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具有传奇性的医学大家?

口水历史

这次不说那些耳熟能详华佗啊张仲景啊孙思邈啊扁鹊啊等国民度高的大神们,今天我想介绍一位清朝的名中医——徐大椿。

将徐大椿简单的以医学家冠之有些委屈,因为这是位文武全才。

现在流行要出道先蹭一波大V热度,所以为了说徐灵胎先生,我们先讲段他和清朝第一中医大V——叶天士之间的一段轶事。

叶曾对门人讲:吴江来了一位秀才徐某,在外治病,颇有心思,但药味太杂,此乃无师传授之故。后来叶得宋版《外台秘要》,读之,复谓人云:“我前谓徐生立方无本,谁知俱出《外台》,可知学问无穷,不可轻量也。”叶先生名著朝野,无人不知,徐先生竟能开出叶先生都没见过的方子,况且还有据可循,可以说是很厉害了。

但看了徐灵胎的生平,你就会发现这真的不算什么......

1693年,那是一个春天,江苏吴江徐家诞生了一个宝宝,他那干过翰林的爷爷为他取名为徐大椿,字灵胎。大椿这个词,应当是来自庄周《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翰林爷爷希望这个孙子能够寿数有余。

灵胎宝宝小的时候上私塾还比较乖巧,模拟考试随堂测验什么的还能拿个前几名,自从有一日夫子告诉他:“《易经》这玩意儿最难学了,要是搞定了《易经》,其他经都是小菜一碟”。徐灵胎同学当场就立下flag:我非搞懂《易经》不可!

徐灵胎同学可不是光说不做的人,回到家后,便把家里所有关于《易经》的前人著述翻了出来,一字一字详读,大概相当于上知网查论文,但徐灵胎看的可仔细多了。

《易经》领会了接着便是《道德经》,还是这么个方法,不过又加了个“输出法”,自己另做了一本注解。这本注解,嗯,现在收在《四库全书》里。

你要是说:切,会读经有什么了不起?古代哪个状元不是满腹经纶?你以为徐灵胎同学是个文科生吗?

不!徐同学的父亲徐养浩,是个理工男,搞水利工程的。他告诉徐灵胎,搞水利工程可以防洪灌溉,大大地利民。

徐同学:上述方法如法炮制,很快又可以写出一篇篇水利工程的论文了。

二十岁弱冠之年,突然又想当体育生,又开始学习武艺,两年后从弱鸡变得能手举三百斤巨石。然而你以为他这两年就仅仅练武吗?

不!他这两年还沉迷仰望星空,轻轻松松又学了个“夜观天象”技能。

二十来岁的一天,发生在医圣张仲景身上的悲剧又发生在徐同学身上,因为医治无效,徐同学死了三个兄弟。

晴天霹雳!

徐同学心想:医术,到底是什么东西?难道这种学问是如此之难吗?这些医生如此医术,不知要害的多少人失去亲人!

我一定要搞明白医术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学问。

于是,众位大V的帖子下便多了这么一位跟帖达人......前面提到的叶天士大神的长帖《临证指南医案》便是和徐同学的跟帖一起出版的。

忘了说一句,徐先生同时是位音乐家,著作《乐府传声》直至今日仍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而他之所以会成为音乐家,只是因为他老母亲眼睛不好,想听个戏,偏偏戏班子唱的不咋地,他只好自己琢磨琢磨,随便就琢磨出了个大家出来。

我们羡慕天才的灵光一闪的同时,也请不要忽视天才留下的汗水。

顺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口水历史

谢悟空邀。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中医也称汉医。中医始于原始社会,理论成于春秋战期,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医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但是在晚清,西药进入中国。随着西药的进入,也对中医及中药形成了冲击。

慢慢地,也出现了《海药本草》、《回回药方》等外来药的代表性著作。到了1929年,国民政府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通过了一则中医废止案。中西医医论争从民间上升到了政治层面。从此,中医科学化的进程一直没有停止脚步,可以说到现在,通过几代中医的努力、和历代中医对病症的总结和归纳,中医的治病理论或者说是核心思想,都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或者说是变革。

那么中医到底能治病不能?或者说能治好病不能?或只是巫术、或医书讲药方,里在有些包含屎尿屁等污秽杂物......

咱们估且不论您是中医黑或是中医粉。但是中医在中华流传上千年,所出的医学大家不计其数,治愈的病人也不计其数。其中在中医界中有十位名医,刚更是鼎鼎大名、他们的故事在民间则更具传奇色彩。

一、扁鹊。战国时医学家。其真名叫做秦越人,或又称卢医

  一年,齐国的国君生了一种怪病,整日就蒙头昏睡,国事家事不理。皇宫里的御医用尽各种手段,依然病情不见好转。听说扁鹊是当世神医,于是就请人召来扁鹊。给国君看病。

  扁鹊应诏来后,看了看齐王,又询问了一下病情。心中大至有了判定。他扭头对皇后和太子说道:“大王这个病,我可以医治好。但是,我一旦治好了大王的病,大王就会处死我。所以我不敢治。”

  皇后和太子连声道:“不会的!不会的!你治好国君的病,国君感谢你还来不及!怎么还会杀死你呢!如果退一万步说,如果国君要杀你,我们母子会求情的!”

  扁鹊听后说:“既是这样,我准备一下药,过几天我来给国君治病。”

  这一天,天下瓢泼大雨,扁鹊既不坐轿,也不打伞,一路冒雨步行到了皇宫,一身上下弄全是泥水。狼狈不堪。

  只见扁鹊来到齐王寝宫,见齐王依然闷头昏睡。扁鹊不说话,不脱鞋,也不脱衣,就直接爬到了齐王床上,将齐王来回推翻着折腾。这么大的动静,齐王也被闹醒了,勉强睁开眼一看,好家伙,一个浑身泥泞的人正前前后后折腾着他。齐王顿时怒火中烧,也不昏睡了,一轱辘坐起身来,指着扁鹊向门外喊 道:“来人哪!谁把这泥人放进来了,竟然爬到本王榻上,还无礼本王,速速将这无礼野人拉出去斩!”皇后与太子只得将扁鹊偷偷放在一间小屋内。对齐王说已将野人斩首了。

  没想到几天过后,齐王的病竟彻底痊愈了。皇后和太子见齐王精神好了,从将扁鹊给他治病的事前前后后告诉了他。齐王听后十分后悔,便叹了一声,可惜啊!可惜啊!好好一个神医,竟让我给杀了!

皇后听后忙跪在地,对齐王说:恭喜我王,扁鹊并没有杀,他还好好地活着呢。齐王听后大喜,忙诏扁鹊入宫见驾。

  齐王见到扁鹊,大摆宴席,在席间,齐王问起扁鹊是如何治好他的病的。扁鹊说:“大王之病,乃因太过操劳国事,把许多烦心事憋在心里,日子一长积郁成疾,这病名为‘郁症’。只有激发国君暴怒生气,借此将胸中积郁之气门发泄出来。”

  齐王和文武百官听了点头称是,赞不绝口。

相传《难经》为扁鹊所著。

二、华陀。东汉末年医学家。三国时候,关羽攻打樊城时,右臂中了曹仁手下弓弩手的一支毒箭。初时关羽并未在意,可是时间一长,毒性发作,胳膊逐渐青肿,不能提刀了。日日军营高持免战牌。关羽有劲无处使,只能与马良下棋渡日。

这一日,军营里来了一人,直接让士兵引荐给了关羽。这个自我介绍说:我乃华陀。将军所中乃是毒箭,如再不医治,此臂恐废。

关羽听后,深深一躬,忙问该如何医治!华陀说道:将军立一柱,将胳膊拴在柱上,蒙上双眼,我要将用刀刮骨,将毒去掉。关羽听后,哈哈大笑:无须捆绑,只管医治。说罢,连喝了三碗白酒,坐在军凳上与马良下起了棋。华陀忙将关羽右臂肉皮割开,用刀尖刮臂骨上附着的毒。刮骨声、血流下的滴答声。在帐中的侍从,无不掩目不敢直视。很快,华陀就将毒清理干净,包扎好。对着关羽深深一躬:将军真乃神人也!关羽也站起身说:华陀先生,神医也!

尽管是个演义所记述的一件事,但华陀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 晚年因遭曹操猜疑,下狱被拷问致死。所著

《青嚢书》据说也被烧掉失传。被后人尊为”外科之祖“。

三、张仲景。据说张仲景做过长沙太守,在当太守期间,每逢初一、十五,张仲景就停止办公,在衙门大堂正中摆上医案,切脉治病。故此,”坐堂“的说法因此而来。而后世药店以”堂“字结尾的居多。医生也称做为”坐堂医生“。

后世所说的”张长沙“、”长沙方“都是指的张仲景。

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在日本、朝鲜等国都将张仲景尊称为”先师“。在我国则尊张仲景为”医圣“

四、孙思邈。 孙思邈有一次下山,途中忽遇一只吊睛白额猛虎。只见这只猛虎在孙思邈面前三尺远的地方,模仿人跪拜的模样,双爪收扰,趴伏在地,不住上下叩拜。

  孙思邈见状,深感猛虎有灵,将与猛虎约定:我可医治你的病患,但你能否答应日后不可伤人?那虎听后立刻像羊一样趴伏地下,点头应许。

  后来孙思邈就为那只猛虎医治好了病症。而这只猛虎也真通灵信义,每天跟在孙思邈身后跟随护卫。孙思邈入山采药它好为其背药篓,衔药锄;出诊时好为他当坐骑。衔药箱,因此我们看到古代的郎中大多都身上背药箱,手上套上一个铃铛,边走边“丁零丁零”地摇个不停。这“串铃”据称就是当地孙思邈为猛虎治病,用来撑在虎口中便于伸入手臂检查用的医疗器械。

孙思邈著有《千金药方》。被后人尊为”药王“

五、李时珍。李时珍有次在回家的路上,住到了一家驿站,看到几个马夫,正在团团围坐在一个小锅旁,小锅里煮着一个他没有见过的连根带叶的野草。李时珍好奇心大起,忙上前询问这伙马夫。马夫头告诉李时珍,象他们赶车运货的人,整年累月地在外奔跑,磕磕碰碰,损伤筋骨是家常便饭。后来大家跑路时间长了,发现一种野曹,如果将这草煮汤喝,全身筋骨舒畅。应该是有舒筋活血的功效吧。这草当地人都叫做“鼓子花”,也叫“旋花”,李时珍就将马夫介绍的这种草记录了下来。通过这样一点一滴的收集。和实地考证。最后他终于写出了一本巨著《本草纲目》。被后人尊为”药圣“

他们同皇甫谧、叶桂、儿科之祖-钱乙、法医之祖-宋慈、葛洪被称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十大名医。

在恒实看来,虽然现在的西医和西药,对病症见效快。但是,中国五千年流传下来的中医,竟然被称做是巫术。我是一点也不信的。我觉得,中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我一直认为中医是有用的。现在最重要做的就是留精去粕。将中华五千年的智慧流传继承发扬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