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汀元宵為什麼要“打菩薩”?

一直奔跑的鯨魚

菩薩不是一般都用來供奉的?為什麼要打菩薩?

其實這是長汀縣四都鎮一項很奇特的元宵民俗活動——“打菩薩”。而且至今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了!沿襲至今,“打菩薩”已經不僅是一項民俗活動了,這也是一種鍛鍊身體的活動。敲打、擠壓、跌倒的次數越多、越重,就越刺激,全村村民就越健壯,關係更和諧。


要告訴大家的是,他們所打的“菩薩”其實是一塊被稱為“石聖祖師”的石頭。對此熟悉的人應該會知道,石聖祖師是道教中的土地神之屬,相當於石頭伯公。這塊石頭被供奉在廟裡。因為需要它守護水源,所以要打,打了才守得住。因此,“打菩薩”寓意就是:越打越好。祈求豐收、人口平安!

打菩薩用的是一根根重達幾十斤的長竹竿,還必須是竹林砍伐下來的新鮮竹竿。再用大紅布條、布帶綁紮在竹竿前端部分,頂端用紅布包紮結實,防止打菩薩過程中竹枝脫落。打菩薩的竹竿之所以要連帶竹枝、竹葉,是取“開枝散葉”的添丁寓意。

關於“打菩薩”的典故就是:

傳說明朝時期,一位當地農民給稻田放滿了水,並用填缺石堵住。第二天,田裡的水都流光了。懷疑有人故意搞破壞,於是他晚上躲在田邊觀察,結果居然發現那塊填缺石會自己浮起來,水當然也就嘩嘩地流走了。用鋤頭把石塊打下去的話也要自己浮起來,多次嘗試後,不小心有一塊小石片飛進眼睛裡,疼的很,卻又弄不出來。怎麼辦呢?他只好祈求說:“不知你是哪路神靈,我打你、得罪你了,可是,我田裡不能沒有水啊!請你挪地方吧!我用青藤把你挑走,哪裡掉下來,就在哪裡給你做庵。”農夫挑著石塊走到村東的山邊時,石頭掉落,於是就在那做了庵,這個時候,眼睛裡的小石子也出來了。結果當年的糧食竟然獲得大豐收。從此,這裡就供奉“石聖祖師”菩薩並有了“打菩薩”的風俗。

(閩南網 林淳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