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經濟沒有完蛋 破產、跑路、自殺高潮尚未到來

實體經濟沒有完蛋 破產、跑路、自殺高潮尚未到來

文/葉檀 ☞財經女俠 | 毒舌善心

實體經濟看上去要完蛋。

有些實體企業在去槓桿的壓力下,已經被壓垮。去槓桿,去殭屍企業,保銀行,壓力在實體企業頭上,高負債、處於產能過剩的實體企業首先完蛋。另外有些企業,日子照樣滋潤。

5月12日,《券商中國》報道,截至5月10日盤後,全市場有144只債基淨值在年內出現下跌,共有22只債基年內淨值跌幅超5%,跌幅最大的是踩中“14富貴鳥”的中融融豐純債,年內淨值跌幅超過47%。

實體經濟沒有完蛋 破產、跑路、自殺高潮尚未到來

2018年以來,有17只債券發生違約,涉及10家公司,包括凱迪生態、四川煤炭、大連機床、丹東港、億陽集團、中城建、神霧環保、富貴鳥、春和集團、中安消等10家公司,涉及債券餘額145.64億元。

更要命的是,今年是公司債的償還高峰期。2016年以前公司債年均償還量不到1000億元,2017年償債規模超過3000億元,2018年將超過4300億元。

每次貨幣處於拐點期,泡沫破滅的時候,跑路、自殺和破產是三大標配。2011年的溫州、2012年的鄂爾多斯、2013年的陝西神木,2014年的四川,現在的盾安和金盾等企業。

貨幣沒有明顯下行

可有些企業就是貸不到款

5月11日,央行公佈數據,4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18萬億元,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2.7%;M2同比增長8.3%,增速較上月末上升0.1個百分點。社會融資規模增量達1.56萬億元。

貸款增速不如預期,可畢竟還是增長了將近13%。

住戶與企業部門新增貸款各佔半壁江山,分別為5284億元和5726億元。企業中長期貸款新增4668億元,在新增信貸中的佔比達39.56%,看來,有些重要企業是死保的,貸得到款的企業就是貸得到。業績好、處於新興行業的企業,得到了銀行的格外垂青,他們不愁貸款。

實體經濟沒有完蛋 破產、跑路、自殺高潮尚未到來

一方面,捅債券泡沫,另一方面,債券融資在大幅增加。4月,企業債券淨融資達3776億元,同比多3275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533億元,4月直接融資合計達4309億元,為近期新高。

有幾類企業,勒緊褲腰帶日子也過不下去。

比如負債率過高的,處於產能過剩行業的,超過能力多元化的,用信託、高利貸等種辦法融資的,資管新規一來,無法得到新的融資,或逃或死或破產。

從高樓一躍而下的浙江企業家周建燦,就是被高利貸逼的。

將來的實體企業肯定跟房地產企業一樣,兩極分化。那些造假的企業,債務搖搖欲墜的企業,不要再去投了,因為從地方政府到金融機構,沒有人會去救他們。

監管層去槓桿,就是釋放銀行風險

讓企業和投資者嚐嚐破產的滋味

表面上,貨幣不緊,銀行間拆借利率不高,社融、M2增速都在上升,但中國還是在加速去槓桿,說得好聽點,叫金融規範化。

主要是資管新規,從表外到表內,涉及的金額太大了。借新還舊、擊鼓傳花的遊戲一旦停止,估計有三分之一的企業立馬會現出黑山老妖的本來面目。

根據央行數據,截至2017年末,不考慮交叉持有因素,資管市場總規模達百萬億元。

其中,銀行表外理財產品資金餘額22.2萬億元,信託公司受託管理的資金信託餘額為21.9萬億元,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證券公司資管計劃、基金及其子公司資管計劃、保險資管計劃餘額分別為11.6萬億元、11.1萬億元、16.8萬億元、13.9萬億元、2.5萬億元。

實體經濟沒有完蛋 破產、跑路、自殺高潮尚未到來

今年4月,委託貸款、信託貸款分別減少1481億元和94億元,表外融資總體依然縮水121億元。如果縮水2萬億呢,那不就水深火熱了?

以前投資者覺得投債券最安全,投信託也湊和。今年,監管層要教訓一下市場,什麼樣的投資品種都有風險,尤其是跟企業相關的。

大叫大嚷沒有用,今年就是要找到人買單,才能把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的負擔卸下來。各回各家,各找各媽,看看今年沒有保本式理財,就知道了。

去槓桿 無牛市

集體違約潮將繼續擴大

實體經濟,一般的企業日子像堵塞的水槽一樣,難過。

引用一組數據。

2011年8月,中國虧損企業家數為4.1萬家;2012年8月,上升為5.3萬家,觸目驚心;2013年,虧損家數維持在5.4萬家;2015年,虧損家數暴增到5.9萬家。

硬幣的另一面是,上市公司非金融企業業績一片花團錦簇。

5月11日,證監會發布數據,截至2018年4月底,除*ST華澤等9家公司外,滬深兩市352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7年年報。非金融類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2.91萬億元,同比增長21.07%,實現淨利潤1.70萬億元,同比增長33.87%。非金融類上市公司淨資產收益率為9.49%,同比上升約1.4個百分點。

傳統制造業,最好也就是勉強餬口。前兩年,溫州企業出問題,現在,東莞企業出問題。

再三強調,這是有意為之的結果。比如東莞,4 月18日召開全市藍天保衛戰動員大會,推出32條措施,會淘汰 5000 家 " 散亂汙 " 企業是2018年要完成的鐵任務。果不其然,已經有公司開始裁員了。

實體經濟沒有完蛋 破產、跑路、自殺高潮尚未到來

別抱僥倖心理。

以前是小公司,現在大公司也違約,以前是民企,現在城投公司也不靠譜。

比如天津就不太平,先是天津市政資管計劃違約,有較多的城投屬性居然也違約,然後是天房集團。截止17年二季度末,天房集團的負債總額有1830億,負債率高達85.81%。

並不是中國實體經濟全面崩潰,而是買單的時間到了。大家喝得醉醺醺的,大管大中小企業,不管什麼理財產品,都能賺錢。不料,突然間被奪走了酒杯,還被扇了幾耳光,暈頭轉向。

再暈頭轉向,也得定定神,號角吹響,告訴大家,酒會結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