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彥衡與譚鑫培的一段矛盾

 陳彥老說:“戲班裡的人都怕老譚,說他脾氣高傲,不好對付。我覺得他對文人、詩人是非常敬重而謙虛的,像延煦、孫春山、羅癭公、梁任公、陳仁先和他都有來往,並對唱詞、唸白、音韻方面指誤糾差。譚所演的戲,都經過拆改整理,就得到這些外行朋友的幫忙。我和他相處多年,常為他吊嗓及修改唱詞、唱腔,例如《南陽關》裡的‘麻叔謀,使長槍,鞭插在馬鞍橋’,詞和腔都是我改的。

陳彥衡與譚鑫培的一段矛盾

陳彥衡

陳彥衡與譚鑫培的一段矛盾

賈洪林、陳德霖之《桑園寄子》

 “第二天,我拉《碰碑》,唱到【反二黃】轉板【回龍】,‘我的大郎兒’的‘兒’字,照例有個長腔,我看他沒有換氣,知道他陰我不拖腔,就墊了個小過門,沒有當場出彩,我想他是記著上海的碴兒報復。可是聽戲的老觀眾、老票友紛紛議論說:‘老譚陰陳十二。’“隔了幾個月,同仁堂樂家請老譚唱《捉放曹》,老譚事先約我到樂家走一趟票。他和樂家有交情,是不受酬報的,親自坐了馬車接我同到樂家,那天,場面、配角都是樂家約的,我看見打鼓佬是一個年輕小夥子(按:即杭子和),就對老譚說:‘應該找他說說。’他說:‘這是常演的戲,我都有肩膀交待,不用說了。’當唱到【二黃慢板】:‘自有那神靈兒天地鑑察’,以下行弦,老譚要轉過身去飲場,等翻過身來投袖叫板唱:‘看此賊睡臥真個瀟灑’,打鼓佬不知老譚的習慣,很快就開出起唱的點子,老譚只得匆忙轉身開唱,顯得很不款式。在馬車裡,老譚對我說:‘您剛才要我找打鼓佬說戲,我沒有聽你的,後面唱得趕落。’我笑著說:‘這不能怪他,因為頭一次給你做活,不知你的習慣。’”

陳彥衡與譚鑫培的一段矛盾

譚鑫培之《定軍山》

 陳先生講完這個故事,我問:“您能否從胡琴上想辦法,扭轉這個局面?”“我可以照樣行弦,不轉開唱過門,暗示打鼓佬,就不致受窘了。”陳老強調說:“老譚唱《碰碑》不拖長腔是有意陰我,我是無心,當年他約我合作,被我拒絕了,這是因為像我這樣世家子弟,下海搭班,會被親友指摘歧視的,這件事我對他抱歉。可是我熟悉戲班的情形,這碗飯不好吃,我的性情又不能隨波逐流、低頭服小,所以民國十一年梅蘭芳約言菊朋到上海演出,菊朋請我給他操琴,以後,我還是沒有正式下海。”

(《許姬傳七十年見聞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