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马其顿军队遭遇大秦军队,谁会赢得胜利?

第一军情

亚历山大帝国弄不好会提前灭亡……

亚历山大马其顿本队非常精锐,但是数量太少,亚历山大手中部队大部分都是希腊和波斯雇佣兵。

亚历山大的的军队,不能说是马其顿军队,按照国外资料记载,亚历山大手中马其顿公民组建的马其顿军队最高数量也不过24000人,其中3500人是最精锐的伙伴骑兵。而亚历山大历次战争中,最高规模达到12万人,如果考虑很多升官到各地发财的人话,亚历山大军队里面实际上马其顿人比例很少。

其军队主要构成是各地的雇佣兵,主要有希腊的重步兵,本身希腊地区也是以方阵步兵为主,马其顿方阵不过是希腊方阵的改进型,希腊地区雇佣征募的重步兵才是马其顿方阵的主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希腊重步兵虽然叫重步兵,但实际上披甲率相当低,大部分不过是带着青铜盾和头盔,身上主要是穿皮甲或者亚麻甲,只有前排少数士兵批有青铜胸甲。

马其顿时期壁画中的希腊重步兵形象

一处希腊地区马其顿时期士兵墓葬的壁画,显示当时希腊重步兵的基本装备

其次是波斯地区的轻步兵,这些轻步兵主要使用皮盾或木盾,配备标枪作为主要武器,少数配备色雷斯式头盔。这些辅助军队属于易耗品,大部分是从波斯地区招募,本身波斯轻步兵在当时世界上相当不错,这些从小在波斯高原和山地生活的人,行动和机动力非常强,与希腊重步兵可以很好的搭配。复原的马其顿轻步兵形象

色雷斯和小亚细亚的轻骑兵,这些是伙伴骑兵的辅助兵种,主要负责侦察和游击,也使用标枪作为主要武器。当时的色雷斯轻骑兵雕塑

最后才是亚历山大的精锐和王牌,伙伴骑兵,这些马其顿贵族们,一开始就跟随亚历山大南征北战,他们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战斗经验非常丰富。是亚历山大在战场上用来一锤定音的王牌兵种。亚历山大石棺上的伙伴骑兵形象,配备胸甲和头盔


所以说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军队中,实际上大部分都是雇佣军,真正的马其顿公民很少,雇佣兵打仗,向来是顺风仗容易,逆风仗容易先溃,只不过亚历山大的不败神话没有出现这个场面。

另一个问题就是披甲率相当低,只有少数精锐部队才能够披上金属胸甲,大部分雇佣兵是靠头盔和盾牌进行防御。

大秦以耕战为业,秦军总体上要具有优势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在那个时代完全是超时代的概念和动员,以耕战为业的秦军,军功授田就是最好的战场总动员,秦军的士气和战斗意志,虽然可能比不过马其顿人组成的少数精锐部队,但是比起其他雇佣兵,个人认为完全是绝对优势。

更重要的是披甲率,前面提到马其顿军队中,各雇佣兵披甲率是相当低(雇佣兵死了再招就是了)。所以秦军的整体披甲率要远好于亚历山大军队,两者交锋下,亚历山大的雇佣军部队绝对无法抵御秦军的冲击。唯一的问题就是骑兵,虽然秦军也有骑兵部队,但是考虑到当时中原地区马种普遍比较矮小(这也是汉武帝为什么要取汗血马去改良马种),但是秦军还有个可以让肆意妄为的伙伴骑兵们完全想不到的杀器,那就是秦弩和反曲复合弓。

兵马俑里的马俑,比毛驴大不了多少

前面提到当时欧洲和西亚地区,轻步兵普遍使用标枪作为主要武器,最主要原因就是当时那些地方弓箭技术比较落后,最先进的弓不过是角弓,最大射程不过百米,而且没有破甲能力,还不如标枪的威力大。而中原地区,在春秋时代开始应用反曲复合弓,在战国时期开始使用弩,这两样远程武器的威力和杀伤力,不是马其顿军队能够想象的。就亚历山大的马不披甲,人批青铜甲的配置,还想着冲中亚印度步兵们的想法,一头撞向秦弩和反曲复合弓的箭阵,呵呵……那画面实在无法想象。要知道亚历山大辛苦凑的伙伴骑兵总数量不过3500人啊,伙伴骑兵一灭,马其顿帝国能否维持下去都是问题。


五岳掩赤城

亚历山大率领的马其顿军队和大秦军队是当时东西方最强的两支军队,当大秦军队正在统一六国的准备时期时,亚历山大帝国也处于巅峰状态。此时的双方军队可以说是势均力敌。不过亚历山大帝国毕竟昙花一现,在灭亡后陷入了长期分裂混战之中,从总体来说实力远不如大秦军队,到了公元278年,秦军对马其顿军队完全占据了更大的优势。

公元278年秦军大将白起大杀四方,而马其顿人陷入了分裂状态,大约30多万的外来民族高卢人侵略了马其顿本土,当时马其顿动员了3万多人。由于当时的高卢人喜欢使用短剑,其剑术闻名整个地中海沿海,成年的高卢人喜欢砍掉敌人的脑袋装修自己的房子,可见高卢人的野蛮和残酷。面对蝗虫过境般的高卢人,希腊城邦纷纷投降缴纳保护费。


第一军情

实话实说这个问题根本不好回答,从感情上讲,我自然希望强秦能够胜利,不过影响战争走向的因素太多,根本不是仅仅由军队的实力来决定的。指挥官临阵指挥能力、士气甚至一些偶然因素都会影响战争的输赢,所以这种问题根本不可能给出确切的答案。

尽管如此,我还是想简单介绍一下二者的军事体系,供大家比较参考,至于孰优孰劣大家自行判断!

马其顿

马其顿军队由重步兵、轻步兵、重骑兵、轻骑兵以及辅助兵组成,这些兵种共同构成了著名的马其顿方阵。马其顿方阵以重步兵为核心,其他兵种为辅。重步兵以长矛为武器,并配有圆盾、胫甲贺皮袄(皮袄有金属保护)。轻步兵的装备于重步兵类似,但矛要短一些,而圆盾直径要大一些,盔甲要轻一些。

重骑兵绝对是全副武装,全身均被铠甲包裹,手持长矛和盾牌,并配有短剑。轻骑兵的装备要轻便得多,武器则是标枪。至于辅助兵主要是重步兵的勤务兵等辅助性并重,对军队战斗力影响不大,暂且不提。

马其顿方阵的战术是以重装步兵正面迎击敌军主力,轻骑兵和轻步兵负责重装步兵的侧翼安全,然后以重装骑兵为主要突击力量,进攻敌人的侧翼或者薄弱点。这种作战方式频频被亚历山大用于对外征战中,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秦军

秦军主要由骑兵、步兵和车兵组成,秦国的骑兵数量比较少,大概只有万余人,而且秦军骑兵也主要是使用弓弩的轻骑兵。

步兵分为轻步兵和重步兵两种,轻步兵的武器是弓弩,而重步兵的武器是戟矛等。车兵的主要武器则为弓努和戈矛。

秦军的作战方式应该是以重步兵为主体,轻步兵作为前军,并负责侧翼安全,骑兵则负责侧翼支援和骚扰敌军。

总的来说,马其顿的优势在于他的重装骑兵,而秦军的优势在弓努上,至于二者在战场上正面相遇谁能取胜的问题,我在这里就不妄言了!

(最后在多说点题外话,我个人认为,中国古人打仗更看重的是计谋(中国的兵书太多了),直接短兵相接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如果真的碰上马其顿军队的话,很可能会利用某些计谋(比如利用地形)让马其顿的重装骑兵发挥不出他的威力,然后在进行短兵相接。在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例那么多,想出一个击败马其顿方阵的方法也是有可能的)


欢迎大家留言交流!喜欢历史和军事史的朋友可以点一波关注!


历史文斋

不请自来,还请见谅喲~~

题主所说的马其顿军队是指马其顿王国的军队吧!马其顿王国是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146年,在今天希腊及小亚细亚的国家。这段时间中国经历了周的灭亡,秦的崛起以及春秋时期。

要对比军事力量,就拿双方最鼎盛时期来比吧。在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内部出现问题,扭转这一局面的是腓力二世,他对国内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公元前338年,他打败联军,横扫了希腊,小亚细亚,只有斯巴达人没有屈服。我们所熟知的马其顿方阵就是他创造的。

但是在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被刺杀,他的儿子继位,他的儿子就是赫赫有名的亚历山大,就是他开始了东征,建立亚历山大帝国。而正是他的东征,让这个话题有了讨论的价值。

前334年,亚历山大灭波斯,前335年,率领30000步兵,5000骑兵开始东征。马其顿的军队一度打到印度河,距离当时的中国,仅仅只有一山(喜马拉雅山脉)之隔。回头看看中国,那个时候的秦国在做啥。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录用卫鞅为左庶长,开始变法图强。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在攻击波斯,而秦国则在攻击义渠,并终究平界说渠,安稳了秦国的大后方。公元前327年,秦国在义渠设县,一起攫取魏国河西、上郡等七百里地;同年,亚历山大打到印度。

在古代,军队的一个战力是凭借人数。当时的中国人口密度大,虽说百万军队有些夸张,但是数十万军队还是有的,这远远多于亚历山大的军队。武器方面,秦军有这完善的军队体系,重弩兵,骑兵,俱全,从兵马俑中可以看出,秦朝的军队配置相对复杂,大体分为横纵多路,弓弩手,车 步 骑三兵协调。


而亚历山大只有步兵与骑兵。如果对峙,弩手几轮消耗,亚历山大的骑兵估计就不在了,马其顿方阵虽厉害,但是在侧翼和机动性上以及绝对的数量压力以及重骑兵面前,也很无奈啊~~~这战争,没得打。。

个人愚见,还望海涵


业余军史研究员

古往今来的伟大统帅,是从不主动在敌方形势占优,地利占优,兵种相克,士气占优的情况下投入战斗,唯一除外的是在人数劣势的情况下会发动主动攻击。亚历山大大帝最辉煌的成就就是在远征击灭波斯时,在人数远少于波斯联军时发明了战列线旋转迎敌法。其余的战役中,亚历山大大帝是以马其顿方阵为钻砧,以他亲自指挥的骑兵为铁锤,在击败敌方骑兵后,卷击敌步兵方针底部,击溃敌军,赢得战术胜利。关于秦军的战术,写过很多了,我就不一一叙述了。现在我们来假设一下双方相遇的情况:

首先,为了公平,假设双方都在同一平原战场,无法使用埋伏,火攻,水攻等计谋,以实力较量。其次,设定双方人数相等。按战法,双方应在相距一公里左右列阵,马其顿方面是轻步兵,投掷兵居前,方阵居中,骑兵(重骑兵)居二翼。秦军是弩兵前列,步兵弓兵混编居中,骑兵(注意是弓弩骑兵)居二翼,在骑兵和步兵方阵后侧有战车部队。

战役开始:马其顿方阵移动,骑兵向秦军二翼骑兵进攻,轻步兵与投掷兵出前搔挠秦军步兵阵线。马其顿轻步兵的弓箭射程约150米,投枪射程50米。秦弩射程最远达300米,秦弓在170米左右。结论,第一回合秦军胜,马其顿轻步兵和投掷兵无法靠近秦阵,并会招致很大损失。马其顿重骑兵战斗力强于秦军弓弩骑兵,但秦军可以依仗其灵活性拖住马其诺骑兵,并依靠远射武器争取时间,就算骑兵不敌,秦军还可用战车部队来争取时间。结论,骑兵马其顿稍强,但无法短时解决秦军的骑兵和战车,不能达成战术目的。第二回合,马其顿胜,但无法支援其步兵方阵。最后,当双方步兵相距300米时,马其顿方阵将受到秦弩集中射击,170米时,将受到秦弩,秦弓的集中射击,马其顿方阵步兵以胸甲和小圆盾为防御主装备。这290米的冲击,冲到也剩不下多少人了。第三回合,秦军完胜。

马其顿主要力量被歼,会战己无法继续。

退一万步讲,即使亚历山大大帝取得了一场皮洛士的胜利,考量一下双方的补充能力。我认为也不存在第二场会战。


null156312920

去掉一切的不利因素,马其顿和秦军都是在粮草充足,兵力一样的情况下,马其顿只有死的份,希腊胸甲是只有精锐部队才装备,其他的重装步兵也就装备个皮甲,亚麻甲,这和被秦军怼的怀疑人生的魏武卒都不是一个量级的,魏武卒身披三层重甲,带五弹弓,还有戈,还要在急行军后能立刻投入战争(对于那些说中国战国时期没有重步兵的人,我只能说你是多无知),马其顿方阵的机动性也是致命的缺点,在中亚和希腊那种以投石兵和标枪为主的远程打击下,伤亡还能接受,面对已经装备了弩的秦军它能抗住几轮射击?最多的就是吹伙伴骑兵的,天呐!一个和北方游牧打了百于年的秦国,动不动面对几万骑兵部队的秦国居然会在3500个精锐骑兵面前毫无还手之力??简直可笑至极,这里还要说一说秦军对战争的赏罚制度,五人一伍,这是最基本的单位,如果这五个人想升官,就要砍对方五个脑袋才可以升官,如果这五个人之中死了三个同伴怎么办呢?很简单,那就在砍对方三个脑袋,一共是八个脑袋,你才能升官,如果己方死了三个人,战利品只有五个脑袋,不好意思,没功劳,如果要是死人了,还没砍到脑袋,更不好意思,受罚!这种情况下的秦军和马其顿那帮搞同性恋的基佬比起来,谁的士气更好不言而喻了吧


反叛者的盾牌

秦弩恰恰是马其顿的克星。马其顿盛行的区域弩兵等远程打击力量有限,基本都是弓兵和弓骑兵(还有他妈投石兵我也是醉了),这种情况下面对马其顿正面方阵,两翼骑兵的战术不好打。因为无论是投石兵还是弓兵对重甲步兵的杀伤距离都很有限,很容易被两翼骑兵冲击。事实上西方就一直没有多少好的远程打击手段,哪怕英国长弓都是单纯的木弓而非复合弓,而弓箭手训练困难,且无法快速集中攒射(基本上还是覆盖射击为主,对冲锋骑兵作用有限。)

而秦军最多的是弩兵,从臂张弩到蹶张弩到腰张弩,射程从80–250米。一旦秦马列阵,秦先以蹶张腰张扰乱马其顿方阵,可以在超过200米以上的地方列阵。然后两翼用戈兵保护臂张弩,如果马其顿骑兵冲锋则以臂张攒射(弩弹道平直对骑兵攒射效果非常好)。效果完全不一样。

同样马其顿后期罗马崛起,开始掌握角弓,弩炮的技术,马其顿方阵也灰飞烟灭了。

总结起来,马其顿方阵只适合对付远程打击能力相对娇弱的敌人。对中国这种弩兵爆棚的国家确实无力,就是蒙古骑兵面对宋的弓弩兵的神臂弓的时候也是懵逼的,只能耗死宋朝不可能一波带走的。


kknniigg

必然是秦军胜。因为古代中国军队不远征,而如果二者相遇那肯定是马其顿不远万里而来,后勤补给不足,地形环境也对其不利。秦军的弓弩和重甲应该在当时也是领先的,再加上本土作战有百分百的胜算。


手机用户59227240749

如果马其顿军队来打秦国 肯定秦国赢

如果秦国去打马其顿 肯定是马其顿赢

因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打的就是后勤粮草补给!如果粮草补给跟得上秦始皇早就去打匈奴了 就没有后来的长城防御战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