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元宵为什么要“打菩萨”?

一直奔跑的鲸鱼

菩萨不是一般都用来供奉的?为什么要打菩萨?

其实这是长汀县四都镇一项很奇特的元宵民俗活动——“打菩萨”。而且至今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了!沿袭至今,“打菩萨”已经不仅是一项民俗活动了,这也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活动。敲打、挤压、跌倒的次数越多、越重,就越刺激,全村村民就越健壮,关系更和谐。


要告诉大家的是,他们所打的“菩萨”其实是一块被称为“石圣祖师”的石头。对此熟悉的人应该会知道,石圣祖师是道教中的土地神之属,相当于石头伯公。这块石头被供奉在庙里。因为需要它守护水源,所以要打,打了才守得住。因此,“打菩萨”寓意就是:越打越好。祈求丰收、人口平安!

打菩萨用的是一根根重达几十斤的长竹竿,还必须是竹林砍伐下来的新鲜竹竿。再用大红布条、布带绑扎在竹竿前端部分,顶端用红布包扎结实,防止打菩萨过程中竹枝脱落。打菩萨的竹竿之所以要连带竹枝、竹叶,是取“开枝散叶”的添丁寓意。

关于“打菩萨”的典故就是:

传说明朝时期,一位当地农民给稻田放满了水,并用填缺石堵住。第二天,田里的水都流光了。怀疑有人故意搞破坏,于是他晚上躲在田边观察,结果居然发现那块填缺石会自己浮起来,水当然也就哗哗地流走了。用锄头把石块打下去的话也要自己浮起来,多次尝试后,不小心有一块小石片飞进眼睛里,疼的很,却又弄不出来。怎么办呢?他只好祈求说:“不知你是哪路神灵,我打你、得罪你了,可是,我田里不能没有水啊!请你挪地方吧!我用青藤把你挑走,哪里掉下来,就在哪里给你做庵。”农夫挑着石块走到村东的山边时,石头掉落,于是就在那做了庵,这个时候,眼睛里的小石子也出来了。结果当年的粮食竟然获得大丰收。从此,这里就供奉“石圣祖师”菩萨并有了“打菩萨”的风俗。

(闽南网 林淳淳)


分享到:


相關文章: