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2歲還不會說話,原因是父母做錯了3件事,快看你犯錯了沒?

我先給大家舉三個身邊人的例子:

  1. 還有一個同學的孩子已經兩歲多了,只會叫爸爸媽媽,他什麼都懂,就是不說話只用手來比劃。有一次我抱著,他看見爸爸來了就啊啊的叫,意思是想讓爸爸抱,但卻一直也不肯喊爸爸。我就抱著沒鬆手,讓他喊爸爸,後來他發現不喊就走不了,就喊爸爸了。這類孩子就屬於我們所說的“懶嘴”。

寶寶2歲還不會說話,原因是父母做錯了3件事,快看你犯錯了沒?

像上面我說的第三個孩子應該是個例,一般的孩子一歲左右開始說話了,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以上三個孩子都那麼大了還不會說話呢?我感到焦慮的同時也在找原因,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1、父母沒有給孩子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父母平時都挺忙,很少帶寶寶出門。下班回家後比較累,年輕的父母一有時間只知道玩手機,有時候也會讓孩子玩手機,自己做別的事情。和小孩交流溝通的時間太少,語言環境確實很差。現在的家庭有很多年輕的父母和孩子溝通少,語言環境不好,直接造成孩子很大了也不開口說話。

不良的語言環境因素,也容易導致寶寶的語言發育遲緩。例如大人口吃,說話遲鈍、普通話不標準,也會間接性的影響孩子的語言發育,因為這個年齡階段的寶寶,有很強的模仿能力,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提倡通過動畫、兒歌音頻等媒介來促進寶寶的語言聽力的發育。

寶寶2歲還不會說話,原因是父母做錯了3件事,快看你犯錯了沒?

2、父母不注意和孩子交流的方式方法

這三個孩子父母都有個不好的習慣,就是喜歡一手包辦,寶寶需要什麼就直接給他拿來或幫他做好。認為這是體現父愛和母愛,其實不是的。寶寶開始學說話時,更要注意交流方式。比如:當寶寶想喝水時,可以嘗試拿個空瓶給他,教他用語言要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平時也可以看圖說話或者是講故事,並刺激寶寶開口說話,從而培養寶寶的語言能力。而不是一味的“寶寶要喝水了,媽媽給你拿”、“寶寶餓了,媽媽給你煮”、“寶寶乖,睡覺”。這樣“愛”著寶寶,其實是到害了他。有時候,應該多花點心思引導寶寶、多跟他交流溝通,比幫他做任何事情都重要。

寶寶2歲還不會說話,原因是父母做錯了3件事,快看你犯錯了沒?

3、父母對孩子的約束過多

第三個案例那個孩子的父母本身就是內向不善言談,再加上一天工作很累回到家也不願意說話,再加上平時很講究衛生,怕孩子弄髒衣服和房間,也怕他搞壞傢俱,因此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摸,以至於他們家的寶寶很多東西都不能玩,孩子不會說話那是自然的事。

綜上所述:家長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應該通過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來引導他多說話,說一些比較簡單的話語,但要注意儘量不用兒語。比如:吃飯,而不是說吃飯飯。 給孩子吃東西、喝水、玩玩具之前都和他多說幾遍是什麼,儘量讓孩子也去說,當然這個過程不可心急,從最簡單的詞開始,慢慢的過渡到小短句。只要家長支持這樣做,總有一天孩子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關注【孕育參考】併發私信“陪孩子”,免費送一本書《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