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那么多,为什么年年都有用工荒,人都哪去了?

殷延阁

分析一下是这样的——第一,用工单位的一部分是简单加工的流水工序劳动密集型企业,这类企业的特点是工作环境差,工作时间长,强度大。工人流动性相当大。招聘工作都是专门与第三方劳务中介委托招募员工。而源头外出务工人员的数量稍微减少,体现在用人单位就有明显的用工荒。



第二,年轻人的选择空间加大了,在一个企业连续上班持续性较以前差了。而纯靠体力劳动的那群人,也已经老了,退出了务工大潮。年轻人接受新技能的领域扩宽了。这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感觉来的人少了。


第三,回乡潮,返乡创业的人群大了!农村的年轻人悄悄多了起来。

第四,就业渠道多元化了!例如电商,微商等行业,让许多以前只能靠出门务工的人员,可以不用出门了,在家就可以赚钱,导致用人单位感觉人少了。


第五,从用人单位来说,实际上对人的要求比过去提高了。随着各种智能设备的应用,机械化操作的广泛,对于新型务工者有着很多内在要求,例如对文化程度,技能掌握,智商情商的要求都比过去高了。筛选之下感觉梦想用的人少了。


老碗哥说事儿

用工荒与用工难,其实本质上是一个“需”与“求”的错位叠加问题。

在讲这两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来分下下本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先说宏观层面,在过往,往往人口跟着经济走,也就是说,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往往就能够更多的吸引到人口,所在发达的城市也能够越吸引到人才来参与就业,这些城市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

但是随着中国政策的变法,比如中部崛起、西部开发等一系列政策等,人们越来越发现,可能去武汉或者乌鲁木齐或者成都等等一系列城市(这儿是随机举例,实际并不一定如此),可能待遇也并不必一线城市差。

资金流指挥用工流,大批的需要就业的人员,在东部打工的收益,未必能高于西部,此种大势之下,都在新一轮的流动选择之中,于是大面上的又紧又缺现象就发生了。在这些大背景下,新增就业人数会减少,同时还包括在年龄、技术、性别需求等上,会增强更为挑剔的对接,会有多重从错位到找位的过程。


上面提到的是宏观层面,我在说一下企业的用工情况。虽然各行各业都竞争十分强烈,除了部分像阿里腾讯华为这类型巨头,往往绝大多数公司,尤其是初创公司,对人力资本这块,都控制的十分严格。也就是说,这些公司,往往希望能够用最小的人力成本区应对现在的各种竞争。

于是就出现了一种情况,就是说,在公司工作的越久的人(尤其是小公司),感觉到日益繁忙,而且似乎也越来越不可替代。而在外找工作的人呢,也会越来越挑剔,一方面由于企业给出的薪酬(往往控制的很严),另一方面则是自己的选择范围也越来越广。


(-6东南偏北)


天天说钱

回答这个问题前,首先要明确“用工荒”这个词所指的范围!

常在媒体上报道的“用工荒”,多指劳动密集型行业,用工对象多为农民工。工作性质多为体力劳动。而并不是所有行业整体存在“用工荒”。

那么,人口那么多,为什么会年年都有用工荒呢?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从事体力劳动的老一代农民工逐渐老去,新一代农民工不愿更多的从事体力劳动。说得明白一点就是,原来持有勤劳朴实传统美德的那一代劳动者,现在都已上了年纪,他们的身体状况已不再能加入农民工队列。

而后续力量补充不足,因为新一代农民,大多也至少大专文化,对于从事劳动密集型工作并非首选。

这样使得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员总量相对下降,所以出现用工荒。

二、从原来从事粗放体力劳动的农民工,在专业技能上已不只是原来概念的普通农民工。多年的行业经验和实践,使他们已掌握了大学生理论难以学到的适用技术。用人单位再用原来的待遇,包括薪资待遇,已不能招到这部分人群。所以,用工整体出现用工荒。

三、政策鼓励、扶持自主创业,从宏观就业与创业上,拓宽了就业渠道,打破了谋生只能靠打工这一传统观念。缓解就业难题的同时,也淡薄了就业的概念。使得某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出现用工荒。

用工荒是一个社会现象,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在促进企业创新,让更多的企业从粗放的经营向技术含量更高的发展模式转型。


视说大同

我是一个制衣厂的车位工,做为感同身受者,站在打工者的思想上来说下这个问题,我在东莞一家非常有名的大型制衣厂做车位,其实厂里并不缺人和人才,但是就是要每天大张旗鼓的去招人,人多了,怎么办?天天辱骂老员工,让老员工受不了走人。然后赶货的时候,就招大量的临时工,给出比厂里老员工多出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工价,你说厂里的老员工咋想?然后总结出结论,用工荒其实就是企业内部高层管理人员和市面上多如牛毛的劳务派遣公司串通一气赚取回扣和工价差价的"双赢"阴谋。这样就导致普通员工流动性非常大。但是流动性越大,那些个双赢就越高兴,因为他们赚的越多。这种情况企业真正的老板知不知情,或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不知道,因为真正的老板是香港的,从来没见他来过。还有,工厂几乎一年四季都在改造装修,再改造再装修,而那些改造装修费用非常高昂,比如地板砖是那种家装根本不要的最便宜的工装砖,大概两三元一块。但费用却比家装还贵很多,做出来地面不平,缝最宽的达到一公分!总结出来,还是吃回扣和装修公司赚钱的双赢。我们再来总结,企业本来可以赚很多钱,但是在这两个双赢的方面被压榨了大头,最后又不得不在工人成本上压榨。结果可想而知。然后工人就不断的跳槽,形成了用工荒和找工难的矛盾局面。最后,其实劳务派遣是在做无用功,而且还吃了很大一块利润。东莞这边几乎所有的员工密集型企业,比如制衣厂,电子厂,鞋厂,手袋厂。都是给劳务派遣一个2000左右的人头,就算工厂人满了也接,个人来应聘反而很难进厂。想一下,这是为什么?


劫后重生813



“用工荒”己成为一种全国现象。

“用工荒”主要波及电子、食品、服装及铸造等行业。



中国虽然不缺人,但缺少留人的制度。

1。传统用人模式的弊端。

传统用人模式,只依靠初级加工、低技术含量、低保障,换取了企业最大利润



这种方式,在人们只追求温饱的年代盛行,如今,再以这种方式用人,己无人可用。

“廉价劳动力”所带来的是:工人低工资、低福利和低保障。工人收入最小化、社会保障空心化等弊端,让日益觉醒的工人所无法忍耐,最终导致纷纷离岗,造成“用工荒”。

显然,这种传统用人模式,己不再具有生命力。

2。年轻劳力的缺失。



生活在逐渐提高,很多家庭不缺钱。

这也让许多年轻人,只贪图享受,好高鹜远,却不愿进厂干脏、累的工作。这一方面,恐怕一般的父母也不会舍得让自己孩子去出大力吧!



从农民工角度看,他们远离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这里没有他们的家,冷漠、浮躁的城市生活,让他们没有丝毫的保障感和归属感。他们也不愿过长待在城市,宁可回家干些零工。

3。用工的不协调。

用工不协调,主要表现在:



(1)想干的干不了。

有些农民工人,他们不怕苦、累,想干一些别人不愿干的,却由于没有技术,而干不了。

比如,我们这里有许多铸造厂,以加工精细零件为主,很多厂子就无工可用。

年轻的农民工闲脏、累不说,主要是车件需要计算数据等,光这一项,没有一个多月时间,你是学不会的。这也就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了!

(2)会干的留不住。



这主要在于一些工厂待遇差,一些高端人才,特别是一些技术型人才。选择了离开,工人也纷纷跳槽,另谋发展。

总之,只有在制度上建立保障体系,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领域,让他们得到保障,才会留住人。

不然,工人一去不复返,只留工厂空悠悠。


清泉水58415

我来回答,我原来是某桥热电厂人员。05年全球经济危机,公司铝价大跌,然后公司就提出人员优化,降本增效。给老员工进行绩效评比,最后一名就要罚款一百到两百,连续三次倒数第一就要降岗或者调离原来的岗位。结果可想而知,很多人不干了,还有很多人忍气吞声降岗或者调离岗位。后来就添加各种罚款,玩手机辞退,打电话超10分钟就可能要面临二百块的罚款。工作不到位加班不给工资,加班不给加班费而是给休息,加班8小时给一天休息,因为工作不到位而加班,是不给休息的。现在厂内职工勾心斗角,本来工作就是讲究配合的,现在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新员工进来都是大专生,全是学生好管理。什么也不懂,给钱就干。在工厂的老员工都走了,可以给公司节约成本。等那些学生工作几年,然后又开始各种设卡,然后再招收新学生。这就是套路,很多人就是将青春送到了工厂。

最后劝各位大专生,别进工厂。大专毕业都是学的一些皮毛,要想有点技术,就踏踏实实去技校,或者职业培训机构学习点有技术的东西。千万别进工厂,等你出了厂会发现就晚了,成了一张废纸。

毕了业,是张白纸。出了厂,就成了废纸。可悲啊


渤哥骚年团团长

谢悟空

用工荒是地区发展不平衡的产物。

我国约有九亿15到60岁的劳动人口,其中除了初高中到大学约1.5亿人口,还剩7亿多干活的劳动人口。

我们讲用工荒主要指第二产业,而这些产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我国幅员辽阔,怎样吸引中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劳动力转移还面临各种挑战,有户籍问题、小孩上学问题、医疗保险问题、住房问题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严重影响劳动力转移。

我国是一个招工难和找工作难並存的国家,由于种种原因有大量劳动力是被闲置的。现在沿海地区有些企业向中西部地区人口大省迁移或投资,这是解决用工荒的有效办法,当然同时也能减少用工成本和产品成本,很多农民工就愿意在家乡工作,那怕工资比出去打工低,因为能照顾家庭。从近期来看用工荒还会继续存在,而把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转移是未来的一个方向。


至于这些人哪去了?主要有以下原因:现在的打工者已经是第二代或第三代了,跟他们父辈比时代已经不同了,当时父辈们能外出打工改善家庭生活是一件很光荣有面子的事情,哪怕最苦最累。
而现在的第二代一般比父母文化水平高,也有高不配低不就的原因,宁愿在家闲赋。还有家乡也在不断变化也能找到工作,而且在外面开销很大也多不了几个钱,那何必为了多挣几个钱离乡别妻呢?就这样外出打工越来越少了。


吴越之间



确实年年有用工荒,但是这几年问题特别突出,各地都在报道。其实这个用工荒主要是针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问题,比如技术型用工缺口相对很少。受到交通、环境、政策等因素影响,在早几年沿海省份工业发展较中西部快很多,这使得大量农民工涌入沿海各大城市打工,由于很多人出生在农村家庭,受教育比较低,大都没有特别的技术和知识水平。因此前几年沿海各地企业纷纷扩大,打工人口也越来越多。然而现在却出现用工荒,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中西部经济发展加快,企业入驻也逐渐增多。这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中西部电力、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很多大企业都陆陆续续迁移到内陆,使得很多农民工在家乡就能获得很多就业机会,而且待遇也不错,因此很多农民工都不出远门了。

第二:人口结构的变化。现在年轻一代成为了昨主要劳动力,很多以前靠进厂打工的一代人也逐渐老了,干不动了回家乡了,而现在年轻的一代普遍受教育程度教高,他们可以有很多其他的就业机会,不需要靠进厂打工维持生活,而且工厂工作比较乏味、枯燥,对于现在爱自由、不愿受束缚的年轻一代人就更不愿意进厂做普工了。

第三:工厂管理制度严格,缺少人性化管理。这是很多人不愿意进厂打工的主要原因。很多工厂实行底薪制度,设置很低的底薪,工人想获得好一点的收入必须经常加班,靠加班费提高工资,常年下来非常辛苦,而且待遇也不提高多少。还有就是工作的不稳定性,旺季大量招人,淡季就大量裁员,或者支付很少的工资,间接逼迫工人离职,这让工人没有归属感。



主要就是这三方面原因导致劳动密集型用工荒的原因,当然除了上述几点以外还有很多原因,有社会的也有农民工自身的原因。因此企业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加快实现转型、产业升级等措施。


乡村波比

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中国正当劳动力人口数量庞大,位居世界第一,按理,应该不缺人啊,但为何,年年有用工荒呢。概因用工荒,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纯体力,技术要求不高的工种,几乎时时缺人;第二,技术要求高,体力要求一般的工作,缺少人。

先回答第一种,目前纯体力的工作,基本还是60后和70后,加上部分80后为主力军。但显然,这种主力军,随着80后90后的崛起,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但绝大多数8090后,都不会选择去干纯体力活儿。未来,纯体力活儿的工作,也将长期缺工。第二类,就业最主要的大军8090后不干体力活儿,都想坐办公室,干技术类为工种的活儿,可,这两个群体,具体专业知识和技术知识的,又是少数,可以说是十不及三四。这导致,对技术性和专业性有需求的工作,也大量缺人。

真实情况是,大部分8090后就业群体,都从事了具体事务类工作,对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不高,有一定文化基础知识,就可以干。这导致,8090后很大基数的就业人口,成为了那种高不成低不就,抱怨社会的人员。


董江波

人都哪去了,不都在不同层级的大学里呢吗?!初中毕业,推荐考中专,有几个听老师话的?不管啥成绩,都要上高中考大学,最后成绩不佳,只好上学费贼贵的三本,连三本都考不上,只好自谋生路了。这些人什么一技之长都没有,只能卖力气了。如今大学生一片一片的,开个大学毕业生人才交流会,光应届毕业生就挤破头。中专毕业生有技术,但少啊。中国人口是不少,但家长们憧憬的孩子的工作都是坐办公室。大家上大学,学的是坐办公室的学问,可是哪能大家都坐办公室?于是就出现了一边是好多工作没人做,一边是好多人没事做的奇怪现象。人都是有用的,关键看你怎样认识自己和把自己放在什么地方。

人都哪去了?人都在,就是有些人没有站在合适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