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老家发现,你多年省吃俭用资助的农村父母兄弟姐妹的消费水平比自己还高,什么心情?

鸿雁cumt

现在的农村可是非同往日了。就拿我这三线城市来说,普通职员月薪2500-3000,再好一点的专业人群或部门经理能达到3500,再网上就是高管、总工的能达到5000以上,普通月薪占比例为6之多,说白了,还是劳苦大众居多,每周休息日、法定假日能照常休,这个就是唯一不同农村的优点了。

我的老家就是城市的下边县里,可你知道那边的工资水平吗?我做行政工作,月薪3000元,在市里就算过得去了,那我的堂弟还奚落一番呢,弟媳在当地服装厂,每天工作10小时,月薪能开到小5000元。邻居家的妹妹,在家做缝纫活,不紧不慢的还能开3000多呢,像堂弟就更高了,在钢厂,碰上加班能开到七八千。家里种粮种菜,开销节省不少。

那时,堂弟要买车,跟我借钱,我东拼西凑的给他拿了6万,害得我这两年都在替他还债,他呢!钱没存下了,花销特别大。我用着2000元手机,堂弟苹果PLUS早拿上了,弟媳买衣服怎么都得几百,给孩子的衣服好多都是一次性,我给孩子买衣服都要考虑能穿几季。吃的就更甭说了,能花几百买螃蟹,我都舍不得。

提起来老公特别生气,可堂弟也不说不还,就说钱攒不下,花钱的地儿多,真是愁人!开口直接要还说不出口,后来,姐姐给我出主意,说家里钱被股票套牢,需要补仓,让堂弟给想想折,姐姐说,怎么也得把我借的钱先还了啊!

那次,大侄儿拿着新买的点读机跟我闺女那显摆,我真有点憋不住,闺女到家委屈的跟我说,为啥不给她买?想想就可怜闺女!哪天我真是急用,说啥也得跟堂弟还钱。


青青芳草地2018

农村人进城之后,一直比较惦记乡下的父母兄弟和亲戚,总觉得人家的日子过的不容易,能帮一把是一把,所以,总是特别照顾乡下的父母兄弟。

我的老公,是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据说,小时候生活条件很艰苦。上学的时候,都舍不得穿着鞋子去上学,都是光着脚在路上跑,到学校门口再穿上,当我听到这个事情的时候,真的有点不敢相信。

他家的条件一直比较差,家里也没有盖过房子,用我婆婆的话说,当初要不是为了供他上学,早就盖起两层小楼了!可是,他高中毕业以后,也只上了一年自考,然后就找工作了,根本没有花过家里多少钱。

但在外人面前,好像家里的钱,都供他上学了一样,所以他特别孝顺,对父母和兄弟姐妹也是特别好。记得我们刚认识的时候,他每个月还要给父母寄钱回去。不管在外面过的怎么样,在家人面前总是一副超人的模样!

可是,回老家的时候,突然发现,老家人的消费也不低,没钱是因为赚的钱都吃喝了。别小看乡下,乡亲之间随礼,都是几百几百的。家里奶不断,好吃的不断,对于他们来说,什么都能凑合,吃喝不能凑合。

在我们老家,吃喝都特别凑合,一辈子赚的钱都盖房子了,但对于人家来说,房子不重要,有钱就花,没钱了就给儿子要。至于儿子有钱没钱,谁管那么多呢!毕竟在城里赚钱,比在农村赚钱容易多了!

你说什么感受?在城里压力大的时候,真恨不得回乡下去算了,种几亩地反正饿不着,像人家一样没心没肺的活着,不也挺好的吗?


快乐农人驿站

说说自己吧!为什么很多人说凤凰男不能嫁!我是严重乘一百的同意!年少轻狂时,无意中谈了一个恋爱,感觉他孝顺(错),能干,节俭(错),体贴,就不顾妈妈反对,执意和他结了婚。他父母兄弟姐妹都在农村,也就是说,好像他在他家是比较有出息的!每次回老家,老的少的亲戚都聚来,兄弟姐妹都过来,家长里短的,也满是亲情滋味!所以他明的暗的给父母姊妹钱,我也不说什么!那时候我们刚买了房子,手也很紧吧,但想着农村比我们困难,也就不计较了。公婆的生病住院医药费用全在我们身上。有时候老公也会解释说,姊妹兄弟有钱也会拿,别计较,都是一家人,咱们总归比他们好一点。就这样,过这么多年!我这么多年一直是这种印象,总归我们要好一点,起码月月都会拿钱进账啊!他不但给父母钱,给姐姐妹妹钱,给兄弟钱,也会给亲戚老人钱,有次回老家,老邻居病在炕上,他也给邻居拿钱。虽然每次都不多,但这么多年加起来也很可观!而老人姊妹兄弟,反过来没有人会问我们日子过得怎么样,好不好!去年夏天,我们回了一趟老家。我发现我的小妯娌用的湿巾是十五元的一包那种!我简直无法相信,十五元一包的!而我包里放的是五六元一包的!我们吃了桃子,要洗手,我妯娌就自然而然拿出湿巾让我搽手,她也那么自然的扯一张,顺手一搽就扔垃圾袋子里了。我心里蓬蓬跳,生怕她会听见。这种常用品,我一直都是买五六元的,觉得太贵了浪费!浪费!而我知道,公婆明着暗着的要钱,多数都贴在小叔子一家上。然后,她桌上摆的化妆品 韩国货!我不知道那多少钱!而我的 是自然堂!我并不是说韩国货有多高级,我是说价位!一定要比自然堂高。并且,她这不是一瓶,是一套!我没勇气问价钱,我怕自己听了扎心!我家用的洗衣液是百花牌子,价位低,花香味儿,用惯了,只有十几元钱吗!我小妯娌用的是五十多的大桶蓝月亮!我家的是十几元的中小号蓝月亮,就那还是洗白色淡色衣服才舍得用!我一贯不是斤斤计较小气量的人,我们在城里过的是普通的日子,能省就省点用。我尽量控制我的情绪,仍然在回家的路上忍不住臭骂了老公一顿!我终于明白,通情达理的女人,为难的是自己!装模作样的孝顺公婆,令人作呕!他们不差你这钱,只是他们认为钱多不扎手,使劲给你要,再去讨好另一个儿子!至少我这妯娌拿着我的钱比我会享受!记得一个情感专栏里说过,女人,不要省,你为难了自己,这钱不花在你身上,就会花在别人身上!你不会花钱,自有别人替你花!有人可能会说小心眼了吧,看见妯娌这些小东西,都能引到公婆身上。我们这么多年对公婆对家人,是出钱出物出力,结果,这次回来说我们准备买一套大点儿的房子 孩子大了吗!公婆不是说你钱够不够啊或者要不要给你添点儿,反而一听就沉下脸,说,你那么多房还要买啥!要买就把这套房给某某,就不要卖了!某某就是老公弟弟也就是和化妆品用韩国货的小妯娌是一家子。我明白公婆说的给的含义,我是再也给不起了!


卫倾城

心里肯定不舒服啊,想着以后不再资助兄弟姐妹了,只给父母生活费。

我一个农村的本科同学张某,家里有个只上了初中的弟弟。在自从张某大学毕业之后,就在二线城市工作,一直省吃俭用。

张某刚工作了半年的时候,那时快过年了,农村的弟弟谈了一个对象,准备第二年5月1日结婚,张某傻傻的把自己半年存下的2万元全部交给家里了,说给弟弟结婚用,在弟弟结婚前还会在给2完元帮助弟弟结婚。

后来张某的弟弟结婚了,父母拿出所有的积蓄在县城给弟弟、弟媳贷款买了一套房子。弟媳很快就怀孕了,也不工作了,弟弟的工资根本就不够自己和老婆的开销,弟弟就找父母要钱。父母每个月赚的钱很少,根本就不够资助弟弟。

父母为了帮助弟弟就找张某要生活费了,想着以后每个月让张某给1500元生活费。张某毫不犹豫地就给了,他一直有个想法就父母供自己上大学不容易,弟弟那么小就不读书了,是因为家里供不起两个读书的孩子。

所以一直对父母和弟弟十分感激和愧疚,经常毫无保留,毫无条件的帮助家里的父母和弟弟。

三年后的快过年的时候,弟弟、弟媳说要去海南旅游,让张某资助5000元,张某再看看自己用了三年多的安卓手机和弟弟、弟媳今年刚换的苹果手机。弟弟、弟媳买衣服都是800以上的,张某自己都是买200多的衣服。。。

张某发现一直资助的弟弟、弟媳竟然衣食住行各方面的用度都比自己好太多了,心中莫名的心酸。那夜,他抽了一晚上的烟,睡不着,想着以后一定要摆脱弟弟、弟媳。


农村大学生

先说说我跟我老公两家基本情况吧,我们家都是姐弟三个,我是家里老大,我老公是老二,两家中都只有我跟我老公读了大学,不同的是我爸妈对我从来没有要求,而我婆婆一直会说为了供我老公读书有多么多么的不容易,还说我大姑姐出去打工也资助了我老公读书不少,所以我一直都对我大姑姐比较好,我老公家农村,家底薄,我们结婚的时候没房没车没要一分钱的彩礼,算是裸婚(给未婚女性一点建议,彩礼还是得要的,我婆婆虽然不坏,但一直给我的感觉就是我是没花钱的不怎么当回事)话说我跟我老公也是心大,都没存款也敢结婚生孩子。我刚结婚那会儿我大姑姐家要在城里买房子,找我们借钱,我手上就我妈给我的两万块都给她了,后来才知道她专门回娘家借,拿走了我婆婆的六万,借走了我小姑子的八万八,她老公那边兄弟姐妹有几个是做大生意的却一个都没有借,为这个我大姑姐在我们面前骂了几次那边的亲戚,我当时是有些惊讶的:愿意借是情分不愿意借是本分,没人天生就该帮你的。后来陆续找我们借了三次,不是买家电就是买家具,我总是有多少给多少,那时候我总觉得是姐弟,能帮多少帮多少,从没想过自己家要用钱怎么办?直到有一天我大姑姐老公又找我婆婆借一万块说是买个新手机,以前旧手机太掉档次了,我才幡然醒悟,这夫妻两个都是什么人啊!从此以后我一分钱也不愿意再借!我家儿子出生后我老公工作才有了起色,收入也越来越高,我儿子三岁的时候我们已经买了车,准备在武汉买房,可是手上首付钱不够,就想着让我大姑姐还钱给我们,结果人家一直哭穷,拐弯抹角的说我们冷血,逼他们!后来在我婆婆的念叨下才陆陆续续的还了我们的钱。我一直以为我大姑姐家因为借了这么多钱肯定日子过得苦,所以每次我回去不是给她家两个小孩买衣服、买吃的就是给钱,虽然我儿子都快六岁了,作为姑妈从来没买过东西,我也不计较毕竟她没钱,后来才发现人家吃的穿得都比我舍得,没事就打牌,过得比我潇洒多了,尴尬……

这两年我婆婆看到我大姑姐两口子不成器也想要她还钱,老拿我当借口,说是我这个儿媳妇逼着她个老人要钱(我婆婆自己说漏嘴了我才知道)我就明白了为嘛我大姑姐一家对我态度突然很冷淡,连两个孩子都不喊我舅妈了,突然很心酸……

总而言之,碰到这样的亲戚挺闹心的


qzuser193381212


丁之喵

提起这事就伤心!我们结婚时一无所有,连婚礼都没办,在我单位的单身楼结婚了,我觉得只要我们努力勤奋日子总会好的,那时的我工作可以父母护着对爱情婚姻家庭充满希望,根本不吝去和农村的婆家谈论婚姻和钱的关系问题,更别说去要彩礼了。

婚后10年间我没有见到过丈夫的工资,我的工资应付生活和孩子各种花费,甚至还得给丈夫花费一部分应急的费用,丈夫的钱全部花在了他农村的家了,弟弟们娶妻生子盖房购买农机具外出路途车马费,子侄上学工作看病红白喜事搭礼分子钱,并且从结婚那年起担负起他45岁父母的养老所需的各类花费多如看病探亲访友外出旅游做棺材看坟地办大礼等等城市人想不到的花费。

10年后我们买第一套房,除了我们单位的担保贷款,其他房钱全部都是借来的,10多万的借贷款压的我无喘息之力,除了工作,我在外兼3份工,那时候的通宵加班似乎都是常态,睡眠严重不足,身体状态每况愈下,这10年我快速衰老,也是我财富积累的10年,我在老家拥有了两套住房,这些房款我和丈夫各还了一半。

后来我们搬到了省城,卖了原来的一套房交了一期款,借贷一些又在省城买了一套房,儿子也渐渐长大,各项花费也越来越多。可是婆家的事情也是越来越多,口张的也是越来越大,七大姑八大姨的买房买车上学看病都来借钱,且是只借不还有去无回。我们一家奔波劳累之际,不敢奢想买车位养车,公婆却要我们出钱给他弟弟买车家用,说是他们出行方便,公公的牌九麻将也是越打越大了,张口要钱是方便从容无所顾忌,一股儿子进了省城我便是款爷的土豪做派。

遇到这样的家庭是我的不幸,只愿熬得此生去来世再不见。


雾镜C面

这是很多优秀农村孩子,凭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实现理想,城里安家娶妻生子,然后回馈家里,被当成理所应当后的悲哀和心酸。

由于报喜不报忧的习惯,很多人不愿意给父母兄弟添堵,只告诉他们,自己一切都好,更是没心没肺的一股脑拖出全部的收入和家底,也许是为了面子,也许是虚荣,却没告诉家人自己是怎么辛苦和心酸挣来的这些钱!



大城市的花费不是他们能体会到的,一件衣服花几千块,会觉得简直是不会过日子,给家里能办多少多少事情,凡事种种,体会不到城市有城市的艰难,有自己的消费圈子,不是农村饭熟了在地里拔一把青菜那么简单。

尤其是当年为了上学付出过的兄弟姐妹,理所应当的认为你欠他们的,怎么还都是不够的,简直就是你挣的钱无论多少都应该分他们一份。不但是自己还包括他们的孩子,也要管。

一句要不是当年我怎么怎么,哪有你的今天? 瞬间你就熊了!道德的高度喝绑架,是一生不能还完的。



父母想着你有能力应该帮助兄弟姐妹,应该像个大哥,帮助整个家族,包括亲戚朋友,七大姑八大姨,还有八竿子打不着的乡里乡亲。反正你越有名气越有钱,就是欠他们的,就凭是你的亲戚,你就该管,不管就是忘本,忘恩负义! 即使当年在你最困难的时候连一分钱都没帮的人,也认为理所应当。

家族是血脉组成的,你无法改变。观念是根深蒂固的,你也无力抗衡。

要怪就怪你,自己没处理好,自己要虚名,自己没有能力帮助他们。



你好的时候,给钱是感恩,还亲人的恩情,但你落难时,没了多余的收入,甚至去向他们借钱时,一切都变了!好的还能帮个人情,不好的连脸都能使出来,变的比小孩子还快。

这么多年,吃着你的,甚至住着你的,已经习以为常,水准降不下来了!还恨你怎么不挣钱了,他们拿什么吃?

升米恩,升斗米仇,故人不欺呀!

该怎么做,是衡量一个人的成熟度。不要什么都给家里说,保障自己的家,有能力,帮急不帮穷,帮病不帮懒,帮父母不帮兄弟,帮教育不帮结婚买房子。永远要先保存自己,才能有你会照顾家人,那种不顾一切的付出,除了生死外,是不理智的。



每一个人要靠自己,兄弟姐妹也是外,没有义务要你一并承担。不能体谅和自立的兄弟,注定不会感恩你的付出。

别自责了!人家生活条件比你好,是因为压根就没当你是兄弟,你就是一个还债的。

该割舍时,就应该割舍,人都是要长大的,兄弟姐妹没了父母也就是亲戚了!注定各奔东西。



如果有心,如果都感恩,来世再做母子兄弟。


生活对我说

看到答主们的回答真是扎心啊,老铁们!


话说前些年我刚毕业那会儿去学驾照,驾校里认识一大叔,那是真的悲剧塔!

这大叔说他家里三个弟弟(也可能四个)外加俩妹妹。他初中毕业,想上高中,但那个年代有点……大家都清楚的。之后过了两年恢复高考,他就想去上学,结果家里人觉得他是老大,应该出去赚钱养活弟弟妹妹,他二话没说就出去了。

这大叔跟我们车队里的人说,他当时心里真的在滴血,弟弟和妹夫没工作,他把人安排到砖厂,除了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夫还干点活以外,其余的人整天都在打扑克,光拿钱不动弹。但他没法说,因为这是弟弟和妹妹,而且家中老人也比较疼小儿子和两个女儿。他这个老大在父母眼里聪明能干,老人就觉得他不缺钱——哪个孩子生活困难了,需要砖头盖房子了,再或者生个病需要买药住院了——都需要老大来张罗。

结果呢,老大经常跟老婆在家吵架,老婆觉得老公像个傻子,老公则是两面被夹击,觉得活着真没意思。就这样过了两年,老大把砖厂卖了,一直亏损不能干,他准备回城里好好经营自己的店面。老人还一顿吵,兄弟姐妹们也爱答不理的。老大的老婆受不了,就在老家大吵一架,一气之下回了娘家,这老大还没醒悟过来,竟然给兄弟姐妹们一一道歉。

毕竟是一家人,说下午吃个饭再走,老大心里不舒服,却还是答应了,不过他不爽是不爽老婆不给面子。吃饭的时候几个弟弟拿来烟、酒和麻将,他一看烟和酒的牌子,都是自己平时舍不得的,等会儿喝高了,他就在酒桌上问弟弟妹妹们平时打牌都打多大,一个弟弟说三十块钱,这把老大吓了一跳,因为那时候他老婆一个月工资才十八块钱。可能酒喝多了,几个亲戚开始吹嘘说家里餐餐都有肉,鸡鸭鱼肉不重样。

他留了心眼,因为每次回村里都有长辈跟他说几个弟弟妹妹在砖厂捣鬼,他都不信,老婆说的时候他还动手打过老婆。他当即拉着比较老实的小妹夫过去一边,可能喝高了,外加这个小妹夫人还不错,就半暗示的把几个人偷砖厂的砖私下里再转卖给周边村子的事情说了。

听完,他哭着出了门,开上那个时候很流行的军绿色吉普车去老婆娘家接人了。从此以后,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回家一趟看看。当时我们车队还有人问他是不是瞎编的,他说村里老人告诉他,以前他弟弟妹妹都说他是巴结命,他反问,自己照顾他们多少年,却落了个巴结命的名声,谁能心平气和再跟他们当亲戚?

其实这个事情挺感慨的,看来哪里都有些这种事啊。


肥嘟嘟的小不理

非常感谢这位朋友的提问!

我只是百千万北漂大军中的一员,此刻的夜已经很深了,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刚刚回到了家。

路上我看到了这个问题,也在无意识的思考,如果是我,会是什么样心情。我觉得将我带入到那位朋友设定的场景中,更多的感觉不是愤怒而是无奈吧,这是我的第一感觉。

为什么?不妨把这个场景看作一部小说吧,前期铺垫埋伏笔的地方其实就是我多年省吃俭用,设定的方式是资助,设定的冲突场景是回到家看到父母兄弟姐们的消费水平比自己高,矛盾自然被激化。每个人的感受肯定是有很大不同的,有的人会感觉到愤怒,有的人会感到无奈,有点人会感觉到委屈,有的人会感觉到无奈。我们不必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上去评判某个人,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家庭状况和工作条件都是不同的。

再细想,我的第一感觉“无奈”更多的也是被场景影响,因为我本没有经历过那样的情况,我依旧只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考虑自己的感受。不过,现实生活中,对我来讲看到父母亲族能够健康开心,那便是我最幸福的时刻!那就是我努力的目的和动力,现在我不努力,更待何时?

父母兄弟,那是血脉相连。虽然现在家族观念已经淡去,但“家”文化 、“孝”文化已经传承了千年,岂能说断就断。负面情绪的产生是因为自己经历了困苦,是因为感觉其他人并没有真正珍惜自己的劳动果实,是因为觉得自己一个人很累,没有人能够理解。但其实说到底,是因为自己的得失心太重或者太过一厢情愿,导致了心理失衡。

回到起点,为父母付出那是儿女应尽的义务!给父母寄钱本身就是希望双亲能够活的好一些,能够安享晚年。既然如此,他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正是您所想达到的。但一个人的承受能力是有极限的,当您真的承受不了的时候,也应该让父母知道,要不然他们也会内疚一辈子,反而适得其反。

您觉得呢,我亲爱的朋友!晚安,好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