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菜场深处,只有四张桌子的路边摊,竟然惊动了BBC!

这是猫野给你介绍的第134种味道:明婷饭店

藏在菜场深处,只有四张桌子的路边摊,竟然惊动了BBC!

藏在菜场深处,只有四张桌子的路边摊,竟然惊动了BBC!

菜市场,

大概是成都人最爱逛的地方了。

锅灶间噼啦作响的油,

街坊大妈的家常里短,

这里孕育出的每一道美食,

都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藏在菜场深处,只有四张桌子的路边摊,竟然惊动了BBC!

逛菜市场,也并不一定为了买菜,

只是为了菜市门口那家肥肠面,

豆花店里新鲜出炉的豆浆,

或是隐藏极深的夫妻肺片。

藏在菜场深处,只有四张桌子的路边摊,竟然惊动了BBC!

被菜市场喂大的一群人,

偏爱那藏于老旧巷弄里的苍蝇馆子,

价廉、味美、招人爱,

往那几张拥挤的小破凳一坐,

吃的都是历史和记忆。

藏在菜场深处,只有四张桌子的路边摊,竟然惊动了BBC!

苍蝇馆子的元老,

非明婷饭店莫属了。

90年代的它,

门庭若市,人声鼎沸。

这样牛气冲天的一家店,

建于美食最多的曹家巷农贸菜市场,

就一间青瓦红砖的破旧民房,

一面歪斜的墙壁,

几张靠在简陋棚屋边的桌椅。

藏在菜场深处,只有四张桌子的路边摊,竟然惊动了BBC!

连显眼的招牌都没有,

唯有电线杆上那一个小小的箭头,

告诉食客要兜兜转转好几圈,

才能发现明婷饭店的身影。

藏在菜场深处,只有四张桌子的路边摊,竟然惊动了BBC!

偏僻的位置,简陋的店面,

也抵挡不住那群具有苍蝇嗅觉的吃货。

藏在菜场深处,只有四张桌子的路边摊,竟然惊动了BBC!

饭店里鲜香麻辣的霸王黄喉,

肉片薄而不断的荷叶蒸肉,

经典大盆的豆腐脑花。

藏在菜场深处,只有四张桌子的路边摊,竟然惊动了BBC!

还有那地道川味儿的芋儿烧鸡、面疙瘩鳝鱼、葱爆腰花、蒜泥豇豆、炝香鱼......

藏在菜场深处,只有四张桌子的路边摊,竟然惊动了BBC!

盘盘香味无敌,分量超足,

让吃的人卷起袖子、大呼过瘾。

尽管挤得和邻桌陌生人背贴背,

也要埋头苦吃。

藏在菜场深处,只有四张桌子的路边摊,竟然惊动了BBC!

明婷饭店里让人欲罢不能的美味,

吸引无数吃货,

热闹时一天要拆100套碗筷。

藏在菜场深处,只有四张桌子的路边摊,竟然惊动了BBC!

老板张福明和张婷怎么也没想到,

夫妻俩在菜市摆的几张桌椅,

竟成了网红店。

当初开饭馆,

只是为了救助先天性全瘫的儿子,

吃的人,也只有好心的邻里几家。

哪知酒香不怕巷子深,

这够大盘的家常霸道川味,

使吃货们钻头觅缝地找来,

口口相传,便成了名气最大的苍蝇馆子。

藏在菜场深处,只有四张桌子的路边摊,竟然惊动了BBC!

虽说是苍蝇馆子,

灶台却是不锈钢的,敞亮整洁,

不像其他馆子的厨房被熏得乌漆嘛黑。

厨师们白色制服笔挺,

有条不紊的忙碌着,

颇有大饭店的风范。

饭店简陋窄小,

分不出哪是过道,哪是饭堂,

小妹却拿出一本精致正规的菜谱让人点菜。

藏在菜场深处,只有四张桌子的路边摊,竟然惊动了BBC!

当时,远在千里之外的BBC,

寻着美食的足迹,

来成都拍摄美食纪录片,

成都人一句“不吃明婷饭店,那可亏大了。”

让外国人陷入这家苍蝇馆子无法自拔。

刚吃了一口脑花豆腐就被辣得眼睛变形,

却惊艳于酱料的搭配,

手中的筷子始终停不下来。

藏在菜场深处,只有四张桌子的路边摊,竟然惊动了BBC!

牛气冲天的明婷饭店,

四张桌子,变成十张,

仍装不住各地跑来的吃货。

从不宣传,诚信经营,

不忘初心做着地道家常味,

凭着霸道的味道说话,

便是平民美食成功的秘诀。

藏在菜场深处,只有四张桌子的路边摊,竟然惊动了BBC!

大概每个老旧菜市,

都逃不过拆迁的命运,

2013年,政府北改,

剩下“挥泪甩卖库存”的标语,

陪伴孤独寂寥的曹家巷。

藏在菜场深处,只有四张桌子的路边摊,竟然惊动了BBC!

那时街坊邻里们都大显身手,

赶在拆迁之前,

每家做一道拿手菜,

摆最后一桌坝坝宴。

而明婷饭店悄悄更了一条微博:

“今日曹家巷封闭菜市场,

但明婷饭店仍然照常营业。

我们要等到最后一刻才搬离曹家巷。”

藏在菜场深处,只有四张桌子的路边摊,竟然惊动了BBC!

当晚8点15分,

送走最后一批客人,

明婷饭店的彻底打烊,

象征曹家巷历史的终结。

藏在菜场深处,只有四张桌子的路边摊,竟然惊动了BBC!

藏在菜场深处,只有四张桌子的路边摊,竟然惊动了BBC!

还好,菜市拆迁,明婷依旧,

不到一个月,明婷饭店新建,

面积扩大至三百平方,

让千古风流吃货大为欣喜,专程赶来,

吃这几十年不变的成都家常味道。

藏在菜场深处,只有四张桌子的路边摊,竟然惊动了BBC!

简单的家常菜,

其实又不平凡。

一大片胡椒海椒花椒的炝香鱼,

端上来时有些吓人,

一吃才知道它的温柔,

鱼片嫩得连刺都没有。

藏在菜场深处,只有四张桌子的路边摊,竟然惊动了BBC!

荷叶酱肉,

淡淡的荷叶清香融入肉里,

薄如纸片的腊肉肥而不腻,

片片考验师傅的刀工,

入口化渣,香气十足。

藏在菜场深处,只有四张桌子的路边摊,竟然惊动了BBC!

霸王排骨,

几块简单粗暴的大骨头,

肉多得毫不吝惜,

经过香料熬制、下锅油炸、与豇豆爆炒,

块块香辣十足。

藏在菜场深处,只有四张桌子的路边摊,竟然惊动了BBC!

脑花豆腐,明婷招牌。

脑花和豆腐汆水,沥干,加鸡油爆炒,

加上二三十味香料秘制而成的调料,

勾茨三次,每次都要改变火候,

出锅时再撒上一把葱花,

才能保证豆腐的娇嫩,脑花的鲜香,

一口脑花豆腐,一口白米饭,相当巴适。

如今这道菜很多馆子都会做,

但明婷的味道最是特别。

藏在菜场深处,只有四张桌子的路边摊,竟然惊动了BBC!

素翅莲白,

粉丝晶莹透明、爽滑脆口,

裹住香甜脆嫩的莲白,

加上小米椒的辣仍觉清脆。

藏在菜场深处,只有四张桌子的路边摊,竟然惊动了BBC!

虽然店面扩大,

装修也更干净明亮了,

但因为屋里屋外都是桌子,

显得很拥挤,

看上去还是老苍蝇馆子的感觉。

藏在菜场深处,只有四张桌子的路边摊,竟然惊动了BBC!

进了明婷饭店,人人平等。

同坐的人,

有西装革履,也有窈窕少女,

有富豪,也有市井小民。

大家都坐在破破烂烂的椅子上,

享受这种不可复制的美味。

在明婷吃饭,宛如家中做客的老朋友,

吃的是人间烟火的氛围,

敞开心,慢慢吃,吃到不知身为客。

藏在菜场深处,只有四张桌子的路边摊,竟然惊动了BBC!

而饭店门口的停满的豪车和共享单车,

已成为外曹家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天摆上百桌,也不是新鲜事。

藏在菜场深处,只有四张桌子的路边摊,竟然惊动了BBC!

爱吃苍蝇馆子,何不是一种生活方式。

寻寻觅觅一条小巷子,一家小店,

只为了那简单又美好的美食体验。

承载着好味记忆的苍蝇馆子,

又寄托着多少人舌尖上的乡愁。

就像明婷,再次拜访,

特色依旧,人间烟火依旧。

这么一个江湖馆子,

让离别的人再相遇,

让相遇的人再离别。

藏在菜场深处,只有四张桌子的路边摊,竟然惊动了BBC!

没吃过苍蝇馆子的人,

不足以聊成都。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