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練太極拳練發力,太極拳真的應該練發力呢?

禪宗太極

看了一些回答感覺滑稽可笑!什麼太極拳不練力而自有力,用力非太極,結果怎麼樣,真的一動手全身僵硬,拙勁十足,贊不談現在所謂真正意義上的實戰了!

師傅從小就告訴我們太極拳養生是根本,技擊是靈魂!談技擊沒有勁沒有力,那都是空架子,不讓你練這些就告訴你可以實戰了,那都是騙你的!


當今都是大師,卻一個實戰能打的沒有,卻誤認為推手就是實戰!所以在訓練方法上就存在著極大的錯誤認知!


一句用意不用力,讓真正的太極拳從此面目全非!直到今天習練太極拳者無不崇尚用意,而對用力退避三舍!


突然想起那個叫東方不敗之死的笑話:

“欲練此功,必先自宮”,

“就算自宮,未必成功”,“不必自宮,也能成功”



雖是笑話,但是足以讓今天把用意不用力作為太極拳的至高無上的秘籍心法的人有所思!


多數人只知道用意不用力,可悲的是後面不知道甚至都不想知道!有人一用力一出勁就說人家練的不是太極拳等等,所以造成了今天很多人練習太極拳不能養也不能打,一時之間讓太極拳稱為笑談了!

如果今天我們還再自我陶醉在自己設計的太極夢裡,那麼真的就是自欺欺人了!

說這些只是突發感慨,還得回到用不用力,發不發力的問題,因為很多人還是沒有看明白,到底用不用呀?

用意在練習太極拳中就是一種訓練內勁的方法,但不是空想!用意是提前把正確的動作的力量可以稱為內勁,方向,路線及作用點做出來,然後真正的動作打出來之時就可以做到完美無缺了!所以說,意念的目的作用就是為了更好的協調統一你的動作姿勢,能夠最大限度的把力量或內勁發揮出來!


對於高手來講,動作早已經準確無誤,根本不用想也就是根本沒有什麼意念,打出來就是整勁,就是最強的能量了!


所以,用意不用力也僅僅是太極拳初級階段的一個小小的訓練手段而已……


九五太極養生

太極拳流派眾多,各有風格,所以關於發力的問題,目前也是眾說紛紜,很多宗師級的人物,也是頗多爭論。

按照世傳的張三丰和王宗嶽的說法,太極拳是不練發力的,肌肉如一,其力自生,松靜自然,其神自明,勁由心生,隨心所欲,由明勁而入暗勁,由暗勁而入化勁是也。

但是這個境界,實在是有點高。而世人多浮躁,多數等不及。

“太極十年不出門”太極拳功夫難練,因為它的要求太高,標準太高了,需要付出的時間和努力太多了。但是一旦練成了,那一定是很高級的功夫,那也真是不需要練力的。

所以,太極拳既然是拳,練十年還不能出門,不能打贏,哪算什麼拳啊。後人就開始往傳統太極拳里加東西,加外家拳的錘法、槍法。有一些所謂的實戰派太極拳,甚至已經變成了太極拳的架子,少林拳的裡子。為啥?出效果快。

我練的是陳式太極拳,按說我不該講。大家看看陳式的宗師,長壽的罕見。楊氏因為要撐門面,長壽的也少。長壽最多的是那家?孫氏。

孫祿堂老前輩,早就悟空了,悟道了,近200年公認的“化勁”武者,他傳的太極拳能長壽。大家可以看看孫氏太極拳,都是高架小步,不肯蹲低架的。

但是這種太極拳,出打人的功夫,得慢慢磨。就算你不練力,最後也能得到打人的功夫,無非是多費點工夫而已。

所以,練不練力,自己看著辦。

你總得清楚自己追求的到底是什麼。

祝練拳愉快。


不二太極

練太極時不可以輕易發力,初始時應該以鬆柔緩和為基準,功夫有成後,元氣壯大,循行全身,如長江大河,氣化為力,此時則是自然有力行持,卻非發力之為,是“威猛生之,收藏在內”。

有的功夫是長拳慢練,在練習過程中忽然發力,那是在打法,不是練法的作為了,這是因為沒有了傳承的緣故。

在太極拳中, 也有一些如跳躍,震腳的功夫,這些功夫是要有深厚的內功基礎時才可以一起習練的,而且這時的發力也不是象技擊時一樣的爆發力。平時如果要練這些式子,就得錯開來,單獨鍛鍊,不可以混雜在一起練。

太極拳在連續不斷的鍛鍊過程中,體內真力慢慢的形成了一定的良好的循環,此時如果忽然發力,則是把原來的循環給破壞了,相當於此前的努力白白浪費。

太極拳是武當的功夫,當年三豐祖師是返少林而創武當,因此武當的功夫裡必然也有少林的神勇功夫,就如同現在我所習的玉環樁一樣,有武當的循經玉環樁,也有少林的武式玉環樁,兩者都是很好的鍛鍊內力的功夫 。

武當的玉環樁練起來鬆軟柔和,連綿不絕;少林的武式玉環樁則是冷脆快急,大開大合;但是他在練習中,都是內力自然而發。

我的老師李兆生先生也說過,有一定基礎後,最好兩者都練,一剛一柔出功夫更快。但是不能混練,你不能練一遍武當的,又練一遍少林的,那就完了,永遠練不出功夫來。可以早上練一樣,晚上再練另一樣。

習太極拳者,當知功夫“是由精純亦由專”,不要總是貪多求全。要練好武就得多學習理論,亦要結合實踐多多思考,不可以人云亦云。

人在輕鬆行走時,忽然跳動都會容易傷到身體,武功也是一種運動,在練太極拳你突然發力,能有什麼好結果?學者當深思之!不可在習練太極拳時忽然發力,使自身努力白白浪費 !

武當太乙鐵松派14代傳人

武當先天太極拳19代傳人 凌霄客


九天凌霄客

太極拳講究用勁不用力,甚至到一定境界之後能做到用意不用力。那麼我們是不是就可以不練力量,不練發力了呢?



事實並不是如此,練是練,用是用。知此知彼,百戰不殆。有一句話叫:“剛勁有力”,也就是說力是剛勁,那麼勁是什麼呢?上面是勁的四種寫法。說明了勁有很多種,比如巧勁、柔勁、透勁、螺旋勁等等。借力用力,四兩撥千斤是巧勁;何意百鍊鋼,化為繞指柔是柔勁;子彈通過皮肉,進入心臟是透勁;龍捲風,海面上的漩渦將生物捲走是螺旋勁。當然這些勁都可以在太極拳中找到影子。


我們拿這個秤舉例,這很明顯的槓桿原理。一個秤砣秤三個秤砣。在一定程度上用了巧力,巧力不代表沒有力 ,太極拳講究用勁不用力,是不用蠻力。因為蠻力總有用完的時候。比如相同的力量,用手指戳眼睛,用拳頭攻軀幹,傷害明顯不同。雖然阿基米德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起整個地球,並不代表,他有那麼長、那麼結實的槓槓,地球1/100000000000的力量。還有所謂的支點。當然也不能忽視槓桿的重量。

事實上,不管是太極祖師爺張三丰,還是楊式太極拳宗師楊露禪,或者孫式太極拳宗師孫祿堂,都是練拳都是內外皆修,出手都是剛柔相濟的。

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過剛則易折,過柔則易卷”。


太極雲飛揚

這裡涉及到一個哲學問題,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發展到極限就會向反方向發展。

然後涉及一個不太常見的現象,就是跑的最快的人的肌肉是非常軟的。動作越快的人的肌肉越軟。

然後,根據以上的原理,就會變化出非常多的訓練方法。

用意不用力,這個練習方法的邏輯是既然最終目的是獲得柔軟的肌肉,敏感的肢體,敏捷的思維,整體的力量調度習慣,那力量訓練就不是必須的,我們可以用更多的時間去鍛鍊大腦,讓大腦發育,最終快速習得整體運動的習慣。

力量訓練的人的邏輯思維是,你光練習大腦會出現氣血不足的情況,如果光練大腦營養跟不上,身體吃不消,就堅持不下去。給你點力量訓練,氣血足了,練大腦就更輕鬆一些,堅持的時間久一點,也會輕鬆一些。而且,太極拳四兩撥千斤,你起碼要有四兩的力氣啊!而且,太極拳的四兩力氣都不是死力,要練活力氣這也需要特別的鍛鍊方法,但是你練出活力前有一定的死力氣是可以在後面轉化為活力氣的,只要不是身體練的僵硬就可以,而且練死力的人可以鍛煉出耐力,這也是太極拳高手需要的東西。所以就會有人進行力量訓練。

通過上面的解釋,就可以發現,所謂練不練力氣,只是訓練方法對不同體質人的遷就,完全和真假沒關係。


漆黑之虎1986

這個問題很好,還是很有代表性的,問出了一大批太極拳練習者共同的疑問。關於這個問題,曾經有很多人回答和解答過,但是因為解釋缺乏倫理和科學性,所以導致很多人不能夠理解。


以筆者多年來的練習、教學及研究而言,只需要理解了“勁和力”的區別,就能很清楚的理解太極拳是否應該發力,以及練意不練力的原因所在。

勁和力的區別只有一點,那就是長度的不同。以出拳為例,力是以一個關節的局部肌肉收縮為主所發,力量根源的長度在一個或者兩個關節,可以說力在手臂;而勁,則是由多個關節的肌肉群聯合收縮所發,力量可以是肩背和手臂的聯合力,甚至這種聯合可以到腰胯,以及腳跟。

我們健康養生也好,武術技擊也好,需要的是勁,而不是力,因為勁速度快,力量猛。要練習勁,我們需要通過正確旋轉的技術進行,所以要有意識學會放鬆局部肌肉群,從而獲得整體肌肉協調,故曰“用意不用力”。當然其最終的目的還是為了發力,但是這種力是整體力,是整勁。

所以說太極拳需要練勁、發勁,而不是發力。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更好的補充和認識,可以在交流區進一步溝通討論。


三養功夫體系

準確的講太極拳應該練習“發勁”。

在內家拳裡面“勁”和“力”是有區別的。最顯著的區別是勁是在神、意、氣化合下的產物,是在肌肉放鬆的情況下產生的,而力是指肌肉收縮產生的力量。

太極拳要不要進行發勁的練習呢?

答案是肯定的,沒有發勁就沒辦法技擊就不能稱之為拳了。下面我就談談如何進行太極拳的發勁練習。

第一、發勁一般建立在有一定的樁功基礎和套路練習基礎之上。沒有一點基礎就開始練習發力,這是很難的,也是不太可能體會得到的。只有循序漸進的進行盤架子和樁功的練習,才有可能在師傅的指導下進行發勁的練習。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經常練拳,經常站樁這一個原因。

第二、一般要求體內真氣充盈為上。一方面沒有真氣發勁沒有厚度;另一方面沒有真氣發出的勁對身體傷害比較大,就像煤油燈肚子裡沒有油,老拔燈芯燒是不行的。


具備了以上兩點,最後還必須有好的師傅指導才行,沒有師傅的指導是很難體會內勁是怎麼一回事只有師傅手把手的給你“聽勁”你才知道找到發勁的感覺。因此發勁不是自己隨便能發出來,而是師傅首先聽出來的,只有師傅聽出來你才會怎麼發,我常常說太極拳是師徒相授的拳術,只有師傅有真功夫徒弟才會有真功夫,自學成才的太少了。


傳統內功養生太極

不請自來客。

太極拳是拳。是拳。是拳。不發勁叫什麼拳?等著捱打拳?

難不成太極拳打人就要靠聽勁、化勁?噢還少一個發勁,聽化發嘛,那麼這個發勁就是借對方勁咯。對方軟綿綿的我們就如何?這就是推手的要求,不能打人。

那好那好。請問這麼打的結果是將對手摔倒吧。筆者不客氣的說,練摔跤也比練太極拳要強。



筆者不想舉前輩的例子了,耳根子都聽出繭子來了。真是祖師爺打下江山,後代弟子鬧著玩啊。

好了牢騷發完了。

下面說一說太極拳的發勁。其實有些拳師說太極拳不發力也不能說錯,因為人家是真懂太極拳。太極拳確實不是主動發力,是個蓄髮的過程。而且勁吐螺旋,直來直去的那是力,帶有螺旋的才是勁,這種勁四面八方膨脹。這才是太極拳的發勁。如同皮球,遇剛不癟,旋著打。

最後一語,玩太極拳推手的好好玩。別摻和技擊。不要給太極拳上綱上線。

祝身安體泰福壽安康。


紫雲觀濤

太極拳的發力,是有技巧的。

舉個例子吧。

上學時,有個同學,各門學習成績不及格,但就是一門學的特別好,這一門好像叫電磁學。這一門考試的時候,基本全班都抄他的。

大家都問他怎麼學的,他說自己也搞不清楚,突然就通了!這應該叫開悟吧。

這種情況各位遇到過嗎?



本人也有過類似情況,生物學全班都不及格,卻就我一個人高分,想想也是突然通了,不知道為什麼。

拳擊發力,是有技巧的,要通過練習和研究,讓身體發出整力。

所以拳擊手一拳打過來的時候,拳上是帶著腳蹬地的力量的。這個能理解嗎?

同樣太極拳的發力也是有技巧的,只不過練習方法不一樣,需要大松大柔。大松大柔到一定程度,就會發力了。



但是沒有師父指點,開悟也比較難,畢竟是一輩一輩悟性高的聰明人,積累總結下來的方法,如果不是天才,還是需要通過學習和勤奮才能達到的一個境界。


福陶

發力應該練。但那還是侷限在一項競技體育運動的層面。其實太極拳是隱藏的人體煉丹術,結合內修之後就是修仙的法門。

侷限在一項競技體育運動的理解,還不如練綜合搏擊來得實用且系統,現代搏擊的發勁一樣是整勁,而且還細分梳理了。觸摸到太極拳並值得深入下去,一定是因為它具有其他競技體育運動中不具備的特質。

華人先祖留下三易。歸藏易吸能,連山易釋能,周易用能。太極推手則是完整的三易修煉載體,不明此理,拿著金飯碗討飯吃,即是這種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