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擁有臥龍鳳雛、五虎上將,為何不能統一三國?

蘇廣龍


有一句話說的好。

曹操佔天時,孫權佔地利,劉備占人和。

為什麼曹操集團最終可以勝利?

就是因為人家佔據了天時。

什麼是天時?

就是先機。

佔據地利,總有被人邁過那一天。

佔據人和,總有人心散了那一天。

佔據天時,你只要牢牢抓住先機,那你就永遠是主動的那一方。

曹老闆創業最早,所以也是最容易佔領市場的。

我們可以看到。

赤壁之戰前夕。

曹操就已經統一北方,天下大半已經裝入囊中。

而這個時候的孫權,地盤只有一個揚州。

劉備呢,也只有一個江夏郡。

這還怎麼打?

正是因為劉備擁有這些人才,才讓劉備虎口奪食,硬生生打下了一片基業,成就了三分天下。

如果不是因為劉備擁有五虎上將、臥龍鳳雛,你覺得一個前期被打得到處跑的劉備,怎麼可能成為後來的蜀漢昭烈皇帝?

而且所謂的五虎上將,在劉備準備發動夷陵之戰的時候,就已去其三;臥龍鳳雛也就只剩下諸葛亮一個人了。

等到劉備白帝城駕崩之後,蜀漢基本上也就沒有幾個數得上名號的人才了,再加上本身地盤就小,還談什麼稱霸天下?

如果說,陶謙三讓徐州給劉備的時候,這些人才就匯聚在劉備的的身邊 ,那天下會是什麼樣子,那就真的不好說了。

因為這個時候的劉備,可以說是又佔天時又占人和,那絕對是所向披靡了。

但是問題又來了。

劉備領徐州是在公元195年,而諸葛亮出生在公元181年。

這個時候諸葛亮才14,就算是到了劉備麾下,又能幫劉備做什麼呢?

所以說。

失了天時的劉備,就算有再多的優秀人才,也難逃一個被覆亡的命運。

我是@盜帥夜留香YE,關注我,一起交流更多的文史話題。


盜帥夜留香YE


所謂亂世出英雄,亂世多豪傑。三國時期,處於一個動盪的戰亂時期,各種英雄豪傑層出不窮。有劉皇叔劉備、五虎上將(關羽、趙雲、張飛、黃忠、馬超、)、臥龍鳳雛(諸葛亮、龐統)、五子良將(張遼、樂進、徐晃、于禁、張郃)、大都督周瑜、陸遜、黃蓋、孫堅、曹操、曹丕、司馬懿等,多的都數不過來。

首先,劉備雖有臥龍鳳雛、五虎上將,但其他兩國的實力也不容小覷。相比之下,實力比較均衡,看似劉備兵強馬壯,卻也不能就此統一三國。大家都知道,劉皇叔在川中蜀地建立國家,而蜀地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地方,而且路途比較艱辛。因此,劉皇叔的軍事實力上,雖然兵強馬壯,可是數量上卻處於劣勢。而且相對於其他二國來說,蜀軍的戰鬥力在某些特定的地方並不是那麼強大。比如吳國的擅長水戰,蜀軍這方面並不比吳軍強,甚至略有不如。而且臥龍鳳雛、五虎上將,早死的早死,不能重用放權的也有,年紀偏大的也有,可以說雖然是人才,但也良莠不齊。

其次,劉備雖有臥龍鳳雛、五虎上將,每個都是人才,每個都是頂樑柱的存在。我們拋開他們自身的不足不說。其他二國也有很優秀的人才呀!魏國的司馬懿家族,曹操、曹家幾兄弟、曹操五子良將等,吳國的孫權、韓當、陸遜、徐盛、丁奉、甘寧、程普、周泰、淩統等,這些人各個也都是人才,同樣也是頂樑柱一般的存在。當然咱們就大環境來說,可能有些人對時間不太對,但是就整體的對比情況下來說,蜀國雖然強,卻也不是強到其他兩國不能抵抗的地步。而且軍隊數量還偏少的情況下。

再用,劉備以仁義治國。本就地廣人稀的地方,在經濟上就比其他兩國要弱。無法有足夠的經濟實力來支持。打仗打的就是人、打得就是經濟實力,這兩項都不是絕對優勢的情況下,蜀國很難做到統一。

總體上來說,雖然劉皇叔略有一定的優勢,但並不能成為他一統三國的強力支持。


歷史扛把子


軍事人口方面,按照三國志的說法,魏國人口400多萬,軍隊超過40萬。吳國人口200多萬,軍隊20多萬。而蜀國只有人口90多萬,軍隊數量接近10萬。這樣看來,蜀國一個士兵需要10個人來供養,難度係數比較大。此外,蜀國都是山地,如李白詩歌所說蜀道難,運送難度大。蜀國軍事優勢是步兵,但是都熟悉山地作戰,不善於平原水戰。加之蜀國的人民成份複雜,漢人 少,少數民族人多,軍隊來源少,少數民族戰力強但是難以約束,作戰實力就大打折扣。雖然有五虎上將,但是都有缺點,關羽傲,對手下人好,輕於士人,張飛急猛,對士人好對手下不容情,黃忠老成,但是難以溶於權利系統,馬超又是後入人事,難以運用,不敢放權,趙雲就是劉備的保鏢,不事外務,魏延野心大也難受重用。蜀國後期的人才也很缺乏,後期也只有姜維和魏延可以,也很缺乏謀士,諸葛亮只是後勤人才,龐統是謀士,但是早死,徐庶身在曹營心在漢,也不能幫到劉備。

內部權利鬥爭,一是追隨劉備已久的河北武將派系,以關羽張飛為首,二是後進及投降荊州人士派系,以廖立馬良為首,三是益州本土派系,以吳懿法證為首,法證死後以李嚴為首。還有少數民族派系以孟獲祝融為首,不過不怎麼有權利。 還有就是蜀國沒有什麼世族大家的支持。

經濟實力,蜀國人口少,賦稅少,加之蜀國劉備的仁政,不免有減少稅負的政策,經濟實力不行自然軍事實力也不怎麼強。蜀國的鑄幣也有貶值,戰爭年代多少錢有點通貨膨脹。

民族融合方面,諸葛亮七擒孟獲,雖然解決了後方穩定,但是少數民族,難以管束,又是自制,還是不太穩定。

綜上所述,蜀國難以一統江山。






歷史書童


東漢末年,既是一個亂世,同時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衰落的王朝無法再繼續以往的輝煌,便只能作為一位看客,眼巴巴的瞅著各路諸侯一點點的蠶食曾經屬於自己的國土而望天長嘆。

雖然漢獻帝成為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工具,但是,身為中山靖王劉勝後代的劉備卻不甘心漢王朝就此落入他人的手中,如同當初漢高祖劉邦一樣,於草莽間崛起了,他無時不刻的想要實現一統天下,重振漢室雄風的目標。

不過,有句話叫做“理想是豐 滿的,現實是骨 感的”,直到死去的那一天,劉備也未能得償所願,只能憋屈的以“漢中王”的身份去見地下的先祖了,對於胸懷大志的劉備來說,這不能不算是一個抱憾終身的結果。

當然,相比其他諸侯,劉備能夠最終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也足可以自傲了,但這畢竟離他“一統天下,興復漢室”的宏願還是有著不小的差距的,而按照他手中的人員配置,其實並非一點兒機會也沒有。

除了臥龍鳳雛,更有五虎上將在身邊盡心輔佐,這些人在當時無不是頂尖的文臣武將,隨便拿出一個來,那可都是令人嫉妒到眼紅的人物,可為什麼擁有如此出眾的人才庫,劉備卻未能取得天下呢?其實原因很簡單。

劉備識人用人的本事那是沒話說,不然諸葛亮、龐統、關羽、張飛等人也不會死心塌地的跟著他了,只是,要想取得天下,並非僅僅是人才的問題,最最主要的,還是在於前期的積累。

與其他諸侯相比,劉備的起步要算晚的,長期在底層任職不說,還沒有高層大人物的賞識,雖然陶謙曾經把徐州讓給了他,但是,呂布的突然到來,打破了劉備的大好局面,幾經混戰之後,非但被呂布趕出了徐州,連老婆孩子都丟了。

相信誰遇到這種狀況心裡也不會痛快的,所以,那些吐槽劉備一言害死呂布有失忠厚的言論,還是算了吧,把你逼到那個份上,恐怕你比劉備做的還要絕,不過,天無絕人之路,很快機會就來了。

在曹操的支持下,劉備重新回到了徐州,趁此機會,他成功反叛,只是好景不長,在官渡之戰前夕,曹操舍掉袁紹,選擇率先攻打劉備,導致劉備再次敗走,到了這個時候,劉備的根基真真正正的算是徹底落後了別人。

此後,曹操站穩兗州,佔據了一部分豫州,實際控制著司隸校尉,也就是今天的山東、河南、安徽北部、江蘇北部一帶,基本控制住了中原地區,此時的孫策,也已經開拓出了江東。

而劉備呢,一直到建安十四年之前,都再也未曾在一個地方站穩過腳跟,當下不是有句話叫做“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嗎,劉備這就相當於在別人跑出五十米的時候,自己還在原地踏步。

儘管,劉備在後期發展的速度已經算是非常迅猛了,而曹操和孫權的發展都不大,並且曹操內部的壓力還在不斷增加,但是,劉備最多隻是達到了自己不被吃掉的地步,還到不了能吃掉誰的地步。

可以說,三國後期的形式基本就是前期進行持久戰,後面就看誰先撐不住了,由此不難看出來,前期的基業是真的非常重要,而劉備恰恰就是缺少了前期的積累,所以,在失去荊州,失去關羽,緊接著又輸掉夷陵之戰以後,劉備徹底扛不住了,心情苦悶之下,鬱鬱而終。


收取關山十六州


羅貫中小說《三國演義》對蜀漢集團粉妝美膚太多,小說在民間又廣為流傳。很多人讀後,都當正史,深為劉備不能滅曹吞吳而扼腕長吁。

人們向善厭邪之心值得肯定,但"看古書落淚一一替古人擔心”,不必有太多。

正史的三國,實則蜀國佔地最小,還是貧瘠之地。華夏九州僅有益州一州。在政治、經濟、文化、人口方面,還是北方中原魏地領先。而且領先不止一個檔次。

本身劉備布衣創業,能在亂世諸雄中圖得一份基業,已實屬不易。他歷盡艱辛,矢志不渝的執著精神值得後人點贊學習。可是當時當勢,要憑他一州之基,去一統天下,真得是難度忒大了。不說劉備稱王時已花甲之年,手下人才雖有幾個翹楚,但比起曹魏人才來,真是小巫見大巫。

縱如此,他也是一時心躁,迫切採取了伐吳之策,明面上是為愛將關羽復仇,暗裡也不能不說,有其在有生之年博一把,先取吳再滅曹的野心在內。可惜,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一博,他大敗虧輸。不能否定他伐吳的舉措有不慎之嫌。倘若勝了呢?!

歷史沒有倘若,事實是硬道理,三國曹操、孫權能夠獨霸立業,都是硬茬子。

人們看羅氏《三國》,希望仁善愛民的劉備一統天下,理解。可那畢竟是演義,是小說。就是臥龍風雛、五虎上將,也是後人,說書人,為增添情懷感、增加趣味性杜撰演義出來的。軍事是軍事,絕不是僅靠一謀土、一勇將,就能鎖定勝局的。

結論:蜀漢劉備集團不會一統天下。一是曹操不是秦未的政治頭腦缺乏的項羽,二是臥龍風雛,得一安天下,只是評話譁眾而以,諸葛亮確實才智過人,但曹魏不只有三個禆將,三百三千個也有,能折衝。三是,愛看歷史的你不要太受羅氏小說《三國》的影響。史有載:蜀,小國耳,名將唯羽。

我是愛看古書的散發弄舟,歡迎關注交流賜教。





跨越時空—散發弄舟


劉備的一生可謂是輾轉反側,顛沛流離,同時也是一部傳奇史。

蜀漢最強盛的時候橫跨荊、益兩州,虎據長江中上游。既可以北出漢中、襄樊,夾擊曹魏,又可以溯江而下,襲取孫吳,全據長江。

但是,最終,蜀漢走向了滅亡。原因其實有很多,但其中一個,絕對是重要因素。那就是蜀漢集團激烈的內部鬥爭!

後人往往站在蜀漢為正統的角度來看三國,於是,人心向背的都認為所有人都應該站在劉備這一邊,一致對外。而實際情況卻相去甚遠。

在以漢室正統為標籤的劉備蜀漢集團,實際上存在著四股勢力。

一、北方派系。

劉備的軍事生涯是從打黃巾開始的。他是以義兵的形式加入官軍的。後以軍功幾次被任命為朝廷縣官,但都辭官不幹了。董卓之亂後,無所依靠的劉備加入了同學公孫瓚的隊伍。被公孫瓚安排在青州協助刺史田楷防備袁紹。恰巧徐州之亂,曹操攻打陶謙,陶謙向田楷求救,於是劉備來到了他人生的發跡之地——徐州。在擊退曹操後,陶謙把劉備留了下來,還給了他幾千丹楊兵(這個劉備也挺有能耐的,是什麼原因讓陶謙這麼喜歡劉備呢?)。在徐州,劉備有了自己的第一批幕僚:糜竺兄弟、孫乾、陳到,加上之前的關羽、張飛、簡雍等(趙雲是在劉備徐州兵敗後依附袁紹時加入的),都屬於劉備元老派。

二、荊州派系

“衣帶詔”事發,劉備背叛曹操,最終輾轉來到荊州投靠劉表。在荊州,一大幫本土勢力加入劉備帳下:龐統、諸葛亮、馬氏兄弟,黃忠,魏延,楊儀,蔣琬,費禕等。在曹操和劉備的單項選擇中,他們堅定不移的選擇了劉備。這個派系是蜀漢集團的中堅力量,爭橫天下的重要籌碼,也是復興漢室的強力擁躉。可惜最後毀在關羽手中(指的軍隊和土地)。

三、東州派系

劉備入蜀,並不代表蜀中只有一派。實際上,在劉備入蜀以前,蜀中就存在兩大派系。西蜀的主子劉璋其實也是外地人。他父親劉焉在入駐蜀中的時候,為了壓制當地的本土勢力,而從中原一帶收編了大量流民,組成一支軍隊,稱為——東州兵。東州兵作為外來勢力,在劉備入蜀的時候,自然站在了劉備這邊。他們的代表是:法正、李嚴、黃權、吳懿和孟達等。東州派後來和荊州派爆發了強烈的政治鬥爭。劉備的託孤大臣李嚴就是被諸葛亮打壓下去的。

四、益州派系

最後就是蜀中的本土派系。蜀中,歷來是一個山高皇帝遠的地方,凡是來這裡的統治者,很容易想入非非,歷史上這裡產生過無數個土皇帝。西漢末割據蜀中的公孫述,“五胡十六國”的成漢皇帝李雄,“五代十國”的前蜀皇帝王建,後蜀皇帝孟知祥,元末的大夏皇帝明玉珍,明末大西皇帝張獻忠等。蜀中相對比較封閉,對於外來事物,他們的下意識反應是——拒絕。劉備花了很多功夫才平復這一派系。但這一派是最不積極的,在他們心中,誰來統治蜀中都無所謂,最重要的是給他們帶來幸福的生活,如果能自治,當然更好。譙周就是典型的投降派。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

北方派系才是劉備的嫡系,但是由於很多人死得早,加之前期根基不牢,北方派系後來逐漸失去了主導權。

荊州派系是劉備中期的重要力量,但由於和北方派系的矛盾,葬送了荊州。荊州派系入蜀後又和東州派系和本土派系發生激烈的政治鬥爭。

魏延和楊儀的內訌,李嚴受到的嚴重打壓,街亭之戰,諸葛亮用馬謖而不用王平為主將等。反過來諸葛亮的北伐也受到諸多幹擾,糧草不繼,被魏國用間,被後主劉禪猜忌等。

而真正決定蜀漢走向的,從荊州失陷的那一刻就已經不可避免了。


別讓我亮劍


龐統早死,基本沒發揮什麼作用。諸葛亮雖是曠世奇才,但畢競在蜀漢排行僅為第四,關健時劉關張三兄弟並不聽他節度,張飛還好些,諸葛亮進川前尊重劉備意願,讓關羽守荊州,臨行問關羽守城之策,關羽的回答讓諸葛亮很是吃驚,但也無可奈何,只能反覆叮囑守城之策,而關羽連連答應,之後卻當做耳旁風,根本沒當回事,結果導至荊州失守,連命也沒了。劉備為給二弟報仇,義氣用事,置國家大局於不顧,盲目對吳用兵,根本不聽諸葛亮的勸諫,結果又遭夷陵慘敗,使國力急轉直下,何談恢復漢室……


晟人後人


第一點是龐統死了,死的太早,劉備失去了一條臂膀啊,一個偉大的謀士可以左右一場大戰的走向,而在入川之前幾乎都是龐統謀劃的,諸葛亮主要負責後勤。第二點,是關羽失了荊州,使得蜀漢的進攻伐魏的路線只有一條,那就是出岐山。若龐統不死,可以一龍一鳳,兩路攻擊,一路走岐山,一路從荊州北上,魏國必敗。拿下魏國,佔盡天時地利,一路順江而下,一路從北向南越過長江,則東吳也可以拿下。


尹志良285714


喜歡《三國演義》的讀者們的確最喜歡的就是劉備陣營,五虎上將哪個不愛?臥龍鳳雛也都是書上描繪的頂級人才,看起來劉備陣營很強大,但劉備最大的弱點就是崛起得太晚了。

其實諸葛亮的“隆中對”就說的很清楚了“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劉備找上諸葛亮時還是屌絲一個,其餘兩家都已經打好基礎了,等劉備收取了西川后,孫、曹的根基卻又更加穩固了。

蜀漢一個新生政權,底蘊遠遠不如另外兩家,人口、物資、土地等等都遠遠不如,光有頂尖的文臣武將有什麼用?綜合實力差太遠。再說了,孫、曹那邊的人才就未必比劉備差多少。

總之,我認為劉備陣營不能統一三國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起家太晚,好地方都讓別人佔去了,他再怎麼掙扎也沒用。


孤寡老人講歷史


魏蜀吳三國中,曹操兵多將廣,人才濟濟,佔據北方傳統的政治、經濟發達地區,挾天子以令諸侯,尚且不能一統華夏,何況劉備。

劉備顛沛流離大半生,後在諸葛亮等人的扶佐下才偏居四川,這地方做一方諸侯可以,問鼎中原難度比曹操大,況且還有南方歷經三世的孫權在旁虎視眈眈。臥龍鳳雛、五虎上將,被小說神化了,劉備僅此些人才。所以說劉備比起曹操和孫權來說底子薄,實力弱。

劉備最大的問題是後期戰略上一系列的錯誤,毛主席就對隆中對提出了疑問。從關羽大意失荊州,到劉備自己夷陵慘敗,就是其戰略方針失敗的註釋。

劉備能三分天下有其一,就不簡單了。天下大勢,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有時候人是不能夠左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