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诗词非常隐晦具有深意?

焉子乐

我以前写过一首讽刺诗,文末借题发表。


古人写诗,遇到敏感的话题,一般都会委婉表达,因此发掘一首诗的言外之意也是文人一大乐趣。尤其是讽刺诗,喜欢含沙射影。

下列我试举一些讽刺诗句:




韩翃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杜甫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

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刘禹锡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今又来。

章碣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李商隐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于今腐草无莹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杜牧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林升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王磐

——喇叭,唢呐,曲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董应举

——小官事大官,曲意逢其喜。事亲能所此,岂不成孝子。

文映江

——百炼千锤一根针,一颠一倒布上行。眼睛张在屁股上,只认衣冠不认人。




咏蛙

复古新流趣万千,才蛙一片比孤贤。

自封井府秦王殿,不信红尘别有天。


诗词补习班

非常隐晦并具有深意……那就数《推背图》诗吧

《推背图》据说是唐代顶级术士李淳风和袁天罡编著,本意为推算李唐国运,没想到李淳风占卜天机,一时好奇,竟往后推算了两千余年,直到袁天罡推了一下他的背,道「到此为止吧」,《推背图》也因此得名。

目前《推背图》存世有六个版本,年代最早为明抄本,已经有部分预言确实得到了历史印证。按图史对应顺序,目前我们应该出于第四十五象之前:

第四十五象 戊申 坎下艮上 蒙

谶曰:

第四十五象

第四十五象

有客西来,至东而止。

木火金水,洗此大耻。

颂曰:

炎运宏开世界同,金乌隐匿白洋中。

从今不敢称雄长,兵气全销运已终。

金圣叹曰:此象于太平之世复见兵戎,当在海洋之上,自此之后,更臻盛世矣。

从谶图上看是吉兆。而且蒙卦本身也有亨通之意,所谓「蒙亨,以亨行时中也。」

但判词比较难解。

我们先绕过判词看配诗:

炎运宏开世界同,金乌隐匿白洋中。

从今不敢称雄长,兵气全销运已终。

此诗似言东向必有一战,而此战之胜则奠定盛世基础。金乌指日,似乎在暗示日本。不过就目前国际形势,中日很难再起兵端。而且与判词中「有客西来,至东而止。」的方位也有冲突。

不过金圣叹评此诗,说「太平之世复见兵戎」,可见此战也是忽然爆发,不可预测。

大家也可评论一下自己的见解。


吴季玄

无题二首

. .李商隐

凤尾香罗薄几重, 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 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 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 何处西南待好风?

重帏深下莫愁堂, 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 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 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 未妨惆怅是清狂。

李商隐的七律无题,艺术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无题诗的独特艺术风貌。这两首七律无题,内容都是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又都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就构成了诗的主体。她的身世遭遇和爱情生活中某些具体情事就是通过追思回忆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的。

第一首起联写女主人公深夜缝制罗帐。凤尾香罗,是一种织有凤纹的薄罗;碧文圆顶,指有青碧花纹的圆顶罗帐。李商隐写诗特别讲求暗示,即使是律诗的起联,也往往不愿意写得过于明显直遂,留下一些内容让读者去玩索体味。象这一联,就只写主人公在深夜做什么,而不点破这件事意味着什么,甚至连主人公的性别与身份都不作明确交代。我们通过“凤尾香罗”、“碧文圆顶”的字面和“夜深缝”的行动,可以推知主人公大概是一位幽居独处的闺中女子。罗帐,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被用作男女好合的象征。在寂寥的长夜中默默地缝制罗帐的女主人公,大概正沉浸在对往事的追忆和对会合的深情期待中吧。

接下来是女主人公的一段回忆,内容是她和意中人一次偶然的相遇——“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对方驱车匆匆走过,自己因为羞涩,用团扇遮面,虽相见而未及通一语。从上下文描写的情况看,这次相遇不象是初次邂逅,而是“断无消息”之前的最后一次照面。否则,不可能有深夜缝制罗帐,期待会合的举动。正因为是最后一次未通言语的相遇,在长期得不到对方音讯的今天回忆往事,就越发感到失去那次机缘的可惜,而那次相遇的情景也就越加清晰而深刻地留在记忆中。所以这一联不只是描绘了女主人公爱情生活中一个难忘的片断,而且曲折地表达了她在追思往事时那种惋惜、怅惘而又深情地加以回味的复杂心理。起联与颔联之间,在情节上有很大的跳跃,最后一次照面之前的许多情事(比如她和对方如何结识、相爱等)统统省略了。

颈联写别后的相思寂寥。和上联通过一个富于戏剧性的片断表现瞬间的情绪不同,这一联却是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概括地抒写一个较长时期中的生活和感情,具有更浓郁的抒情气氛和象征暗示色彩。两句是说,自从那次匆匆相遇之后,对方便绝无音讯。已经有多少次独自伴着逐渐黯淡下去的残灯度过寂寥的不眠之夜,眼下又是石榴花红的季节了。“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寸相思一寸灰”,那黯淡的残灯,不只是渲染了长夜寂寥的气氛,而且它本身就仿佛是女主人公相思无望情绪的外化与象征。石榴花红的季节,春天已经消逝了。在寂寞的期待中,石榴花红给她带来的也许是流光易逝、青春虚度的怅惘与伤感吧?“金烬暗”、“石榴红”,仿佛是不经意地点染景物,却寓含了丰富的感情内涵。把象征暗示的表现手法运用得这样自然精妙,不露痕迹,这确实是艺术上炉火纯青境界的标志。

末联仍旧到深情的期待上来。“斑骓”句暗用乐府《神弦歌·明下童曲》“陆郎乘斑骓……望门不欲归”句意,大概是暗示她日久思念的意中人其实和她相隔并不遥远,也许此刻正系马垂杨岸边呢,只是咫尺天涯,无缘会合罢了。末句化用曹植《七哀》“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诗意,希望能有一阵好风,将自己吹送到对方身边。李商隐的优秀的爱情诗,多数是写相思的痛苦与会合的难期的,但即使是无望的爱情,也总是贯串着一种执着不移的追求,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希望在寂寞中燃烧,我们在这首诗中所感受到的也正是这样一种感情。这是他的优秀爱情诗和那些缺乏深挚感情的艳体诗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也是这些诗尽管在不同程度上带有时代、阶级的烙印,却至今仍然能打动人们的一个重要原因。

比起第一首,第二首更侧重于抒写女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之感,写法也更加概括。一开头就撇开具体情事,从女主人公所处的环境氛围写起。层帷深垂,幽邃的居室笼罩着一片深夜的静寂。独处幽室的女主人公自思身世,辗转不眠,倍感静夜的漫长。这里尽管没有一笔正面抒写女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但透过这静寂孤清的环境气氛,我们几乎可以触摸到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觉到那帷幕深垂的居室中弥漫着一层无名的幽怨。

颔联进而写女主人公对自己爱情遇合的回顾。上句用巫山神女梦遇楚王事,下句用乐府《神弦歌·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意思是说,追思往事,在爱情上尽管也象巫山神女那样,有过自己的幻想与追求,但到头来不过是做了一场幻梦而已;直到现在,还正象清溪小姑那样,独处无郎,终身无托。这一联虽然用了两个典故,却几乎让人感觉不到有用典的痕迹,真正达到了驱使故典如同己出的程度。特别是它虽然写得非常概括,却并不抽象,因为这两个典故各自所包含的神话传说本身就能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与联想。两句中的“原”字、“本”字,颇见用意。前者暗示她在爱情上不仅有过追求,而且也曾有过短暂的遇合,但终究成了一场幻梦,所以说“原是梦”;后者则似乎暗示:尽管迄今仍然独居无郎,无所依托,但人们则对她颇有议论,所以说“本无郎”,其中似含有某种自我辩解的意味。不过,上面所说的这两层意思,都写得隐约不露,不细心揣摩体味是不容易发现的。

颈联从不幸的爱情经历转到不幸的身世遭遇。这一联用了两个比喻:说自己就象柔弱的菱枝,却偏遭风波的摧折;又象具有芬芳美质的桂叶,却无月露滋润使之飘香。这一联含意比较隐晦,似乎是暗示女主人公在生活中一方面受到恶势力的摧残,另一方面又得不到应有的同情与帮助。“不信”,是明知菱枝为弱质而偏加摧折,见“风波”之横暴;“谁教”,是本可滋润桂叶而竟不如此,见“月露”之无情。措辞婉转,而意极沉痛。

爱情遇合既同梦幻,身世遭逢又如此不幸,但女主人公并没有放弃爱情上的追求——“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即便相思全然无益,也不妨抱痴情而惆怅终身。在近乎幻灭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渝的追求,“相思”的铭心刻骨更是可想而知了。

中唐以来,以爱情、艳情为题材的诗歌逐渐增多。这类作品在共同特点是叙事的成份比较多,情节性比较强,人物、场景的描绘相当细致。李商隐的爱情诗却以抒情为主体,着力抒写主人公的主观感觉、心理活动,表现她(他)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而为了加强抒情的形象性、生动性,又往往要在诗中织入某些情节的片断,在抒情中融入一定的叙事成分。这就使诗的内容密度大大增加,形成短小的体制与丰富的内容之间的矛盾。为了克服这一矛盾,他不得不大大加强诗句之间的跳跃性,并且借助比喻、象征、联想等多种手法来加强诗的暗示性。这是他的爱情诗意脉不很明显、比较难读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也正因为这样,他的爱情诗往往具有蕴藉含蓄、意境深远、写情细腻的特点和优点,经得起反复咀嚼与玩索。

无题诗究竟有没有寄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离开诗歌艺术形象的整体,抓住其中的片言只语,附会现实生活的某些具体人事,进行索隐猜谜式的解释,是完全违反艺术创作规律的。象冯浩那样,将“凤尾”首中的“垂杨岸”解为“寓柳姓”(指诗人的幕主柳仲郢),将“西南”解为“蜀地”,从而把这两首诗说成是诗人“将赴东川,往别令狐,留宿,而有悲歌之作”,就是穿凿附会的典型。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诗歌形象的整体出发,联系诗人的身世遭遇和其他作品,区别不同情况,对其中的某些无题诗作这方面的探讨。就这两首无题诗看,“重帏”首着重写女主人公如梦似幻,无所依托,横遭摧折的凄苦身世,笔意空灵概括,意在言外,其中就可能寓含或渗透作者自己的身世之感。熟悉作者身世的读者不难从“神女”一联中体味出诗人在回顾往事时深慨辗转相依、终归空无的无限怅惘。“风波”一联,如单纯写女子遭际,显得不着边际;而从比兴寄托角度理解,反而易于意会。作者地位寒微,“内无强近,外乏因依”(《祭徐氏姊文》),仕途上不仅未遇有力援助,反遭朋党势力摧抑,故借菱枝遭风波摧折,桂叶无月露滋润致慨。他在一首托宫怨以寄慨的《深宫》诗中说:“狂飚不惜萝阴薄,清露偏知桂叶浓”,取譬与“风波”二句相似(不过“清露”句与“月露”句托意正相反而已),也可证“风波”二句确有寄托。何焯说这首无题“直露(自伤不遇)本意”,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和“重帏”首相比,“凤尾”首的寄托痕迹就很不明显,因为诗中对女主人公爱情生活中的某些具体情事描绘得相当细致(如“扇裁月魄”一联),写实的特点比较突出。但不论这两首无题诗有无寄托,它们都首先是成功的爱情诗。即使我们完全把它们作为爱情诗来读,也并不减低其艺术价值。


路过的一只522

哈哈哈哈哈古人许多大文学家也有很多隐晦又污的诗句,比如下面几位:

1.可怜数滴菩提水,倾入红莲两瓣中。——冯梦龙《喻世明言》

2.我这里软玉温香抱满怀。呀,阮肇到天台,春至人间花弄色。将柳腰款摆,花心轻拆,露滴牡丹开。——汤显祖《牡丹亭》

3.站是沙弥合掌,坐是莲花瓣开,小子别再作乖,是你出身所在。——贾平凹《废都》

4.我要在你身上做,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聂鲁达《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

5.周身沁着汗,你以大汗淋漓爱我

你如此饱满地虚乏在我脖子上

去时是个浪子,归来像个圣徒

信了我吧,不信也没有时候了

——木心《那人如是说》

6.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苏轼

7.金针刺破桃花蕊,不敢高声暗皱眉。




任老千1

书这么多年算是没白读

1.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4.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5.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6.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7.朕与将军解战袍,芙蓉帐暖度春宵。但使龙城飞将在,从此君王不早朝

8.童年神剧《还珠格格》中,乾隆写给大明湖畔夏雨荷的小黄诗:

雨后荷花承恩露,满城春色映朝阳。

大明湖上风光好,泰岳峰高圣泽长。

9.停车做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10.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这画面感!

11.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12.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13.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14.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15.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汝亦知射乎?射之亦精乎?

16.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17.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是谁?

18.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是木鱼君

我觉得要分三种情况。第一种,作者以委婉的手法写给特定的读者,读者很明白什么意思。当时的人不用分析也明白怎么回事。第二种,作者表面似乎叙事咏物,却藏有深意,读者深度需要分析才明白作者的隐藏的含义。第三种,作者为什么写,究竟说些什么,众说纷纭,没有标准答案。



第一种

1.《闺意献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诗大家都知道是朱庆余写给张籍的,是考生婉转地问主考官自己的前景。

2.张籍《节妇吟》

君知妾有夫,赠妾以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这一首时人也都明白什么意思,是张籍的诗,婉转拒绝了藩镇李师道的招募。

第二种

这一类就比较隐晦了,如宋末远处王沂孙的词,身为元朝官员,写词怀念故国,不得不“寄托遥深”。

天香·咏龙涎香

孤峤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采铅水。讯远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红瓷候火,还乍识、冰环玉指。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天云气。 几回殢娇半醉。翦春灯、夜寒花碎。更好故溪飞雪,小窗深闭。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樽前旧风味。谩余熏,空篝素被。

词人王沂孙生于南宋理宗在位之时。南宋灭亡后,元朝僧人杨琏真伽,盗发南宋帝后陵墓。。掘墓者为了沥取水银,竟将宋理宗尸倒悬于树间,又把他的遗骨随意遗弃。唐钰、王沂孙等人结社填词,以“龙涎香”、“白莲”、“蝉”、“莼”、“蟹”等为题,抒发亡国之痛。


第三种

这一种没有权威的解析,大家都搞不清楚作者说些什么?似乎怎么说都有一定道理,又似乎都说不通 成为千古之谜。例如李商隐的好多无题诗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结语

古人写诗善用比兴手法,深意往往隐藏遥深。后人只看字面意思无法了解作者的真实意图,诗词一开始都是唱的,变成不能唱的文人诗词后,越发忌讳直白。特别是西昆派和南宋以后的词,不看笺注几乎看不太懂。

元好问评李商隐,诗曰: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哈哈哈我说一句,就看你怎么理解了。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丁丁漏水是尿床了么?

好吧,我认真点,这是唐朝诗人张仲素的《秋夜曲》,丁丁漏水是指计时器丁丁滴水的声音而已。

题主说的这种带点污的诗词,一抓一大把,带我慢慢说来。

《寄远》

李白

妾在舂陵东,君居汉江岛。

一日望花光,往来成白道。

一为云雨别,此地生秋草。

秋草秋蛾飞,相思愁落晖。

何由一相见,灭烛解罗衣。

看我加粗这四句。

“云雨”这个词,在古代多指男女啪啪啪那点事儿。

所以你怎么理解这一句?自从我们上次啪啪啪之后就分别了,这里都长满了杂草。

后一句更特么直白:为什么你一见到我就脱衣服?

《赠童尼》

刘言史

旧时艳质如明玉,今日空心是冷灰。

料得襄王惆怅极,更无云雨到阳台。

刘言史这个人名气不大,却好色。

你看题目就触目惊醒,童尼,未成年尼姑。

他怎么说的呢,想当年你那么美,我那么爱你,你为什么就偏偏要心灰意冷看破红尘。

老子现在难过极了,只想和你啪啪啪。

纯粹臭流氓。

《无题》

李商隐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李商隐这首诗最出名的是最后一联,但是最污的是第二联。

翻译过来就是:小女子家里没人,你随时都可以来哟!

《长恨歌》

白居易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白居易这个老流氓,写了太多羞羞的诗。

你看《长恨歌》里面这一段,这特么哪是诗啊,明明是一幅春宫图。

还有下面这首更是污到辣眼睛:

《代谢好答崔员外》

青娥小谢娘,白发老崔郎。

谩爱胸前雪,其如头上霜。

胸前雪是什么,我都不好意思翻译了,大家心领神会就行了啊。

《琵琶行》就不说了,那简直就是一篇黄色小说。

白居易号称诗魔,你知道什么意思吗?

诗中的色魔啊!



也可自话

古诗中隐晦而有深意的诗很多,比如:

1、《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唐代:杜牧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此诗写登乐游原不望皇宫、城阙,也不望其他已故皇帝的陵墓,而独望昭陵,则是别有深意的。唐太宗是唐代、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杰出的皇帝。他建立了大唐帝国,文治武功,都很煊赫;而知人善任,惟贤是举,则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诗人登高纵目,西望昭陵,就不能不想起当前国家衰败的局势,自己闲静的处境来,而深感生不逢时之可悲可叹了。

2、《夏日绝句》

宋代: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表面上是赞美项羽的英雄气概,实际上是鞭挞南宋当权派只顾自己逃命而不顾百姓死活的无耻行径。

3、《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宋代: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这首表面上看无非就是半夜睡不着的时候想到了没有几个朋友,但事实上这首词是对当时的时局的一种无奈和不满,整个朝廷大臣都在主张所谓的“和议”,但主张收复失地词人却找不到几个志同道合的人。这首词虽然短小。但含蓄隽永,明丽婉转,寓情于景,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和忧国忧民的悲苦心境。

类似的诗词实在太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最美诗画

『万卷书容闲客览,一樽酒待故人倾』

唐代士子在参加进士考试前,流行“行卷”之风,即把自己的诗篇呈给名人或考官,希望得到赞扬,给自己加印象分。诗人朱庆馀参加进士考试前夕,赠诗与水部郎中张藉。全诗如下:

《闺意献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表面上看,这首诗名为闺意,是一首描写新娘子在新婚之夜紧张扭捏心情的诗,由于第二天一早要拜见公婆,紧张的新娘悄声问新郎,自己的妆容是否合适。取材非常巧妙,拿捏细节也非常到位。如果配合行卷的目的再来分析,其中暗含的意义就更加精巧了。诗人自比新娘,对即将到来的揭榜紧张又期待,“画眉深浅入时无?”是向主考官询问的一个讯号。虽然有谄媚之嫌,但一语双关,其中寓意令人回味无穷。

张藉得诗之后并不避嫌,随即回赠一首,诗文如下:

酬朱庆馀 张藉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这首诗也是一语双关,并沿着朱庆馀诗最后一句的文意写下去,点名了新娘的身份和才艺(朱庆馀是浙江人,正是吴越水乡),并进一步宽慰,即便越女的服饰不如其他人华贵,但一曲菱歌的好歌喉就可以抵过万金了。这等于是给对方吃了一个定心丸了。

朱庆馀的赠诗写的巧,张藉的答诗写的也妙,文人相重,可谓珠联璧合,堪称酬答诗上的佳话。


敬请搜索关注渔夫之谈微信公众号:stumovie

『万卷书容闲客览,一樽酒待故人倾』每天一篇诗词赏析


渔夫之谈

春天赏花,花香隐约,花影婆娑,别有一番意趣。来赏读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花影》,体会苏东坡描写花影的深意吧~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亭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几次叫童儿去打扫,可是花影怎么扫走呢?傍晚太阳下山时,花影刚刚隐退,可是月亮又升起来了,花影又重重叠叠出现了。

这首饶有趣味的小诗,大约创作于熙宁九年(1076年),是在王安石第二次出任宰相后,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该诗表面上写花影,实际上是一首讽刺诗,讽刺那些依仗靠山当权的小人层出不穷,像花影一样扫也扫不去。

这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吟咏花影,抒发了自己想要有所作为,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全诗自始至终着眼于一个“变”字,写光的变化,写花影的变化,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感情变化。

花影重重“上瑶台”,这是写影的动,隐含着光的动。为什么是“上”,而不是“下”,因为红日逐渐西沉了。几度呼唤儿童,却“扫不开”花影,写影的不动,间接地表现了光的不动,光不动影亦不动,所以凭你横扫竖扫总是“扫不开”的。太阳落山,花影刚刚被“收”拾去,月亮又将它“送”过来了,这一“收”一“送”是写光的变化,由此引出一“去”一“来”影的变化。花影本是静态的,诗人抓住了光与影的相互关系,着力表现了花影动与静,去与来的变化,从而使诗作具有了起伏跌宕的动态美。

花影本来很美,诗人却几度让童儿去“扫”,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诗人是用讽喻的手法,将重重叠叠的花影比作朝廷中盘踞高位的小人,正直的朝臣无论怎样努力,也把他们清除不掉,去了一批,又上来一批。“上瑶台”写花影移动,已含有鄙视花影之意;“扫不开”写花影难除,更明现憎恶花影之情,比喻正直之臣屡次上书揭露也无济于事,小人暂时会销声匿迹,但最终仍然会出现在政治舞台上。

“收拾去”写太阳刚落,花影消失,大有庆幸之感;“送将来”写明月东升,花影再现,又发无奈之叹。诗中暗喻小人高位,拂之不去。太阳落犹神宗崩,小人俱贬谪,明月升指改朝换代,小人不穷。

诗人巧妙将自己内心的感情变化寓于花影的变化之中,使诗作具有言近旨远,意在言外的含蓄美。全诗构思巧妙含蓄,比喻新颖贴切,语言也通俗易懂。

萃辰天心书院,让国学智慧走入千家万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