体会到它,想用文字猜想,来诠释它,是写不出它的真正内涵,这就是我对为什么站桩就一个姿势的回答,正确吗?欢迊指证。


cifbb

这样可以锻炼一个人的耐力,和身体心脏的承受能力,促进我们的身体末梢的微循环,使我们的身体产生记忆,从而达到放松我们身体,有益健康,如果身体不停的变换站立姿势,就达不到效果,所以有“百练不如一站”之说。


宿迁—jiaru

“桩”顾名思义,如果不保持一个姿势那还能叫桩吗?运动与静止之间是相对的,宇宙的一切物质都是在运动的,运动就会产生能量,但有些运动必须在静止的情况下才能感受到,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了,就是说站桩就是因为身体不外形保持相对不动,然后才能感受到内在的动 内在的动才能产生内在的能量……总之就是那个不动就对了 不动就是动 动就是不动 这个只能意会了 我也说不大明白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