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会石家庄,石姓人家还在吗?

流程书

石姓,人口众多,是当今中国前100个大姓之一。宋版《百家姓》排第188位。在当代姓氏人口排名中,石姓排名第63位,人口420万(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约占0.35%。 石氏族人最早发源于当时的卫国之地,即今天的河南北部一带。


以卫国为源地的石氏族人,其最初的播迁方向就是现在的山东。 秦、汉两朝以前,石氏族人主要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繁衍,同时有部分人徙居江南。 汉朝时期,石氏族人已播迁至今山东省北部、河北省南部,及河南省境的黄河以北地区,并很快成为石氏族人早期的繁衍中心。

魏、晋、南北朝时期,昌盛为渤海、平原两大郡望,这两大郡望的石氏族人都是石石昔的后裔,他们尊石石昔之裔孙石奋为开基祖。另外,石氏族人在北方还有三大聚居点,即武威、上党、河南三大郡望。 唐朝初期,有石氏族人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并落籍,唐天成四年(公元929年),石琚自安徽寿县徙居福建同安,其后散居闽粤各地。 宋、元两朝以后,石氏族人已遍及江南大部分地区。明朝初洪武年间,石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北、河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等地。


此际,有石玉全在福建南靖永丰里开基,其后子孙有许多人去台湾,进而又远播海外。 如今,石氏族人分布以四川、河北、山东、陕西、辽宁、河南等省为多,这六省石氏约占全国汉族石氏人口的63%。 那么河北省会石家庄,石姓人家还在吗?石家庄石姓人家还在,石家庄徐村姓石的比较多。

石家庄徐村位于丘头镇东北部,藁城市区西南10公里处。东与南营镇交界,北和岗上镇接壤。全村耕地面积8763亩,总户数1670户,人口6535人。村民多为汉族。该村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公路直接通村,村内设有公共汽车站点,通讯便利,水电充足。


石家庄新闻网

石家庄位于新华区东南部。其范围,东至北大街,西至西横街西侧北于家胡同一带,北至北后街北侧,南至丁字街至大桥路一带。面积约0.1平方公里。

现存上京毗卢寺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重修碑记,已有石家庄村名。清光绪四年本《获鹿县志》记载:“石家庄,县东三十五里,街道六,庙宇六,井泉四。”据调查,清朝末年全村有殷、于、姚、马、卢、胡、白、潘、赵、谷等姓氏,约200户人家,600人左右。可见,石家庄原是获鹿县的一个小村。现在的石家庄市就是在这个小村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京汉、正太铁路在此建站,正太总机厂在此建厂后,石家庄由农村向城市转化,迄今已有80多年。1925年筹建石门市时即划入市区。但村民全部转为城市居民,却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1956年还有60户,130多人是农业人口,是年,他们和东焦、袁家营三个村的农户联合成立新华蔬菜生产合作社。1958年改为东焦生产大队。直到1980年12月1日,还有20户共50多名农业人口,和东焦、袁家营的农业人口一起转入以东焦大队为基础成立的新华生产服务公司,为集体所有制职工。至此,石家庄原有的农民才全部成为城市居民。

石家庄原来的村落面貌现已不甚明显,今北后街、西横街、西连湾、东连湾、殷家湾、殷家胡同,是经过改造的原有街巷。目前原村址范围内有8个居民委员会, 除该村原有住户外,还居住着各单位的职工,共有3168户,10512人,其中汉族10189人,回族318人,蒙族5人。(以上摘自河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石家庄市地名志•城市居民区》)


方志新乐

清光绪四年本《获鹿县志》记载:“石家庄,县三十五里,街道六,庙宇六,井泉四”。当时石家庄村的位置和范围,在今新华区东南部的北大街以西,大桥路以北,北后街以南,北于家胡同以东。石家庄由何而得名,传说颇多。有说因那时候的人家多姓“石”姓而得名,不过,现在也有很多石家庄人都姓“石”姓,有说由“十家庄”讹传而得名,还有说因村中多石匠而得名,但都无史籍记载,有待进一步考证。有知道这些知识的朋友们可以来跟河青君分享哦~

石门市是石家庄市的前身。在谈石门市之前,有必要先说一下休门的情况。“休门”,在当地方言中读作Qiu men。休门位于今桥东区中部,北临中山东路,南临四中路,西至南、北人子街东段,东临建设大街。

休门原是获鹿县的一个村镇。据村民介绍,约于1939年在小站村东南地内,曾出土一块古砖,上刻:“大隋大业七年石邑县休门乡赵氏”字样。由此可见,隋朝已有此村。

1938年10月7日,王克敏签发《行政委员会指令》批准石门设市,并按照《普通市组织大纲》拟具市政公署办事细则。当时,石门市的行政区划是:东北至北宋、尖岭;西至大马村、大郭村、西王村、西谈村、西岗头;南至五里庄、塔谈村、塔冢、东王村;北至大安舍、赵陵铺、董家庄、西古城、东古城。1945年日本投降以后,国民党统治时期仍称石门市。1947年11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石门。12月26日,《石家庄市政府通知》中说:“石门市自即日起改为石家庄市”。 1968年1月29日,河北省会由保定迁往石家庄。

河青君知道的就是以上这些了,欢迎大家来补充哦~

文/河北青年报综合


河北青年报

这话说的!姓石的自古有之,尤其是石家庄确是由石姓取名,由于战乱石家庄人大部迁往母亲河~滹沱河以北,在千年古县中山国灵寿落足,集中点为现牛城乡忽冻村,有典故为证:王蟒追刘秀到滹沱河边河水滔滔无法通过,眼看追兵就到,在全军覆灭之际,滹沱河水突然结冰使刘秀全军通过,尔后迅速解冻,阻止了追兵~刘秀转危为安,后称雄一方,赐名为忽冻村。现在忽冻村仍有石姓百余户,人丁600余人,当属石姓大村。


山之峰13668011
  1. 石家庄,一个村庄的名字,但是并不是有很多姓石的人。最接近说法是“石家庄”原本叫做“十家庄”,即由十户人家组成的村庄。

  2. 石家庄,地处河北省中南部, 环渤海湾经济区,距北京283公里。明朝初年,是正定卫的军屯和官庄,清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废除卫所军屯制之后,石家庄才成为隶属正定府获鹿县(今鹿泉市)的一个小村庄,与当时的政治中心真定城(今正定)隔滹沱河相望。

  3. 《石门新指南》一书根据中国地名的命名惯例进行了简单推理,“石家庄,或系因有石姓人家而得名,如各地方之张家庄,李家庄也。”然而,“石家庄之大姓,从无石姓之说,有清以来,以殷、于、卢、姚四姓为最著称。”直至20世纪40年代初,石门市街巷中还有“殷家沟”、“殷家胡同”、“于家角”、“西卢家胡同”、“姚家街”等街名。所以,“十家庄”的说法并无考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