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中宜修恨错了人?

wiuyo

宜修恨了很多人,却没有恨最该恨的那个人。

宜修最开始应该也是纯良的女子,她嫁给四阿哥,怀孕的时候,四阿哥承诺她,只要她生下儿子,嫡福晋的位置就是她的。宜修生下儿子的时候,她应该是很欢喜的,因为她是庶出,从小的待遇比姐姐纯元差了很多,她其实很在意嫡庶的差别。


结果,她的姐姐来了,说是照顾她,却抢走了她的一切,她嫡福晋的位置,她丈夫的喜爱,甚至,她的儿子也死了,而她的儿子死了后,她的姐姐丈夫只顾着沉浸在纯元怀孕的喜悦里,还要痛失亲子的宜修去照顾怀孕的纯元。

所以,宜修恨纯元,当然她也完全有资格恨,她暗中害死了纯元,等到雍正登基的时候,她还是皇后。


可是,年妃又得宠了,而且因为年羹尧的势力,年妃越发嚣张,甚至不把作为皇后的宜修放在眼里。宜修表面温良,其实暗地里耍的手段比年妃还多。并且她擅长借力打力,以甄嬛打击年妃。

宜修也是恨甄嬛的,因为甄嬛轻易的获得了皇帝的宠爱,但是她知道怎么去毁掉甄嬛。于是,借甄嬛的手除掉年妃之后,再利用致命一招,利用死去的纯元,让甄嬛从云端跌落。

宜修还恨后宫所有怀孕的女子,因为她暗地里不断做手脚,让后宫的妃子要不怀不了孕,要不流产,做尽了缺德事。

她独独没有恨皇帝,其实皇帝才是最根本的罪魁祸首,是皇帝向她承诺了嫡福晋的位置又失信,是皇帝对她绝情,但是,她始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她恨尽皇帝身边所有女人,却对皇帝仍然保留幻想,希望有朝一日能重获圣宠。

这是宜修不够聪明的地方。她若如同甄嬛一样,被伤害后就彻底对皇帝死心,只为自己谋划。那么她害死纯元之后,不要随意残杀别人的孩子,不因嫉妒陷害得宠的妃子,她作为皇后,只要纯元的死不被抖出来,凭她的聪明才智,保全自己的位置并不难,并且无论谁的儿子登基,她都是嫡母,她的位置不会动摇。



宜修的失败,在于还对皇帝存有幻想,在于还会因为皇帝去嫉妒,她要是一心一意只顾保全自己,也许结局就不会这样了。


小D杂谈

其实甄嬛传中皇后这个角色是一个很有悲剧色彩的角色。而她悲剧性的根源在于她太爱皇帝也就是她的丈夫,但是她的丈夫并不爱她,并且更加悲剧的是她在爱的丈夫的基础上,她还非常热爱她自己的权势,生怕失去她的后位。正是在这种双重的压力下,才造成了她那种阴郁的性格,这也正是她一直残害别的嫔妃胎儿的根源。

如果皇后只是单方面的爱自己的丈夫,而不是那么爱权位,我想她也不会做出杀害她姐姐纯元皇后这件事,她可能会怨恨,可能会疏远,但是绝不会到杀人的程度。正是因为她对地位的渴望,对嫡庶的敏感,她才会在自己儿子死后而纯元皇后怀了孩子时,变得异常疯狂,并且最终做出那件直接导致她悲剧结局的事。如果宜修只是单纯的爱皇上,我想她虽然得不到皇上的爱,但是她可以得到皇帝的尊重,在纯元皇后和太后的庇护下,她的后半生也绝不会像原著中那样惨。就像端妃一样,她也是深爱皇上,但她就不在乎地位,也就不会去做那些争宠之事,自然过得安安稳稳。

反之,要是宜修只是单纯的热爱权势,而不爱皇上。那么她大可以什么都不做,就像太后所说,将来无论哪个皇子登基,她都是母后皇太后。实在没必要冒着那么大的风险,去到处打胎避孕,这样既容易暴露,给自己带来祸患,也是没有什么意义和用处的,因为后宫的女人是无止尽的,孩子自然也打了一个又一个。她最好的做法,就是尽力的隐藏自己,努力在皇上和各宫面前摆出贤良的样子,然后广泛撒网,投资一切有可能登基的阿哥。这比把资本全放在三阿哥身上,然后到处打胎除掉威胁的行为安全有效多了。

所以宜修的悲剧根源就是她既爱皇上,也爱皇上背后能够给她的权位,所以为了保住她这两样最重要的东西,她才会不惜一切地做出那些最终导致她惨败的事。所以她不应该狠皇上不爱她,因为感情的事不能勉强;她也不应该狠纯元抢走了她的爱情,因为就算没有纯元,以皇帝的性格,他也不会对宜修有什么本质上的转变;她也不应该恨甄嬛抢走了她的地位,因为这是宜修自己作死真正惹恼了皇帝。所以她真正应该恨得是她自己,恨得是天意弄人,恨得是老天既要让她深爱,又要让她不得,恨得是自己把一手好牌打成烂牌。人类一切的愤怒,都是源于对自己无能的不满。我想这句话,能够解释宜修的一生。


cossin

宜修,也就是皇后。在倒台被废黜的时候,跪倒在皇帝面前将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她甚至放下了脸面,在皇帝的面前痛哭流涕,哭诉着她多年的委屈和哀怨。那一刻,你会单纯只是觉得她可恶吗?更多的应该是可怜吧。可怜其恨错了人也爱错了人。


宜修,在闺阁的时候因为是庶出的原因受了很多冷眼。嫁给当时还是王爷的雍正时却是以准嫡福晋的名义入府的,当时的宜修应该也是风光无限。可惜好景不长,没多久丈夫就看上了她的亲姐姐,纯元。

按照宜修的哭诉,当年皇帝不仅强行娶了纯元,更因为纯元本就是嫡出,皇帝觉得不能委屈了她,不仅给了她所有的恩宠甚至将宜修原本的嫡福晋之位都赐给了纯元。


那时候的宜修处在一个怎样可怜的境地呢?尊严、爱情、地位通通都以一种残忍的方式离她而去。彼时,属于她的唯一的东西,便只剩下她的儿子了。

如果仅仅只是这样,宜修对纯元只是夺夫之恨,还没到要杀她的地步。真正逼她走上绝路的是痛失幼子之后的绝望以及皇帝的冷血无情。



宜修的儿子,因为胎月不足,以至于未满三岁就因高烧不治而仓促离世。宜修抱着孩子在大雨里哭了一天一夜,这个时候皇帝却只顾着沉浸在纯元有孕的喜悦中。甚至在宜修昏迷醒来后,高兴地对她说,纯元怀孕了,以后她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这是多大的笑话啊。从那时候开始,宜修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第一步就是杀死了她的亲姐姐,纯元。

话说纯元也是个聪慧善良的女子,她自知愧对宜修,因此将后宫的实权全部交给这个妹妹。。她死的时候应该也猜到了些许,但是仍在弥留之际请求皇帝照顾她在宫中唯一的妹妹。

纯元死后,宜修便是名副其实的皇后了,她最大的障碍已经清除。不管是后来的华妃也好,甄嬛也好。我觉得都是不入宜修眼的,她应该是清楚的,真正走进皇帝心里的那个女人已经死了。剩下的那些,不是宛宛类卿就是利用来压制前朝的工具。做为女人,她有嫉妒有吃醋,但,恨却不至于。

因为在这些女人面前,她是六宫之主,皇后。

宜修最后的结局应该归咎于她的自私和心胸狭隘以及贪婪。如果说她一开始恨纯元恨的还有理有据的话,那么后面她的所作所为就完全没有道理可讲。她最该恨的人应该是皇帝,她名义上的丈夫,可是她偏偏不恨,反而还爱的要死。

宜修也是世家女子出生,照理来说应当早已看透所谓的恩泽隆宠。世间痴情的男人不少,可是一个男人一生只会对一个女人真正动情。皇帝的爱已经在年少时期全部给了纯元。现在的皇帝宠爱任何一个女人都可以随时弃之如履,对华妃是这样,对甄嬛以及安陵容都是如此。可是宜修看不穿,她就是不肯好好守着自己的皇后之位,守着乌拉那拉氏的荣耀,偏要去和一干嫔妃去争宠,利用自己的地位背地里做了那么多亏心事。要不然怎会越走越错,最终落的个景仁宫废后的境地。



可能乌拉那拉氏世代都出痴情女子,纯元是,宜修也是,包括后来的青樱。

当然,如果她不倒台,甄嬛怎么上位呢?


瑾湉mm

《甄嬛传》中,宜修刚开始的时候恨纯元皇后抢了她的福晋之位;雍正登基后,她恨华妃,恨她有个皇上器重、身兼重任的哥哥;华妃死后,她恨甄嬛,恨她长得像纯元独得皇帝的青睐。

可是她的恨有用吗?她的恨值得吗?也许对于她而言是值得的。她身在那样的一个时代,丈夫身边注定是要妻妾成群的。也就是说,宜修即使不嫁给雍正,嫁给了任何一个王亲贵族,她的丈夫也不会只拥有她一个。除非她找一个像果郡王和慎贝勒那样对自己一心一意的人。可是这种人太少了,即使找到了,你敢保证果郡王和慎贝勒一生一世只倾心于一人?也许现在是,以后谁又敢保证?


她恨纯元,因为纯元夺了她唾手可得的福晋之位。她该恨,她为什么不恨。如果是你我,也会像她一样。“嫡庶尊卑有别,可是为什么她是嫡,我是庶!”

纯元死后,宜修开始恨华妃,因为华妃貌美且家室雄厚,皇上不得不十分喜欢她,于是经常宿于翊坤宫。而皇后的景仁宫冰冷如窖,即使一国之母也得甘于寂寞,常伴孤独。

华妃死后,宜修因为甄嬛的势力日益增大开始想方设法的除掉她。为了保住她的后位,为了延续乌拉那拉氏的荣耀,宜修不得不如此,否则,甄嬛也会除掉她,她们之间已没有了妥协的余地,必是你死我亡。

因此,活在那个时代的宜修该恨,为什么不该恨。不过恨到最后,大家都不过是封建宫廷的牺牲品罢了。


凌澜若微

宜修应该恨的是当时的社会,皇上个渣渣及自己的痴心。在古代社会,身为皇子怎么会有单纯的爱情,他的目的只要一个那就是争夺皇位,宜修是家族的探路石,四皇子若登上皇位,自然是支持,若不能,一个庶出的女儿罢了,谁会在乎呢。四皇子成了未来的皇帝,自然联姻要用到嫡女了,宜修永远看不清这点,只在乎自己的痴心,政治,大局,如果她能想通,或许她就不会是那样悲催的结局了,等着做太后就好,皇上怎么可能让一个家族出现两个太后而且皇帝还出自太后的扶持呢,外戚强大是如何皇帝都不愿看到的


曦颜102471996

对,不该很甄嬛和纯元,该恨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