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公安局里的“海河阳光爱心家园”

天津市南开区苏堤路上,有一个名为“海河阳光爱心家园”的机构,其实这里是南开区社区戒毒(康复)管理中心,公安南开分局打击犯罪侦查支队六大队禁毒民警刘国玲是这里的负责人。她曾是奋斗在一线的缉毒高手,勇斗犯罪分子,巾帼不让须眉。在接手禁毒办工作后,她将禁毒宣传视为工作中的重点,把过去对犯罪分子的恨都化作了对社区戒毒人员的关心。毒品打开的潘多拉魔盒,她用爱为他们关上。

这就是公安局里的“海河阳光爱心家园”

可就在这时,小文的毒瘾突然发作了,万分痛苦的她红着眼又喊又跳,拼命地用头撞墙。刘国玲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场面,为防止小文撞伤,她在危急之中沉着冷静,一把抱住了小文。可此时的小文根本无法控制自己,一口咬住了刘国玲的右手。血,顿时流了出来。周围人都惊呆了,要知道,很多沾染了毒品的人会有如肝炎、肺结核甚至艾滋病等疾病,这个不大但是很深的伤口会给刘国玲带来什么,当时是无法预料的。刘国玲顾不上疼痛,也不在乎还会受到什么样的伤害,依旧紧紧地抱着小文,像母亲一样安抚被毒品控制了的她。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在时间的流逝中,狂暴的小文仿佛感受到了那拥抱的温暖,渐渐安静了下来。

刘国玲入社区开展禁毒宣传

用心帮扶铸就希望

3年前,刘国玲是个巾帼不让须眉的缉毒高手,曾参与了天津市多起重大涉毒案件的侦破和抓捕行动。和过去的惊心动魄相比,禁毒办的工作显得“静”了很多。可是虽然看似安稳,想要做好却不容易。所以正如她所说,接手禁毒办的工作后,她的学习一刻都没有停止过。

这就是公安局里的“海河阳光爱心家园”

但这种成就感是暂时的,让管理中心真正起到对吸毒人员的帮扶作用,在刘国玲看来是更加意义深远的任务。在过去一线缉毒工作中,她看到过太多因为毒品而误入歧途的人,他们为犯下的错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很多吸毒人员身体脱毒的目的达到了。但当他们回到社会,将要面对的问题会很多。如果不能给予正确引导和帮扶,很有可能会因为找不到归属感、安全感而复吸。”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刘国玲吸取其他城市的经验,把教育局、司法局、人社局、民政局、妇联、卫计委等禁毒办成员单位都“请”到了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会定期在这里坐阵接受咨询,吸毒人员有具体需要时,他们也会帮忙联系。前不久,一个曾在蓟州区服刑,刑满释放的吸毒人员把释放证弄丢了,刘国玲先后联系了数家单位,为他补证,免去了他的奔波之苦。另外一个已经成功脱毒的人想要考取驾驶执照,却无法在交通队报名,也是刘国玲和同事通过检查、登记,最终帮他成功报名,为他打开了一条谋生路。这些细枝末节的繁琐工作,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吸毒人员回归社会。所以,正如“海河阳光爱心家园”这个名字体现出的温暖感,刘国玲认为管理中心的任务除了管理,更重要的是为吸毒人员带去对生活的希望,成为他们回归社会的中转站,温暖心灵的避风港。

以诚相待收获感动

“我希望这是咱们最后一次在这里见面。”这是刘国玲对吸毒人员说的最多的一句话。过去在缉毒一线表现出的嫉恶如仇被她隐藏了起来,坐在这里面对每一个帮扶对象,她都推心置腹地交流谈心,成为了他们的“暖心大姐”。在刘国玲和同事们的努力下,近年来,南开区吸毒人员帮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有二十余人成功摆脱毒瘾回归社会,且从未发生有影响的吸毒人员肇事肇祸案事件。刘国玲的付出温暖了这些曾经迷途的人,而她也时常被他们感动。“大部分吸毒人员成功戒毒回归社会后,都不愿再回首过去,但小刘不是这样。”谈起这个年轻的男孩,刘国玲言语中满是欣慰,“这个男孩子当年误入歧途,回归正轨的愿望特别强烈。三年间,家人给他鼓励,我们也尽可能提供了他需要的所有帮助。社区戒毒期满后,有一次我们举行一个全市区县的工作汇报大会,他主动表示希望能在大会上现身说法。这真的很难得,让我们特别感动。”

禁毒宣传入社区

这就是公安局里的“海河阳光爱心家园”

禁毒工作“功在当代、义在春秋”,她把这当做自己一直以来的座右铭。刘国玲深深感受到,毒品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不只是经济方面的,更多是如潘多拉魔盒一般的精神危害。但对于这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她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谈到未来计划时,她的语气中充满干劲儿:“要实现无纸化办公,所有吸毒人员的档案都电子化。还希望能扩大社工队伍,让更多年轻人扎根到居委会,以便进行更细致的工作,成为社区禁毒预防教育和吸毒人员社戒社康工作的‘种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