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全球央行量化宽松却没有发生通货膨胀?

用户5547786683

1、通货膨胀多发生在经济上升周期,特别是繁荣后期。但这几年的全球央行量化宽松则是在经济危机时期推出的,经济处于衰退期。

2、央行推行量化宽松,不代表市场上流动性就会泛滥。这是因为央行无法直接把货币投放给实体经济,需要借助银行间市场,将流动性传给商业银行。但是商业银行看到实体经济不佳,不愿意给企业贷款,这就使得流动性堆积于银行体系内,没有流通到市场中。

3、由于上述原因,央行才会不断的降低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想刺激商业银行放贷。

4、现在网络上有一个误解,央行的一个动作就会被说成放水,物价上涨。其实没有必然联系,只是相关性。


寡语2018

很好的问题,但也不好回答。各国都非常关注通货膨胀,而且央行的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控制通货膨胀,设立通胀目标制。值得关注的是,各国央行发了大量的货币,但是通胀却没有起来,相反, 在过去几年中,各国央行一直在与通货紧缩进行战争,这是非常有意思的。
通货膨胀的统计主要涉及到普通人的生活,比如说猪肉、房租等等,可以说,通货膨胀和货币发行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联系,只有当货币进入到这些领域之后,才可能发生统计学意义上的通货膨胀。曾经的货币数量论是在一个商品经济社会中才有解释力,在一个金融化的社会中,是有很大的误区。
一个国家和社会进入中高收入阶段之后,资产性收入超过劳动收入,这也是当下中国中产阶层面临的焦虑。投资有风险,但是不投资才是最大的风险。无论股票还是房子都成为i投资的手段,或者是财富的符号,以及增殖的手段。有时候会看到,一个人手里有好几套房子,但是却吃着方便面, 从身价来说,已经是千万级别的富豪了。这在相当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央行发行了很多货币,但是却没有发生通货膨胀,为什么呢?因为钱根本没有到通胀所要统计的那些领域。另外,一个人一天只能持三顿饭,不能吃十顿或者二十顿,对这些必需品的消费也也是有限的了。

央行发行的是基础货币,通过商业银行体系而被放大,货币的本质也更加凸显出来,它是计价的工具,是财富的符号,而不仅仅是交换的手段。股市和房市吸纳了大量的货币,有时候也包括艺术品,甚至是白酒、红酒,我们看这些领域出现暴涨或者暴跌,当然,财富只是符号,如果股市暴跌,财富也就随着涨跌的曲线在有无之间,有些人赚了,有些人赔了。就像你住着的房子从一百万涨到一千万一样,你还是吃着萝卜,而不可能把房子卖了,买成千上万的萝卜。所以,萝卜没涨价,通胀没起来,但是房价一日千里。

当然,如果这些钱追逐大蒜、生姜、猪肉的时候,通胀也就憋不住了。


孙兴杰

全球央行量化宽松政策是全球严重通货膨胀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在社会存在闲置资源,通过货币宽松降低利息进而刺激生产时,严重通货膨胀不具有必然性,因为货币被新产品吸收了。但是温和的通胀还是存在的,不然如何发展?

本轮全球央行量化宽松政策发生在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之后,经济陷入萧条,各国都有投资潜力可挖。量化宽松降低利息,促进了投资,带动了生产,吸收了货币,所以没有严重的通胀。

但当量化宽松持续到一定时候,资源原来越紧张,通胀率提高了,就有可能发生严重的通胀,这是就要加息,收紧货币了,避免进入严重通胀的泥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