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祥西北軍“五虎上將”最終的結局是怎麼樣的?

愛歷史的雯雯

蔣介石有自己的“五虎上將”,馮玉祥也有自己的“五虎上將”,他們被稱為“西北軍五虎”,分別為宋哲元、鹿鍾麟、張之江、劉鬱芬、李鳴鐘。

宋哲元:(1885—1940),山東人,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蔣馮閻中原大戰時,馮玉祥戰敗。他的西北軍被改編。一路為26路軍、一路為29軍。宋哲元為第29軍軍長,參加了長城抗戰。華北事變後29軍駐防北平,蔣介石和日本都想拉攏宋哲元,宋哲元在中央政府和日本之間求生存。盧溝橋事變時,29軍奮起反抗,打響了全面抗戰的第一槍。此次事變之後,宋哲元被調離了抗日前線,雖多次請纓但蔣介石就是不予答應,1940年在四川病死。

鹿鍾麟:(1884—1966),河北定州人,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時,鹿是北京的衛戍司令,負責將末代皇帝驅逐出皇宮。中原大戰後,鹿隱居在天津。抗日戰爭時任河北省主席,與八路軍鬧摩擦。1966年在天津病死。

張之江:(1882—1969),河北人,主要是在任上禁菸,中原大戰之後做一些閒職。

劉鬱芬:(1886—1943),河北人,中原大戰時任陝西省代主席,抗戰時投降了汪精衛的偽政權,1943年在北平病死。

李鳴鐘:(1887—1949),河南人,曾當過馮玉祥模範連的連長,石友三等人都是其模範士兵。中原大戰之後,主要是當軍事高參,1949年病逝。


歷史軍魂

馮玉祥西北軍“五虎上將”無一人死於非命,其中三位病死在解放前,活到解放後的另兩位屬高壽,老大哥張之江活到87歲,二哥鹿鍾麟活到82歲。

讓人唏噓的是,打響長城抗戰第一槍,血戰喜峰口時寫下豪言壯語“寧為戰死鬼,不做亡國奴“、“有進無退,死而後已”的宋哲元1940年就中風病故了,終年56歲屬於西北軍五虎上將中最短壽的。

另一讓人哀嘆的是,五虎上將中的劉鬱芬在抗戰期間投敵做了漢奸,若不是1943年病死在北平,他的命運終點不是在大牢,就是在刑場。

下面簡單說說西北軍的這五虎上將。

張之江

張之江是西北軍五虎將之首,馮玉祥前期兩大助手之一。論資歷,他算是馮玉祥的老弟兄,兩人從光緒末年就一起在第一混成協、第二十鎮共事。

灤州起義後,他和馮玉祥同時被解除了軍職,但馮玉祥在內姑父陸建章的提攜下,短短兩年就又從營長升到了旅長。沒有門路的張之江就是在這階段投奔的馮玉祥,成了馮的部下。

馮玉祥的西北軍表面上挺艱苦奮鬥、挺與時俱進的,但內部執行的其實是封建家長制,馮玉祥在西北軍中是絕對的君,其他人,無論是五虎將還是十三太保都是臣,犯了錯都要跪,都要挨板子。

張之江雖然是馮玉祥的老弟兄,算是西北軍的二號人物,但他在軍中的威望並不高,尤其是十三太保那些驕兵悍將根本不買他的賬,加之個人能力也不強,所以他在西北軍給人的感覺很像是打高級醬油的。

在馮玉祥與吳佩孚、張作霖混戰的那段時間,張之江曾代替暫時下野的馮玉祥執掌西北軍,但他根本玩不轉,讓張作霖、吳佩孚打的屁滾尿流——

因為這個,張之江後來就退居二線了,此後一直以西北軍元老的身份打各種醬油,從民國一直打到解放後,此外就是花了半輩子精力推廣中國武術。

最後給張之江貼個標籤,槍殺徐樹錚的直接責任人是他;北洋時代少有的虔誠基督徒是他;超一流武術家是他。

李鳴鐘

李鳴鐘也是馮玉祥前期兩大助手之一,他也是早早就與馮玉祥結識了,參加過馮玉祥的武學研究會,以及後來的灤州起義。自馮玉祥發跡後,李鳴鐘從模範連連長幹起,並一路升到了師長。

比起張之江,李鳴鐘很能打仗,而且常打勝仗,在西北軍中有福將之譽,1925年在天津指揮的那場對李景林的“神兵天降”攻堅戰算是他軍旅生涯最精彩的章節。

除了能打仗,李鳴鐘還頗有儒將能臣風範,很會籠絡人,也很會用人,吉鴻昌就曾受過李鳴鐘的賞識提拔重用。

如果不是因為李鳴鐘骨子有君子性格,這樣一個文韜武略的人,理應在民國史上佔據更顯赫的位置。就是因為他太過剛正,太過君子,所以在亂世紛爭中他顯得有些不自如,也不大想投入。

中原大戰時,處在既要依附老蔣,又不想背叛老馮的局面下,李鳴鐘最終選擇了出國留洋。

1930年回國後,面對老蔣的拉攏,他也沒有就範,而是棄軍從商去了。

1937年七七事變後,李鳴鐘的表現很有氣節,日偽查封了他北平的住宅,面對日偽的要挾和誘惑,李鳴鐘斷然道:亡國奴不如喪家犬,我絕不給日本人做事。

化妝逃回河南老家後,李鳴鐘曾請纓再赴沙場,遺憾地是他沒能得到回應。

之後,李鳴鐘給孫連仲當過顧問,主持治理過黃河。解放前夕,老蔣派人給他送去了飛臺灣的機票,但李鳴鐘最終選擇留了下來。

若不是在上海解放前夕,他暴發了食道癌,解放後,他應該能有些作為。

周總理在得知他病故後曾連說:“可惜!可惜!”

宋哲元

宋哲元是馮玉祥後期兩大助手之一,北洋陸軍隨營武備學堂畢業後即投奔到馮玉祥麾下,此後一直隨馮玉祥轉戰各地。

1930年中原大戰,馮玉祥戰敗後,宋哲元招籠西北軍殘部被歸到了東北軍序列,算是保存了西北軍的餘脈。

1933年1月1日日軍攻榆關,熱河危急,2月18日宋哲元通電全國,決心抗擊日軍,奉命開赴北平附近參加長城抗戰,任第三軍團總指揮,防守冀東。

長城抗戰是宋哲元一生最華彩的時刻,血戰喜峰口,斃敵五六千,二十九軍大刀隊令日軍聞風喪膽,名揚天下,宋哲元抗戰誓言更是成了當時激勵國人的豪言壯語。

但與此同時,宋哲元又是個相當複雜的人,一方面他有誓死抗戰的愛國意識,另一方面他又有舊派軍閥的割據想法,所以他後來在平津的所作所為很是搖擺不定,既想與日本人周旋,又想建立一個獨立王國,搞軍事割據。

盧溝橋事變後,宋哲元始終抱有為西北軍留點底子的想法,其對馮玉祥的忠誠固然令人慨嘆,但也有在日軍面前委曲求全的味道。

在北平城下,宋哲元雖然率部對日軍作了浴血抵抗,但因實力不濟、決心不定,終未能阻止日軍,平津很快淪陷了。

率部撤出平津後,韓復榘有意聯合宋哲元、劉湘趁亂倒蔣以代之,宋哲元認為此事有礙抗戰大局,於是密報了老蔣,此事不僅讓老蔣對韓復榘起了殺心,對宋哲元本人也是起了疑心。

隨後,老蔣肢解了宋哲元的第一軍,從此,宋哲元基本離開了軍界。憂憤之下,身在大後方的宋哲元先是突患肝病,後又患腦血栓,1940年,56歲的宋哲元以中風不語病逝在四川綿陽。

鹿鍾麟

鹿鍾麟也是馮玉祥後期兩大助手之一。北洋時期隨馮玉祥征戰,乾的最出名的事大概要算奉馮玉祥命令進紫禁城驅逐末代皇帝溥儀了。

做皇帝還是當公民?鹿鍾麟對溥儀的這句問話在民國史上很經典,一對冤家仇人在解放後的相逢一笑泯恩仇也是那個時代一個意味深長的註解。

鹿鍾麟淡出歷史,也是因為中原大戰馮玉祥敗北。

抗戰時期,韓復榘被殺,馮玉祥一度曾想讓鹿鍾麟接管韓的第三集團軍,但韓的舊部不買賬,鹿鍾麟最終只能敗興而返。

後來雖幹過晉察戰區司令兼河北省主席,但因為手裡沒部隊,始終沒能弄出真正的名堂。

解放後,鹿鍾麟在天津以一個普通居民的身份參加街道工作,1966年,病故。

劉鬱芬

劉鬱芬是西北軍五虎將中的唯一大汙點,抗戰時期,他投降了汪精衛,做了漢奸。

他的人生大轉折也是發生在中原大戰。

中原大戰前他頗受馮玉祥器重,馮玉祥戰敗後他即閒居北平做了寓公。

比較諷刺的是馮玉祥對這個後來的大漢奸評價頗高。馮玉祥說他“忠厚老實,謹嚴穩重,做事很少有失察的時候。”又說他“厚道忠誠,循規蹈矩,雖有過於穩健、不敢冒險之病,實在亦頗有能力。”

很顯然,老馮是看走眼了。

1943年,劉鬱芬病死在北平,終年57歲,算是躲過了秋後算賬。


黑句本

西北軍“五虎將”即西北軍中的張之江,李鳴鐘,宋哲元,鹿鍾麟,劉鬱芬五人。這五個人憑藉著自己的累累戰功,戰場上的敢打敢拼被馮玉祥引為心腹,在西北軍中頗受重用,當時的人把他們叫做西北軍中的“五虎上將”,可以說分量還是挺重的,然而同屬“五虎將”的五個人,他們後來的際遇卻各有不同,但死法基本上都是因病去世。



張之江


張之江,東北講武堂畢業,馮玉祥發跡前期最重要的兩個助手之一,和馮玉祥是老相識。1926年馮玉祥通電下野之後,張之江接管了西北軍部隊,成為了西北軍總司令。張之江這個人為人老實厚道,正直無私,可是能力有限,所以五虎上將中其餘的幾個很不服他,不僅如此西北軍的幾次戰役在他的帶領之下都打敗了,張之江也因此中風,從此退居二線,基本上擔任一些閒職。

劉鬱芬


劉鬱芬這個人是“五虎上將”比較尷尬的一位,他的尷尬在於他在抗日戰爭中投降了日本人做了可恥的漢奸,他先後擔任汪偽政府的開封綏靖主任,汪偽政府總參謀長,大概是“人在做天在看”,1934年劉鬱芬病死在了北平。馮玉祥曾經評價他“忠厚老實,謹嚴穩重,做事很少有失察的時候。”又說他“厚道忠誠,循規蹈矩,雖有過於穩健、不敢冒險之病,實在亦頗有能力。”,很明顯馮玉祥看走眼咯!

宋哲元


宋哲元將軍是著名的“抗日將軍”,“九一八事變”爆發以後,宋哲元主動請纓抗日,手下的大刀隊殺的鬼子膽顫心寒。1932年他擔任察哈爾省主席,1935年他擔任平津衛戌司令,盧溝橋事變爆發以後他積極抗日,率部奮起反抗,1940年病故於四川綿陽。

李鳴鐘

他和張之江是馮玉祥將軍早期最重要的兩個幫手,是被共產黨認定的愛國民主人士。李鳴鐘是西北軍元老級人物,後來的石友三,吉鴻昌等人都曾經在他手下擔任過士兵。馮玉祥在中原大戰失利以後被迫下野,作為嫡系的李鳴鐘也被南京政府給了幾個虛職,1949年6月29日李鳴鐘因病去世。

鹿鍾麟

他是馮玉祥後期兩大主要助手之一,鹿鍾麟參加過辛亥革命廣州起義並擔任右路軍司令,他這個人極度迷信,出門總是帶和卦師,沒事自己也算兩卦。中原大戰失利後,他擔任了國民黨六屆中委,抗戰勝利後擔任華北宣撫使,解放戰爭中鹿鍾麟選擇留在大陸,先後擔任了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 1966年病故天津。


一樹梅花一放翁

馮玉祥五虎上將,都曾跟著馮玉祥一起出生入死,可是在後來,完全走的是不同的道路深思。

張之江(1882年-1966年)

東北一個講武堂出身,1914年投奔馮玉祥,沒幾年,一路攀爬,從騎兵營長、旅長、師長、最後升為西北軍總司令...直至成為馮玉祥的股肱心腹。

張之江雖然赤膽忠心,剛正憨厚,但能力不足,很多人都不服他,南口大戰後心力焦瘁,患了中風,從此退居二線,搞一些協調工作,解放後,擔任過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委員等職,病逝於天津。

李鳴鐘(1887年-1949年)

西北軍著名將領,與馮玉祥在第一混成協時就相識,從16混成旅一團三營長、三團長、一團長、21旅旅長、第八混成旅旅長直至升為國民一軍6師長,後升為綏遠都統兼國民軍西路總指揮,成為馮玉祥的股肱心腹。

1930年中原大戰前夕因反對進發混戰退出軍界,致力於河南的建設事業,上海解放後不久病逝。

宋哲元(1885年--1940年)

私塾教師出身,追隨表姐夫馮玉祥,從連長、二團一營長、團長、25混成旅長逐步升任熱河都統,北伐時更是任第二集團軍第四方面軍總指揮並任陝西省主席。

1940年病故於四川綿陽。

鹿鍾麟(1884年-1966年)

學兵出身,1915年到16混成旅當營長、軍械官,後升炮兵團長、軍官教導團長、旅長。馮玉祥任河南督軍時,鹿任省警務處長,張之江任西北軍總司令後,鹿鍾麟接任了張之江的察哈爾都統。

抗戰時期任冀察戰區司令,解放後病逝於天津。

劉鬱芬(1886年-1943年)

保定陸軍速成學堂出身,1913年追隨馮玉祥,就任上尉參謀兼模範連教官,後任16混成旅參謀長,11師團長,22旅長,國民一軍二師師長,代理甘肅軍務督辦,北伐時任第二集團軍第七方面軍總指揮兼甘肅省主席。

抗戰中投降汪精衛政權任汪偽政府總參謀長,1943年病死於北平。


齋書君

首先需要澄清很重要一點,所謂西北軍“五虎上將”實際上存在多種說法、幾個版本。前五虎基本上沒有爭議,張之江、李鳴鐘、鹿仲麟、劉鬱芬、宋哲元。中五虎一說張之江、李鳴鐘、鹿鍾麟、石敬亭、宋哲元;另一說張維璽、韓復榘、石友三、孫良誠、孫連仲。後五虎一說韓復榘、石友三、孫連仲、孫良誠、張維璽;另一說劉汝明、吉鴻昌、張自忠、馮治安、趙登禹。如果一個一個講結局,詳細一點的話可以寫本書。限於問答形式,簡單說說其中幾位吧。

孫良誠,1941年2月調任第39集團軍副總司令,翌年選擇投靠南京汪精衛政府,先後升官至“第二方面軍總司令”、“開封綏靖公署主任”等職。日本投降後,國民政府算他“曲線救國”,孫又搖身一變為第二路軍總指揮、暫編第25師師長、第一綏靖區副司令兼第107軍軍長。1948年11月13日,孫在淮海大戰中向解放軍投降,後藉口勸說劉汝明起義,返回上海。結果呢?隨行的中共情報人員王清翰、周天亞被捕遇害。1951年,孫良誠病死在獄中,時年58歲。

孫連仲,1945年6月調任第十一戰區司令長官,旋即負責北平、天津地區的日軍投降事宜,其中太和殿受降儀式辦得非常風光,現場人山人海。1947年3月,先任保定綏靖公署主任,是年底任北平行轅副主任,後調南京衛戍司令、總統府參軍長。大陸解放前夕,孫連仲選擇繼續效忠蔣介石,到臺灣後是戰略顧問委員、國策顧問、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中央紀律委員。1990年8月14日,孫連仲病逝臺北,享年97歲。


馮傑

五虎上將分別是:張之江、李鳴鐘、宋哲元、鹿鍾麟和劉鬱芬。這五人皆是馮玉祥治軍的得力助手,很受信任。

五虎上將屬張之江活的最久,他84歲去世於北京。在馮玉祥下野赴蘇聯考察期間,張曾替代馮掌管西北軍。但是,在軍閥混戰期間,被直奉聯軍海扁,馮玉祥藉機回國五原誓師,重新組合起西北軍系列,並得到了蘇聯支持,勢力不斷壯大。中原大戰後,張就淡出了軍政系統,擔任閒職。張的性格雷厲風行,重情重義,所屬部下稱他為“大主教”,也被看作五虎上將之首。宋哲元是五虎上將中名氣最大的,原因在於他聯合佟麟閣率被張學良改編的29軍主持長城抗戰。馮玉祥是宋哲元的表姐夫,兩人關係自然親密。韓復渠被殺原因之一,乃是宋給蔣介石告密說韓聯合劉湘拉攏自己組成反蔣聯盟。但蔣介石並沒有買賬,反而懷疑宋哲元,並且他在國民黨派系鬥爭中多次失敗,只能做一些軍事顧問的活計,享年也短,1940年去世於四川綿陽,年僅55歲。

鹿鍾麟在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時大放異彩,驅逐溥儀出紫禁城,名噪一時。中原大戰之後,鹿鍾麟隱居於天津,試圖東山再起,但由於其部下已經不受控制,韓復渠殘留部隊也沒撈到手。鹿鍾麟作為馮玉祥的老鄉密友,兩人關係一直很好,有個人感情成分在。1966年病逝於天津,享年82歲。

李鳴鐘知道的人比較少,他和馮交往很早,清末灤州起義之時,便為同袍。相比之下,李更多是馮手下一名出色將領,曾作為北伐籌備特使與譚廷闓接洽。李還頗具行政能力,擔任綏遠都統期間,對於內蒙古各地的市政建設多有貢獻。中原大戰後,李鳴鐘在國民政府擔任一些綏靖督之類的官職。花園口炸堤之後,被認命為堵口副主任,解決善後問題。1948年病逝,享年62歲。劉鬱芬作為五虎上將之一,也是受過正規軍事教育的,保定陸軍速成堂畢業,但其顯然晚節不保、氣象有失。抗日戰爭期間投靠了汪精衛,令馮玉祥十分失望。在西北軍早期,劉對馮十分忠誠。馮玉祥評價劉鬱芬為:忠厚老實,謹嚴穩重,做事很少有失察的時候。這位忠厚老實人卻成為西北軍將領中唯一一個投降做了漢奸的人,歷史結局總是如此打臉。1943年他去世於北平,活了57歲。


歷史傳訊社

張之江、李鳴鐘、鹿鍾麟、宋哲元,這四個人沒有爭議。劉鬱芬和石敬亭,無法確定哪一位是剩餘的一位。

張之江:1882-1969,河北鹽山人。早年在遼寧當兵,和馮玉祥是同事。1914年,投奔了馮玉祥的第16混成旅,擔任上尉參謀。幾年時間,迅速升任師長。1924年,在北京政變後,擔任了察哈爾都統。1926年,代理西北軍的軍政長官,抵擋奉軍和直系的聯合攻擊。事後,心力交瘁,中風,退居二線。此後,一直擔任閒職,也曾去安撫舊部,協調中央和地方的關係。建國後,留在大陸,擔任了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委員,1969年去世。(此人對馮玉祥忠心耿耿,正直厚道。但是能力有限,部下都不服他。和馮玉祥不同,他是真的信基督教)

李鳴鐘:1887-1949,河南沈丘人。清朝末年,就和馮玉祥相識。1913年在馮玉祥的團擔任連長,馮升任旅長以後,組建了模範連,訓練軍官,委任他為連長。石友三、馮治安、吉鴻昌等人,都是模範連的士兵。馮玉祥組建了國民1軍,他擔任師長。北京政變後,李鳴鐘升為綏遠都統兼國民軍西路總指揮,授陸軍上將銜。1926年任京師警察總監。1927年任國民政府軍委委員。1928年任鄭州市長,第二集團軍總指揮。中原大戰後,西北軍解體,李鳴鐘被南京軍委任命為鄂豫皖邊區綏靖督辦。1931年吉鴻昌下野,李鳴鐘又兼任22路軍總指揮和30師師長。後任軍事參議院參議。抗日戰爭期間,李鳴鐘雖然為當權者所忌,數次上書都未能復出帶兵,但他通過舊時的同袍戰友,從各個層面上積極參與抗戰,為抗日救國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積極貢獻。1948年任監察院監察委員。1949年6月29日在上海病逝。

鹿鍾麟:1884-1966,河北定州人。1916年,擔任副營長,所部在四川被蔡鍔的護國軍擊敗。殘部的一個團,被劃到馮玉祥麾下,他從此成為馮的部下。1926年馮玉祥下野,張之江擔任了國民軍的代理總司令,他擔任了前敵司令官。五原誓師後,擔任了馮玉祥的參謀長。1928年末,鹿任國民政府軍政部常務次長,代理軍政部長。也就是,馮玉祥在中央的代表。中原大戰中,是反蔣大軍的前敵總指揮。戰後,被迫下野。抗戰中,給馮玉祥擔任過戰區參謀長、副司令官。後來來到河北省擔任省主席兼任冀察戰區司令官,於1940年辭職,去四川閒居。建國後,在天津的街道辦忙活,被選為國防委員會委員,1966年病逝。

宋哲元:1885-1940,山東樂陵人。從軍校畢業後,就一直在馮玉祥麾下工作。1924年馮的部隊改為國民1軍,他擔任師長。1925年改任熱河都統,此後擔任過陝西省的主席,中原大戰中的方面軍總指揮。戰後,西北軍的一部分官兵,被改編為一個軍,他擔任軍長。1935年被授為陸軍二級上將,任平津衛戍司令、冀察綏靖主任和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兼河北省政府主席。29軍撤出華北後,擴編為一個集團軍,擔任司令官,後來改任戰區副司令。不久因病辭職,去了老婆的孃家休養,1940年病逝。

劉鬱芬:1886—1943,河北清苑人。曾任第十六混成旅參謀長、第二十二旅旅長、國民軍第一軍第二師師長、代理甘肅督辦、甘肅國民軍總司令、綏遠都統、甘肅省主席、護黨救國軍第五路總指揮、第二軍團總司令、代陜西省主席等。抗戰期間,叛國投敵,淪為漢奸,任汪偽政府開封綏靖公署主任、軍事委員會委員、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長等職,1943年病死。

石敬亭:1886—1969,山東利津人。1911年參加灤州起義,歷任綏遠第十六混成旅參謀官、營、團長、國民一軍整編第四混成旅中將旅長、 第五師師長、第五軍軍長兼西北幹部學校校長、山東省政府委員、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等職。解放戰爭末期,石敬亭由重慶去臺灣,被聘任國民黨“總統府”國策顧問,1969年11月19日,病逝於臺北。


醉臥長安雪

大家好,我是餘雯雯,一個愛歷史的女生,我來說說我所知道的吧,不足不正確之處,還請大家給我指正。

馮玉祥靠袁世凱留下的陸軍第七師第一營起家,在成為陝西的督軍,掌握了西北 政權,他的軍隊也被稱為西北軍,當時馮玉祥也有著自己的“五虎上將”,那麼今天來聊聊馮玉祥的五虎上將。

第一虎將:張之江

張之江的河北人,跟隨馮玉祥參加 灤州起義,後來一直跟隨著馮玉祥,可謂是馮玉祥最忠心不二的部下,馮玉祥也很信任他,直奉戰爭的時候,他就任旅長,北洋政府還授予他“洸威將軍”的稱號,1936年它還代表中國國術館隊員參加了柏林奧運會,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武術,在抗戰的時候,他是第五戰區的高級軍事顧問,建國後還做過政協委員,在1969年與上海逝世。

第二虎將:李鳴鐘

李鳴鐘是河南人,參軍之後就在馮玉祥的手下,深受馮玉祥的賞識,馮玉祥做營長,他就是做馮玉祥的連長,李鳴鐘是一個能打仗的將軍,抗戰的時候日軍讓他投降,他一口回絕,後來他還復出參加抗戰,成為河南省政府委員。後來在上海逝世。

第三虎將:宋哲元


宋哲元將軍是山東人,曾就讀於北洋陸軍的武備學堂,後來在北京工作時結識到馮玉祥,後來他追隨了馮玉祥,跟隨馮玉祥南征北戰,立下了很多戰功,抗戰時期,他曾率領西北軍參加長城抗戰,聞名於世的“大刀隊”就是他的部下,無數小鬼子成為刀下之魂。不幸的是宋哲元將軍在1940年突發中風而死。

第四虎將:鹿鍾麟





鹿鍾麟是在北洋軍中認識馮玉祥的,後來他也跟隨馮玉祥起義了,此後一直追隨馮玉祥,當年把溥儀趕出紫禁城的就是他,抗戰時期,他還跟隨馮玉祥身邊做參謀長,後來在1966年因病逝世。

第五:劉鬱芬

劉鬱芬是河北人,1932年曾被國民政府任剿匪司令進攻我黨,抗戰時期,他投靠了日本人,淪為日本人的走狗,在汪精衛手下任職,1943年在北平逝世。

馮玉祥的“五虎上將”其他四位都是鐵骨錚錚的將軍,只有劉鬱芬投靠了日本,成為民族的敗類。

我是餘雯雯,一個愛歷史的女生,還請大家關注我,這裡也謝謝您的閱讀,祝您生活愉快!


愛歷史的雯雯

西北軍五虎上將指張之江、李鳴鐘、宋哲元、鹿鍾麟和劉鬱芬五名西北軍悍將。五虎上將命運各異,有人參加過奧運會,有人是大刀隊成員,有人當了漢奸。


張之江是河北人,曾隨馮玉祥參加灤州起義,之後一直跟隨馮玉祥,是馮玉祥最忠心的下屬,馮玉祥非常信任他。第一次直奉戰爭就是旅長,北洋政府封他為“洸威將軍”。1936年張之江代表中國國術館隊員,參加了柏林奧運會。第一次向世界展現中國武術,是被譽為中國武術走向世界第一人。抗戰時期,他是中國第五戰區高級顧問。建國後還做過國家政協委員。1969年在上海去世。

李鳴鐘是河南人,深受馮玉祥賞識,馮玉祥是營長的時候他就是連長。抗戰時日軍曾招降他,被他斷然拒絕。後來李鳴鐘還參加了抗戰 是河南省政府委員。解放前蔣介石要他去臺灣,也被他拒絕了。解放後不久在上海去世。

宋哲元是山東人,在北京工作時結識馮玉祥。後來在馮玉祥手下南征北戰,立下很多功勞。抗戰時期,宋哲元率西北軍參加長城抗戰,舉世聞名的大刀隊就是他隊伍。無數日本鬼子死在他的大刀下。可惜在1940年突然中風去世 ,一代抗日英雄就此告別人世。

鹿鍾麟在北洋軍閥時期就跟隨馮玉祥,把溥儀趕出紫禁城就是他。抗戰時期他還跟隨在馮玉祥身邊做參謀長。後來因為不滿意抗日統一戰線,辭職回家了。建國後是國家國防委員會委員,1966年在天津去世。



劉鬱芬是河北人,1932年還擔任國民政府剿匪司令,參與圍剿紅軍。抗戰時跟隨汪精衛當了漢奸,成為日本人走狗。1943年在北平病逝。


滄海歷史春秋

通常來說,所謂的西北軍“五虎上將”指的是馮玉祥統率的第16混成旅擴編為第11師時,所屬的五名主要高級軍官。但隨著時間推移,以及馮玉祥軍事集團的不斷髮展,“五虎上將”的人員有所變化,因此在不同時期衍伸出不同版本的“五虎上將”,其中爭議最大的是劉鬱芬和石敬亭,至於其餘四人——張之江、李鳴鐘、鹿鍾麟、宋哲元都無爭議。下面先列一下兩個版本的“五虎上將”名單,再介紹相關人員的結局。


版本一:張之江、李鳴鐘、鹿鍾麟、劉鬱芬、宋哲元。

版本二:張之江、李鳴鐘、鹿鍾麟、石敬亭、宋哲元。


張之江,生於1882年9月3日(清光緒八年七月二十一日)。河北鹽山人,字子姜,號紫岷,畢業於東三省講武堂(徐世昌時代)第一期騎兵科、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五期。張之江1916年加入馮玉祥的部隊,任三等參謀官。十年後曾繼馮玉祥之後成為西北邊軍督辦公署上將督辦,可說是西北軍的二號人物。1946年7月31日以上將官位退役。建國後歷任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委員等職。1966年5月12日在上海病逝。


李鳴鐘,生於1887年3月9日(清光緒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河南沈丘人,字曉東,畢業於陸軍第六鎮隨營學堂深造班。李鳴鐘1912年加入馮玉祥的部隊,任哨長(即排長),是西北軍草創時期的元老。在西北軍中官至甘肅軍務善後督辦公署上將督辦,1932年1月31日退出軍界(後曾短暫復出擔任第29軍軍事顧問、第1戰區軍事顧問)。1949年6月29日在上海病逝。


鹿鍾麟,生於1884年3月12日(清光緒十年二月十五日)。河北定縣人,字瑞伯。畢業於陸軍第一混成協隨營學堂深造班,後在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三期肄業。鹿鍾麟1916年加入馮玉祥的部隊,任步兵營長。1929年繼馮玉祥、宋哲元之後出任國民軍代理總司令,後又在中原大戰時期領導整個西北軍(第2方面軍)。鹿鍾麟1949年1月辭去軍職,建國後任國防委員會委員,曾在天津義生裡街道辦事處當居委會主任。1966年1月11日在天津病逝。


石敬亭,生於1884年12月23日(清光緒十年十一月初七日)。山東利津人,原名石敬東,字筱珊,畢業於陸軍第一混成協隨營學堂深造班、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三期。石敬亭1918年加入馮玉祥的部隊,任二等參謀官,是西北軍中四位著名參謀長之一。1946年7月31日以上將官位退役。後移居臺灣,擔任過國策顧問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1969年1月19日在臺北病逝。


劉鬱芬,生於1886年9月5日(清光緒十二年八月初八日)。河北保定人,字蘭江。畢業於北洋陸軍速成武備學堂英文班、北京將校研究所。1914年加入馮玉祥的部隊,任三等參謀官。劉鬱芬在西北軍中官至上將方面軍總指揮、省政府主席,時常充當坐鎮西北軍大後方的角色。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劉鬱芬參加汪偽政權,官至偽總參謀部上將總參謀長。1943年4月2日在北京(當時稱北平)病逝。


宋哲元,生於1885年10月30日(清光緒十一年九月二十三日)。山東樂陵人,字明軒。畢業於陸軍第六鎮隨營學堂深造班。宋哲元1914年加入馮玉祥的部隊,任連長。1929年曾繼馮玉祥之後擔任國民軍總司令,後鹿鍾麟接任總司令,宋哲元退居第二。西北軍在中原大戰反蔣失敗後,主力由宋哲元收編,後發展為第29軍——第1集團軍,宋哲元亦官至第1戰區上將副司令長官。1940年4月5日在四川綿陽病逝後追贈陸軍一級上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