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和奥地利为什么不合并?

甘文飞

德国和奥地利都是现代意义上的主权国家,两个国家在历史上,曾分别作为德意志帝国和奥地利帝国存在。欧洲现代意义上的主权国家的形成时间,一般以1648年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合约》为标志。


(三十年战争时的欧洲地图)

在战争中,法国在红衣主教黎塞留的主持下,深度参与了中欧地区的战争及事物,阻止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为主体的德意志国家的统一,改善了法国的地缘政治安全状况,使得东欧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封建主义的德意志各个邦国。法国一手将德意志撕成了碎片,在各个邦国里施加自己的影响。侭管德意志民族的统一大业遭到了严重的挫折,但是奥地利帝国依然通过高超的外交技巧,将奥地利保留了下来。作为中欧地区的大帝国,在接下来的300年间一直承担着重要的领导作用。同时,在战争中兴起的勃兰登堡的霍亨索伦家族,逐渐成为德意志境内,仅次于哈布斯堡王朝的诸侯,为普鲁士王国的崛起奠定了条件。

普鲁士王国兴起后,逐渐吞并周边的西里西亚、波拉美尼亚、汉诺威选帝侯等地区,在奥地利维也纳之外,在德意志境内逐渐形成了另一个权力中心:柏林。

普鲁士王国的兴起,逐渐引起了周边国家的不安。法国在拿破仑时期,通过一系列战争,严重削弱了普鲁士王国。在《提尔西特条约》中,普鲁士失去了50%以上的版图和人口。



(分裂的德意志各个邦国)

拿破仑失败后,欧洲各个国家聚集在一起瓜分拿破仑帝国的遗产。在奥地利首相梅特涅的坚持下,以正统为原则,在欧洲恢复了各个封建王朝。

普鲁士王国虽然作为战胜国,但在当时,他的国力很弱小,他的很多要求,比如彻底肢解法兰西,防止法国再次称霸欧洲等要求就没有得到参会各国的重视。侭管如此,普鲁士王国在维也纳和会中获得了大量的利益。在之后的半个世纪中,普鲁士王国逐渐在神圣罗马帝国北部地区,实现了北部的意志各个邦国的统一。

在普鲁士王国的首相俾斯麦任职期间,德国通过铁血政策,在王朝战争中逐渐击败丹麦、奥地利、法国等,实现了北部德意志的统一。

此时,神圣罗马帝国内出现了两个具有领导核心的政权实体:普鲁士王国和奥地利帝国。俾斯麦认为,欧洲大国如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国不会允许在中欧出现一个强大的德意志国家。神圣罗马帝国所在的中欧地区继续分裂,是符合各个大国的利益的。因此虽然普鲁士王国在1866年击败了奥地利帝国,俾斯麦以跳楼威胁坚决叫停了正在开进中的普鲁士军队,在维也纳城下饶过了奥地利帝国。

俾斯麦此举无疑是明智而正确的,一旦普鲁士王国军事佔领了奥地利帝国,那么中欧就会出现一个面积超过100多万平方公里的统一的德意志帝国。这个新生的帝国,必然会对西边的法国和东边的俄国造成严重的安全威胁,对一直奉行大陆军事外交的英国也会形成挑战。德国与奥地利分裂存在,对于欧洲各个国家,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交代。

在现实政治中,普鲁士王国所在的北部德意志民族成分更为统一,基本都以德意志人为主,而奥地利所在的中东欧和东南区地区,历史上一直都是各个民族迁徙的通道,存在着数量众多的民族,日耳曼人只佔其中的30%。奥地利帝国,甚至在1867年不得不改革成为一个二元帝国,匈牙利王国成为奥地利帝国的“国中国”。

如果俾斯麦以普鲁士王国为主体统一合并了奥地利帝国,那么德国境内的民族问题将会复杂很多。在当时,民族意识是德国统一的必要条件,如果德国境内出现了民族纷争,对于刚刚统一的德国将是一个严重的不安定因素。实际上,奥匈帝国就是在民族纷争中分崩离析了。而德意志,到现在还是欧洲的一个强国。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德国和奥地利为首的同盟国战败。德国被割让了12.5%的土地,奥地利则因为政治崩盘,分解成了数量众多的中小国家。在巴黎和约上,欧洲国家对德国的战败惩罚十分苛刻,除了大量的赔款之外,还特别约定了德国不允许吞并奥地利。这充分说明了欧洲各国对于德国与奥地利的联合在一战中对他们造成的严重伤害的担忧。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到20年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又爆发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1938年,德国在了解了英国、法国等他们的底线后,吞并了奥地利。不过, 此时奥地利,已经不是奥地利帝国,而是一个面积大约八万多平方公里的小国家。

(二战前的德国与奥地利)

奥地利对于加入德国,表现出了十分强烈的热情,他们在德国军队中服役的有150万人,佔了奥地利帝国的四分之一的人口。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依然惨败。奥地利作为德国在二战中最先受到吞并的国家,逃脱了惩罚,在战后宣布永久中立,而德国也在国际社会的严密监管下,废除了纳粹主义。直到如今,德国境内还存在着在欧洲最大的美军基地。

在经过了历史上的分分合合之后,德国与奥地利,虽然同文同种,但相忘于江湖,对他们来说,都各自算是最好的结局吧。


而知而行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地理概念,就是所谓德意志地区,大约可以看作是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西法兰克、东法兰克和中法兰克,后逐渐演化为法兰西王国、德意志王国(和其他地区组合成了神圣罗马帝国)和意大利王国(部分地区被法兰西王国吞并,意大利诸国后成为意大利王国)。而英文Deutschland,严格来说是指包括奥地利等地在内的大德意志地区,而今天的德国是将奥地利排除之后统一的(其版图也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到今天最终确定下来的)。

一般来说,德意志地区本来是欧洲最有希望实现统一的地区,早在公元十世纪,在东法兰克王国基础上,就已经有向统一的封建王权国家发展的倾向了,当时的王国大致包括今天的德国、荷兰、瑞士和奥地利等地,十三世纪改名为“神圣罗马帝国”。但由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罗马教皇的权力争斗,地方诸侯获得了大量权力,摆脱皇帝控制,独立倾向加强。再加上外敌入侵压力的减轻等因素,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权威逐渐衰微,结果在欧洲其他民族地区开始走向统一的民族国家的时刻,德意志地区分裂成几百个小国。在这几百个小国中,长期把持着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头衔的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可以说是德意志地区最突出,也是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没有外力的作用,很可能哈布斯堡家族就会统一整个大德意志地区。但随着两次哈布斯堡家族争霸企图的失败,尤其是结束随后的三十年战争《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德意志的几百个邦国统统都成为平等的主权国家,并基本确立了所谓的“欧洲自由有赖于德意志自由”的欧洲均势基本原则(其实就是欧洲主要强国的力量均衡需要分裂的德意志作为各主要强国的缓冲、冲突和调整利益的场所,从而能缓和各主要强国的矛盾冲突)。这样,哈布斯堡奥地利以神圣罗马帝国的名义统一整个德意志的可能性现在已经基本没有了。

经过了拿破仑战争的洗礼带来的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兴起,十九世纪时,德意志统一的问题再次被置于德意志历史的中心位置。而这次,有两个国家可能成为德意志统一的核心,一是前面已经提到过的哈布斯堡奥地利,老牌的德意志地区强国;另一个是“起于青苹之末”的普鲁士王国。史实是,普鲁士抓住了机遇,在俾斯麦的外交谋划之下,普鲁士先是联合哈布斯堡奥地利击败丹麦王国,取得了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接着,俾斯麦利用外交,暂时在国际上孤立哈布斯堡奥地利,在这种条件下,普军迅速击败奥军,在取得战场上的胜利后,普鲁士与奥地利签订了一份对奥相对宽松的条约,这样普鲁士既取得了德意志统一的领导权,又将哈布斯堡奥地利排除在德意志统一之外。注意,俾斯麦之所以将奥地利排除在德意志统一之外,原因是其他强国绝对不允许德意志两大强国连为一体,这将是对所有强国的威胁。接下来,俾斯麦外交上孤立法国,继而通过普法战争击败法国,扫清德意志统一的最后一块绊脚石,完成统一,1871年普王登基成为德皇,德意志第二帝国建立。因此,从十九世纪历史来看,因为当时德意志地区存在两大强国,本身德意志地区统一就已经破坏了欧洲大陆均势重要的一个基石,即德意志分裂状况。如果统一还要是以两大德意志强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的联合为基础,那必然会成为对欧洲其他所有国家的威胁,会造成欧洲大陆均势的严重失衡,是欧洲其他国家不可能容忍的,所以不论是普鲁士还是奥地利,若想统一德意志地区,选择只有小德意志这一个,即统一除了另一个强国以外的德意志地区。因此,由于现实中的统一是以普鲁士为核心的,所以奥地利被排除在德意志之外。

一战后的《凡尔赛和约》禁止德奥合并。而二战前,纳粹德国曾尝试过德奥合并。二战结束后,奥地利为盟军占领,1955年奥地利的主权国家地位恢复,并宣布成为永久中立国。


hording

德国、奥地利是相邻的国家,并且两国的主体民族都是日耳曼人,他们为什么不合并?

合并没这么容易,从历史上看合并的阻力主要在外部,他国怕出现一个强大的德意志国家。一战后协约国甚至在《凡尔赛和约》里禁止德奥合并,现在的奥地利是永久中立国。

上图为当年发行的明信片的图案,希特勒统一德国、奥地利。

历史上的德意志地区,包括普鲁士、奥地利、巴伐利亚等诸多邦国,它们的主体民族是日耳曼人。


后来,普鲁士扛起统一德意志的大旗,排除奥地利、打残法兰西,统一德意志小邦国,建立起德国。

虽然德国和奥地利是两个国家,但是他们的血缘如此接近,就像是家人。

希特勒就是奥地利人,第一次世界的时候,他 在“大德意志”的感召下,放弃奥地利国籍,以“志愿兵”的身份加入德军。

1936年,执掌德国政权的希特勒,冒险进军莱茵河不设防区获得成功。

他彻底摸清了英法等大国的“底牌”,只要不损害它们的核心利益,对德国违反《凡尔赛条约》的行为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嘴上抗议而已。

希特勒下一步的行动就是要把奥地利“接回家”,他直言不讳:“日耳曼的奥地利必须回归德意志,不是因为什么经济原因。就算这次合并在经济上毫无利益可言甚至只有坏处,还是要坚持合并。同一种血,同一个帝国。

他是不是疯了,把奥地利这样一个中欧大国纳入德国,你想干也要奥地利同意啊?

奥地利人还真是大部分人同意加入德国,因为“大德意志”的民族旗号很能蛊惑人,当时的奥地利内外交困,德国在希特勒的统治下彰显着大国崛起的迹象。

况且,希特勒是奥地利人的同乡,一个同乡统治德国让很多奥地利人以此为荣,加入德国就更加靠谱。历史证明,二战中奥地利人一心一意跟德国人干,如150 万人(占1/4人口)入伍编成35个德军师。

希特勒也合并奥地利充满信心,在奥地利全民公投假如德国前,他不断地对奥地利总理库尔特·舒斯尼格施加压力,逼得这位不肯合并的总理在1938年3月11日辞职,辞职申明结尾很悲壮:“上帝保佑奥地利。”

3月12日凌晨,德国军队浩浩荡荡开进奥地利,他们没有受到丝毫抵抗,沿路只收到到鲜花、喝彩。

3月14日,希特勒到达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受到民众的夹道欢迎,满街的纳粹旗帜,投掷的鲜花,以及向元首致意。

4月,奥地利举行关于并入德国的全民公决,奥地利并入德国那是必然,但是纳粹高官管还是为99.75%的高赞成率吃了一惊。

希特勒再次为他的冒险加上100分,吞并奥地利让德国的战略地位大大就爱强,而法国、英国以及国际联盟什么实质性的动作都没有做,只有苏联引起了谨慎。


子屠龙

德国和奥地利现在为什么不合并还要从二战时说起。1938年3月15日,在英国、法国、美国等大国的纵容下,纳粹德国武装吞并奥地利。这种情况下奥地利在二战中的定位就很尴尬了,一方面奥地利是法西斯德国统治下的牺牲品,另一方面奥地利又是德国发动二战的主要帮凶。

1943年10月苏、美、英三国外长在莫斯科召开会议讨论战后局势,宣布德国吞并奥地利无效,决定恢复奥地利的独立。但是到1945年纳粹德国投降之后,奥地利实际上被英、美、法、苏四国分区占领,首都维也纳也被分割,开始了长达10年的“四国分治”时代。

当时的奥地利名义上是一个国家,但实际上国民想要穿越四国各个占领区,必须要拥有的盟军颁发的身份证明,该证明由4国共同审核,光是图章就要盖11个,办起来非常麻烦。奥地利事实上的分裂给战后重建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人口流动、物资运输全出了问题。整个奥地利城市破败、粮食短缺,奥地利人将家中的珠宝、手表等贵重物品都拿到黑市换成粮食,天天有个土豆吃都算享受。

在当时的奥地利最有钱、手中物资最丰富的就是英、美、法、苏四国的十多万占领军,因此很多奥地利女性为了生活和这些士兵谈恋爱,从1946年到1953年间大量私生子出生,这些孩子再后来都不被奥地利社会所接纳,特别是黑人和苏联人的后代更是遭到严重歧视。

冷战爆发后,一方面是要缓和东西方对峙的紧张局势;另一方面是四国占领军的所作所为使得奥地利人将他们都看成“占领者”,民怨极大。因此1955年5月苏、美、英、法四国与奥地利的外交部长在维也纳签订了《奥地利国家条约》。

条约规定:占领国从奥地利撤出军队,恢复奥地利的领土与主权完整;奥地利法西斯组织非法,并限制奥地利发展军事力量;奥地利永久中立,不参加任何军事集团,不允许其他国家在本国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等等。

从此奥地利的中立、独立地位受到苏、美、英、法四大强国保障,德国怎么反对?


当狗容易做人难

首先,这个问题存在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奥地利西北部狭长的国境线几乎全部与德国接壤,两个国家的官方语言都是德语,两个国家的饮食和风俗也是伯仲之间的。且德国,奥地利同文同种,从十世纪到十九世纪都是同一个国家。

至于今天,德国与奥地利为什么不合并,想来因素也有许多,一种说法是二战以后两国和协约国签订了条约,保证永不合并,当然这个是否属实我们不得而知。但就抛开民族、基因属性来说,德奥两国还是存在实质的差异的。首先,就两国的共同语言“德语”就存在差异的,两者在发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的差别可谓不小。其次,两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也是大相径庭的,音乐艺术、体育文化就连生活作息甚至汽油价格都是有差的。关键,各国人民看待彼此的态度也不同,至于合并,牵连到的就不仅是利益,还要顾忌民愿。


奥国那些事儿

因为普鲁士打败了奥地利,普鲁士和奥地利都想统一德意志,但是奥地利是想统一包括普鲁士在内的德国,而普鲁士想要统一德国并包括把奥地利也兼并了显得力不从心,所以最终虽然普鲁士打败了奥地利,但是普鲁士统一的德意志不可能包括奥地利的,所以普鲁士要求奥地利退出德意志联邦,并以后不要找普鲁士统一的德国的麻烦,从而实现普鲁士要求分统一的德意志,一战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和奥地利的代表也都表示希望德国和奥地利合并,但是遭到了战胜国的反对。


快樂fish

德奥本来就是从德意志帝国(不是希魔的"第三帝国")分而治之才分裂出的两个国家。各自国家的人民有富足的生活,这就够了。血缘上他们是兄弟姐妹和亲戚,可以相互串门。但他们认为政治没有必要合在一起,国家大了不好管理。各位已经见过欧洲国家越分越多,国体越分越小。甚至也有同个民族分成两个国家的。欧洲人都普遍认为国家小好褓服小好管理。他们并不像亚洲国家的观念国家越大越好,别人不敢欺负。亚洲人都是从政治因素上考虑多一点。


duh23333

二战后德奥不能合并的关键点:1943年“莫斯科宣言”和1955年《重建独立和民主的奥地利的国家条约》。说白了就是盟军不希望德奥合并。在现阶段,德国逐渐成为欧洲一体化的推动者,德奥合并已经不够满足德国且不利于德国的欧洲一体化进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