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侍郎是一个什么职位?

漂亮的学姐

兵部侍郎是古代从二品的官员,在兵部中仅次于兵部尚书,如果说兵部尚书是国防部长的话,那兵部侍郎就是国防副部长,是个副国级的高干。

兵部侍郎这个职位起源于隋朝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只不过当时的地位远远不及明清时期,是一个地位不太高的中等官员,后来经过很多年代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和宰相制度,皇权高度集中,与此同时带来的是六部地位的提高。

在朱元璋时期,六部的长官可以说是朝廷中实权最大的,到了朱棣的时候设立了内阁制度,随着内闹制度慢慢发展,凌架在了六部之上,但是内阁的位置太过于超然,所以明清时期的六部制度仍掌控着极大的实权。


明朝的时候,兵部侍郎有左侍郎和右侍郎,右侍郎是国防部的参谋长,左侍郎才是国防部的副部长。

到了清朝的时候,兵部侍郎同样有两个人,和所有的六部官员一样,清朝时期的六部官职都是实行满汉双人制的,在有一个汉人兵部侍郎的同时,还有一个满人的兵部侍郎,在六部之上同样沿袭了明朝的内阁、六部制,除此之外在上面还增添了一个军机处,凌驾于众官员之上。


明清之前的兵部侍郎因为在历史的大局中无足轻重,所以我们只说明清时期的兵部侍郎,在明清时兵部侍郎权柄加重,跻身到朝廷大员的位置中,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国防部副部长的位置,是副部级的干部。


孤客生

这么说吧,兵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或者次长。兵部侍郎是兵部的下属官员,兵部是六部之一,六部,从周开始,中央行政机构中,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其职务在秦汉时本为九卿所分掌,魏晋以后,尚书分曹治事,曹渐变为部,隋唐始确定以六部为尚书省的组成部分。以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为六部,兵部是其中之一。

兵部侍郎,约当于今日的国防部副部长(次长),始置于隋大业三年。全称为尚书省兵部侍郎,俗称兵侍、小司马、佐司马、夏卿之亚,唐至北宋前期为正四品下,元丰改制后从三品,北宋前期为文官迁转阶官,元丰改制后为职事官。明代正三品,清代为从二品。兵部的主官是兵部尚书,侍郎只是其副手,兵部的老大其实是尚书。无论官职和品级尚书都比侍郎呀高上一大截。

但是也有些情况比较特殊,那就是兵部掌握兵权,兵部尚书有时候只是名义上的一个主官,兵权其实是掌握在皇帝和他的亲信手中,有的时候兵部尚书只是挂职还有极大的风险,比如兵败了,要有一个人承担责任兵部尚书当然是有责任的。

有的时候兵部尚书这个职位只是一个名誉的职务,他们不一定懂得军务,实际懂得军务的是侍郎等,也就是说有时候兵部侍郎才是名副其实的老大,但是无论怎么说兵部侍郎的职务都很重要,就相当于今日的国防副部长,辅助其主官尚书处理部务。其实无论是兵部尚书也好,兵部侍郎也罢,都要听皇帝的,皇帝一句话可以让你升职,也可以让你一无所有。


天枫说

兵部侍郎是兵部副长官。

三省六部之后,六部有堂官和司官之分,堂官包括尚书和左右侍郎,司官是各司负责人,有郎中和员外郎之分。

隋唐时候六部属于尚书省,六部侍郎级别不高,兵部排名第四,兵部侍郎就更不显眼了;

宋朝尚书、侍郎都是官,兵部侍郎不一定在兵部办公;明朝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之后,皇帝直接掌管六部,侍郎地位有所提高。

清朝时候,兵部侍郎官居正二品,但是六部各部都有满汉两名尚书和满汉左右侍郎,堂官一下子变为六个。而正二品的总督,惯例加兵部尚书衔,晋升从一品;从二品的巡抚,惯例加兵部右侍郎衔,晋升正二品。

由于兵部名义上负责军队,总督和巡抚加兵部衔后,就可以调动绿营兵,拥有临机决断的权利。


伊洛河畔看春秋

明清时期,尚书和侍郎都是各部坐堂的主官、都是堂官,用现在话说都是部级正职,侍郎不是尚书的副手,侍郎的侍不是侍奉尚书,而是直接侍奉皇帝,部里会给部里的堂官排个值班表,尚书值班那天就由尚书行使部长权力,侍郎当班就由侍郎行使部长权力。尚书在明代正二品,侍郎从二品,清代尚书从一品、侍郎正二品,加了大学士的尚书为正一品,但正一品的品衔是来自大学时身份的。侍郎虽然品级低,但不影响职务和权限,古代的官品类似于军队里的位阶、军衔,大校可以当师长、上校也可以当师长的道理一样。用现在话来说尚书就是国务委员级部长,侍郎就是正部级部长。明清设尚书和左右侍郎三名部级正职是目的是为了制约部长们的权力。再说兵部,明代中后期到清朝因为有督抚制度、督抚一般都加兵部尚书或侍郎衔,但需注意的是加兵部尚书(侍郎)衔而已,而不是正的当兵部尚书(侍郎)。中央的兵部部堂里还坐着三位正式的兵部尚书或侍郎。


文明148436522

兵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当于今日的国防部。其长官为兵部尚书。

兵部又称夏官、武部。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



兵部侍郎,即就是兵部副长官,相当于今日的国防部副部长。

唐至北宋前期为正四品下,元丰改制后从三品,北宋前期为文官迁转阶官,元丰改制后为职事官。明代正三品,清代为从二品。


“兵部”源于三国魏“五兵制”,隋唐以后设立兵部,掌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之政,历代相沿。



兵部侍郎,始置于隋大业三年。全称为尚书省兵部侍郎,俗称兵侍、小司马、佐司马、夏卿之亚。有左、右侍郎之分,一般以左为上。


历史传讯社

兵部侍郎,兵部副长官,相当于今日的国防部副部长。唐至北宋前期为正四品下,元丰改制后从三品,北宋前期为文官迁转阶官,元丰改制后为职事官。明代正三品,清代为从二品。

“兵部”乃六部之一,“兵部”源于三国魏“五兵制”,隋唐以后设立兵部,掌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之政,历代相沿。

地位:国防部副部长

职务:掌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令之政

建置沿革

兵部侍郎,约当于今日的国防部副部长(次长),始置于隋大业三年。全称为尚书省兵部侍郎,俗称兵侍、小司马、佐司马、夏卿之亚。

主要职能

“兵部”乃六部(吏部即人事部、户部即财政部、礼部即文化及教育部、兵部即国防部、刑部即公检法司等司法机关、工部即建设部)之一,“兵部”源于三国魏“五兵制”,隋唐以后设立兵部,掌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之政,历代相沿。即今之国防部。“侍郎”,相当于今日的副部长、次长。尚书是部长,侍郎是副部长、次长。


碧瑶历史站

侍郎这个官职最早设置于汉代,原本是宫廷的近侍,比如陪皇帝读书的伴读侍郎,或者整天待在皇帝身边以备询问的文学侍从。后来侍郎演变为尚书的属官,也就是协助部门主官的副职。唐代以后,政治上实行三省六部制,其中六部指兵、礼、户、工、刑、吏部。六部的长官称尚书,副职就称侍郎。

因此,某部侍郎,就是指某部的副职,相当于今天我们所说的副部长。兵部侍郎,也就是兵部副部长,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副部长。兵部侍郎的官阶在不同朝代是不一样的,从正四品到从二品不等(古代,每品官阶都有正和从之分,类似于今天公务员级别上的正和副)。

兵部侍郎在兵部的地位仅次于兵部尚书,相当于兵部二把手(古代各部并不像今天一样设置多名副部长,一般一部就设两名侍郎)。兵部侍郎的实权也比较大,不仅可以调动兵部的兵力,还掌管着和军事活动有关的各种事项,诸如武官选任、军事器械的制造和购买、军令的拟定、兵籍等等。

兵部的专业性比较强,在“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的古代,对兵部侍郎的任命是慎之又慎的。因为兵部尚书的任命很多时候是利益斗争和权力平衡的结果,而兵部侍郎则是要负责具体事务的,没有真才实学往往难以胜任。从实学的角度讲,兵部侍郎一般高于兵部尚书。所以,朝廷对兵部侍郎的要求比较高,一般都是熟读兵书的真才实学之士出任。还有,古代皇帝出征时,一般都会带一名兵部侍郎以备随时参谋,足见对兵部侍郎的倚重。


雕刻历史

那么多人说是副职,这完全是不对的,侍郎不是尚书的副职且不受尚书节制任免,现在真没有特别对应的官职,两个都是实职堂官,管理的内容基本一样,所以说是副部长是不对的,副部长受部长节制很多事不能拍板,参谋长呢和部长管的事情还有不同。。所以就得看这个侍郎是怎么当上的,如果是皇帝亲信被直接任命的那么尚书就容易成虚职,如果不是亲信直接任命的那就是和尚书一三五,二四六值班的关系,因为品级的确有差异所以见面的礼节是不能少的,所以让人误会侍郎是尚书的副手,这里的侍是直接听命于皇帝,不是侍奉尚书。。虽然也不是绝对的准确,但是大概是这样的。


望舒信芳

首先要知道尚书和侍郎的关系。尚书是六部主官,侍郎是尚书的副职,有時代替尚书行使六部职权。在宋代以前侍郎与尚书都是实职,但宋代时这个开始出现改变,在宋代尚书不一定就是六部主官,很多时候都是由侍郎代替行使职权。真正由侍郎行使六部职权的时候是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夺得天下后开始着手废除三省(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六部制,实际上就是废除宰相制度,这样做可以加强皇帝的权力。不过这样也有弊端就是如果皇帝很勤勉还好说,如果皇帝很懒那么就难说了,为了弥补这个问题明代时就加了一个叫录尚书事的这么一个兼职,由其他官员充任。当然录尚书事这个官职很早就有,可以追述到汉代,至隋代废。后历代又有恢复,但没有专职一般都是兼职。清代建立后,就延续这个制度,设有尚书衔,没有尚书职。六部没有尚书,只有侍郎,侍郎就是六部主官。


我是天王1

兵部侍郎就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付部长。兵部,六部之一,隋代设三省六部制,兵部首脑为尚书,副职为两人,左右侍郎各一位,所谓兵部夏官大司马。隋唐两代兵部文官和武官都可以担任,但宋代以后基本都文官担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