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甲骨文只有一个地区发现?

千千千里马

谢谢你的提问。我是千千千里马。甲骨文最早是在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的。

之前,甲骨文被当做一种中药使用的。有一次王懿荣在自己的中药中发现龟甲片上的文字以后,非常吃惊,他也不认识,但是感觉应该是一种古老的文字。于是开始追究这种龟甲是从哪里来的。


后来,郑孝胥发现龟甲在安阳,就打扮成商人收购龟甲片。

郑孝胥的学生王国维是个大学者,经过研究,辨认出了大约一千多个文字。

很快就有了研究的初步成果,认为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商朝的文字,于是,就叫甲骨文。甲骨文因为是世界上唯一保存系统完整的文字轰动了世界。还因此发生了不少造假龟甲片的事情。


于是,一个以研究甲骨文为专业的学术产生了。

甲骨文的发现,引起中国巨大的震撼。印证了《史记-殷本纪》的可靠性。

因为,按照现代思维,商朝是一个传说,历史上没有这个朝代。


甲骨文证实了商朝的真实性,同时,把中国的信史,也推前了600余年。

同时,甲骨文的发现,也引起了中国文字学者对汉字起源的研究。

但是,很长时间里,中国学术界对汉字的认识分歧较大。


例如,古代陶器上的刻刻划划,是不是“文字”?

如果甲骨文以前陶器上的刻刻划划和一些符号,不是文字,为什么甲骨文有那么成熟的文字系统?

近年,中国学者开始注意到古代陶器上的刻刻划划,就是最古老的文字源头。


这些刻刻划划的文字,也在发展,到商朝经过整理,成为新的比较系统的文字了。

甲骨文不但商朝有,商朝以前和商朝以后的周朝也有甲骨文发现。

而且,除了安阳,其他地方也有甲骨文出土发现。

所以,说甲骨文不可信,这是没有道理的。

那么,为什么安阳这么集中?而去他地方的甲骨文相对很少?


这就是中国文字发展史的一个秘密:原来,文字在商朝还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文字”。例如,用文字记录人物、事件、文学、医学等等。

商朝的文字,还只是巫师使用的神秘符号。甲骨文只是为商王宗教服务的一种“天书”,与神沟通的语言而已。

安阳是商朝的国都,所以,甲骨文就比较集中保存在安阳了。

但是,也有一些贵族也会享受到高级占卜待遇的,所以其他地区也会有甲骨文卜辞,但是,这就少多了,毕竟只是商王的一些赏赐而已,与商王的专属是没法比的。

但是,甲骨文相对商朝以前,使用这种符号的文字性意义更加突出了。

甲骨文比商朝以前的文字要丰富很多,所以,我们今天还有一些能够认识出来的文字,这些文字一直在金文和小篆中能够找到文字进化的痕迹。但是,还有将近一半,我们还不能辨认,这说明甲骨文与古老文字,陶器、骨刻上刻刻划划的联系。


千千千里马

这个问题我很喜欢,因为它很有价值。

首先需要纠正提问:甲骨文并非只是一个地方(安阳)才发现,而是好几个地方。

1、大辛庄甲骨

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的“大辛庄遗址”,是一处商代文化遗址,年代测定为不晚于殷墟文化三期,距今约3200年。

2003年,在这个遗址中,首次发现非殷墟外的卜筮甲骨,上面刻有文字:

此卜文经专家分析,认定为与殷墟甲骨文一致的文字。

2、山东桓台史家遗址甲骨

山东淄博桓台县史家村发现骨器上刻有完整铭文文字,初步鉴定其年代为约3900年前。

3、中华第一甲骨:河南贾湖甲骨

目前只有桓台史家的甲骨尚有争议,未得到学界普遍认可,但是大辛庄与贾湖的甲骨文是没得黑的。

因此,题主的提问本身就有错。

但是,问题又来了:为何99%的甲骨文都在殷墟?

通过大辛庄甲骨与周代的“周原甲骨”,我们完全可以肯定,在殷商时代或之前,肯定不会只是殷商王朝才懂得使用甲骨文,既然如此,为何其它地方所发现的卜骨却鲜见文字了?

其实并不难猜,答案很简单,就是:甲骨文是权力顶端者的御用文字!

从目前专家所破译并整理出来的“五期组类”中的所有内容来看,完全可以肯定,甲骨文是专为祭祀而服务的文字,而主持祭祀的只能是皇帝与皇帝重用的祭司。同时,在甲骨文里的祭祀内容来看,殷商皇帝每每都需要亲自到其它地方帮助其它诸侯或方国主持祭祀,由此,就更加肯定了甲骨文被政权的垄断性。
同样的道理,武王伐纣后,尚未脱离殷商文化影响的新朝周人,仍然在他们的“圣地”——陕西省岐山县凤雏村使用殷商甲骨文及其宗教礼仪进行祭祀,亦为此理。

题主的提问,本来到此就可以完结了。但是,我之所以说它很有价值,就是因为这个问题会牵引出另外一个问题,即:既然甲骨文是祭祀的专用文字,那么,是否意味着,已经掌握了系统性文字的殷商人,他们还有另外的文字或文体?

对于这个疑问,答主我的回答是:是的,肯定有。

《尚书·多士》:“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典有册,殷革夏命——周公”。

这段话,是历史上的一大公案,也是悬案,由于《伪古文尚书》造成的恶劣影响,以及持续百年否定夏朝的思潮,周公对殷商遗民说的这段话,多数时候都被人认为是周人的“伪撰”——就是说,周人为了解释自己造出来的夏朝而硬在《尚书》中加入了这句莫名奇妙的话。

持此种“阴谋论”的人,他们的论据从来都是一口咬定“无夏”,然后就宣告此句不可信。答主我实不知这种推论到底是如何得到的市场,总而言之,《尚书·多士》这句这么有份量的话,就这样不明不白的被当作是不可信的史料来看待。

但是,其实周公的这句话绝对值得相信:

1、甲骨文里的“册”字

根据甲骨文的造字原理,学界无人可以否认“册”字与

以及与书写有关。

商代晚期青铜器《作册般甗》金文就有:

王宜人方,无敄[音务],咸王赏作册般贝,用作父乙尊。来册。

《説文解字》:“冊,符命也。諸矦進受於王也。”

铭文释义:商王准备讨伐“人方”,在战前他进行了祭祀卜贞,结果大喜(无敄),于是他赏赐了朋币(殷商货币,贝壳)给臣子,并铸造了祭祀父己的甗,还铸上了族徽,注明“来册”。

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来册”就是指商王判断此次征伐,“人方”必定愿意臣服于他,并且接受他所作的“册”子——也就是接受册封 ,成为商国诸侯。

这一考古发现,已经完全足以证实,在理论上来说:商代必定有“册”,也就是竹简。


2、“册”要比“骨”早

王国维:

“书契之用,自刻画始。金石也,甲骨也,竹木也,三者不知孰为先后,而以竹木之用为最广。”

《易·系辞下》: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书契 ,百官以治,万民以查”。

《说文解字.序》:

“黄帝之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我国的史书,从来就没有说过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一直都说“书契”是最早的文字。

那么:这个“契”又是什么东西?

契:刻也,从㓞木。刻之用於木多——《说文解字》。

而甲骨文里的“笔”字是:

《説文解字》:筆,秦謂之筆。从聿,从竹。

笔的前字是“聿”,甲骨文里看起来像是一个人像手末端撮兽毛的竹管。而周朝篆文出现后,加上了“竹”字头,强调了“木”的特性。

由此可见,王国维与同样持此理论的甲骨文先贤如郭沫若等人之“竹简应该比甲骨更早”的推断,是非常合理的。“木”作为文字的载体,显然要比骨更早。

3、早于殷商甲骨文的朱书陶文与毛笔

★距今约4100年的山西“陶寺遗址”的陶壶上的朱书陶文:

★比殷墟早200多年、被认为是殷商第10任帝王「仲丁」的都城「隞」(亦作「嚣」)的“郑州小双桥遗址”出土的各类陶器上发现了若干与殷墟甲骨文一模一样的文字,有“二、三、帚、匕、旬、天、东、父(尹)等(《文物》03年5期)。

(陶文图片欠奉,实在找不到)。

毫无疑问:朱书陶文的书写工具,只能是类似毛笔的工具!

以前,我们一直认为毛笔是秦将蒙恬发明的。但1954年,于长沙郊外的左家公山挖掘出一个战国楚墓,里面发现一支保存完好的毛笔,由此证实了早在秦以前,毛笔就已经存在。

那么:毛笔的历史到底能不能推前到殷商之时?甚至更早

答案当然是可以的,因为考古学上已证实了:

★从殷墟武丁时起,卜骨里就时常有用朱砂涂写的文字,而非刀刻的。

★甲骨文上的朱砂文字:

距今约4600~4400年的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属于仰韶文化早期的姜寨遗址里,发现一个石砚:

石砚长8厘米,宽6.4厘米,平面略呈方形,一角略残,砚面及砚底平整光滑,面有直径7.1厘米、深2厘米的圆形臼窝。砚盖亦为石质,呈扁平梯形。两砚出土时臼中都残存有红色颜料的研磨粉残渣——说明它们都是兼有调色功能的研磨器。

著名的妇好墓出土的玉石调色盘:

看到以上的这些例子,你便不会再怀疑新石器时代的那些疑似描绘出来的花纹和图画:

毫无疑问就是用最原始的“毛笔”勾勒出来的。

因此,说这个提问非常有价值的原因即在此。

因为,甲骨文的“稀缺性”恰恰证明了,甲骨文并不是汉字的真正“前世”。


無風即風

其他人已经提到,甲骨文除了殷墟,在其他地方也有发现,不过都不是很多,最多的周原甲骨,好像只有几百片,具体数字我不大记得。山东大辛庄甲骨也就是3片,几十个字。

周原甲骨卜辞的刻写很奇怪,非常之小,小得要用放大镜看。

比如这是一片周原甲骨照片,边长1.7厘米,但是上面刻了27个字:

放大后的照片:

这是用什么工具刻出来的呢?为什么刻这么小?目前还是一个疑问。

所以,题主的问题你要改一下,只能说为什么甲骨文在殷墟发现特别多?

我觉得有两个原因:

第一:商人尚鬼,商王一言不合就烧乌龟壳子占卜,所以商王和贵族有大量占卜的需求,也有占卜所需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甲骨文是求神问鬼的卜辞,但是,用灼烧骨头出现裂纹的占卜方法,并不是商人的专利,在东北亚,很多民族中都有这种方法占卜,彝族、羌族、纳西族都有这样的传统,至今还存在。而且用甲骨占卜不一定要刻字。

这一点中国人类学学者有过研究,因为为了搞清楚商人是怎样看裂纹占卜。

比如云南民族大学人类学教授的张纯德就是专攻彝族历史和彝族古文字的,他就研究过彝族占卜术。

见论文:张纯德. (1994). 彝族的占卜术.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

但是,在上古能识文断字的人群,只有可能在贵族和王室才有一定比例,而且只有王室和贵族才有可能有这么多事情需要占卜、花费这么多资源去占卜。

我们知道,「盘庚迁殷」到「武丁之治」是商晚期的中兴时代,国力较强,也有资源花费在大量占卜上。

商代,能识文断字并进行占卜的人叫贞人。「贞鼎」是一字分化,古音相同。从甲骨文来看,有一百多位,频繁出现的有三十多个,这都是商王的「私家科学顾问」。

殷墟发现的甲骨文,最多是商王的占卜。

其次,在花园庄东地发现了一些贵族的占卜,李学勤先生称之为「非王卜辞」,占卜的主体是子姓的王室成员。

古往今来,算命占卜,无非就是想未卜先知,趋吉避祸,预测那些不确定不可掌控之事,商人也不例外。

甲骨文卜问最多的是战争、灾祸、天气等等。甚至长蛀牙、分娩、生病都要占卜。这一点在以前的回答都提过,我就不一一引证文献了。

商人崇拜鬼,不问苍生问鬼神。周人尚礼,以民为本,周代基本就不占卜了。后来这种习惯就失传了。

第二;商王室的将占卜过的甲骨,有意集中保存,也被我们集中的挖到了。

殷墟中有十多万片甲骨文,基本上都是商王的占卜,可能是商朝政府有意集中保存起来,当做档案文献用的。

比如:殷墟宫殿宗庙遗址YH127甲骨窖穴。快两万多片,很明显就是商人有意集中放在一起的。所以,有人称【YH127甲骨窖穴】是中国最早的档案馆。

上面说的【非王卜辞】:殷墟花园庄东地的甲骨文,也是一个甲骨窖,当然也是商人有意集中储存起来的。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窖,1991年被发现,编号91花东H3。坑内出土甲骨1583片,其中有刻辞的689片,以大块和完整的卜甲居多。

------------------------------------------

我不知道题主说的「有人怀疑」是那些人怀疑?

历史上是有人怀疑甲骨文是造假,比如章太炎,他只是刚开始怀疑,而且这种怀疑也很合理:

甲骨都是动物的骨头,但不是化石,又不是保护得很好,埋得很深,安阳农民种地经常捡到,又不是特殊处理的木乃伊,为什么能保存三千多年不腐烂?

从常识来看,这种怀疑不合理吗?该不该怀疑一下?

当然,这是章太炎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当时现代考古学还没有建立起来。

何况章太炎看到确凿的证据,马上就放弃原有的结论。

现在有很多人,一说起「疑古派」好像很不屑,民国时代的「疑古派」都是很有建树的历史学家,比如顾颉刚,不是弱智。

疑古派的学术成果集中在《古史辨》系列著作中,即便是今天,参考价值依然很大。

怀疑不是否定一切,而是说一份证据说一分话。怀疑是基本的科学精神,就是今天说的「批判性审查」。

其次,造假确实有,甲骨文被发现,古董商人大量收购,造假成风也即开始了。

所以,甲骨学中,还有专门辨伪的学问。

比如甲骨文中的唯一一份记载族谱的《儿氏族谱》甲骨,真假就有很大的争议,当然这就是另一个问题了,这里也就不讨论了。


小汉字见大历史

首先提问者的问题就有一个严重的错误:甲骨文并非“只有一个地方发现”,它最初和最多的发现地是河南安阳小屯村,但此后陆续在河南辉县、偃师、洛阳、郑州二里岗,河北藁城发现了商代甲骨文,有的年代要早于安阳甲骨文,此外陕西岐山、山西洪洞、北京昌平还发现了少量周代甲骨文。

因为并非孤证且可以相互印证,时至今日甲骨文作为一个整体,其真实性已得到公认(不排除个别甲骨的作伪),之所以安阳独多,是因为甲骨文独特的作用和功能。

甲骨是做什么用的?是先秦用于占卜的,商俗敬天事鬼,任何重大事物都要由史官(商周史官就是占卜官)通过占卜来预测吉凶,如果大凶则要改变计划,这项活动是由史官作为帝王和天神间的媒介来进行的,是“国家大事”(“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祭祀占卜还被放在战争的重要性之前),是十分郑重保密的,只能在国都的特定场合举行,因此当然不可能满世界都是。

安阳是商代最后、也是定都时间最长的国都——殷即“大邑商”的所在地,所以保存了最多的甲骨并不足奇。由于商代迁都频繁,“前八后六”共有15座有记载的都城,因此才保留了多处甲骨,否则只有一处又何足奇?清代关内皇陵只有东陵和西陵两处,您会问“为什么别处挖不出清皇陵,东西陵会不会是假的”么?

周代因为在往亡日发兵灭掉了“受命于天”的商,其天命观有很大改变,具体说就是对天神不再唯命是从(西周太史寮还和负责政务的卿事寮并列,东周就完全成了不入流的闲杂机构),在祭祀占卜方面更重视对祖先的祭祀,而神鬼地位大幅下降,在占卜方面更重视使用蓍草的“筮”,而不重视使用龟壳的“卜”,当然,“卜”还是有的,直到战国后期还有楚灵王卜何时能得周天下结果把乌龟壳烧烂了“所占无成”的记载,因此周代仍出土了一些甲骨,但数量和重要性都和商没法比——连商朝后裔孔子都“敬鬼神而远之”了,直接和鬼神对话用的甲骨当然也只能“靠边站”。如今“卜”已失传而“筮”仍然有传承,也是一个佐证。

怀疑甲骨有假的是民国的“疑古派”,时至今日对他们在这个问题上的论述,就真的实在无需多说了


陶短房

首先,甲骨文绝无造假的可能性,面对现代考古发掘,要想造假几乎不可能。其次,甲骨文不只在一个地区发现。

甲骨文不只在河南安阳出土,其他地区也有发现

说起甲骨文,人们自然会想起河南安阳小屯村,那里是人们第一次发掘甲骨的地点,也是第一次利用现代考古手段进行发掘甲骨的地区。

但甲骨绝不是小屯村所独有的,继小屯村之后,河北邢台、陕西周原、河南花园庄东地也相继出土了有文字的甲骨。

商代文字没有普及,只有贵族和巫师才能接触到文字

在我国刚解放的时候,还有很多文盲,更何况3000多年前的商代。那个时候文字不像现在这样普及,只有贵族和巫师才懂文字。现在发现的甲骨也都是记录占卜的,在那个时期国王就是全国最高的巫师,他经常亲自占卜,并做记录。普通人是根本接触不到文字的。

因为甲骨文的普及率不高,所以老百姓没有机会学习它,这就是为何只有在统治中心区域才能大量的发现,而其他地区很难发现的原因之一。

甲骨文绝无造假可能

关于甲骨文是否存在造假的可能,我认为绝无可能。

首先,现代考古不可能多次造假。从1928年到现在,考古工作者已经在安阳小屯村进行了20多次的发掘,一次、两次造假可以,这么多次了,怎么造假?

其次,有人说甲骨文是先人的造假,这就更是不符合常理了。前面说过,甲骨文不只在小屯村有发现,在其他地区也有发现,他们的字体特点虽有不同,但都属于一个体系,是一脉相承的,难道先人会在不同的地方跑来跑去造假吗?

那些说甲骨文是造假的,全都是为了否认中国的文化,不值得一驳。


听涛轩书法

甲骨文是镌刻在龟甲与兽骨上的文字而得名,又称(契文),(甲骨卜辞),古代人民用它来记录盘庚迁殷到商纣王二百七十年的卜辞,古人聪明啊,知道这个万年龟的龟甲好保存,就在上面记载卜辞之类的信息而永垂不朽。 殷墟是著名的殷商时代遗址,曾经是殷商后期的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即现在的河南省安阳市境内,那时的殷商商业已经十分繁荣,很多的能工巧匠利用他们锋利的刀笔,在龟背上记录他们所知道的天文,历法,卜辞。通过象形,会意等方法的描绘,慢慢就形成了文字,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已经具备了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三个基本要素。是研究中国文字源流的最早而有系统的资料。迄今为止,以发现大约十五万片甲骨文,分布在好多地方,至于里面有没有后人仿制的伪甲骨文就不得而知。真正的甲骨文距今以3600多年,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这是千真万确的,造不了假的。说这种话的人或者有这种想法的人,只是他的心态作祟而已,我们只是呵呵罢了。


甲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有4500多个单字,能翻译读懂的有2000多字。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有了他们的创造发明,我们才能更好的了解过去,了解历史。


遗产君

你的问题就不对,甲骨文不只一个地方有发现,殷墟发现最多,但在周原也有发现。

甲骨文集中在殷墟,其他地方很少发现 ,考虑到历史上商王朝多次迁都,按道理殷墟以前的商都是很有可能也存在甲骨文的。现在还没有发现,原因可能是两个,一没找到商朝殷墟以前的都城,特别是迁到殷墟来前面的那个都城,很可能现在说的某某是商都是错误的,现在说的商都不但没发现甲骨文,连有价值的文物都没有,基本上可认为是错的,为什么会找不到商都,年代久远是一个因数,还有可能就是以前认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所以只将找寻范围锁定黄河流域有关,很可能以前的商都不在黄河流域,还是在长江流域,夏朝也一样,不在黄河流域,还是在长江流域。湖南长沙炭河里遗址可能就是以前的商都。第二种可能是商朝在盘庚迁都以前的商中早期还没有文字,汉文字就是在商朝中后期才被造出来的。


周易天机

这个问题需要在【元始秘记】中找答案。甲骨文确实存在,是女娲发明,当时的安阳,是女娲造人第七基地。

女娲十八岁嫁到安徽黄山李家庄,与李耳结为夫妻,就是后来的太上老君。女娲一辈子没有生育能力,最后查出夫妻双双有问题。女娲补天吸入石粉过多,老子天天炼丹,吸入毒气,也出现不育现象。他们夫妻就想办法克隆人,用泥巴造人,再以仙丹滋养,慢慢泥人有了生命。石头都能生孩子,泥土当然能,孙悟空的出世,给女娲带来了启发。

女娲每天把造的人数刻在龟板上,给每个泥人起的名字写在甲骨上,阿拉伯数字其实是女娲发明的,只是没有了考证,当时女娲做了不同的模样,也包括阿拉伯人,后来他们学会了女娲发明的数字,流传世界。据【造人录】载:武大郎就是当时剩下的一点泥渣,女娲就造了个那么矮小的武大郎被人害死。

中国出土的甲骨文,为什么在别处没有发现?这有当时的社会决定的,在人类文明的初始阶段,甲骨文刚刚慢慢形成,这是一种只使用于最高级别的高级形式,根本没有推广于民间。只用于最高统治者的祭祀活动,被看成是连接上天的神圣符号,当时被称为神符,一般人享受不了甲骨文的好处,也见不到甲骨文,甲骨文是有专门的祭祀神人掌握的专业知识,当时不是作为文化形式存在的。甲骨文集中在最高统治者身边,成为一种护身符,如敢泄露神符,诛杀九族。所以甲骨文没有普遍流传,是那个时代的原因。【甲骨史】载,黄山南门,地下埋藏6000片甲骨文,至今未得到证实,随着科学的发展,会给甲骨文的时代一个有力的证明。


白这个颜色

这个问题的前提是错误的,甲骨文发现地有:安阳小屯殷墟、小屯南地、小屯花园庄东地、安阳后冈、安阳侯家庄、高井台子、大司空村,郑州、山西洪洞、北京昌平、陕西丰镐、陕西周原、陕西岐山……


韩定国1

甲骨文只在一个地区发现,而不是在很多地方都有出现。这个现象可以证明甲骨文只是汉字的一种特殊体裁。因为殷商问卜最甚,国家大小事务都由巫师问卜,甲骨上的文字内容就是问卜结果,所以“甲骨”在安阳发现不是问题了。当时书写体文字因为戴体难以保留,很难有其文物能存留至今,“帛书”也只是汉代文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