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真能稱得上小諸葛嗎?

蓬島仙師

白崇禧,字健生,1893年出生在廣西桂林縣南鄉山尾村的小商人家庭,中華民國時期一級上將,抗日戰爭時期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參謀總長兼軍訓部長,參與指揮過臺兒莊會戰、武漢保衛戰等戰役。

與國民黨大部分將領相比,白崇禧有膽有識,深諳兵法謀略,記憶力驚人,在國民黨將領中素有“小諸葛”、“白狐狸”之稱,甚至日本人也稱之為“戰神”,可見其有著較強的軍事才能,“小諸葛”一詞並非戲稱。但縱觀其戰爭經歷,雖參與指揮取得過臺兒莊大捷抗日戰爭重大勝利,但對日戰爭總體上勝負各半,在解放戰爭中被林彪擊敗。

1898年,白崇禧讀私塾期間,成績優異,愛打抱不平,常以心計制服那些愛欺負別人的大齡同學。1907年考入廣西陸軍小學,1909年投考廣西省立初級師範學校,以第二名錄取,入學後名列第一,被定為領班生。期間辛亥革命爆發,白崇禧與陸軍小學同學多人一起加入廣西北伐學生敢死隊,從此開始軍旅生涯。

南北議和後,各省學生軍解散,白崇禧被編人南京入伍生隊,半年後又入武昌陸軍預備學校,三年學習期滿後被分配到盧永祥軍中當兵半年,後入保定軍官學校學習兩年,養成了較好的軍事素質。

1916年從保定軍官學校畢業後,白崇禧返回廣西,被分配到廣西第1師第3團見習,很快由副連長不路晉升至團長。面對軍閥割據形勢,白崇禧認為廣西的前途不外有三:一為附合北洋軍閥,一為支持趙恆惕所倡言之聯省自治,一為歸附廣東孫中山的革命政府。權衡再三,他選擇了歸順孫中山的道路。1923年至1925年,白崇禧任廣西討賊軍參謀長,藉助革命軍的聲望,與李宗仁、黃紹嬤採取分化瓦解舊桂系軍閥的謀略,依靠聯弱擊強、再擊弱的步驟,先聯合沈鴻英擊潰老軍閥陸榮廷,最後又驅逐沈鴻英,從而控制廣西。“小諸葛”的雅號即緣於此。

1924年白崇禧加入國民黨,1926年桂軍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7軍,白崇禧出任參謀長。國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後,追隨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1927年至1937年間,以白崇禧等人為首的新桂系軍閥與蔣介石几度失和,白崇禧等人企圖以新桂系取代蔣介石在中國的統治地位,期間爆發蔣桂戰爭,但均失敗。抗日戰爭爆發後,蔣桂之間的矛盾暫時得以平息,1937年8月2日,蔣介石電邀白崇禧去南京共商抗戰大計。鑑於蔣桂之間的長期爭戰,白崇禧不敢貿然應允前往,後與李宗仁等老友舊部反覆磋商,才於8月4日動身前往。白崇禧在南京不但未受到任何非難,而不久就被任命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參謀總長兼軍訓部長,參與制定抗戰計劃。

白崇禧當時確定了對日軍作戰的六條指導原則,成為各戰區作戰的根據。淞滬抗戰時,白崇禧以副參謀總長身份常到前線視察戰況。

對於保衛首都南京,白崇禧本來認為,“南京是總理指定之首都,為總理陵寢之所在地,不忍為軍事破壞,應宣佈為不設防之城市,以主力退至城西部、西南部一帶,一部集結於浦口,監視南京,掩護徐州,保留實力,以便機動打擊敵人”。但白崇禧在軍事會議上見蔣介石首先宣佈防守南京,便沒有說出自己的計劃。

1938年3月24日,白崇禧隨蔣介石到徐州、臺兒莊一帶視察。事畢,白崇禧留下協助李宗仁指揮。在此期間,白崇禧除協助李宗仁策劃部署之外,還經常代表蔣介石到前線慰問部隊,鼓舞士氣。中國軍民英勇奮戰,與日軍臺兒莊交鋒獲捷,頓時舉國歡慶,民心大振。國民黨武漢行都遊行人數超過10萬,遊行隊伍用卡車載著李宗仁、白崇禧的巨幅畫像為先導。

1938年11月,白崇禧兼任桂林行營主任,負責指揮國民黨第三戰區、第四戰區、第七戰區、第九戰區,相繼參與指揮南昌會戰、桂南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但在指揮崑崙關作戰時,由於未能按照命令擊退日軍,白崇禧被蔣介石召回重慶,專任軍事委員會副參謀總長兼軍訓部長。從此至抗戰結束,專司幕僚。

1940年10月19日,何應欽與白崇禧秉承蔣介石旨意,以正副參謀總長名義,誣衊中共抗日武裝“破壞抗戰”“不服從軍令、政令”,強令黃河以南的八路軍、新四軍一個月內全部集中到黃河以北,後發生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

白崇禧認為,“為將之道,要能帶兵,要能練兵,要能用兵。開誠佈公,信賞必罰,此帶兵之道;技藝純熟,指臂相使,此練兵之道;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此為用兵之道。此外.最要者,革命軍應加強政治訓練與教育。”抗戰勝利後,白崇禧蒐集有關軍事教育材料,參考當時國民黨軍情,寫成《現代陸軍軍事教育之趨勢》一書。

解放戰爭期間,蔣介石命白崇禧在九江設立國防部指揮所,對抗大別山區的劉鄧大軍。 面對人民解放軍的強大攻勢和國民黨軍隊的潰退,白崇禧也曾有過“備戰求和”“求和備戰”的兩手準備,甚至秘送黃紹茲到香港找李濟深調停他與中共的矛盾、派人到石家莊與中共領導人密談,但其求和實質是以長江為界,劃江而治。隨著人民解放軍渡江的勝利,白崇禧的計劃落空,被迫率部隊由武漢潰退湖南和廣西,最後與蔣介石一起退保臺灣。


十畝桑閒

正文:

白崇禧此人,講軍事才能在民國時代確實是出類拔萃的,屬於人尖子的檔次,很多人也喜歡稱他為小諸葛,就是肯定他足智多謀,思維縝密,而且無論指揮作戰還是練兵,都是一流人物,稱其為民國時期最傑出的軍事家這是不為過的。

但是,白崇禧的身上也存在著許多致命的弱點,一個是專橫跋扈,不善於團結人,一個是狂妄自大,對自己的能力估計過高,一個是目光短淺,缺乏大智慧。這些弱點在日後給他帶來了幾次慘痛的失敗。

北伐勝利以後,桂系軍隊發展到三十多萬,地盤擴張到桂、湘、鄂三省,桂系實力發展到歷史上的巔峰。但是1929年蔣桂戰爭爆發之後,蔣軍卻輕而易舉就攻佔武漢,數十萬桂軍迅速土崩瓦解,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狼狽下野,出逃海外。為何桂系敗得如此快,如此慘呢?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白崇禧專橫跋扈,心胸狹隘,出於跟桂系大將俞作柏的私人恩怨,對俞作柏的表弟、有赫赫戰功的李明瑞進行壓制,不予晉升軍長,反而任用平庸怯懦的胡宗鐸、陶鈞為軍長,致使李懷恨在心,在蔣介石重金收買下臨陣倒戈,致使桂軍陣腳大亂。而白倚重的胡、陶卻扔下全軍臨陣脫逃,使白最終吃下了自己種下的苦果。後來因為俞作柏、李明瑞急於反蔣,迅速倒臺,這才有了讓李、黃、白重返廣西的機會,不然,可能小諸葛就成了歷史的一顆流星了。

(北伐勝利後的政治局面,圖中紫色部分就是桂系地盤)

新桂系重新統治廣西以後,白崇禧又自以為桂軍戰鬥力強,自視甚高,不顧實際情況,悍然出兵攻打廣東搶地盤。結果桂軍在廣州外圍被粵軍打得大敗,一路敗退回廣西,不但沒搶到廣東地盤,還被粵軍佔了梧州。之後白崇禧還不吸取教訓,自以為有張發奎加盟,實力大增,又貿然決定出兵湖南,企圖重佔武漢。結果桂軍在湖南盛夏的酷暑中飢渴交迫,痛苦煎熬,最後在衡陽之戰被蔣軍殺得大敗,張發奎的第四軍幾乎折盡了老本,桂軍也元氣大傷,一路敗回廣西。攻廣東攻湖南兩場戰役都大敗,又引發白崇禧對黃紹竑的攻擊,結果新桂系發生內訌,黃跑到南京投蔣。同時滇軍大舉入桂,新桂系時隔一年又被逼到了滅亡邊緣。好在滇軍戰鬥力很渣,被桂軍奇襲擊敗,退出廣西,而廣東方面也無意與廣西繼續交惡,這樣才讓新桂系得以度過難關。經此一場挫敗,白崇禧才認識到自己的實力遠不如老蔣,不得不閉關自守,休養生息。

抗戰時期,白崇禧身為桂林行營主任,在日軍兩次進犯廣西老家的時候都表現得很消極。崑崙關大捷,打主力的是中央軍第五軍,桂軍部隊則都在外圍打打風流仗以保存實力,結果老蔣震怒,一氣之下降了白崇禧的級;桂柳會戰,白崇禧又把桂軍裝備最好的兩個師以“外線作戰”的藉口拉走以保存實力,結果桂林城裡就剩兩個裝備較差的師孤軍奮戰,最後全軍覆沒。桂林失守後是中央軍在柳州組織防線,拼死抵抗日軍,桂軍精銳依舊沒有全力投入,最後柳州失守,桂柳會戰中國大敗,日本順利打通大陸交通線,白崇禧也是難辭其咎。

(佔領崑崙關的中國軍隊,從頭盔可以看出是中央軍部隊)

到了國共內戰時期,白崇禧坐鎮華中,手握四十多萬軍隊,卻在徐蚌會戰國軍火燒眉毛時壓住部下,百般阻撓其增援徐蚌戰場。華中剿總四十多萬大軍,最後只有一個黃維兵團東援。設想如果華中剿總全力支援徐蚌戰場,國軍就是以一百二十萬軍隊對共軍六十萬軍隊,力量對比會發生很大的傾斜,這場國共的大決戰勝負也就難說了。但是白從派系利益出發,眼睜睜看著國軍最精銳的主力兵團被全部消滅,然後逼蔣下臺,以為靠著手裡那幾十萬兵力,就可以和中共談劃江而治了。然而白完全錯誤估計了和對手的力量,也錯誤估計了自己的力量——蔣雖下臺,但是軍政大權和財政資源仍然牢牢掌握在他手裡,李宗仁不過是個擺設。而我軍此時已有四百萬大軍,打過長江統一中國是其堅定信念。白崇禧自己呢?真正能掌握的嫡系的桂系部隊只有二十萬人左右,其餘的部隊實際上都不會聽他的。後來四野南下,華中剿總五個兵團裡,宋希濂兵團自動脫離白的指揮,張軫兵團起義於金口,陳明仁兵團起義於長沙,一仗未打,白崇禧就只剩下了桂系的兩個兵團了。但是白依然不能正確估計形勢,還幻想依靠美援守住華南,繼續和中共對抗。青樹坪戰鬥,桂軍依靠兵力優勢打了一個不大的勝仗,更讓白頭腦發昏,在之後的衡寶會戰中竟然以二十萬兵力向五十多萬解放軍主動進攻,結果被打到崩潰,桂系賴以起家的主力第七軍遭到毀滅性打擊。此後廣西戰役,白又缺乏全盤考慮,一邊幻想靠武裝廣西民團來阻止共軍進攻,一邊又企圖守住雷州半島以等待美援,一邊還想把主力部隊從海上撤到海南島去。結果桂軍的行動異常混亂,從南寧撤退的時候,十幾萬軍隊和家屬,幾百輛汽車全被堵在邕江邊上,就靠一條小火輪來回運輸,這時候白崇禧才想到應該預先在邕江上假設浮橋。因為桂軍行動遲緩,共軍硬是靠兩條腿搶在桂軍之前佔領了欽州,把桂軍全部包了餃子。廣西戰役之後,白崇禧已經失去了全部本錢,然而在蔣介石“行政院長兼國防部長”的許諾引誘之下,又一次利慾薰心,不顧李宗仁的勸說,飛往臺灣,結果行政院長沒當成,卻成了老蔣實際上的囚徒,最後橫死臺灣。

(廣西戰役中,桂軍行動遲緩,最終被全部消滅)

所以,白如果光從軍事才能上看,說“小諸葛”是沒問題的,但是因為這些致命弱點的存在,我們就只能說他是一個欠缺大智慧和大胸懷的軍閥,最終的成就也就只能限於此了。


軍武次位面

從多方面考慮了一下,也對比了一下,經過深思熟慮。排除政治因素和主觀意識,單方面講軍事才華“小諸葛”白崇禧絕對,不比開國元帥當中的任何一位弱。可能我這樣說,有人會不服氣。




白崇禧,善謀善斷,膽氣超人,善於捕捉戰場信息,靈活運用。常常以少勝多,有常勝將軍之稱。連毛主席都說他是當時中國第一智謀軍閥,抗戰期間,日本人被他打得,心服口服,甚至有日本人稱他為“戰神”。


北伐時期,白崇禧從廣西打到東北,一路高歌猛進,打得北洋軍閥,服服帖帖。抗日期間,臺兒莊殲日軍一萬多人,是抗日首次大會戰勝利,後又血戰崑崙關,死戰武漢城,期間共計消耗日軍15萬人,殲滅了日軍精銳的中村旅團。解放戰爭當中,第二次四平戰役中擊敗林彪,大別山上對戰劉伯承,渡江戰役後,青樹坪又打敗了林彪。

在軍事理論上,白崇禧的“積小勝成大勝,以空間換時間”的戰略思想,遠早於毛主席的《論持久戰》,白崇禧寫的《游擊戰綱要》也是當時國共遊擊區學習的聖典。


白崇禧是絕對,對得起“小諸葛”這一稱號的,這一點誰也不用否認。

如點評不到位,請條友們多多指點。


馮建光2

白崇禧在軍伐混戰和北伐時代就以足智多謀,精於運籌聞名,是桂系的智囊,這一點也被蔣介石所欣賞,青睞。一直想收為己用。只可惜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白崇禧李宗仁組合半生都在與蔣介石鬧彆扭!但是蔣、白在反共這一點上出奇的一致。白崇禧在反共上為蔣立下了汗馬功勞。在中央紅軍被迫撤離根據地時,白準確的預測出中央紅軍的行動路線,也看穿了蔣介石欲使“鷸蚌相爭”的策略。雖然讓紅軍遭受了嚴重的損失卻沒有趕盡殺絕,這就是紅軍史上最為慘烈的“湘江之戰”。在抗日戰爭中國民黨方面也是白崇禧結合各方面經驗與條件,提出了“以空間換時間,積小勝為大勝”的戰略方針。並輾轉於各大戰區為打擊日寇獻計獻策,立下了一定的功勳。解放戰爭中白崇禧遇到了自己軍事生涯最強悍的對手,千里挺進大別山的劉伯承。兩個以謀略著稱的名將展開了一場殊死搏弈!白讓劉伯承的部隊遭受了嚴重損失,劉在白的肚子裡生存了下來。這為白的失敗埋下了伏筆。後來白又遇上中共軍隊另一個以機智著稱的名將林彪,終於機關算盡的小諸葛大勢已去!縱觀其一生,小諸葛絕非浪得虛名,是國軍中出類拔萃的軍事人才,堪稱一代名將。


還算正常人

回答:

當之無愧

僅就軍事能力而言,白崇禧戰略眼光確實一流。

我是針對抗日戰爭而言,解放戰爭可以簡單談一下。

1937年8月7日的南京國防會議的召開,是蔣介石從七.七事變中,與白崇禧密談抗戰形勢的全面分析,開戰後的局面走勢,我方應對策略,敵我力量對比後,蔣介石採納白崇禧的大局構想,經與何應欽,蔣百里等人完善後,一致認為,中國以軟抗強,一旦戰端一開,只有動員全國力量,利用中國廣大


地域遼闊,縱深無窮的有利條件,開展以空間換時間的持久作戰,拖垮來勢洶洶敵軍。

當日軍得知蔣介石第一時間到達廬山的消息後,日軍知道,中日必將開始戰了。

通過南京保衛戰,白崇禧在武漢痛定思痛,終於與蔣介石協商後一致確定,戰武漢而不守武漢,戰爭在長江兩岸展開,史稱"武漢會戰"。

雖然武漢終於丟失,然而日軍兵力已捉襟見肘,再也無能力組織大規模會戰,敵我雙方


對峙。而蔣介石以大西南為戰略後方,西北為左冀,與日周旋。

解放戰爭中,白崇禧以桂系兵力為骨幹,組成武漢行營,他前往徐州面見準備徐蚌會戰的黃埔軍校高官,勸其放棄以徐州為中心的會戰,而以淮海廣大地區機動野戰,而在黃埔將官們的不屑中忿然回武漢,中共得知白離開徐州後,第二天即開始了規模空前的"淮海戰略"。


良人執戟2


不可否認他的智慧,軍事才能確實很厲害。有他率領的幾場戰爭打的非常漂亮,比如臺兒莊戰役!以致嚇得小日本都得稱之為“戰神”。

不論是三國時期的諸葛亮還是白崇禧,我們現代人只是有所聞,並無所見。或許他們真的是膽識過人,聰明能幹,也或許是因為某幾件漂亮的事,被當時人們所讚揚,當然了,暫且不論諸葛亮,光言白崇禧,因他為抗日戰爭做了莫大的貢獻,為保家衛國做了犧牲,所以值得我們後人來頌揚!


詩詞上的中國

又是一個白崇禧,我在上編文章己經說了,白崇禧是國民黨內最好的軍事家,此人很能打仗,而白崇禧究競是長勝將軍嗎?從解放戰爭中看,白祟禧就是一個紙老虎,被我軍的長勝將軍林彪元帥從武漢開始,打的屁滾尿流,兩個軍事家在中南開始展開了較量,結裡白崇禧被林彪打的從湖北一直追到廣西,在廣西失利後,又被林彪追到廣東,最後以白崇禧失敗而告終,這就是國民黨的白崇禧號稱國軍第一軍事家的下場,與林彪比可以用虎與貓做為結:論,由此可見白崇禧與中共對的下場。白崇禧到了臺灣後,受到了蔣介石的打擊迫害,有人說白是被毛人鳳所害,還有人說白崇禧是因病而死,不管他如何死的,這對於中國人不重要,而重耍的是他替蔣介石打內戰而死,是輕如鴻毛的,他的死罪有應得,目前小報上寫白崇禧的文章很多,我對其歷史不感興趣,白崇禧的一生,參加了很多戰爭,在抗日戰爭中是有功之人,而在反共上他是一個死硬詆,功過相比,過大幹功,對此人,沒有什麼可誇的,他也不值的一誇。…。


於大通

首先諸葛亮 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 軍事家 我們就從這兩方面來比較。

實話說,諸葛亮在軍事方面是不如在政治上的實力的。三國演義在軍事才能上過分誇大了諸葛亮的能力,其實在三國演義小說中諸葛亮在後期軍事上也沒有打過司馬懿。

白崇禧在軍事才能上是有他的過人之處,但是那也限於是沒有遇到正真對手的人,後來在國共內戰中,他就沒有取得什麼像樣的勝利。所以這方面和諸葛亮還挺像。

政治方面 不是很瞭解 反正到臺灣後就是被蔣介石整到了,所以感覺政治方面多半不太行。

就這樣感覺,那就最多算是一個小小諸葛,不能算小諸葛。


伊小胖

白崇禧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千不該萬不該隨蔣介石逃臺灣!還美其名為對歷史負責!歷來勝者為王敗者寇!更何況共產黨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在蔣匪大勢已去的情況下,和中共對陣的整建制的國民黨軍,就為數可憐了!白崇禧部隊還算一個!為了儘量減少不必要的犧牲,和救人民於戰火。毛澤東曾捎話白崇禧,只要他起義,只要他願意,可以給予他三十萬兵馬的指揮權!要知道這已是他當時的一倍多了!但白卻執迷不悟,和我們決一死戰後,甚至不聽李宗仁苦勸,一意孤行隨蔣介石逃亡臺灣!以至晚景淒涼。受迫害!甚至蹺蹊死亡!從這一點來看,小諸葛枉有虛名,蠢蛋一個!不知正邪,不辯真偽。為虎作倀,與人民為敵到底!遺臭萬年!


141557824

白在軍事上的戰略眼光很準:蔣百里中日之戰誘日戰於上海,中日之戰打成持久戰!五次反圍剿之前準確判斷了中央紅軍的突圍路線!臺兒莊!武漢會戰!四平之戰都有其身影!只是介入的深度不同而已!還有他提出的以空間換時間!是對持久戰的極大肯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