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岳区获2018年全市教育工作综合督导评估第一名

泰山网讯 2018年3月,市政府组织实施了对各县市区和泰安高新区、泰山景区2017年度教育工作的综合督导评估,岱岳区以933.51分的成绩获全市第一名。

2017年,岱岳区代表泰安市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复查,代表泰安市通过国家全面改薄专项督导检查,成功举办全国第三届现代课堂博览会,岱岳区教育局获评全国农村优秀学习型部门、全国教育新闻宣传先进单位等称号。

一是加大投入,夯实发展根基。2017年落实教育经费8.03亿元,生均教育事业费初中、小学分别达到9311元、8818元,生均公用经费初中、小学分别达到2447元、1713元,教师人均月工资达到7749元,实现了“三个增长”。 2017年,共落实各类助学金、助学贷款3000多万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在园幼儿2.53万人次,学生资助工作实现了无缝隙、全覆盖。

二是重点攻坚,推进均衡公平。坚持把全面改薄、解决大班额、教育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机结合,整体推进。解决大班额工作全面完成,累计完成投资7.3亿元,建设项目48处,新征用地900.7亩,新增校舍建筑面积33.8万平方米,新增班数481个、学位22550个、教师723人。全面改薄工作顺利收官,完成投资2.13亿元,投资完成率101.7%;竣工项目164个;校舍和运动场地建设项目竣工面积分别为8.25万平方米、13万平方米。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同步提升,推进校园网络提升工程,完成22处学校校园网改造,岱岳实验中学顺利通过省级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验收。

三是锻造队伍,培强育人之本。坚持把师德建设挺在前面,注重正面引导,做到疏堵结合,建立师德档案,与每名教师签订了师德建设责任书和承诺书,严查有偿补课,实行“一票否决”;通过开展“最美校长、最美教师”评选、“幸福岱岳?美德教师”巡回演讲等活动,弘扬正能量,引领新气象。逐年加大教师招聘力度,将新增事业编制的绝大部分用于补充师资力量,教师招聘力度逐年加大,招聘教师优先面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科倾斜,广泛组织教师开展支教、走教活动,安排师范类学生顶岗实习,确保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努力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结构矛盾。

四是深化改革,激发内生动力。坚持以“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为主线,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完善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各项改革不断走向深入,为教育事业发展全面优化内外环境。区委、区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长教师队伍管理机制的意见》,加强区级统筹,促进区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全面推开校长职级制改革,制定并下发《泰安市岱岳区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责任分工,努力提升校长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完善学校内部治理机构,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家长委员会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科学管理、民主监督、依法办学水平,为全区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增添了活力。

五是创建品牌,引领整体提升。注重多维攻坚,重点突出美丽校园创建、岱岳教育双周论坛、专注力养成、精准督导、招飞工作、德育教育创新等亮点品牌的倾力打造,最大限度放大优质教育品牌的辐射带动效应。全国名班主任工作室德育工作创新发展专题论坛、全国第三届现代课堂博览会相继在岱岳区召开,岱岳实验中学获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英雄山中学获评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校。

六是统筹推进,力促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学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投资8898万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64处,省示范幼儿园达到17处,市级规范化幼儿园达到80处。义务教育坚持依法办学,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和初中入学率均达到100%;全区省、市级规范化学校分别达到23所、53所。普通高中教育坚持质量强校、文化立校、特色兴校,注重课堂效益,狠抓过程管理,突出特长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多渠道成才。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在全区开展示范性社区教育中心、示范性村民校创建活动;目前全区已创建市级示范性社区教育中心9处;祝阳、山口、大汶口、道朗镇分别被评为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社区教育示范乡镇,粥店街道被评为全省社区教育示范单位,山口镇被评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范镇社区教育中心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特色学校;中国教育报以《社区成人教育唱好育人大戏》为题报道了全区社区教育经验做法。

七是强化责任,保障校园安全。落实学校安全属地管理及校园主体责任,实施“一岗双责”网格化管理,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行动。加强对校车及学生上下学安全出行的安全监管,建立完善校车“一车一档”、乘车学生“一生一档”管理档案;开展校园安全保卫、校车安全运营、防溺水、消防用电、校园周边环境、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近30余次,下发整改意见书80份,整改隐患120余处。

八是多措并举,确保群众满意。制定《2017年度群众满意度工作实施方案》,实行群众满意度工作“双台账”管理。积极开展教育惠民服务,健全教育局、镇街教办、学校“三级”教育惠民服务工作网络,实现教育惠民服务工作全覆盖。健全分工负责、联动办理、定期通报、绩效考核等工作机制,实行群众诉件办理审批审核制度、民生服务工作定期考核通报制度,提高了群众诉求事项办理效率和质量。开展全区教育系统“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家访率达到81.19%,群众满意率达99.8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