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认为石峁遗址比二里头更像夏都?

井盖遇贼

前面几位专业人士回答的非常全面,本人仅此来补充一下!

目前看来,考古界也只有许宏在坚持他当初的关点了,各地不断有新的发现一次次的推翻这一论证。“满天星斗”式的考古发现一次次推翻了“二里头”,使人们不仅怀疑当初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明显就是搞错了方向!

曾经看过一个视频,里面一位讲师再讲二里头,人家说的很幽默:说二里头你就是比村支书的院子大一点!

而有人说的更加直接“就是一个大茅草棚”!

从它的形制来看,二里头“大四合院”式的建筑,不要说他是一座“都”,严格的来说连“城”都不是!

山西陶寺的发现,当初就直接打破了“二里头”的论证。她有完整的城墙,有宫殿,甚至还有天文台!

而陕西神木“石峁遣址”的发现,更加震惊了考古界!


石峁遗址的建筑面积达到了425万平方米,甚至比良渚古城还要大。他又完整的石头城墙,更令人惊讶的是:现在保留下来的城墙建筑样式,在那个年代已经有了!他有城墙所具备的“翁城”“马面”“敌台”等等。他有大型的皇城台,而且出土了大量的玉器。仅仅在国外各大博物馆里面保存的石峁玉器就高达数千件,这也是一个遗憾!


随着考古的进一步深入,在石峁的附近又陆续发现了几座卫星城。这就更加证明了这里是一座“都城”,是一座政治军事中心!

石峁古城中又陆续发现了“鳄鱼骨”“鸵鸟蛋”等等南方的动物,说明这座古城在数千年前可能享受了“万邦来朝”的景像!


青铜器的发现,又更加证明了这里高度发达的文明。目前来说,石峁中心的皇城台还没有被发掘,我们期待更多的考古新发现!


大唐神都


周朝都城距离殷墟几百里,但周统治了中原。同样距离周都城几百里的曾国很多礼器和风俗与周有异,但也是为周所管辖。

二里头本身的文明发展程度来说,并没有领先于同期山西,山东,长江流域的各文化。我们可以看到商周朝明显的共主到封建王朝的演进过程。可以想象,如果真有夏,那多半是共主模式,某强悍军事部落统治其他部落。有可能像斯巴达那样,本身的都城并不是治下规模最大,经济最发达的。

周代商,风俗礼节大变(最近论文看,商周相似性很高,这是我之前看书不多的坏处)。假如真有商代夏,为何就非要看出文化完全的继承呢?为何夏不能是像周那样不献祭活人的文化呢?为何夏一定要是有比二里头更宏伟的都城呢?如果夏是半游牧军事强权的呢?

二里头更像是解决了商来源的问题。并不能给“最早中国”下结论。

我认为,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承认没有找到夏都,没有找到夏朝,二里头是早商而不是夏。但也别急着说,二里头就是当时中原的统治者,那就是最早中国。别急着宣布没有任何其他部落可能管辖着二里头的统治者。

另,许队长解释最早都城为何大城无郭,我觉得是有瑕疵的。固然商部落可能够强大,但在新石器时代,战斗力不如青铜器时代,打仗碰上工事可会冗长拖沓不少哦,商军外出打仗真的不怕别人偷袭都城和粮仓?要知道二里头文化辐射范围可不小啊。假如跑上百公里去打东夷,那可是一两天赶不回来的哦,真的不担心西北冲来千来人烧了都城?要知道早几百年,西北不远的石卯古城连青铜大军都可以抵抗。想象一下,那是要防范多么可怕的对手。要是说几百年后,这种可怕的攻城战争力就只剩下二里头有了,你信么?

在我看来,大城无郭更大可能是早商部落没有上百公里以外打仗的需求,但不用远征怎么成为广域王国呢?我想,那只能是因为有人代劳了,商无需用兵可能是被军事强大的外族管理着,甚至可能二里头不被允许建立防御工事。就是想把这个发达部落的军队捆在原地。

正大研习社

这个提法首先就是不正确的,所以没法回答你提出的问题。只能反驳你的错误。

在远古中国,史前文化是以满天星斗的形式分布在中华大地上。各个史前文化都是以邦国的形式存在。这个时候是无中心多源,也是没有都城的。而都城是夏朝以王国的形式,成为中原大地的一个中心,然后才有都城。这个时代叫月明星稀,是有中心多源。


石峁遗址距今大概4000年到4300年。和他年代规模接近的有陶寺遗址和良渚遗址。陶寺遗址据考古研究可能是尧都。良渚遗址是百越人建立的文明。而石峁遗址更多的体现北方文化,可能是黄帝部族建立的。这三个大型遗址结束的时代大致都在夏朝的早期。而陶寺和石峁被认为都有可能是夏朝的都城。陶寺遗址由于有诸多王者身份的器物,因而被认为比石峁更像夏早期都城。石峁遗址存在的时期是300年,陶寺是400年。两个遗址起始年代几乎一样,但陶寺遗址比石峁遗址多存在了一百年。这也说明陶寺比石峁更接近夏朝早期都城。


而二里头文化年代距今3500到3800年,属于夏中晚期到商早期。已经是可以确信的中国的一个中心了。已经出现了大型宫殿建筑、青铜礼器作坊和双轮车等具有规模和王朝内涵的明确证据。甚至还在长江下游发现了二里头控制的驿站。这都可以证明二里头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王国中心。

所以,无论怎样比较,石峁遗址都不可能比年代更晚,发展更成熟的二里头更像夏都。可以和石峁遗址比较的是陶寺遗址。论题是石峁遗址和陶寺遗址谁更像早期夏都。


沧海历史春秋

我记得一些人言及夏和二里头还是不能认定,尚不被认可,怎么到了石峁就变成更像夏都了?

玩双重标准就服某地人,与其说石峁更像不如说山西陶寺遗址更像夏早期都城

夏人活动主要范围在晋南,豫西

国家博物馆关于夏的说明

国家博物馆关于二里头的注解



最后,石峁也写进国家义务教育教材我就信,呵呵


多动脑少动嘴

相同之处,石峁遗址和二里头都属于龙山文化。

不同之处,1石峁遗址面积425万平方米,二里头300万平方米。

2石峁遗址距今4300年,二里头遗址距今3800年。

3石峁遗址有皇城台,城墙等城市标配,二里头没有发现城墙。

4石峁遗址年代早于二里头,规模大于二里头。很多专家认为二里头在石峁遗址面前就是个草棚子。石峁遗址更像夏都。


井盖遇贼


毫无疑问,一个是最初的中国,一个是最早的中国。二里头是陶寺的继承与发扬,至于某地人说二里头是村长草棚子,恐怕当时他们刚从树上下来再打洞吧。


北道主i

这样看,夏都销声匿迹经历了五个阶段:1,人和动物的离开;2,将来访者圈禁,内外隔绝;3,焚烧,山脉与建筑一起被焚烧;4,知情者绝口不言;5,物质与精神上的线索全部中断。尚不清楚为什么夏人要这么做,笔者曾按松鹤推测夏都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区域。《左传》中记载的郜鼎,可能是唯一带出来的禹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