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13所清代官立学堂,12所市县一中,只有这个“五中”是例外

大清朝在经历甲午失败之后,似乎像长大了的孩子一样,开始不再顽固,也尝试着社会变革,尽管不甚彻底,但却在地方和民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改革新风。

在此风气之下,福建这个最早接受西方侵扰的地方,在还没有废除科举制度的前提下,也开始由官府主导开设新式学堂,从而开启了福建近、现代高等、中等教育之风。

1902年,清朝廷通告各省,凡书院中属省城者改为大学堂,属各府者改为中学堂,属各县者改为小学堂,学堂应强调“教法当以四书五经、纲常大义为主”,于是福建省及各府开始改建、改制、新建新式学堂,名称一般定为“某某府中学堂”或“某某州中学堂”。

1904年1月学部颁发《学务纲要》规定:“京师设大学堂,各省只设高等学堂,高等学堂作为大学预备科”。

1912年(民国元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规定,中学堂改称中学校。

1914年,遵照福建省令,省内各府官立学校统一由省统筹及命名,定名为按序排列的“福建省立第几中学”,当时福建共有13所。

1927年,北伐军入闽后成立了福建省教育改造委员会,开始对各省立学校进行改造,如拆分初级和高级中学等,如“福建省立第几初级中学”、“福建省立第几高级中学”。

1929年,福建省统一命名的学校形式重新回归为地名,如“福建省立第几初级中学”改名为“福建省立某某初级中学”。

解放后,各地中学统一以地方和序列号命名,早期官立中学堂因历史地位卓越,一般为当地一中,如“福建省某某第一中学”。

福建省内最早的13所官立中学堂,便是经历了以上过程,在名字的更替上也基本按此脉络展开,作为官立的第一所中学,它们在后来的演变过程中,撑起了当地中学教育的大旗,也引领着当时教育改革的方向,如今,也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名校。

一、全闽大学堂(清代),福建省立第一中学(民国),福州一中(当代)

福建13所清代官立学堂,12所市县一中,只有这个“五中”是例外

全闽大学堂

1902年,光绪皇帝特准设立的福建省第一所官立西式学校,定名为“全闽大学堂”,堂政直属总督府管辖。3月24日举行开学典礼,5月8日正式上课。

其前身是福州的凤池书院和正谊书院,二者合并后改建全闽大学堂。

后来曾用校名如福建高等学堂、福建高等学校、福建省立第一中学、省立第一初级中学、省立福州初级中学、福建省立福州中学、省立福州高级中学、福建省立福州中学、福建省福州中学、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

二、福州府中学堂(清代),福建省立第二中学(民国),福州二中(当代)

福建13所清代官立学堂,12所市县一中,只有这个“五中”是例外

福州三中

1909年,慢了半拍的福州府中学堂终于成立,是全省12所官立中学堂中的最后一个。

福州中学堂,后曾改名福州中学校、福建省立第二中学、福建省立第二初级中学,1928年福建省立第二初级中学并入福建省立第一初级中学,原址建立了福建省立福州职业中学,抗战期间便停办,从此销声匿迹。

也可以理解成福州三中继承了福州中学堂的衣钵,因为她也是脱胎于合并后的福建省立福州初级中学。

三、宁郡中学堂(清代),福建省立第三中学(民国),福安一中(当代)

福建13所清代官立学堂,12所市县一中,只有这个“五中”是例外

霞浦一中旧照

1902年,福宁知府李增霨创办了宁郡中学堂。

几度迁移、更名,依次为福宁府中学校、福建福宁中学校、福建省立第三中学、福建省立第三初级中学、福建省立三都初级中学、福建省立三都中学、三都福安联合中学、福建省福安第一中学。

因几度迁移,后来相应位置的学校也基本追溯至宁郡中学堂,除了福安一中外,还有霞浦一中。

四、延平府中学堂(清代),福建省立第四中学(民国),南平一中(当代)

福建13所清代官立学堂,12所市县一中,只有这个“五中”是例外

南平一中

1903年,响应朝廷号召,延平府在1719年始办的“道南书院”基础上创办延平府中学堂。

之后兼并融合,历任名字为延平府师范学堂、延平府中学堂、福建省立第四中学、闽北公立中学、福建省立南平初级中学、福建省立南平中学、福建省南平第一中学。

五、建郡中学堂(清代),福建省立第五中学(民国),建瓯一中(当代)

福建13所清代官立学堂,12所市县一中,只有这个“五中”是例外

建瓯一中

1906年,建宁知府白增煜在1686年瓯宁知县邓其文复建的“建溪书院”基础上改制建成建郡中学堂。

之后名字更替,经历了建宁府中学堂、建瓯中学校、福建省立第五中学、福建省立第五初级中学、福建省立建瓯初级中学、福建省立建瓯中学、福建省立建瓯初级中学、福建省立建瓯中学、建瓯县人民中学、福建省立建瓯中学、福建省建瓯第一中学。

六、邵武府中学堂(清代),福建省立第六中学(民国),邵武一中(当代)

福建13所清代官立学堂,12所市县一中,只有这个“五中”是例外

邵武一中

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制度后,由邵武知府彭允绅创办,名为邵武府中学堂。

后屡次更名,先后为邵郡中学校、福建省立第六中学、福建省立邵武初级中学、福建省立邵武中学、福建省邵武第一中学。

七、汀郡中学堂(清代),福建省立第七中学(民国),长汀一中(当代)

福建13所清代官立学堂,12所市县一中,只有这个“五中”是例外

长汀一中

1904年,汀州府在建于1681年的龙山书院基础上创建了汀郡中学堂。

历史变革中,曾用名汀州中学校、福建省立第七中学、福建省立第四高级中学/福建省立第七初级中学、福建省立长汀中学、福建省立长汀初级中学、福建省立长汀中学、长汀县第一中学、长汀抗大中学、长汀县第一中学。

八、漳州府中学堂(清代),福建省立第八中学(民国),漳州一中(当代)

福建13所清代官立学堂,12所市县一中,只有这个“五中”是例外

龙溪中学时代的合影

1902年,响应全省西式学堂的设立,漳州府中学堂随之成立。

后续的变革中,曾用名包括漳州师学堂、漳州府中学堂、福建省立第八中学、福建省立第八初级中学、福建省立第八初级中学、福建省立龙溪初级中学、福建省立龙溪中学、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

九、龙岩州中学堂(清代),福建省立第九中学(民国),龙岩一中(当代)

福建13所清代官立学堂,12所市县一中,只有这个“五中”是例外

龙岩一中

1903年,龙岩州第一所官办中学堂成立,名曰“龙岩州中学堂”。

之后随着福建省政策相继更名为龙岩州中学校、福建省立第九中学、福建省立第九初级中学/福建省立第五高级中学、福建省立龙岩中学、福建龙岩师范学校、龙岩县立初级中学、龙岩省立高级中学、龙岩中学、龙岩第一中学、龙岩红卫中学、龙岩五七中学、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

十、兴郡中学堂(清代),福建省立第十中学(民国),莆田一中(当代)

福建13所清代官立学堂,12所市县一中,只有这个“五中”是例外

莆田一中

1906年,兴化府在科举制度废除后迟迟成立了兴郡中学堂。

后历经变迁,曾更名为兴化中学校、福建省立第十中学、福建省立第十初级中学、福建省立莆田初级中学、福建省立莆田中学、福建省立莆田初级中学、省立莆田中学、莆田一中。

十一、泉州府中学堂(清代),福建立第十一中学(民国),泉州五中(当代)

福建13所清代官立学堂,12所市县一中,只有这个“五中”是例外

泉州五中

1902年,泉州第一所中等学校“福建省泉州府官立中学堂”成立。

在之后的历史中,曾陆续用过福建泉州中学校、福建立第十一中学、福建省立晋江初级中学、福建省立晋江中学、晋江第一中学、泉州第五中学、泉州高级中学、泉州第五中学等,可以称得上泉州地区最好的中学。

十二、永春州中学堂(清代),福建立第十二中学(民国),永春一中(当代)

福建13所清代官立学堂,12所市县一中,只有这个“五中”是例外

永春一中

1906年,永春州在梅峰书院基础上改建了永春州中学堂。

后几度更名,依次为永春州中学校、福建省立第十二中学、公立永春中学、福建省立永春初级中学、福建省立永春中学、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

十三、厦门中学堂(清代),福建立第十三中学(民国),厦门一中(当代)

福建13所清代官立学堂,12所市县一中,只有这个“五中”是例外

厦门一中

1906年,厦门道署接管玉屏书院,并改建为厦门中学堂。

后历经更替,曾用名有思明中学、福建省立第十三中学、福建省立厦门中学、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1954年一中迁建,原址仍设校为厦门五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