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杭州将只有两种房子:有地铁的和没地铁的

高铁改变中国的地理格局,是让速度征服了距离,大幅提高了有效时间的运载量。从此,中国的城市,只有两种:有高铁的和没有高铁的。

一个高铁站,对于一座城市的意义是巨大的。如果能有十字甚至米字形的高铁网络,城市的辐射力、导入和输出能量将得到快速爆发。

很快杭州将只有两种房子:有地铁的和没地铁的

铁道部编制的中国高铁网络图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记得笔者读大学时,要从不通火车的老家县城到大学,要么从老家坐3小时大巴到武汉再转火车12个小时到南京再转火车,要么坐大巴到荆门然后转绿皮火车折腾20来个小时,然后才能到学校所在的城市。而如今,五个多小时,不仅速度更快,而且直达。

很快杭州将只有两种房子:有地铁的和没地铁的

郑州高铁路线图,密集程度超越九省通衢的武汉

曾经的1000公里,那是山海相隔,远在天涯。而如今的1000公里,因为时速300公里的高铁,而变得没那么遥远了。距离的障碍,正在一点点消除,对于城市的价值,也日益显现。

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突破。速度带来的改变,可以让单位时间的效率、运输量更高,可以有更好的乘车体验,甚至还准点和靠谱。某种程度上,它还在改变中国的城市格局。米字格局高铁密布的郑州快速崛起,也许就是一个佐证。

很快杭州将只有两种房子:有地铁的和没地铁的

郑州交通圈

2008年初的那场大雪引发的春运难题,记忆还在,而十年之后的今天,当高铁几乎普及的今天,整个中国几乎所有通高铁的地方,不管山川丘陵,还是平原腹地,都变成平的了。

很快杭州将只有两种房子:有地铁的和没地铁的

2008年的广州春运,武警排起人墙维持秩序

科技一次又一次地改变世界,而普通大众如我们,如果能在时代的发展风向里,抓住一丝机遇,为自己做好投资、做好资产的保值升值,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也许无法纵观全国,但对于自己所在的城市,应该有起码的认知。


今天我们继续读杭州,说说杭州正在如火如荼建设的地铁。

地铁,就是一个城市的高铁,它会快速改变一座城市,扩容一座城市,乃至推平一座城市。

尤其是,随着城市骨架的拉开,地铁网络的普及,我们传统认知上的距离,都将不再是距离。

很快杭州将只有两种房子:有地铁的和没地铁的

1995年的杭州城市规划图,大片的空地

比如,老底子杭州人,对于杭州的范围,东不过贴沙河,南不过钱塘江,北不过大关,西不过古翠路。可是如今呢?

七堡到笕桥都已经是非常中心的优质地段,北软的二手房价可以突破4万,临安都已经开始触摸房价2万的天际线,而地铁2号线的终点站朝阳,楼面价也突破2万了。

我们要适应,这个正在变大庞大的杭州。

很快杭州将只有两种房子:有地铁的和没地铁的

杭州城市远景规划图,市区几乎不再有空地

而庞大的杭州,不再是老底子的自行车就能轻松到达,也不再是几条公交线路就能自由行走。比之个人,城市更需要效率,适应新时代的地铁网络,正在快速铺开。

10条线路完成的时候,地铁真正从需要普及到变成许多人每天的出行首选,一座城市的距离,将被快速拉平。

很快杭州将只有两种房子:有地铁的和没地铁的

到2022年,杭州将实现轨道交通总运营里程达446公里

以前我们觉得远的地方,将很快就能到达。以前因为距离显得远而带来的房价、地段价值等,也将逐步也拉平。

这座城市,将不再有洼地,只有发展方向和城市资源聚集的不同带来的板块差异。而房子,也只会分成有地铁的没地铁的。

这很可怕,我们继续往下看。

城市开发的位移,是小杭州变成大杭州的根本,也是直接原因。

我们所熟知的武林广场到吴山广场,除了滨江·定安府等极个别项目,早就开发结束了。这里不再有腾挪的空间,哪怕地段再好,成长性也非常有限。尤其是,老城区狭窄的街道、破旧的房子、永远不够的停车位、还有必须要承受旅游旺季密密麻麻人群的干扰……

很快杭州将只有两种房子:有地铁的和没地铁的

西湖边,清河坊北侧的源茂里

我们还没来得及适应、以前总是嫌弃配套差的钱江新城,也开发得差不多了。钱江路以东、运河到钱江三桥之间的商务核心区,除了鲁能地块等极个别项目,也不再有任何土地。而三桥到四桥之间的居住区,南星桥一带最好的沿江地块,也早就没了。二线乃至三线江景的翡翠海岸、信达滨江·壹品,也卖出了当年蓝色钱江一线江景的价格。

城市的位移,时代的变迁,总在这样的悄无声息之间。当我们反应过来是,无形之间就处在了大时代的边缘。

很快杭州将只有两种房子:有地铁的和没地铁的

钱江新城夜景

然后,中河高架、莫干山路两条主干道往北,一直到石祥路,留给当下开发的土地,也有限了。桥西的结束,是一个时代的结束。运河的价值,被提前透支了。当城市界面、形象弱于桥西的申花崛起,就跟钱江新城一样,一线江景没有了,只能到二线乃至三线的地方寻求一丝安慰。


曾经的滨江,也是这个问题。从七甲河到钱塘江大桥之间,尤其是三桥到四桥这一段、江南大道至钱塘江的区域,被过早的开发,以至于当整座城市的价值真正释放的时候,我们最宝贵的资源,被曾经有眼光或被迫到达此区域的人提前占有了。而且那时候的房价,现在看来比临安都低。

很快杭州将只有两种房子:有地铁的和没地铁的

“国际滨”夜景

这个城市的运营者们,似乎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有着相似的默契,也有着共同的局限。

然后临安,都成了主城区。近乎所有的洼地,都不再是洼地了。

新兴的成长板块,超越我们传统认知的优质板块,以后将会越来越普遍。比如未来科技城,核心区的新盘东原·印未来均价达到3万元/平方米;西溪诚园的二手房价格,能够超越武林广场和钱江新城许多楼盘的二手房价格,就是极好的例子。

未来的钱塘江两岸也一样。同在二桥到四桥之间,曾经江南江北的价格能差好几倍,如今差距越来越小。随着地铁1号线、2号线、4号线乃至未来的7号线逐步开通,以及庆春隧道之外的博奥路隧道、望江路隧道等投入使用,当南北天堑变通途,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不排除江南的房价追平甚至超越江北。

后来居上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浦东和浦西。

很快杭州将只有两种房子:有地铁的和没地铁的

地铁9号线在钱江新城2期的四个站点

好在杭州东边的江干区和南边的萧山,还有大片的土地,曾经因为局限导致的遗憾,在钱塘江二桥到九堡大桥之间的一江两岸,会得到很好的弥补。有关部门现在紧握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等待着合适的机会。未来这里的价值爆发,会十分惊人。

城市东南西北遍地开花的局面,不是孤立的。当一个个城投公司、管委会、街道乃至区政府在运作一个个板块的时候,更高层面的领导者们,不会允许这种彼此独立。他们需要串联起这座城市。

地面和地下交通就是串联一切的根本。而根本中的根本,就是地铁。

地铁,会把政策、配套、产业等的价值,加速放大。地铁是一张城市的网,每个具体的执行者们,填充着网格里的空隙,或者每一个地铁站辐射的范围。比如上面提到的朝阳站。

很快杭州将只有两种房子:有地铁的和没地铁的

朝阳站很远吗?

而武林广场往北,只有12公里的崇贤,目前新房的售价是2万以内。在临安房价开始冲击2万的时刻,地铁10号线即将串联的崇贤,起码短时间内的投资价值,会比朝阳站高,也比临安大。

可惜很多人,情愿买到60公里之外的临安,也不愿选择崇贤。人的心理,真是奇怪。

很快杭州将只有两种房子:有地铁的和没地铁的

同样是地铁2号线,距离武林广场10余公里、云集了阿里云谷、西湖大学等众多利好的三墩,新房的售价被控制在2.4-3万之间,比如说近期较热的万科融信·西雅图、绿都·云和湖。在下沙很多区域的二手房价早已冲破3万的时候,利好逐步兑现的三墩,会比地铁1号线红利早就释放的下沙,有更大的价值预期。

何况,紫金港科技城,已经正式成立了。

我相信,每一个被地铁串联起来的板块的逻辑,都有可能被重新划分,就像曾经被地铁激活的翁梅板块一样,崇贤和三墩,只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当然,衡量一切的都是时间。比如追求财务自由,终极的追求是支配时间的自由。

高铁让我们划分省份和城市之间的距离,从物理单位变成了时间单位,从公里变成了小时,甚至精确到分。地铁于一座城市的意义同样如此。

比如,用速度去衡量物理意义上的距离,同样是3公里,堵车的杭州开车很可能有十几二十分钟,而地铁,可能只要两三分钟。换成时间的标尺,地铁线路上10公里的距离,可能和传统意义上两三公里差不多……

度量单位变了,我们对于所熟知的城市的判断,也就随之改变了。

用看得见的物理意义上的距离,去衡量地铁时代看不见的时间意义上的距离,就会形成认知的偏差。

当速度可以选择,就意味着人有了更多支配时间的自由。买房,在个人需求的基础上,选择有地铁的和没有地铁的,未来的差异会越来越大。

写到这里,读到此处的你,再次点开这张杭州地铁线路图,会有怎样的想法呢?

······················

在知识付费的年代,在知识本来也应该得到尊重的年代,我希望为每一个渴望拨开云雾的人,免费做点事。

每一次努力书写,只希望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