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家重点大学招生计划是根据什么依据分配到各省的?

dshk1

国家重点大学依据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下达201*年部直高校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的通知》,合理分配在各省份招生计划,并于每年5月中旬到6月份初基本制定好,于6月5日前将专业计划和招生人数必须要报备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和高等教育司备案。

一、各重点普通高校的招生总计划和招生规则(各批次招生总人数、专项计划、自主招生人数等)由教育部办公厅以文件的形式下达并规定了招生人数,各高校严格按照文件精神遵照执行。


1.各部属高校或者重点大学按照教育部文件分配的计划精神,严格做好分专业招生计划编制工作。

2.各高校要严格按照文件精神和规定的人数,保质保量的做好专业分配,不得随意增加或者减少招生数量。

3.各高校按照要求将招生总计划分配到各省份后,还要给本校留5-10名机动招生名额,作为专业差额进行候补。

二、教育部给各直属、重点大学下达的当年的招生计划人数分配是依据高校的办学实力、办学特色、办学条件学校发展优势、毕业生就业情况、国家对专业人才需求量、国家各种招生类别的数量分配(如专项计划)等综合考虑,核定该高校当年的总招生计划(人数)。


三、各高校给各省份分配本校招生计划名额时,要综合考虑教育部针对各地区的招生工作方案(如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考生上重点大学的比例),缩小重点大学入学区域差别,合理确定分省份招生计划(人数),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通过增量安排和存量调整,制定出对于各省份的具体招生计划(人数)。

1.教育部对于各省份分专业招生规划的文件精神措施很到位,但高校在实际向各省份分配招生名额时还是采取属地保护措施。

2.上海、北京等地的重点大学对于本省份生源比较倾向和钟爱,而对外省份生源人数采取限制,特别是一些重点专业人数只有1-2人。

3.尽管如此,在实际录取的时候,外省份录取分数和属地生源在录取分数线上也区别对待。


四、教育部多各重点、部属于大学在各省份的招生计划人数分配、专业招生计划进行监管和督促。对于依据地域随意调减招生计划的高校进行必要的严肃处理。

五、各高校要严格按照教育部制定的招生要求招生,不得违规招生;未经批准和备案的专业不得招生。

总之,重点大学当年的招生计划由教育部下达规定,各高校在各省份的招生计划(人数)由各高校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制定和安排(实际上高校有很大的自主权,教育部默认)。教育部下达了各高校的招生总人数计划后,各高校仅仅是将本校的招生总人数按专业分配给各省份。


时光匆匆微微甜

首先先和大家说明一下,关于各个大学在每个省份发招生名额是如何分配的,我不知道具体的原则,官方给出的说法也就只是国家根据各个省份的教育程度、水平,考生的综合素质不同,对于不同地区的高考政策不同,考生的录取名额,报考难度都是有所区别的。官方的说法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我说说我的看法,没有什么根据,大家看完随便聊聊,不要细究。



如果是教育部直属的高校,那么他们自身很可能决定不了太多的问题,招生名额在每个省份的划分都是教育部分配完成后,下面学习执行的,然后一直沿用至今,有什么小的变化再向上申请。比分A学校的A专业今年在A省招生名额是100人,最多不能超过1.2倍,也不能少于0.8倍。学校有在小范围内调控的权利,但是大的方向还是听从命令。这是教育部直属的学校,如果是地方的高校那么就按照当地教育部门的安排。

为什么不能统一招生

这个可能是很多人都很不满的事情,凭什么有些省份高考的难度很低,报考的难度也很小。同样考上985的学校江苏、河南等省份和一些高考难度低的省份肯定是差别很大的。要知道河南省每年的报考人数已经达到了80多万人,这和几万人报考的省份差距可想而知。所以有些人就提倡各大学校按照省份高考报名人数等比例分配。

但是这样真的公平吗?

如果完全按照各省高考报名人数等比例分配名额,那么当地高校的经济来源是不是也要各省份均摊呢?当地政府的投入是不是回报有点少。

感谢大家的关注,我会继续为大家带来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谁不曾彷徨

如果是教育部直属的高校,那么他们自身很可能决定不了太多的问题,招生名额在每个省份的划分都是教育部分配完成后,下面学习执行的,然后一直沿用至今,有什么小的变化再向上申请。比分A学校的A专业今年在A省招生名额是100人,最多不能超过1.2倍,也不能少于0.8倍。学校有在小范围内调控的权利,但是大的方向还是听从命令。这是教育部直属的学校,如果是地方的高校那么就按照当地教育部门的安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