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戰爭的方式會是艦隊之間對射嗎?

螞蟻ling

來張未來世界五百年後的圖,代入你們。

按現有人類模式來看,運用戰爭理論解釋。宇宙攻擊作戰會消耗大量的資源,星球間的攻防雙方採用艦隊互射能量炮是不大可能的。因為長航程的星際旅行和太空環境都不適合人類的體質,如果跨越遙遠的星系去攻擊星球,宇宙戰艦的能量和資源攜帶會是非常驚人的負擔。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星際航行的能量和各類資源補充點就會是首選攻擊目標,可能是空間站,太空城,中轉星球。這些才是攻擊的節點,核彈,中子彈那種大規格的群傷武器可以成為攻堅武器。因此,太空戰導彈還是必要的武器單元儲備,不論進攻方的遠征艦隊還是防禦方的星際要塞

這類空間能源物資補充節點才是摧毀重點

外太空的遭遇戰如果開打的話,絕對不是動畫片科幻片裡的攻擊樣式(飛上去就互擼)。以誰先發現對為主要考量指標,太遠的就無視,近的說視距外都是胡扯(估計星際間航路距離個幾光年也正常)。能探測到也不會攻擊,假象用激光雷達光束武器攻擊的想法真的弱爆了,單說宇宙飛船能量儲備的消耗就不經濟,動輒以光年計算的距離發射後打得到打不到不說,即使攻擊上了會不會是撓癢癢?所以我更傾向於太空遭遇上了(或者說是偵測到了敵人的方位)雙方也不會攻擊,只可能是在星球的外層空間進行攻防戰。

地面戰還會存在,所以機甲戰車類武器,近地支援類武器也有必要。外骨骼類的輔助裝備也會有。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大量運算交由計算機完成。無人飛船也是一種攻擊手段,而且隨著能量的透徹研究,未來單體攻擊武器和飛行動力會融為一體。也就是說某些動力原理也是傷害來源。比如粒子束噴射技術

光波類武器也會和飛行方式結合,全能量傷害與飛行距離有直接聯繫,這些都是人類無法決斷的事情只能交給人工智能去完成計算,攻擊,戰果的計算。

最後像黑洞,泯滅原子,重力毀滅等等涉及自毀的攻擊模式就不考慮了,因為已經是想象之外了,這個宇宙能不能承受這種傷害都不知道的情況下,人類是不會使用的。


軍武數據庫

這問題非常有趣,不請自來!

題主截圖來自EVE😄

首先要說的是這是宇宙戰爭。既然進入到宇宙階段,那麼幾個問題就必需已經解決的。

第一:航行速度,他包括艦船和武器的航行速度。在宇宙中動不動距離都是以光年來計算的,按現在武器概念上的計算方式將是不可理解的存在,你丟顆導彈過去飛到對方艦隊面前好幾年的時間,有鳥用!不說別的,就太陽到海王星的距離,連光都要飛要幾個月的時間,你一顆導彈要飛多長時間?所以導彈這類武器在宇宙戰爭中或許存在,但是可能性太低,最大可能性是宇宙轟炸機攜帶突進非常近的距離釋放。

再說艦船航行速度的問題,進入到宇宙時代,如果無法克服亞光速以及超光速的引擎問題,那麼根本不可能存在宇宙戰爭,大家可以去搜索一下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是多少光年。說不好聽的,這宇宙飛船還沒到達目的地船上人口要麼死光要麼爆炸。另外如果說用冷凍技術,那也只是在一個前提下,人類是孤獨的,根本沒有敵人,那麼也就不存在宇宙戰爭。

第二:戰艦防禦能力。當解決了速度問題,那麼接下來就是防禦。

說到防禦能力首先想到的是裝甲,適合宇宙航行的裝甲尤其是大型戰艦動不動幾公里長度,那麼他受小行星等撞擊的可能性就非常大,這時候自動防禦系統(不管是用動能武器還是激光武器)他們的反應速度必需非常快速,在這種防禦系統下導彈.......。最大可能性就是護甲+防禦系統+能量護盾。

第三:武器系統。當艦船的速度能達到亞光速甚至超光速的時候,導彈基本被淘汰了,導彈還沒艦船飛的快有鳥用。那麼作為主力武器能量武器肯定是首選。一個是速度,另一個在真空環境下對能量武器的衰減也非常少。另一個動能武器估計就是電磁炮之類的武器。

在三者都成立的狀態下,在雙方都要消滅對手的前提下肯定是相互對炮,看誰的防禦能力以及火力更猛。

而一方如果要逃跑的前提下,那麼逃跑放也會留下一隊炮灰,不然被爆菊可是很疼的,一不小心引擎被爆就等死了。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互懟也在所難免。


郭夷吾

文明程度發展太低都達不到對射的要求,高了也不會是我們理解的對射。

文明等級在K1級以下的都不會有星際旅行的能力,但在行星系條件下恰好構成了短兵相接的條件,導彈、激光照射、電磁炮對轟,交戰距離百公里計,大概和某些電影的情節類似,不過由於能力有限,有沒有組建艦隊的能力都兩說,而且這些破爛武器的毀傷能力有限。

文明等級K1.2到K1.5,由於K1級的能量需求門檻,這個水平的文明必然是掌握熱核聚變的。這種文明就有能力造些很厲害的武器,比如把重的原子加熱成離子態,然後加速到光速的百分之幾,利用相對論增加它的質量,擊中目標後又把質量以能量的形式爆發出來,科幻影視裡所表現的等離子武器跟這個比威力弱小多了。這類文明也有能力輕易的製造星艦,艦隊也成為了可能。不過這並不是說艦隊交戰成了可能,相反這類文明反倒不會有什麼艦隊交戰。宇宙是空曠的,依靠聚變堆提供動力的等離子發動機能實現光速1%到20%的航行能力,過長時間的星際航行,物資就會變得極其緊俏,不可能為了相距幾百光秒的“近距離遭遇”花費巨量資源去改變航向迎擊敵人,像刨石頭一樣扔幾個電磁炸彈消耗一下敵人的儲備噁心一下人就是唯一的反應。激烈的交戰只會在進入恆星系後發生,而且完全是圍繞物資補給點爆發的,依靠小行星補充金屬及水資源,依靠氣態行星補充聚變材料,我想這樣艦隊的中工業設施一定比武器還要多,這種戰爭只是激烈的陣地攻防戰,而不是艦隊交戰。至於超光速航行,一來我認為核聚變提供不了所需的能量,二來即便能實現在這種技術條件下也沒有手段發現或者攔截敵人,更不會有艦隊交戰了。

文明等級K2級的文明可能會掌握大一統水平的科技,把星際旅行弄成向我們進行海上航行一樣容易是可能的,他們可能有把質量大部分轉變成能量的辦法,物資也變得不那麼緊俏,艦隊的遭遇戰也就成了可能。可在敵人身邊創造奇點,讓敵人變成一團中子星物質,刷掉敵人的電磁力,讓敵人的原子結構瓦解這種衝突手段真能被稱為對射嗎?


韋格蒂烏斯

無論哪種戰爭,戰爭的方式都取決於攻擊武器和防禦武器的技術等級。

現代戰爭,為什麼航母徹底取代了曾經的戰列艦?因為攻擊和防禦的差距被進一步拉大,龐大的戰列艦不再需要大口徑的火炮才能摧毀,一架飛機搭載的數枚導彈在殺傷力上即可滿足。當價值數億的戰鬥機即可造成價值幾百上千億的戰列艦同等殺傷力時,任誰都會選擇前者。

未來的宇宙大戰究竟是像銀河英雄傳說一樣的集群艦隊對轟,還是像星球大戰一樣靠航母戰機對戰,也取決於攻擊技術和防禦技術的差距。

如果動力源的出力大小和體積成正比,攻擊出力和防禦強度都和動力源的功率成正比,相同出力的情況下防禦手段可以抵消攻擊威力,那麼戰鬥單位大型化將不可避免。

簡單說就是戰艦更大,動力就越強,防護罩就更堅固,武器威力就更大,比我小的打不動我,而我可以秒殺他。

如果攻擊和防禦的差距還是和現今一樣,那麼一定是往小型化發展,在無人技術更加發達的未來,現在種種處於人道主義保護的東西都將被拋棄,成本更低才是追求的目標。

所以說高達的世界其實不會存在,如果一臺高達就可以輕易擊毀巨大的戰艦,那麼比高達更小更便宜的戰鬥機在搭載武器後一樣可以(作戰單位小型化);如果一臺高達的盾牌或者裝甲可以擋住戰艦主炮,那麼這個技術一樣可以應用在戰艦上,在充足的能源供給下甚至覆蓋戰艦全身(作戰單位大型化)。而高達,恰恰處於中間的尷尬地位,即便我是資深的高達迷,也無法無視這個事實。


紫楓Gerry

1、如果是地球文明內部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宇宙戰爭”,可能會有艦隊互射的形式。

2、如果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宇宙文明之間的戰爭,那麼因為時間和空間尺度的因素,兩個文明科技發展程度相當幾乎是不可能的,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可能性彼此相差幾萬幾十萬幾百萬甚至上千萬上億年的差距,絕對是一方對另一方完全碾壓級別的,是人類歷史上工業文明爆發對比農業文明的差距遠遠遠遠遠遠遠遠大多了。根本不可能出現雙方艦隊互射的情況。具體的戰爭形式可以參考三體。


hoosir1

是的,在相對論被證偽前,也就是說在超越光速的通訊和偵查手段出現前,宇宙戰爭將在數光分到數光秒距離由能量武器對射開始展開。能量武器的使用使對對方武器發射的預警成為不可能,你發現對方炮口閃光的同時,打擊已經抵達了。勝負天平取決於偵查感知能力,先敵發現的一方可以使用能量武器突襲,被攻擊的一方几乎沒有還擊能力。高精度光學偵查以及其他輔助被動偵查成為必不可少的手段,任何主動偵查手段都有可能暴露自己,或者提示對方進行規避。試想雙方相距5光秒,主動雷達偵查雷達波需要反射5秒才能被己方接收,這個時間足夠對方展開規避,並將光學偵查直接指向你的位置,並提前數秒先敵開火。距離越遠的光學探測的視野越小,雙方技術相當的情況下,減小自身航行特徵以及光學低可探測性成為必要。另一方面,發生在這個距離上的戰鬥,規避也是主要手段,這裡存在艦船結構,乘員抗荷,艦艇尺寸以及武器威力間的妥協。大家都知道尺寸越小,越難命中,規避也越方便,規避結構強度允許更高的規避轉向速率。但過小的尺寸不適合宇宙適航,無法裝載大威力武器和大口徑探測設備,抗打擊能力也越低下。這裡可能需要一個平衡,對載人的飛行器而言,基礎的限制是基於生命體的抗載荷能力。我可以說,同樣技術下,跳蚤人相比熊人會有先天優勢。

當然艦隊可以會有哨艦或無人探測器,以增加自己的預警範圍,在數光分半徑的球面需要多少探測器呢?導彈這種物質投送的東西在能量副炮面前就是渣,根本沒可能突防。接舷戰,機甲,戰機群,這些只能是漫畫書上的場景。

個人理解,打字辛苦,不喜勿噴


貓大36935067

介紹二起已知星際文明之間的戰爭,銀河系旋臂級別的超級文明使用能摧毀星球破壞其磁場進而導致星球解體的行星級戰艦,一發即可摧毀一顆星球,星球上的生物瞬間老化而死亡,星球解體。另外一起發生在遠古太陽系,距今有6700萬年左右,發生在今天的火星和金星之間的星際大戰。由於二大星球的對峙,火星科技超前發展,發明了量子級戰艦,使得戰艦能小型化但威力巨大,相比金星還處於鉅艦時代優勢很大。雙方還建立了推動隕石攻擊星球的平衡威懾武器,最後仍然派上了用場,火星剛剛能頂住金星的隕石攻擊,但金星由於處於劣勢,星球遭到破壞。火星人還不肯放過金星,偷偷的在金星二極安置兩個對地面產生相當於小型核彈推力的機器,經過兩邊不斷的定向爆破放大共振效應,數月就可以將金星切為二半,金星到處地震,越來越頻繁和劇烈,最終金星文明抵擋不了,金星地殼被掀翻,所有生物拋向太空,金星毀滅,但有條加密信息發送到太陽的日冕層,裡面隱藏著金星一個尚處於發展不成熟的一個靈態級審判武器,報告金星毀滅進而報復,這個武器能收集27萬平方公里的陽光產生7公里左右的圓柱形黑色死光,於是向火星發射,火星在攻擊截面上被死光到處刻畫,黑死光降臨,文明成碎片,山嶺城市之間切割成一道道深淵,海洋被蒸騰,火星自然循環系統遭到徹底破壞,表面成員不久後將全部死亡,火星文明滅亡不可避免。該超級武器欲攻擊火星在地球上的殖民地時,火星人在地球上的某塊大陸被擊沉,地球進入生物大滅絕時期,只攻擊了幾分鐘就被火星人發現並摧毀。


vrkids

從戰爭歷史的視角來看,戰爭集中體現在進攻和防禦,我只想簡單地以進攻為切入點(防禦方面就讓網友們自己去想)。

攻擊。通俗來說,就是殺害敵人的有效攻擊距離、有效攻擊覆蓋範圍和殺傷敵人的力度。遠古時期,人類只能通過手、腳和牙齒來攻擊敵人,攻擊範圍僅限於人周圍一米範圍內,攻擊覆蓋面即人能走動範圍,一次只能打死一個人;等到冷兵器時代,人類可以鑄造弓箭、坐上馬,來回百里奔襲對手,攻擊範圍已經可超過百米,攻擊覆蓋面已達百里,一個弓騎兵幾輪齊射就能殺死幾個人;再到現代,人類可以製造飛機、導彈,殺敵於千里之外,甚至於萬里之外,攻擊覆蓋於全球範圍內,一個導彈就能摧毀一個地區的人(即核武器)。如果將來真的有星際戰爭的話,我猜想它一定不是《絕地武士》演:雙方艦隊遭遇後,各種激光攻擊和防護罩防禦。一定能有一種武器,它是星際級別的攻擊距離,銀河系級別的覆蓋範圍,以及恆星級別的打擊力度。借用黑洞的例子來推演,外星人是如何打擊地球的。外星人在遙遠的母星發送一個超微小的黑洞,該黑洞比納米還小,以地球核心為靶心。經過若干年後,這個超微小黑洞因為太小沒有人發現它,它進入地球地殼,不斷地吸收地球上的物質,最後地球變成一個直徑只有0.444釐米的黑洞球體。任何人都沒有機會逃離。


王小彬87285736

目前大家印象中的“宇宙戰爭”,都是人類自己臆想出來的!

而真正的宇宙戰爭,難道一定是人類與人類對幹?還是人類與其他種族幹架?我認為後者的可能性比較大。

大劉的《三體》對此早有描述,在三體文明的“水滴”面前,人類龐大的宇宙艦隊頃刻間團滅!!!更不用提後面的“二向箔”了,整個星系團滅!!!就像人類殺滅蝗蟲,不會一隻一隻捏死,而是直接大面積殺蟲劑一樣,這是文明層次之間的差異,這才是真正的文明對文明之間的對戰方式。


黑白無霜

隱藏好自己,做好清理工作。如果對這個問題感興趣可以參考三體系列科幻小說,其他的太空歌劇小說參考意義不大。

因為達到星際文明水平間的低熵體戰爭是不可能面對面的,因為這是技術發展的必然。就拿人類間的戰爭來說,冷兵器早期,必然是短兵相接的,冷兵器後期就開始以有距離攻擊為主了(投石器,原始石炮,騎射,弓箭,弩射等),到了熱兵器時代,敵我雙面的交戰間隔距離越來越遠,現在已經可以實現跨洲消滅的效果了。

所以按這種趨勢下去,更高級的文明間的戰爭肯定不會在可視距離內發生。基本是被發現就被攻擊,如果被攻擊的文明程度與攻擊者相當,那麼會發生攻防來往,如果被攻擊的文明程度低於攻擊者,很可能是被秒殺。所以我們還是先做好隱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