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互联网科技公司把数据中心设在贵州?

樱空释vop

数据中心是一个企业的心脏。尤其是对科技公司来说,大数据就是公司赖以运转的血液。大数据对于科技公司的重要性,并不亚于石油对一个国家运转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高新技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增长,数据中心建设已经成为一种硬需求。

数据中心是耗电大,每年甚至每天消耗的电量,是惊人的。有一个统计数据说,浙江省一天的耗电是11度,而阿里巴巴一天就要100多万度。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数据中心保有量超过了6万个。中国所有的数据中心,一年的耗电量超过三峡发电站的发电总量。大数据产业,既是一个产值高,同时也是一个严重耗能的产业。

为了给数据中心降温,世界各个科技公司想尽了办法,但最终都面临一个最昂贵的问题:空调费。空调系统所产生的功耗约占数据中心总功耗的40%左右。

如果把数据中心建设在一个温度适宜,气温凉爽的地区,那么他的耗电量量相当程度的下降。全世界所有的数据中心都在找这么一个地方。最终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地齐刷刷的地放在了中国的贵州。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全年平均气温16-17摄氏度,即使在夏季,平均气温也低于25℃。而且贵州素以“天无三日晴”的气候闻名,阴雨天气多,全年凉风习习。也就是说,大自然给贵州安装了一台免费的空调。

于是国内外众多科技巨头,纷纷将区域总部和数据处理中心设在贵州。国内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进来了,苹果、富士康、华为、阿里、腾讯也将数据处理中心放在了贵州。


其中富士康,将其数据中心建在贵州的一个山洞里。大自然的凉风通过山洞徐徐进入数据处理中心,给高速运转的信息设备降温。一年下来,富士康的电费省了几个亿。


红谷新视界

AI社长认为把数据中心设在贵州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儿。不然放哪儿?放北京?放上海?

从世界范围内看,数据中心的选址都不是越繁华越好。从总体运维成本到环境契合度,显然我国的北上广深都不是最佳选择。美国的凤凰城就是最好的例子, 20 年前凤凰城还只是一个沙漠小镇,现在至少集聚了 80 多个云计算数据中心,它已经成为美国第六大城市,有“沙漠硅谷”的美誉。在苹果等巨头“看上”贵州之前,另一些大佬——比如亚马逊、阿里、360已经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中卫市建起数据中心,这些大佬的理由是:中卫风电和光伏发电资源充沛,年平均温度 8.8 摄氏度,非常利于数据中心的运营。

而贵州同样有着适宜的气候、环境和能源基础,年平均气温 15 度,方便机房散热。地价与人才量保持较好的平衡,地质条件稳定,建设大规模数据中心的成本低,并且贵州水电装机量排在全国第四,有充足的清洁能源供应。

除了自身环境优势,贵州当地政府也相当重视大数据产业的发展,过去几年来,以贵阳国际大数据博览会(简称“数博会”)为代表,贵州已吸引了三大运营商,它们都选址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建设数据中心,总投资规模高达 150 亿人民币。苹果的合作伙伴、代工巨头富士康也在此建设了一个拥有 6000 台服务器的绿色隧道数据中心。中央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吸引企业在当地开展试点项目,还提供水电折扣。同时,产业配套支撑能力也不断提升,比起寸土寸金的北上广深,AI社长觉得,选贵州,挺有远见。


AI财经社

富士康、中国移动、联通、电信、思科、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企业都集中在贵州设立数据中心。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企业青睐在贵州设立数据中心?

为了安全,必须将数据留在国内

当然,遇见类似问题的还有华为在美国的业务,华为之所以在美国业务受阻,本质上也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

对国内用户的好处

当然,除了国防安全方面的好处以外, 苹果自己也多次称在内地建设数据中心将改善中国用户使用 iCloud 的体验。

为什么会是贵阳?

苹果在国内建立数据中心,这其实并不难理解,但真正让人看不懂的,就是苹果为什么选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贵阳?贵州,GDP 并不像东南沿海省市那么耀眼,也不像东北三省那么满是槽点,这曾是一个在中国经济、科技版图上中庸到几乎令所有人都会遗忘的中西部大省,然而,高大上的云计算与大数据为什么没有跟经济、科技方面更加发达北上广深搭上亲,反而跟贵州这个落后地区成了亲家?

天时,适宜的气象条件:

据了解,温度控制问题一直是数据中心面临的一个挑战,而其中冷却设备仍然是其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数据中心的最佳冷却不仅能够延长 IT 硬件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电力使用效率(PUE),并降低了服务器故障的风险,而且还可以降低数据中心运营成本。据估计,数据中心最大特点是高耗能,电力成本占整个支出成本的 50%-70%,而其中制冷过程消耗的电能又占数据中心所有功耗的 40%!

因此,根据 2017 年早些时候的报道,Facebook 公司计划在北极圈内创建一个大规模的数据中心,这个区域具有理想的温度和湿度来保持服务器的冷却。同时,微软公司一直在试验可能既经济又环保的水下数据中心。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数据中心就一定要建在北极或水下。

据了解,数据中心对于气候来说,不允许酷热和潮湿条件重合,因此意味着湿球温度不应超过 23 摄氏度。而贵阳市气候凉爽,周边年平均气温 15.1℃,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这样的温度差很容易形成温度差,形成自然风来为数据中心降温。因此,以 2014 年 6 月底建成的处于垭口之间的富士康绿色隧道数据中心举例,其四季风速为每秒 2 至 3 米,全年采用自然冷却,每年可节约 900 万度电。

另外,数据中心内的精密设备对于环境的要求较高,灰尘等都不利于设备的保护和长期使用。而贵州森林覆盖率 49%,空气清新,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设立的清新空气负氧离子标准的上限,是数据中心运营的佳地。

地利,安全稳定,距离适中:

数据中心一个重要要素就是要安全,首先,贵州不在主要地震带上,破坏性地震风险极低。其次,贵州也少有洪水。而且还无台风、飓风、龙卷风、暴雪等威胁。

另外,贵州省水资源丰富,贵州水电装机量排在全国第四位,而且电力水火并济,电力充沛,能源富足,贵州也一直号称南方电网的电池,是“西电东送”的起源。对于像数据中心这种电力消耗比较大的业务,放在电力资源丰富的贵州,容易获得更为低廉的电价。

人和,政策支持,人力互补:

当然,符合上述条件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中国最大的比特币矿场所在地的四川等。但为什么偏偏是贵州、是贵阳抢到了包括苹果等企业?

其实,关键或许还是政府的支持。据中国网报道,2013 年被称为中国“大数据元年”,当年起,几乎所有世界级的互联网企业,都将业务触角延伸至大数据产业,次年 3 月,贵州便在北京举办了一场“贵州省大数据产业推介会”,而当时大部分城市都处于观望状态。

而贵州地方政府也敢为人先,贵州省政府专门做出规定,除有特殊需求外,贵州省所有省级政务部门将不再自建机房,为政府各部门之间数据的流通创造了条件。贵州也由此建成了全国第一家省级政务云平台“云上贵州”。逐渐地,贵州成功从昔日工业时代的跟随者,悄然变成大数据时代的同行者,甚至领跑者。

另外,在人才方面,相对北上广深来说,贵州在尖端人才上虽然没什么优势,但数据中心的建设、运营和维护人才还是有的,而且数据中心本身也并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所需员工其实并不多。

大数据中心

作为最偏远、历史上最贫穷的中国西南部省份之一,贵州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很有希望成为中国向大数据领域推进的中心。10年前还像郊区的地方现在已经成为了新的市区,建成了摩天大楼、会展中心和数据中心等配套设施。

高铁、大桥、隧道以及增加的国际航班把贵州与国内外城市连接在一起,帮助其摆脱了隔离,拥抱世界。

按照GDP衡量,贵州在中国31个省份中排名第25位。贵州已经连续三年举办为期四天的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2017年大数据博览会在5月底结束,参展公司签署了价值24亿美元的合同。

对贵州将有潜移默化的好处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数据中心基本上只是机房而已,需要的运营员工并不是太多,因此,包括贵阳本地的很多人都认为大数据跟他们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关系,并不会带来太多的就业。但货车帮方面认为,这应该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先引进这些可能不需要太多人的大数据产业,再在此基础上做更多的产业扩展,这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

除了贵州以外,苹果日前还宣布将投资 9.21 亿美元在丹麦境内建设一个新的数据中心,位置在丹麦和德国的边境地区,这是苹果在丹麦建设的第二个数据中心,第一个仍在建设中,预计年底将可以投入使用。之所以选址丹麦是因为数据中心集合了大量的服务器,运行起来产生的热量惊人,建在北欧较为寒冷的地区,一方面可以降低电力消耗,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当地居民供暖,可谓是双赢之举了。

据了解,苹果选择在贵州建设数据中心,必然会带动更多企业在贵州建设数据中心,现在的问题就是何时从量变到质变了。


全天候科技

欢迎在点击右上角关注:「太平洋电脑网」,不定时放送福利哦。

主要是,便宜。。。。是真的,主要是便宜。

数据中心是啥?

维基百科给出的定义是“数据中心是一整套复杂的设施。它不仅仅包括计算机系统和其它与之配套的设备(例如通信和存储系统),还包含冗余的数据通信连接、环境控制设备、监控设备以及各种安全装置”。

谷歌在其发布的《The Datacenter as a Computer》一书中,将数据中心解释为“多功能的建筑物,能容纳多个服务器 以及通信设备。这些设备被放置在一起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对环境的要求以及物理安全上的需求,并且这样放置便于维护”,而“并不仅仅是一些服务器的集合。

简单理解一下:就是放很多服务器和通讯设备,已经有一定安全保护措施,有一定的人员维护就好了。

这就很好说了,主要是用来放设备的,那就需要非常庞大的空间。这么大的空间,放在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吗?这些大城市的土地价格都是贵上天了。贵州的土地价格相对较低,放在贵州能够省的钱多很多。而且放近放远,对企业的影响都不大,那么为什么不放到便宜的地方。

贵州的优势

这些服务器都是电脑,需要用电,会发热。贵州总体上温差大,季节不分明,总体上是偏冷的。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2002年,省会贵阳市年平均气温为14.8℃,比2016年提高0.3℃。气候稳定,意味着对服务器的品质要求相对较低,气候总体偏凉意味着省掉一大笔的散热的钱。

有人说,我放到漠河不就好了?漠河太冷了,这样对服务器的稳定性挑战很大的,而且夏天的漠河也很热的。反而贵州四季都稳定。

同时,服务器需要大量用电。贵州的水电资源丰富,电费便宜。又省掉一大批的钱。

还有,贵州政府也支持。因为数据中心算是高科技产业,没什么污染。贵州当地政府相当重视大数据产业的发展,贵阳国际大数据博览会举行了好几次。又没有什么污染,又能发展当地经济。

而且贵州的经济不算很发达,这么多的大型互联网企业进驻,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先富带动后富,对吧。


太平洋电脑网

一个地区是否适合作为数据中心有几个关键因素:

  1. 气候是否适合数据中心的运营。数据中心一个比较重要的事情就是散热,一个数据中心的大部分能耗都消耗在了散热上,真正用于计算任务的能量消耗不到总能量消耗的5%,所以一定要选择一个气候适宜的地区。


  2. 电力资源丰富。数据中心的运行会消耗大量的电力,很显然不能把数据中心设立在工业发达,用电量巨大的地区。最佳的选择就是电力资源丰富且工业不是十分发达的地区,这样既能解决电力消费问题,又不为当地电力供应增加过多负担。

  3. 网络配套资源发达。数据中心依赖于网络提供数据传输服务,所以对当地的网络资源非常依赖,良好的网络服务才能让数据中心有用武之地。

  4. 自然灾害较少(尤其是地址类灾害)。数据中心通常会涉及到大量的资金投入(数以亿计),如果设立在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无疑会增加遭受巨大损失的几率,所以选址一定要远离自然灾害频繁的地区。

  5. 交通是否发达。数据中心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通常需要运输大量的机房设备,需要有良好的交通设施,这样才能如期完成数据中心的建设任务。

  6. 政策导向。当地政府如果出台良好的政策支持,鼓励数据中心的建设,为数据中心的建设提供必要的土地、电力、网络等配套措施,那么对企业来说也是一个重大的利好。

纵观以上几点重要因素,贵州(主要是贵阳)都完全具备,所以科技公司把数据中心设置在此就不奇怪了。贵州地区一年四季气候适宜,平均温度在10度左右,具备了良好的气候条件。贵州地区有充足的煤炭储备和铀矿资源,所以电力能源充沛。最近几年各大网络运营商都在贵州陆续建立并完善配套网路资源,为数据中心保驾护航。另外,贵州地区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数据中心设置的配套政策,所以不仅仅科技公司,很多大学、科研机构等单位的数据中心都设立在了贵州地区。

所以很多人把贵州称为全国的“机房”,希望这个大“机房”能为我国的大数据发展提供坚实的数据保障!

因为数据中心的原因,我去过很多次贵州,贵州人的好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酸汤鱼在贵阳有三种做法,大家可以去试一试,味道不错!),希望贵州的发展越来越好!


IT人刘俊明

2014年,富士康在贵阳建设“绿色隧道数据中心”;两年后,腾讯公司“西部实验室”也落户贵阳。这是最早一批在贵州设立的数据中心。

2016年国际大数据博览会在贵阳召开后,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都被成功吸引,选址贵安新区作为数据中心,总投资规模达150亿人民币。基础设施的日渐完善,使贵州迎来进驻企业的高潮。

今年七月,考虑到中国政策环境,苹果公司投入10亿美金,宣布同贵州政府合作建设“iCloud贵安新区数据中心”,旨在改善中国用户体验。

随后,“华为七星湖数据存储中心”宣布在贵安新区开工,作为贵州人,任正非此次选址贵州也是在为家乡发展出力。

贵州能够建立起数据中心首先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投入。从2012年起,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贵州信息网络建设,计划将贵安新区打造成国家级新区和科技创新中心。

贵州本省也将“大数据”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战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这个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积最大的省份打造了三个全国第一:第一个省政府、企事业单位数据共享云服务平台、第一个大数据交易所、第一个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可谓实力雄厚。

此外,对于大数据产业而言,电力资源消耗极大,贵州在这一方面有天然优势,电力成本较低。而且这里冬夏温差较小,适宜的气候可以节约空调和暖气成本。八山一水一分天,空气清新的环境有利于吸引人才加入。

马化腾近期表示,未来的数据中心将成为“无人值守”的智慧中心,今年腾讯就在贵安新区正式设立了“绿色数据中心”,存储腾讯最核心的数据,是从传统数据库向云形态转变的有益尝试,也昭示着贵州大数据中心的未来发展方向。


独角兽工场

其中一个好处是,如果把数据中心建在贵州,则能很好地辐射东南亚,并能兼顾中国全境。

当然,上面不是最大的好处。

是否把一个大型数据中心建在某处,关键是以下几个因素:

一、地质稳定

贵州的地震很少,也许是被大山给压住了^_^

贵州很少发生大范围洪涝灾害。

二、气候

贵州气候比较冷,比云南冷,云南的冬天,比如昆明,温度都是比较适宜的,但在贵州不行,冬天温度常常在10摄氏度内徘徊,有时会到达零度。

冬天冷是正常的,主要是,夏天的时候,有的地方,也是温度不高,这三年我在贵州带娃,顺便码字。我们的小区是在一个半山腰上,在家里时,我是披着棉衣干活的。只有出门时,才会穿衬衣,夏天的时候。

我所在的市还算好的(比较热),在贵州的某些高海拔地区,山上常年有雪。

一年四季,气温低,能节约大量因为主机散热产生的高额电费。

还有一个优势是,贵州扬尘少,主要是山多,山上多植被,同时,山多,大风刮不起来,还有就是阴雨连绵多,扬尘都被小雨打落地面了。在北京时,如果家里半个月不拖地,地上就会有可见的灰尘,但在贵州某些地区,窗台即使两个月没有擦拭,也看不到可见的灰尘。

实际上,在贵州这3年,我就没有擦过窗户,窗台^_^(估计是家属擦了)

三、领导层

这非常重要,折腾出“云上贵州”的那届贵州政府,是很厉害的。没有他们,再好的自然条件也白搭,真的。

就比如,同样是十几亿人的中国和印度,中国就比印度厉害得多,而原因,不在地理环境,而在领导层。


寒木钓萌

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最重要的是什么?那肯定是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的存在能让服务器更安全,寿命更长。

但所有人发现科技公司都不喜欢把数据中心建在北上广深这些城市,而喜欢把数据中心建在贵州,很多人都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是有以下几个原因的:

一、气温十分适宜

贵州属于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平均气温为15.3℃,对于机器来说温度不能过冷也不能过热,所以15.3度十分的适宜。

二、维护成本低

我们也知道江浙沪的租房十分的昂贵,不管是大老板还是小老板都需要扳扳手指头核算一下成本的,而贵州的租房价格相对来说还是稍微便宜一点的。

三、地理位置十分安全

贵州处于丘原盆地地区,不在地震带上,洪水也极少,数据中心就是为了让服务器更加的安全,如果选址都不安全的话怎么让服务器安全呢。

四、移动和联通

最主要的还有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个同时在贵州开建云计算中心,一个服务器也需要移动和联通的支持,所以自然离他们越近越好了

所以不要看小小的选址,这其中还是花了一些功夫的,才使贵州变成了数据中心的“天堂”。


镁客网

相信做企业、做技术的都会对这一块比较了解,早在两年以前,BAT在贵州大数据峰会上,李彦宏、马化腾、马云三位大佬都已经表示未来将在贵州设置数据中心,这里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 国家战略扶持、贵州政府给出优惠政策

国家均衡各省市发展战略自然会选择贵州,贵州作为一个中西部城市,发展程度相较于周边的两湖、川渝几个省市来说,相对要慢一些。而湖北、湖南作为未来中三角的核心城市,因为武汉-长沙城市圈的建设以及长期以来发展效果,都是比较靠前的。重庆、成都作为西部重镇、以及人才基地也会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不论是教育、企业、工业贵州也相对较差,那么国家必然战略导向,作出相应的平衡。

  • 贵州本地的环境适合作为数据中心

贵州处在云贵高原,当地气候适宜,并且环境非常好,从企业的运营成本、人力成本来说自然是最佳选择之一,建立数据中心对气候条件要求比较高,服务器运行需要良好的温度环境,这一点贵州都是最好的选择之一。

并且贵州不是工业省份,也不像不像长三角、珠三角城市圈,人口密度这么大,所以整体的用电、用水等等方面的成本比较低,负担也比较小,具有足够的资源、水电能源供应。除此之外,贵州地质环境也比较稳定,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对于数据中心需要稳定的地质环境来说都是不二选择。

  • 贵州的地理位置适合作为数据灾备中心

最后一点就是,贵州地理位置处于我国中部,并且远在云贵高原,地质环境也比较稳定,基本上不存在大的自然灾害。这样的地理条件就是天然的企业数据灾备中心,大企业数据都是异地备份,这样更有利于保证数据安全,那么这个异地备份肯定不能处在地理环境太相近、太相似的地方,而贵州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 贵州已经建立起一个大数据产业链

第一个政、企事业单位数据云服务平台、大数据交易所、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可以说贵州已经悄然建立起了一个大数据产业链,这个产业链包括了众多大数据资源,包括人才、运营资源、政策资源等等方面,那么对于企业长期来说,自然选择靠近行业资源是最佳的选择。

所以,一方面是因为贵州提供了相当丰富的行业资源(包括人力、运营资源)、政策支持,一方面也是因为当地的环境条件也适合作为企业灾备中心。那么能够获得资源的同时享受到良好的政策优惠,又能极大的减少运营成本,是企业选择贵州作为数据中心的根本原因。


EmacserVimer

阿里、腾讯、苹果等把数据中心设在贵州,根本原因就是成本低,因为水电费便宜,政策有支持,还没有洪水、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又不需要太多技术。这个数据中心业内称之为为IDC(Internet Data Center),其实就是升级版的机房,比学校机房更大,更规范,环境要求也高,就是下图这个样子。

下面具体说一下

1,政策支持:2015年国务院公布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在这个纲要里明确指出,“开展区域试点,推进贵州等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促进区域性大数据基础设施的整合和数据资源的汇聚应用”。这个纲要里唯一指出的省份就是贵州,从国家到地方都有政策扶持。

2,电力充足且费用低廉:机房那么多主机24小时运转需要消耗非常多的电,贵州是水力资源丰富而且是产煤大省,所以电量非常的充足且低廉,西电东送 中的南部路线就是将云南、贵州的电力送到广东。

3,自然环境好:首先是安全性高,数据要安全首先一点就是存储数据的地方安全,少自然灾害,而贵州这个地方不像沿海城市有台风,洪水和地震也基本没有,不像西北部多封杀。此外,贵州四季如春,常年平均气温在15°C左右,可以说是天然空调,数据中心24小时运转会产生大量的热,这样的自然环境加上空调更加的划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