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紀念|高山流水,梅韻不絕——緬懷梅葆玖先生

梅葆玖先生,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先生之子,京劇梅派藝術掌門人,全國政協委員,梅蘭芳京劇團團長,北京市梅蘭芳藝術基金會理事長,梅蘭芳紀念館名譽館長,中國戲曲學院研究生導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京劇)代表性傳承人梅葆玖,始終以他高雅的大家風範、獨特的人格魅力、淵博的知識涉獵及不懈的事業追求而為廣大觀眾和人民所接受。

專題紀念|高山流水,梅韻不絕——緬懷梅葆玖先生

梅葆玖先生

梅葆玖先生是京劇梅派藝術傳承人,是深受我國戲曲界業內人士和廣大觀眾尊敬、愛戴的藝術大家。他10歲學藝,13歲登臺,18歲就與父親(京劇大師梅蘭芳)同臺演出。作為梅家後人,梅先生一生都致力於傳承和弘揚京劇梅派藝術,同時也和其父一樣認真思考、積極實踐京劇的革新。早在“四大名旦”和“四大鬚生”時代,京劇已成為國劇,迎來了將近百年的繁榮。梅蘭芳大師憑藉他的藝術造詣和追求,對京劇進行了成功的改造和創新,提升了京劇“旦角”的舞臺地位,也創造了一個文人與藝人結盟的先河。上世紀五十年代,青年時期的梅葆玖先生演唱的《貴妃醉酒》、《霸王別姬》、《生死恨》、《穆桂英掛帥》、《太真外傳》等諸多梅派經典劇目,無一不是得到其父梅蘭芳大師的真傳,他的一招一式,一舉一動無不浸透著“梅派”藝術的精髓。

專題紀念|高山流水,梅韻不絕——緬懷梅葆玖先生

梅葆玖先生劇照

梅葆玖先生曾說過,他一生最大的遺憾就是在唱戲的最好年齡趕上“文革”。那時候,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統統被趕下舞臺,男旦就更沒戲了。因此,他整整年沒在舞臺上張過一次嘴,而是默默無聞地在後臺管了14年音響。改革開放以來,梅先生以50幾歲的年齡重返舞臺,並且擔任北京京劇院梅蘭芳京劇團團長職務。

專題紀念|高山流水,梅韻不絕——緬懷梅葆玖先生

梅葆玖先生劇照

多年來,他抓住每一次演出機會,常演《貴妃醉酒》、《霸王別姬》、《穆桂英掛帥》等梅派經典劇目,並且為梅蘭芳大師的許多經典劇目完成音配像工作,為傳承和發展京劇梅派藝術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京劇梅派藝術是“圓”的藝術。聽梅葆玖先生演唱,的確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梅先生嗓音圓潤甜美,講究口型,寸勁適當,音節連貫,非真非虛,似有似無。他的表演端莊大方,扮相俊美,他的演唱技巧頗具其父梅蘭芳大師的風範。

為了傳承和弘揚京劇梅派藝術,梅葆玖先生把大部分精力用於教戲育人。他收的徒弟有四、五十個。其中有當代公認非常優秀的青年藝術家李勝素、臺灣第一青衣魏海敏、中國戲曲學院教授張晶、演唱更具規範的董圓圓、後起之秀田慧、碩士研究生劉維及唯一的男旦繼承者胡文閣等。他們對今天京劇的繼承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除此以外,梅先生非常喜愛跟年輕人打交道,他長期堅持到各地講學,不辭辛勞;他把傳承和弘揚京劇梅派藝術為己任,始終堅持,樂此不疲。

梅葆玖對京劇藝術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做出的最大貢獻是他確實十分尊重京劇作為“國粹”、作為“本國固有文化精華的集中表現”。梅葆玖忠實地、言行一致地捍衛梅蘭芳“移步不換形”的藝術理念,並給予“移步不換形”新的內涵。這份平和自然是最為難能可貴、最接近傳統人文之美學佳境的,這就是梅派藝術博大精深之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