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站樁要保持一個姿勢?

牧羊人1388686

站樁,顧名思義,人要像木樁一樣,保持一個姿勢站著不動。如果來回變換姿勢,那還像木樁嗎?那就不應該叫站樁了,不過站法絕對不像平時隨意的站,它有一定的要求,這是經過十幾代人的總結,只有這樣站收效才會更加明顯。站在養生的角度根據我的理解,談談站樁姿勢優點。

一是便於氣血流通。

站樁姿勢要求各關節處都是處於弧形,腋虛、臂曲、腿彎、頸直、背拔、手指分開等等,都是為了氣血便於流通,不受身體關節影響而阻止氣血流通,與平時一般的站法有較大的區別。

二是易於身體自我調節

站著不動,身體就可以像植物生長一樣,靜靜讓它自己慢慢吸收、消化和調節,不受人為任何雜念和動作的影響,充分調動身體自我免疫能力,使它恢復最佳狀態。經常站的人可能都有這樣的體會,只要身體一動氣就散,反應效果不好。

以上是我的一些實踐體悟,有不同意見,下文留言,共同學習提高。


山村野孩子

很多人認為“靜”就是安靜的意思,“入靜”就是人安靜下來,好像沒什麼高深的內涵.殊不知,安靜只是“入靜”的淺層要求,“靜”一字絕不僅僅是安靜的意思,我們的祖先何等聰明,他們早已揭示了“靜”一字的真正含義.《說文·青部》記載:“靜,審也”。 《廣韻·靜韻》指出:“靜,安也”.在安靜的狀態下,才能使身體安定,心緒和平,才能內視自身、明審自己。

我們修煉的方法,如果要用一個字表達,就是“靜”,我們每個人對它理解並不一樣,靜極是求動,兩者是統一,不可分的,很多人對靜的理解是,是一動不動,什麼也不想,作為一個生命,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動,即使表面不動,內在的氣血也在動,我們人體十二經脈的氣血,是在時時運行,差不多每15分鐘人體運行一週。

一個人想要練靜的話,一定是在動中求靜,動是絕對的,而在我修煉樁法時,看似一種安靜的站立,但是人體內的真氣卻隨著意念的引導在體內川流不息。站樁時,人體四肢不是完全直立,而是保持一定彎度,正是這種姿勢使肌肉得到輕微活動,組織中毛細血管就會大量開放,增強血液循環。

我們什麼事情都是相對的,在練功時,身體要放鬆,放鬆的對立面是張開,所以松中必有張,張中必有松,靜中必有動,動中必有靜,在站樁時,所要求的松,是肌肉的放鬆,同時也要求張,張是全身骨縫的張,所以在修煉過程中,對立面是相互依存的,看似矛盾,實則是整體。

雖然,“動”和“靜”是事物的兩面,但在尋求健康的養生方面來說,“靜”遠比“動”重要.一切生命功能的泉源,都從“靜”中生長,那是自然的功用.在自然界中,任何動物、植物、礦物的成長,都從“靜”中充沛它生命的功能.尤其是植物,比如一朵花、一粒穀子、麥子等等的種子,都是在靜態中成長,在動態中凋謝.人也一樣,只有在靜態下,才能休養生息,養精蓄銳,儲備能量,從而以飽滿的精力投入到動態的生活中去.你也可以想象的到,如果身體總是處於動態之下,很快就會疲憊不堪,耗損精力,精神上也渾渾噩噩,或抑鬱、或煩躁.許多身心疾病都是忽視靜養導致的.在你入靜的時候,你更會感到入靜其實是外靜內動,是靜中有動。



用安靜改變世界,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都是絕對中的相對,修煉中的,靜的對立面是氣動,動的對立面是心靜,人無時無刻不在動,所以要想真靜,必須是動中求靜。動的時候,應該心靜,不動之動才是生生不已之動,這才是修煉 。

前面幾篇文章也提到了一些修煉之法,也是我修煉的一點小心得,也可以發信息給我相互交流,請大家點下“關注”。在此謝謝


悟道有序

不請自來客。

看到這個問題,有點無語,這就和問:為什麼一加一要等於二呢?

站樁就是一直一個姿勢,換姿勢那是盤架子。

站樁是為了通過一個固定動作的靜態鍛鍊達到身體的調控。

而且樁功的動作不是隨便擺一個都行。都是經過幾代人實踐後固定下來的東西。這麼練出功快,有針對訓練。

當然了,站樁不是傻站著,內動少不了。

祝身安體泰福壽安康。


紫雲觀濤

說:站樁是一個姿式是你不會站樁。少林內家功法站樁是十二式。太極神功內家功法站樁是二十四式。你說是一個姿式是你不會不懂這武當內家功法站樁從頭到尾身體的各部位都練到了。是最系統最科學的練功方法。。比少林內家功法進步很多。但是佛門中的小六步是練習內家功不可少的一步道教內家功一:直用,內家功道教練習程序是,坐武禪,小六步,站樁,千把不能少出功快。坐禪必須是武禪不是文禪,文禪中的雙盤對氣血下肢的流通有影響。不利於病氣廢氣從雙腳湧泉穴排出。不說了。


年輕老人4


陳式神韻太極古月

為什麼站樁一直是一個姿勢哪?

因為站樁是練武術和氣功在進入練功的過渡功法,進入拳法和功法後就有動作了。在正常人的身體狀況是不符合練武功要求的。必須通過站樁來調整。

1,調整身體的關節的靈活性,

2,調整順間肌肉的暴發力,

3,下盤腿部穩定性和腳上抓地的功夫,

為什麼練站樁時要求十趾抓地落地有根。在打拳的過程中,步步要求落地有根,習武之人在攻擊對方時沒有一個穩固的下盤是不行的。不能出現身體上重下輕的現象。都是通過站樁調整的。不能小看一個簡單一動不動姿勢的站樁,在外行看來很簡單,但想學好了,學問大得了。


傳統養生大周天傳人

站樁為什麼要保持一個姿勢?站樁也並非一個姿勢。中國傳統武術的拳法大多以武術名家的姓氏來命名。光太極拳這一類拳就分(陳,楊,孫,吳,武…)。這還不含內家拳法中的形意拳,八卦掌,南方的大,小洪拳,查拳,華拳…。

傳武中站樁分很多門派,大凡修練傳統武術拳術的武者,都會以站樁作為基本的功夫,功力,來提升自已的技擊能力。只是傳武站樁方法,被現代保健養身,防病健體採用,姿勢上的應用,以能起到絕對效果,大眾認可的姿勢,才得於流傳於當代。

傳武的站樁,與傳武的氣功又是一對孿生兄弟,舊吋的傳武修練者都把它們共同修練,雙練的結果就是取得絕對的效果,舊時的武人,把傳武技法,做為一種謀生的手段,遊走江湖,行俠走鏢,這是生存的需要。

站樁只有一個樁法,運用,流傳最多的是養身站樁,就是以自然站立為主,雙手環抱於胸前,講究自然呼吸,全身放鬆,不用蠻力。講究的就是一個姿勢輕鬆自然,呼吸上的勻,松,緩讓修練他的人,享受安靜,輕鬆環境下帶來的極至享受,即鍛練了身體,又保護了心臟,讓整個呼極系統得以提升。只有修練過的人才能體會到它,想用文字猜想,來詮釋它,是寫不出它的真正內涵,這就是我對為什麼站樁就一個姿勢的回答,正確嗎?歡迊指證。


cifbb

這樣可以鍛鍊一個人的耐力,和身體心臟的承受能力,促進我們的身體末梢的微循環,使我們的身體產生記憶,從而達到放鬆我們身體,有益健康,如果身體不停的變換站立姿勢,就達不到效果,所以有“百練不如一站”之說。


宿遷—jiaru

“樁”顧名思義,如果不保持一個姿勢那還能叫樁嗎?運動與靜止之間是相對的,宇宙的一切物質都是在運動的,運動就會產生能量,但有些運動必須在靜止的情況下才能感受到,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表達了,就是說站樁就是因為身體不外形保持相對不動,然後才能感受到內在的動 內在的動才能產生內在的能量……總之就是那個不動就對了 不動就是動 動就是不動 這個只能意會了 我也說不大明白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