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蝶:梅蘭芳在莫斯科

今日推送之《梅蘭芳在莫斯科》錄自《胡蝶回憶錄》,作者胡蝶。1935年,中國京劇大師梅蘭芳、著名影星胡蝶出訪蘇聯,是中蘇文化交流的一大盛事,尤其是梅蘭芳的中國戲曲表演,引起了蘇聯藝術家和民眾的極大興趣。

 關於梅蘭芳先生及其劇團,那次來蘇聯,自然博得盛譽。我因為和莫斯科逗留多日,所以梅氏劇團的公演,我去看過幾次。就個人接觸見聞所及,有幾件頗覺有趣,不妨在此順便一談。

 我初到莫斯科的頭一兩天,因為報紙還不曾將我的照片在報上發表,所以當我在街道上游玩或買東西的時候,許多人都指著我說是梅蘭芳。他們好像還不知道梅先生是男人。過了兩天,報紙把我的照片登出來之後,大家才知道以前是弄錯了。

胡蝶:梅蘭芳在莫斯科

梅蘭芳和胡蝶參加蘇聯對外文化協會歡迎宴會

 關於我國京戲的男扮女裝,有一次有一位外賓曾問顏大使說,“我不明白貴國做戲為什麼不像各國的歌劇一樣,以男做男,以女做女,而要以男扮女呢?”

 顏大使畢竟是外交人才,他立即對問者說:“這並不算希奇的。男子的才能往往比女子優越是我們常見的事。比如說裁縫做衣服本來是女子應該做的事,然而一般巧手的裁縫匠還是男人,烹飪是女子的事,可是有名的廚子還是男人。可見無論女子做什麼,總不如男人做得那麼好。男扮女裝也不過用同樣的道理罷了。”顏大使說完,隨即又回過來對我們說.“這話你們聽來一定很不高興了。”說完,彼此又笑了一回。

胡蝶:梅蘭芳在莫斯科

1935年春,胡蝶與梅蘭芳及上海市長在赴蘇聯船上合影

 又當梅氏演劇的時候,很多次我都去看。照例每出戏上演之先,必有人用英文俄文將劇情解說明白,然後開場!可是何許多人仍然對於京戲的臺步不大明白。我在看戲的時侯,左右的觀眾時時都來向我詢問種種問題。如“為什麼有些黑花臉,有些紅花臉?”等等,我對於舊劇本研究很少,不過也只好盡我所知一一為他們解釋。

 有一次唱《汾河灣》。劇情是說仁貴回窯的故事。因為京劇的背景常常不大掉換,這次所掛的是宮殿內的佈景。於是就立刻有人問我,為什麼仁貴家裡這樣窮,會有這麼華貴的佈景?我當時覺得頗難解答,最後只好照實告訴他,中國的戲臺佈景有時不過為要遮掩著幕後,並不一定要和劇情吻合的。

胡蝶:梅蘭芳在莫斯科

梅蘭芳、王少亭在蘇聯演出《汾河灣》

 又當仁貴回窯的時候,因為門口低窄,仁貴便俯身哈腰而入,實際上臺上並沒有門口的實景的。許多看客還不習慣於中國戲劇需要自己加擬著想象,他們根本看不見門,見他俯身哈腰,不免莫名其妙,於是問題又來了:“為什麼他不好好地挺身而行,而要把腰彎得這樣低呢?”像這一類的問題,我常常碰到。他們都用驚奇的眼光來觀看。

 中國戲劇自古相沿至今,有多年的歷史,我們從小便習慣知道了舞臺上的臺步,知道了怎樣加上虛幻的想象。一拿到外國去,自然難令他們一看就懂了。這個問題至今也仍然存在,所以我在北美看到來訪的平劇團以上演武打戲為主,這樣比較能為外國觀眾接受。

 梅氏在莫斯科第一次上演的地方是音樂廳。音樂廳在花園街,為前舊俄時代建築,平日多半是開音樂會之用,有時也演演各種戲劇。有一次我去看了一次話劇與馬戲的混合劇,劇名叫“馬戲場情史”,是敘述一個馬戲團的多角戀愛故事的。起先用普通的話劇的演員做下去,做到了馬戲情節的時候,便用馬戲團的人來頂替。霎時間,臺上跳躍飛縱,宛如真馬戲團的表演,使我們彷彿置身馬戲場中,而不是在音樂堂中了。

(《胡蝶回憶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